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613458
《三国的财富》从《三国演义》中遴选出38个各色人物,对其性格和预置对应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进行深度剖析,汲取其人生成败的指挥,给当今人们以心灵的字样。
《三国的财富》以随笔形式来写,没有特别严密的结构体系,每篇文章选取一个立意点,内容浅显易懂、语言轻松、观点新颖,力求*限度地表达出一个个鲜活人物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
《三国的财富》探究《三国演义》这部英雄辈出时代奇书所蕴含的人生财富,旨为为忙碌的今人奉出一份活在当下的智慧,还原英雄的奋斗轨迹,破译赢家的人生密码。
第一章 独占鳌头,宏图大业我做主
01/任由欲望泛滥等于自掘坟墓·董卓
02/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袁绍
03/驾驭不了的野心是致命毒药·袁术
04/一夫之勇最终导致功败垂成·孙坚
05/至刚至强会直接伤害到自己·孙策
06/对下属授职授权要用人不疑·孙权
07/以法治众务必做到赏罚分明·曹操
08/治世驭人靠的是智谋和方略·曹丕
09/将自我期望落实到实际行动·刘备
10/世间对与错仅仅是一纸相隔·刘禅
第二章 胸怀韬略,奇谋妙计如泉涌
01/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正确目标·李儒
02/是只猛虎就不要混在羊群里·沮授
03/你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太平庸·审配
04/功劳再大也要记得谁是领导·许攸
05/选择一条有利的道路走下去·贾诩
06/做个优秀的战略战术狙击手·郭嘉
07/顺应潮流才能掌握自身命运·荀彧
08/有耐心、能忍辱必有超值回报·司马懿
09/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智慧之道·诸葛亮
10/急功心切让落架凤凰不如鸡·庞统
第三章 金戈铁马,提携玉龙只为君
01/有勇无谋会让自己回头无路·吕布
02/自我约束是迈向成功的基础·张飞
03/信仰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赵云
04/安守本分才能做到善始善终·魏延
05/轻信他人非常容易泄露秘密·孟达
06/走好一生中最关键的那几步·于禁
07/着眼未来不要忘记关注背后·钟会
08/进退有章、攻防有序最重要·邓艾
09/先为不可胜尔后待敌之可胜·羊祜
第四章 悲欣交集,是非成败转头空
01/不知变通只会令你万劫不复·王允
02/眼光的高度决定脚步的跨度·刘表
03/只有经历磨练才能展翅翱翔·刘璋
0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司马徽
05/光芒太盛容易刺伤领导面子·杨修
06/莫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覆辙·祢衡
07/时刻把握住你心中的道德律·华歆
08/量力而行是迈向成功的法宝·王朗
09/狐疑不定的人容易因小失大·曹爽
回归传统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文化现象,这种回归不是同一层面的重复,而是古老文明与新时代精神的冲突与磨合,融会与升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把沁透了世俗人情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捧出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检点往昔岁月的成败得失,似乎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我们便萌生了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求学问道的念头,并陆续着手做这样一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人间美事。当然,这样做就一定要竭力跳出前人著书立说的窠臼,将历久弥新的人生体验饱含深隋地融入笔端,向读者阐述内心对这些名著和人生世相的理解,善于说出前人没能说出的话来,还要率真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按常理,社会进步和发展了,人类应该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事实并不尽然。现代人发明的汽车比牛车和马车更快更便捷,却免不了在古人曾经脱轨的道路上重蹈覆辙。人生之路亦然,一样有不少人令人叹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年华、鲜血乃至生命,一次次重复前人犯过的错误。前人的教训与经验同样重要,有时教训甚至比经验更有价值。遇事不妨经常试试以古为鉴、知古通今,从而更好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前人的教训,就像公路边“事故多发地段” 的警示牌,可以提醒我们安全地通过事业和人生中许多充满叵测和危险的“路段”。
一个情商高的人不仅能够准确地觉察、识别、表达这样的经验与教训,还善于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最大潜力得以发挥、最大价值得以体现的切入点,来实现自身的飞翔。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知人知己,明心见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人生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关头却只有几步,一切缘于选择,归于选择。生存是一场选择博弈,至于是赚了还是赔了,既要看选择的方法,更要看选择时的智慧。造物主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却未给我们安排好某一种命运,因此人生要面临多项选择。大致说来,选择可以分为必须选择、可以选择和无须选择三种。智慧的选择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把这些零散的岁月选择集中到一个焦点,点燃生命那张纸。二是学会权衡,两利之间取其大,两害之间取其小。三是学会平衡,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学会止与定。上升到哲学高度就是:第一,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藏匿着未知的危险—— 戒贪;第二,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可能惹祸——戒痴;第三,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很容易后悔——戒嗔。
人生只有去程票,没有返程票。对于自己的每一步选择,谁也不能肯定是对还是错,也不能亲自去验证一下那个没有选的答案。在永远都不确定的未来里,有的人最终站到了领奖台上,有的人却只能拥挤于向上仰望的人群中。生命一经出现征兆,成长的秒针就开始了奔跑。对生命而言,时间是一种成长,深度更是一种成长,一切变化都要源于我们的内心。成长既是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自我发现过程,也是一个挖掘自己、突破自己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才是人生成长的真正含义。
苦难是一个人晋升的阶梯。路坚硬了脚板,脚板踩出了路。这种成长是在一次次昂贵的学费和一个个痛苦的磨难中开花结果的:跌绊强化了双腿,欺骗增进了智慧,蔑视觉醒了自尊……人生在世,如果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就会像没有经历风雨的麦穗,结不出饱满的果实。虽然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是对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我们只有尽可能地谨慎、认真、无悔,向着“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的境界靠拢,以“温良恭俭让”的五德和“礼义仁智信”的五常维系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和谐。
时代在变,生活环境在变,作为社会存在主体的人身上的人性是永远不会变的。在中国人不可不读“四大名著”的文化传承中,煌煌名著里的故事与人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一些,很多人和事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对于那一个个典型而清晰的人物,我们总能在周围生活的人群中看到似曾相识的身影。
在此,我们仅想通过破解其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发掘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中蕴含着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饱含着人性、人欲、人理、人伦、人格、人志、人道等一系列现代人需要镜鉴的因子。然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只能发现自己想要发现的东西。我们从成功学和人性角度将四大名著中的个性人物与现实充分结合,不追求理论的高深,也不追求文学的审美,只讲求人物的言行是非与成败的辩证思考。全书以随笔形式来写,没有特别严密的结构体系,每篇文章选取一个立意点,说的都是生活中最贴近最实用的“普通话”。
为了使引用浅显易懂、语言轻松、观点新颖,写每个人物或事件前我们都会好几日不敢下笔,力求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一个个鲜活人物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真正饱尝了备受煎熬的滋味。
鉴于学识水平有限,疏漏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读者不一定非要笑纳我们在书中的某些观点,我们也并非要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与探讨一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如果各位读者翻开此书,能够感受到古典名著还能有这样的读法,并且从中悟出一些什么,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三国的财富》:
董卓在京都洛阳站稳脚跟后,手握宝剑召集群臣议事,命令李儒当众宣读策文,将少帝刘辩废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擅行废立并不是董卓篡位的前兆,他大概是想仿效权臣霍光废昌邑王刘贺的故事,用废旧立新的政治手腕来专断朝政。刘辩为人“轻佻无威仪”,这样暗弱的皇帝是每一个飞扬跋扈的权臣都喜欢的傀儡,可是董卓偏偏要改立才能比少帝要强的刘协。董卓心里肯定清楚这两个人之中谁比较难对付,如果他在这时就想谋朝篡位,还不至于蠢到自找麻烦,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物欲和权欲的怂恿下,董卓滥施淫威的毛病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丧心病狂。他先是以刘辩的诗作充满怨言为由,命令李儒进入后宫摔死何太后、鸩杀刘辩、绞死唐妃,接着自封为相国,享受种种特权待遇:“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上朝拜见皇帝时不必口称“臣董卓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还可以携带佩剑上殿,也不必脱下鞋子。公卿大臣遇到他要先下车来拜谒,而他老人家也不必还礼,朝中大臣大多是敢怒不敢言。自此,董卓更加肆无忌惮,夜宿龙床,奸淫宫女,朝纲被他硬生生地给搅乱了。如果说董卓晋身相国是一时偶然的话,那么他身败名裂就是必然结局。
董卓生性残暴,面善心狠,横征暴敛令人生畏。
对于反叛他的人,经常是当众割断舌头,或斩断手脚,或刺瞎眼睛,或竖起一口大锅将其烹煮。
别人看到这番情景,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可他还是泰然自若。后来这种暴行甚至扩大到公卿大臣身上,凡持异议的人一律被百般折磨至死。在董卓暴政下的“朝”是一片白色恐怖,“野”更是民不聊生。据史书记载,那时“法令苛酷,爱憎淫刑,更相被诬,冤死者数千。
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试想,一个如此专横残暴的人,怎么可能树立高大威望?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人,又如何能够获得民心爱戴?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曹操等人发动十八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竟然派兵将袁绍叔叔、太傅袁隗在洛阳城内的家团团包围,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戮殆尽。用董卓的话说:“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当董卓习惯于把暴力作为第一选择时,他已由幸运的渔夫变成不折不扣的屠夫,昂然走向独裁。
他把江山当作玩物,把黎民视为草芥,在大棒政策的指引下,亲率十五万大军来到虎牢关迎战。
从外部因素来讲,董卓过分迷信武力,以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简单粗暴的军阀作风摆平;从内部因素讲,是由于他膨胀的欲望得寸进尺,甚至不惜与天下为敌。如果说暴力杀戮直接导致他失去民心的话,那么内心深处无限膨胀的骄奢淫逸则是驱使他暴力杀戮的马达。吕布在虎牢关前被刘备、关羽、张飞打败,为了避开关东联军的锋芒,董卓返回洛阳后听信李儒的意见,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遭到司徒杨彪、荀爽和太尉黄琬的反对。董卓勃然大怒,当日罢黜三人为庶人,又将前来谏阻的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斩首,凡袁绍部下、宗党皆杀而抄家,洛阳城大批富户家产也籍没入官。紧接着,董卓命令吕布率领部众挖掘先皇和后妃的陵寝,盗取金银珠宝。他纵容军士淫人妻女,放火焚烧民宅,蔚然王气的洛阳宫城瞬间化为灰烬,哭声震天动地,真可谓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一个人的欲望引燃一段悲怆的记忆,实在令人扼腕哀叹!董卓满载金珠缎匹数千车,劫了汉献帝和后宫嫔妃直奔长安后,更加骄横放纵。他自号“尚父”(周武王尊称姜尚为“尚父”,这里既有自称皇父,又有自比姜太公之意),出入朝廷僭用天子仪仗,封弟弟董曼为左将军鄂侯,封侄儿董璜为总领禁军的侍中,凡董氏宗族皆封列侯,全家老小都做了大官。又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的地方,征发二十五万民夫筑起一座城郭高大坚固的郿坞,其内修建的宫室仓库里面储藏了可用二十年的存粮,金玉、彩帛、珍珠更是不计其数,还特地从民间挑选八百名少年美女供他享用。每次往来于长安与郿坞,公卿都要把他送至城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