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081384
目 录
1环境评价概述111环境与环境质量1111环境及其功能1112环境质量312环境评价4121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意义4122环境评价的分类4123环境评价的发展513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6131环境评价的方法6132环境评价的程序914环境评价的标准914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014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10143环境标准间的关系1115环境目标值和环境容量11151环境目标值11152环境容量1216中国环境评价制度的特点12思考题132环境评价信息及其获取1421污染源调查14211污染源调查的作用14212污染源调查的方法14213污染源调查的内容15214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17215污染源评价1922环境特征调查20221环境背景调查21222环境现状调查2123环境质量监测24231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24232环境质量监测方案24233大气环境质量监测25234地面水环境质量监测25235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27236土壤环境质量监测2724定性信息的获取28241专家咨询法的特点28242专家咨询法的实施2825环境模拟实验29思考题293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13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311大气污染监测评价3131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数学方法33313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373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39321气象要素和气象条件39322大气扩散模型41323系数估算50324大气扩散试验553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83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程序58332评价等级的划分59333评价范围的确定6133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6133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62思考题654水环境质量评价674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7411地表水质量评价67412地面水体底泥的评价72413地下水质量评价72414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7342水环境影响评价73421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73422评价工作等级和工作程序73423预测条件的确定和预测方法76424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水质模型78425水环境影响评价85426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85思考题86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8851概述88511土壤的物质组成88512土壤环境的特点与功能89513土壤污染的特点与危害89514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9052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90521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90522土壤污染的识别915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353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9353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9654土壤环境质量预测101541土壤污染预测101542土壤退化趋势预测103543土壤破坏预测1075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07思考题1086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0961概述109611噪声的特征109612噪声源及其分类109613噪声的影响110614噪声标准11162环境噪声评价基础114621基本概念114622噪声评价量116623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11763噪声环境现状评价121631工业企业噪声源的评价121632城市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2263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评价1236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23641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123642评价工作深度124643工程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24思考题1297生态评价13071生态评价概述130711生态系统130712生态评价131713生态评价的任务13172生态评价的标准、范围和等级132721生态评价的标准132722生态评价范围133723生态评价等级13373生态环境影响的识别13474生态环境调查及现状评价135741生态环境调查13574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与方法1357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387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要求138752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1397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3976视觉影响评价139761视觉影响评价的由来及意义139762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140763视觉影响评价的程序步骤140764景观的现状调查与评价141765视觉影响的减缓措施142思考题1428环境影响评价14481概述144811环境影响144812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分类145813环境影响的特征14582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147821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14782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4983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52831环境影响识别152832环境影响专项分析方法154833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15683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1618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6284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6284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628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6485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16485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6585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16685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因素分析16786战略环境影响评价17286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分类172862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73863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7487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177思考题1789环境风险评价17991概述179911环境风险评价的几个基本概念179912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与程序18192环境风险识别182921环境风险识别的内容与目的182922风险识别步骤182923风险识别方法183924风险的识别185925风险的定量分析18893环境后果分析18894环境风险评价19094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与标准190942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与范围191943环境风险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9395环境风险管理193思考题19410清洁生产评价195101概述195102清洁生产评价等级和方法1981021清洁生产评价等级1981022清洁生产评价方法1981023清洁生产评价内容200思考题2001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与实例20111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201111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201111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201111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202112环境评价图的绘制2071121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2071122环境评价图的绘制20811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实例一2081131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208113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211114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实例二225思考题22612环境评价报告的评估227121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定义227122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作用228123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与环保审批的关系228124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程序228125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2291251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技术评估内容229125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技术评估要点229思考题231附录232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32附录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节选)237附录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节选)252附录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节选)255附录5声环境质量标准(节选)264附录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节选)265附录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节选)267参考文献269
前 言
第一版前言 环境评价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工业学校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编者多年讲授环境评价和从事环境评价、评估工作的经验,在参考了各兄弟院校教材讲义的基础上,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编写的一本教材。本书系统阐述了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以环境要素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介绍了生态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以及清洁生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最后介绍了环境评估的相关知识。其内容适应40学时左右的教学需要。本书还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评价、环境评估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环境保护管理的干部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徐新阳(第1章、第2章、第4章、第11章)、于庆波(第3章、第6章)、孙丽娜(第5章、第9章)、韩天放(第7章、第8章)、司晓悦(第10章)、王格(第12章)。全书由徐新阳统稿并担任主编。 本书得到了东北大学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的资助。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兄弟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尤其从国家评估中心网站摘录了环境评估相关的内容,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个别有所引用,未能一一列出,敬请原作者原谅。 环境评价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学科,环境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内容不断丰富,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不惜赐教,编者将不胜感激!徐新阳2004年5月再版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我国的环境评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从而大大促进了环境评价学科的发展。 《环境评价教程》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作为高等学校教材被许多高校选用。经过6年时间,书中部分内容已略显陈旧,同时,一些使用者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修订,以适应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修订版在第一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适当更新了内容,补充了一些反映国内外环境评价技术发展的章节,并扩展了习题内容。 担任修订工作的人员和分工是:东北大学徐新阳(第1章、第2章、第11章)、陈熙(第3章、第5章、第6章、第9章)、韩天放(第7章、第8章)、山西师范大学郭锋(第4章、第10章)、辽宁省环境技术评估中心王格(第12章),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由陈熙和郭锋合作完成。可发邮件至cipedu@163com免费获取。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兄弟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的付忠、郝文阁、黄戊生、李茹、宫璇为本书做了大量的搜集资料和校对工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和经验,不足之处仍难避免,敬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读者不吝指教,作者将不胜感激!徐新阳2010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