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41212
按现代学科的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不同,社会功用各异。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背景中,古典文学和中医学之间却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医文相融现象。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在提出“涉医文学”定义和综述中国古代医文相融概况的基础上,以探析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相融的缘由与形式为目的,从学科交融的双向视角,对相关文本和创作主体进行研究解读。首先,对诗词、曲赋、笔记、散文、戏曲、小说、神话等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中医药内容进行挖掘,考察中医学对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对中医药著述如《黄帝内经》、中医药歌赋、中医医案、《本草纲目》中的文学意味进行探究,以明确古典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对中医著述的深入渗透。第三,从著述、实践、思想、交游等多个方面探析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医家通文”“文士知医”现象,考察医文相融特征在创作主体中的突出体现。
通过《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探究,或有助于拓展古典文学与中医学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更加全面地考察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会通现象提供一些启示。
节 涉及中医药的古典文学作品
第二节 中医学与古典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节 关心现实人生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共同精神传统
第二节 形象思维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共同思维方式
第三节 “文以气为主”与中医学“气”的理论
第三章 诗词曲赋与中医药
节 “栏药吐红尖,虚坐诗情远”
——种药诗、采药诗的情趣
第二节 “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
——古代的咏药诗赋
第三节 “何事沉疴久,含毫问药王”
——有关疾病和医疗的诗歌
第四节 “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
——借疾病医药以抒情的诗赋
第五节 “自有延年术,心闲岁月长”
——养生诗的启示
第六节 “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以俗为雅的药名诗词曲
第四章 笔记、散文与中医药
节 一座蕴藏丰富的中医药资料宝库
第二节 塑像树碑褒奖良医
第三节 嬉笑怒骂针砭庸医
第四节 以医药取譬的说理散文和寓言故事
第五节 独具情趣的药名散文
第五章 戏曲、小说、神话与中医药
节 活生生的世俗医生形象
第二节 小说中的异案良方
第三节 与医药相关的社会心理习俗
第四节 《红楼梦》的中医药知识
第五节 草木有情——药名戏曲《草木传》
第六节 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医药知识
第六章 文学化的中医学著述
节 文学意味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第二节 韵文形式的中医著作——中医药歌赋
第三节 叙事性的中医医案
第四节 《本草纲目》的文学色彩
第七章 古代文学家与医学家
节 古代文学家的医学著述和医药实践
第二节 古代文学家的养生观与养生之道
第三节 古代文学家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古代医学家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 古代文学家与医学家的交往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都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壤中生发起来,具有共同的精神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受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重视现实,关注社会人生。与道家、佛教对现实采取出世的消极态度不同,儒家对现实采取的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尽管儒家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它们“敬而远之”,而主张积极介入现实生活,将人的理性心智用于社会人生,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二是提倡仁道。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宣扬古代圣贤的“仁政”,反对“苛政”,孟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的民本思想。与重视仁道的思想相伴行,儒家把经世济民、兼善天下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无论读书取仕,还是从事其他实用的技艺,都把它们看作是体现仁道的手段,实现济民利天下的途径。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古典文学和中医学都形成了关注现实人生的优良传统。古代的文学理论家们大都十分重视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尤其是它的教育作用。他们提出文学创作应该“经世致用”、能“补察得失”、“有益教化”,反对形式主义的无用之文;同时还大力提倡文学作品应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生活。孔子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意思是说诗歌可以启发鼓舞人,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得失和民俗民情,可以用来团结人民,可以对现实进行批评,表达不满。他的这段话不仅较全面地阐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同时还反映了文学应该真实具体地表现现实生活的思想。后代的文论家们又进一步指出,文学应该干预现实生活,通过“美”与“刺”即歌颂与暴露的方法,来达到“劝善惩恶”“救世劝俗”的目的。例如东汉郑玄说:“诗者,弦歌讽谕之声也……故作诗者以诵其美而讥其过。”唐代柳宗元指出:“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杨评事文集后序》)白居易更进一步举起了现实主义的鲜明旗帜。他认为:“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策林》六十八《议文章碑碣词赋》)因此,文学家应该积极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他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主张用文学作品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为现实服务。由于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黑暗腐朽的事物大量存在,因此白居易特别强调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必揭露社会黑暗,批判时政弊病:“不务文字奇,唯歌生民病”(《寄唐生诗》),大力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以便“救济人病,裨补时缺”。在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下,古典文学形成了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流的趋势。有不少作家更是把揭露时病,反映人民疾苦,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内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