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51377
本书从粮价切入,结合文献分析与量化分析方法,对乾隆时期长江中游粮食流通与市场整合进行整体研究,通过对农业生产、粮价变动趋势、粮食流通运道、流通量变化、市场整合等问题的系统考察,全景式地展现出长江中游地区粮食贸易与整合市场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
1.粮价资料的发现与早期粮价问题的提出
清代粮价资料的整理,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当时统计的概念已经普及,个人、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纷纷对当时的粮价展开统计。与此同时,时人有感于清末民初民食问题之艰难,逐渐开始历史米价资料的搜集工作。寄萍从历史文献中搜集了有米价记录的材料,时段为春秋至明清时期。①应奎根据海关报告整理了1862~1911年的米价。②随后,又陆续有人发现和使用官方文书、刑科题本、私人账簿等文献中的粮价资料。
柳诒徵是早利用米价资料进行研究的学者。柳诒徵的《江苏各地千六百年间之米价》一文,从正史、政书、文集、档案朱批等文献中辑录了由东晋至民国初年的江苏省米价,粗略勾勒出一条跨越一千六百年间的米价变动曲线。该文对米价上涨趋势、价格值的波动以及人口、土地、货币、消费、交通、气候灾荒等影响米价变动因素的讨论,大体涵盖了目前粮价研究关注的大部分问题。③继该文以后,慢慢呈现出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粮价研究。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尚属粮价史研究之发端,其时故宫所藏的档案尚未被开掘,人们对清代粮价的了解主要来自正史、文集、方志等材料中零散的记录,且多为价格。魏建猷分析了明清两代的米价与田价,指出米价变动与田价变动皆与国家治乱密切相关,而米价变动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出供求的自然规律,田价变动则深受地主的操控,因而两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⑤稍后,冯汉镛《清代的米价与地主操控》探讨了地主对米价变动的作用。⑥魏文对田价、米价的考察,代表了早的相对物价的研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