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352257
前 言
弱势少年儿童指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少年儿童,一般指在少年儿童群体中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难以维护基本权利或生存和发展遭遇障碍,需要借助外力支持和帮助的少年儿童。
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总数已达到5800万人,大部分属于隔代抚养,也就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较多的留守儿童缺少照顾。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也较为庞大,现在在城里打工但并没有取得城市户口的数量超过1亿,其中18岁以下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近2000万人,他们的权利保护、心理健康、行为矫正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弱势少年儿童的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支持机制正日趋完善,然而相对于对基本的生存保障和对弱势少年儿童生理健康的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所受到的重视与关注程度明显不足。由于弱势少年儿童长期处于不利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中,而这一年龄阶段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正经历心理各方面逐步走向稳定的过程,过多的挫折与逆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着弱势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如农村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在性格、行为、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甚至畸形发展,形成自卑、孤僻、忧郁、焦虑等心理特征,部分留守儿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导致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出现上升趋势,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非原生完整家庭少年儿童常常是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等现象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常常小小年纪就必须承受只有成年人才能承受的挫折和痛苦,缺乏社会支持,想改变生活现状却无能为力,心灵的创伤难以愈合。还有那些进城农民工子女,如果缺少了父母的管教,成为流浪儿童,成天颠沛流离,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就可能沾上各种恶习,有的甚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姚树桥、龚耀先,1994)。自2002 年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弱势群体开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弱势少年儿童群体主要是指由于某些社会性障碍或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18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包括贫困儿童(含农村和城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少年儿童、孤残儿童等群体。弱势儿童长期处于不利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其认知、情绪、行为与人格发展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就是社会适应。因此,研究弱势少年儿童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特点,对促进该群体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