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6658
章贫寒的少年时代
德国人的后裔
迁居阿比林
勇敢的拳击手
与死神擦肩而过
第二章不得志的军旅生涯
踏入西点军校
与玛米•杜德结缘
从未参战的军官
康纳将军的提携
潘兴将军的赞誉
麦克阿瑟将军的参谋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参战之前的宁静
从上校荣升为准将
珍珠港事件
幸遇伯乐马歇尔
设法增援菲律宾
拟定“围捕”计划
第四章盟军的统帅
一夜成名的将军
迁就蒙哥马利
执行“火炬”计划
登陆北非作战
遭遇“沙漠之狐”
将军的婚外情
向意大利进军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五章导演“霸王”行动
筹备“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战役
德军的层层阻击
飞越纳粹防线
与蒙哥马利之争
第六章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军的大规模反攻
虎将巴顿的兵锋
避开柏林攻坚战
德军全线崩溃
法西斯的灭亡
第七章迈上总统之路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连选连任美国总统
冷战的两极格局
一代将星的陨落
在美军历史上,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中获得过很多个第1:晋升五星上将“第1快”,美军统率大战役“第1人”,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高统帅“第1人”,退役美军高级将领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第1人”,五星上将担任总统“第1人”。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而家庭出身可谓“第1穷”的艾森豪威尔,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的呢?
1890年10月4日,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21岁那年,他踏入西点军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然而,从军多年,他一直没有得到发挥自身才华的机会。其间发生了第1次世界大战,许多同学都被派去法国参战,而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无缘战事。此后,他组建过美国陆军第1所战车训练营,到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院、麦克奈尔堡陆军大学深造过,担任过陆军部助理部长,后来又随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工作,但始终升迁无望,以至于到49岁仍默默无闻。不过,他从未放弃为军人的使命与国家的荣誉而奋斗。他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师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艾森豪威尔从菲律宾回国后,在陆军第3师任中校参谋长,1941年夏天,他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表现出色,指挥有方,得到了时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关注。演习后,艾森豪威尔调任第3军参谋长,并晋升为准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因战事需要,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工作,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他被任命为作战厅厅长,几个星期后便升为少将,从此开始了他与马歇尔长期而融洽的合作关系。
当时,美国军政界在开辟战场时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抑或“欧亚并举”等问题上摇摆不定。受马歇尔委派,艾森豪威尔前往伦敦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提出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主张集中兵力于英国,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沿近路线攻入德国本土。
马歇尔很欣赏艾森豪威尔的能力,认为让他当一名参谋实在是屈才,并决定让他出任赴欧作战的美军总指挥。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就连艾森豪威尔自己都不敢相信,但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中写道:“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还善于让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解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很显然,马歇尔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任用艾森豪威尔的。他深信艾森豪威尔是一位非常内行的高级将领,性格冷静、沉稳,是一位能够让人产生好感的将军,是解决英国和美国将军之间复杂问题的合适人选。
1942年6月24日,52岁的艾森豪威尔飞赴伦敦,担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上将之后第二位远征欧洲的统帅。联盟作战并不仅仅是军事行动,还涉及政治、外交等许多层面,因此,作为盟军统帅不仅要有战术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协调各国矛盾的外交能力,在这两方面,艾森豪威尔都堪当大任。
当时,盟军由各国军队组成,有各自的指挥机构,又受民族、语言、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分歧甚至误解。艾森豪威尔认为,英美两国的友谊是取得终胜利的必要条件,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求改善美军与英国军民的关系:安排美军到英国受德国空袭严重的地区去考察,以此激发美军对纳粹德国的仇恨及对英国人民的同情;严明军纪,对美军进行教育工作,甚至不惜采取坚决措施,将那些有伤英国人民感情的美国军官送回美国;通过报界宣传盟国团结的思想……他的努力改变了英国人对美军的态度,为美军博得了好印象。赴欧之前,艾森豪威尔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作战,但他就任北非远征军总司令后的第1次重大行动却取得了圆满成功——英美联军顺利在北非登陆。随后,他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先后组织指挥盟军实施突尼斯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意大利南部战役,在作战过程中,他精于计划、善于协同、指挥果断、处事有方,表现出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而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高司令,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更是使他的声望达到了。
当然,艾森豪威尔也遇到过一些失败和挫折,并因此受到了英国将领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的尖刻批评。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不断对失败进行总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极力促成英美合作。当时联盟作战有一个敏感的问题,即指挥权交付。艾森豪威尔根据战事需要,在选用指挥官上做到了客观公正,令盟军将士心悦诚服。在1943年初的北非突尼斯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决定把参战美军交给英国将领、北非盟军副司令亚历山大统一指挥。美军将领对此颇有微辞,认为艾森豪威尔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但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是明智的,他在北非战场上让了英国人一步,为后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赢得了英国人的配合。
艾森豪威尔善于权衡利弊,懂得妥协的艺术,但面对原则问题,他也毫不让步。
在筹备“霸王”行动时,为了取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要求英国空军应处于他的控制之下,但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却表示反对。对此,一向处事谨慎、为人随和的艾森豪威尔十分恼火,表示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他将辞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只得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给艾森豪威尔指挥。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向法国纵深进攻时,丘吉尔态度强硬地要求将准备在法国南部登陆的盟军调往地中海去解放法国,并以辞去首相职务相要挟。艾森豪威尔审时度势,认为从欧洲大陆抽调兵力不仅会打乱盟军的作战计划,而且有可能使诺曼底登陆行动前功尽弃。为此,他与丘吉尔反复斡旋,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使丘吉尔放弃了原来的主张。
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软硬结合,艺术般地处理了盟军之间的各种矛盾,为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蒙哥马利评价艾森豪威尔说:“他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高统帅,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我看来,没有人能用他这样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足够的平衡。这些成分一直威胁着我们这艘航船。”
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年初,他退出军坛,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再次服现役,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高司令,并很快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他一生以军人自居,从不过问政治,但在花甲之年却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并获得连任。在他担任总统的8年时间里,美国一直安享和平与繁荣,这也使他被誉为20世纪四位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
本书全面介绍了艾森豪威尔不平凡的一生,带您去探究一位伟大的将军总统的内心世界。他沉着冷静的个性,他成熟老练的处世风格,他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敏锐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当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力。
1904年,艾森豪威尔14岁,开始步行很远的路程到城镇北部新建的阿比林中学读书。每天四五点他就从床上爬起来,揣上两块前一天剩下的硬干粮,背上书包,蹑手蹑脚地打开门,沿着小路去学校。
阿比林中学有一个奇特的“传统”,每年入学的新生都要举行一次拳击比赛,由来自南部和北部的学生分别推选一名代表参加。铁路把阿比林分成了“北边”和“南边”,与此相对应的贫富差距也把孩子们分成了两派。铁路北边是商人、律师、医生和银行家住的地方,宽敞明亮的维多利亚式宅第里有着富丽堂皇的长廊、高大的杨树及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坪;铁路南边是铁路职工、木匠、修理工以及艾森豪威尔一家居住的地方,房子低矮简陋,周围杂草丛生。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捍卫南部荣誉的时刻到来了。北部的选手韦斯利•梅里菲尔德非常强壮结实,反应灵敏,出拳准确,曾获北部拳击冠军。相比之下,艾森豪威尔显得有些矮小、瘦弱,大家都觉得他获胜的希望不大。
然而,情况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一大群孩子的层层包围下,拳击比赛开始了。在观众的呐喊声中,艾森豪威尔频频出拳,但都被梅里菲尔德准确地挡了回来,并回以重拳。梅里菲尔德力量很大,打在艾森豪威尔身上的拳头发出“砰”的一声闷响。艾森豪威尔被震得左右摇晃,但他并没有泄气,而是咬紧牙关,竭力进攻。突然,梅里菲尔德一记重拳打在艾森豪威尔的脸上,在观众的惊呼声中,艾森豪威尔蹲了下去。当他咬着牙站起来的时候,眼睛青紫,眼眶高高地肿了起来,一丝鼻血也流了出来。喧闹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南部选手要放弃了。
但艾森豪威尔仍咬牙坚持着,他感到自己浑身疼痛,但是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他的意志,不一会儿,他又重新挥拳投入了战斗。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在为这个倔强的小个子叫好。起初只有来自南部的孩子喊“艾森豪威尔,加油!艾森豪威尔,加油!”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艾森豪威尔加油。
比赛继续进行着,两位拳击手都气喘吁吁、嗓音嘶哑、鼻青脸肿,但双方都没有认输。即使周围的观众劝说他们停止打斗,他们也不肯退出比赛。梅里菲尔德小声地对艾森豪威尔说:“艾森豪威尔,我打不赢你!”艾森豪威尔回道:“我也赢不了你!”后,这场历时一天的比赛以平局收场。
比赛结束后,艾森豪威尔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一下子瘫倒在床上。父母没有训斥他,也没有惩罚他。担惊受怕的母亲得知他参加的是正当的拳击赛,也就放心了,而且她对这件事的态度还是支持的,认为这能使孩子的性格得到锻炼。后来,艾森豪威尔的哥哥提到他时,一脸敬佩地说:“他像父亲,尽管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从不屈服。他像父亲一样执拗。”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这对在赛场上互相领教的对手并没有成为敌人,相反,艾森豪威尔与梅里菲尔德成了要好的朋友。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拳击比赛没有在我们之间留下任何不愉快的后果,稍晚一些的时候,我见到了韦斯利•梅里菲尔德,回想起那场拳击,我们两个不禁都笑了起来。”
艾森豪威尔从小就崇拜英雄。在他家对面住着一个名叫达布利的单身汉,据说曾是著名警察局局长比尔的助手,他对往事的追溯简直把艾森豪威尔迷住了。艾森豪威尔常常和达布利以及市警察局局长亨尼•恩格尔一起到郊外去,看他们练习射击。有时他得以实现许多孩子的夙愿——用真枪射击。
而在整个青少年时代,艾森豪威尔感兴趣的课也是军事史。他沉浸在军事史的阅读中,竟疏忽了家务和学校的功课。
在古人当中,艾森豪威尔崇拜的英雄是汉尼拔,这不仅是因为汉尼拔的军事胆略,也因为汉尼拔精通当时的逻辑学。尽管很多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都对汉尼拔不太友好,但汉尼拔仍然成了一个历史偶像,艾森豪威尔对此感到十分惊讶。他心目中的英雄还有恺撒、苏格拉底、伯里克利、特米斯托克利,而大流士、布鲁图、薛西斯和邪恶的罗马皇帝尼禄则被他视为坏人。
另外,艾森豪威尔还阅读了大量有关华盛顿、拿破仑、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等名将的书籍,甚至终身记得读过的一些战役的细节,这使他的同僚感到非常吃惊。艾森豪威尔对军事的喜欢,为他日后参军埋下了伏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