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34480
编辑推荐
随着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应激因素加剧,许多由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的情志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隐患。心身共病成为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普遍现象和规律。中医的心身相关问题丰富而广泛,其间蕴藏着诸多宝贵的心身医学思想和心身诊疗经验。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身关系的中外认识、中医学心身相关理论、中医诊疗中的心身综合技术、常见病症的心身综合纠治、医患沟通中的心身兼顾、患者心理及其呵护、日常生活中的心身兼顾等内容。本书为中医药院校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学工作者的读本。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身关系的中外认识、中医学心身相关理论、中医诊疗中的心身综合技术、常见病症的心身综合纠治、医患沟通中的心身兼顾、患者心理及其呵护、日常生活中的心身兼顾等内容。本书为中医药院校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学工作者的读本。
内容简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主编了《心身医学概论》,并率先在中医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心身医学》的课程,至今已近30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本书的编写以《心身医学概论》为基础,结合中医学的心身研究问题,编写中医心身医学相关研究,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临床医学工作者的读本。
中医心身医学的研究,既是注重精神心理,回归医学本真的体现,也是时代的急迫需求。本书共由八部分组成。开篇设置导论引入心身医学的概念,*章对心身关系的中外认识做了比较。第二章梳理了中医学的心身相关理论。第三章整理了中医诊疗中的心身综合技术,。第四章聚焦临床相关问题,分析了常见病症的心身综合纠治。第五章结合当今医患沟通这一热点问题,论述医患沟通中的心身兼顾。第六章简要论述了患者心理及其呵护。第七章则对日常生活中的心身兼顾做了论述。本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探索和思考。
目 录
导论 章 心身关系的中外认识 节 中西方心身相关认识之历史变迁 第二节 中西方心身关系认知差异之根源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问题认识之概述 第四节 关于心身相关性的传统认识 第五节 西方关于心身相关性的假说 第二章 中医学的心身相关理论 节 藏象学说中的“形神一元论” 第二节 体质学说中的“体质个性说” 第三节 元神/识神/欲神说中的“心身关系层次论” 第四节 疏泄与相火:关于“本能”的中医理论 第五节 七情内伤:中医心理致病说 第六节 干扰气机:关于致病机制的解释 第七节 上工守神:诊疗中的心身兼顾思想 第三章 中医诊疗中的心身综合技术 节 望闻问切中的心身综合技巧 第二节 心身综合辨证的技巧 第三节 《灵枢·师传》的整合原则 第四节 药物疗法中的心身兼顾技巧 第五节 非药物疗法中的心身兼顾技巧 第六节 保健养生中的心身兼顾技巧 第四章 常见病症的心身综合纠治 节 内科常见的情志疾病 第二节 皮肤及外科常见的情志疾病 第三节 妇科常见的情志疾病 第四节 儿科常见的情志疾病 第五章 医患沟通中的心身兼顾 节 医患相得:合理的中国医患模式 第二节 有效沟通:治疗成败的关键 第三节 临床沟通中的心理学原理 第四节 医患沟通的技巧 第五节 有效沟通对中医医生的要求 第六章 患者心理及其呵护 节 不失人情论:一个重要的临床原则 第二节 患者角色及其适应问题 第三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第四节 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 第五节 个性化的心理呵护与调适 第六节 心理调适与呵护的技巧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心身兼顾 节 历史上丰富的养性养生认识 第二节 亚健康状态的心身关系研究 第三节 儿童的心身兼顾 第四节 老年人的心身兼顾 第五节 女性的心身兼顾 参考文献
前 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应激加剧,许多由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的情志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隐患。同时,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类疾患,且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之势。慢性病的发生不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发病后患者又常常产生复杂的不良心理反应。总之,“心身共病”现象已成为影响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普遍现象和规律。
医学研究须定位于完整的人,定位于人的健康和疾病,而不只是躯体的正常与否。完整的人有着层次不一却密切关联的生理、心理两大功能。因此,医学除需研究生命的生物学特点及一般规律外,还须对精神心理活动产生的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给予充分关注。要把关注人的精神心理放在与注重生物学的生命过程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医学有一脉相承的深厚传统及与心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之积淀。中医学从理论体系建构之初就认定人是形神(心身)合一的,精神心理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的健康,而且是主要病因之一(七情内伤);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颇具体系的理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是中医学的巨大宝藏之一。
诚如本书主审、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在其主编的《心身医学概论》中所说:“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近几十年来,它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与研讨,使它得以揭示和确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为人类全面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拓展了思路,积累了知识,并为众多心身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和手段,指出了康复的方向与途径。因此,中医学中有关内容对于心身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科学事业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正因为这样,有的学者把心身医学视为中西医学的交汇之处,认定在这一领域,中医学将对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基于此,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心身医学研究”教材(抑或读本)意义重大。这构成了我们编写此书的基础和初衷。
本书作者大都为中医心身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该书许多内容是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主要涉及的研究课题有:
医学研究须定位于完整的人,定位于人的健康和疾病,而不只是躯体的正常与否。完整的人有着层次不一却密切关联的生理、心理两大功能。因此,医学除需研究生命的生物学特点及一般规律外,还须对精神心理活动产生的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给予充分关注。要把关注人的精神心理放在与注重生物学的生命过程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医学有一脉相承的深厚传统及与心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之积淀。中医学从理论体系建构之初就认定人是形神(心身)合一的,精神心理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的健康,而且是主要病因之一(七情内伤);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颇具体系的理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是中医学的巨大宝藏之一。
诚如本书主审、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在其主编的《心身医学概论》中所说:“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近几十年来,它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与研讨,使它得以揭示和确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为人类全面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拓展了思路,积累了知识,并为众多心身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和手段,指出了康复的方向与途径。因此,中医学中有关内容对于心身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科学事业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正因为这样,有的学者把心身医学视为中西医学的交汇之处,认定在这一领域,中医学将对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基于此,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心身医学研究”教材(抑或读本)意义重大。这构成了我们编写此书的基础和初衷。
本书作者大都为中医心身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该书许多内容是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主要涉及的研究课题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亚健康状态的测量及诊断标准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型研究”、上海市*创新项目“基于中医‘情志树’理论的甘麦大枣汤干预‘怒’‘郁’的效应机制及其化模型研究”、上海市卫生局课题“治未病思想与中医健康管理范例研究”以及上海市科技史一流学科项目“中外心身关系理论梳理与完善”等。
由于心身医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内容繁多,临床心理问题错综复杂,且是个需要永远探索的大问题,所以编写中的疏漏和不当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以利不断完善,并一起为中医心身医学研究和发展上下求索。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
倪红梅 王志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