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47445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总结近几年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作者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DInSAR,获取地面缓慢形变信息的*研究成果。本书详细阐述了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DInSAR方法的原理、技术处理流程,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相干目标点的选择、网络建立、线性形变反演模型、形变速率增量集成等。并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该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实际应用,后阐述了集成相干目标DInSAR处理模块的cAESARnsAR软件平台的有关功能。
本书内容新颖,涉及InSAR的*发展前沿,可供从事遥感、测绘、地球物理、林业及其他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和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新颖,涉及InSAR的*发展前沿,可供从事遥感、测绘、地球物理、林业及其他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和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1.2 长时间序列D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小二乘(LS)方法
1.2.2 永久散射体(PS)方法
1.2.3 小基线集(SBAS)方法
1.2.4 相干目标(CT)方法
1.2.5 其他研究方法进展
1.2.6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InSAR和DInSAR原理
2.1 InSAR原理
2.1.1 基本原理
2.1.2 基本流程
2.2 DInSAR原理
2.2.1 两轨法
2.2.2 三轨法
2.3 干涉相干和去相干分析
2.3.1 干涉相干
2.3.2 去相干分析
第3章 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距DInSAR技术
3.1 差分干涉相位组成分析
3.2 高相干点的选择
3.2.1 相干系数阈值法
3.2.2 幅度阈值法
3.2.3 信噪比法
3.2.4 相干目标的选择及其稳定性分析
3.3 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距DInSAR方法
3.3.1 小二乘方法
3.3.2 永久散射体方法
3.3.3 小基线集方法
3.3.4 相干目标方法
第4章 城区地表形变反演方法
4.1 基于余弦相关系数模型的增量计算
4.1.1 单纯形多元变量无约束化方法
4.1.2 改进的模型相关系数方程
4.2 基于平差和误差控制理论的小二乘增量集成
4.2.1 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
4.2.2 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4.2.3 增量集成
4.3 基于“环”处理算法的相位解缠和定标
4.3.1 离散点相位解缠
4.3.2 去除整体相位偏移
4.4 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实验分析
4.4.1 苏州城区地面沉降监测
4.4.2 沧州城区地面沉降监测
4.4.3 实验讨论
第5章 大区域长时间序列形变反演技术
5.1 复杂网络的建立
5.1.1 Delaunay三角网缺陷
5.1.2 复杂网络
5.2 反演算法
5.2.1 单中心扩展
5.2.2 多中心扩展
5.3 大区域形变反演实验
5.3.1 苏州实验
5.3.2 沧州实验
5.4 多平台长时间序列反演技术
5.4.1 ERS和ASAR交叉干涉
5.4.2 基于永久散射体方法反演形变
5.4.3 基于小基线集方法的多传感器数据反演形变
5.4.4 基于CT方法的形变反演
5.5 苏州地区长时间序列地表沉降反演分析
5.5.1 线性形变反演
5.5.2 城区非线性形变反演
5.5.3 结合ERS和ASAR的分析
……
第6章 基于相干目标DInSAR的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彩图
第1章 绪论
1.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1.2 长时间序列D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小二乘(LS)方法
1.2.2 永久散射体(PS)方法
1.2.3 小基线集(SBAS)方法
1.2.4 相干目标(CT)方法
1.2.5 其他研究方法进展
1.2.6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InSAR和DInSAR原理
2.1 InSAR原理
2.1.1 基本原理
2.1.2 基本流程
2.2 DInSAR原理
2.2.1 两轨法
2.2.2 三轨法
2.3 干涉相干和去相干分析
2.3.1 干涉相干
2.3.2 去相干分析
第3章 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距DInSAR技术
3.1 差分干涉相位组成分析
3.2 高相干点的选择
3.2.1 相干系数阈值法
3.2.2 幅度阈值法
3.2.3 信噪比法
3.2.4 相干目标的选择及其稳定性分析
3.3 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距DInSAR方法
3.3.1 小二乘方法
3.3.2 永久散射体方法
3.3.3 小基线集方法
3.3.4 相干目标方法
第4章 城区地表形变反演方法
4.1 基于余弦相关系数模型的增量计算
4.1.1 单纯形多元变量无约束化方法
4.1.2 改进的模型相关系数方程
4.2 基于平差和误差控制理论的小二乘增量集成
4.2.1 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
4.2.2 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4.2.3 增量集成
4.3 基于“环”处理算法的相位解缠和定标
4.3.1 离散点相位解缠
4.3.2 去除整体相位偏移
4.4 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实验分析
4.4.1 苏州城区地面沉降监测
4.4.2 沧州城区地面沉降监测
4.4.3 实验讨论
第5章 大区域长时间序列形变反演技术
5.1 复杂网络的建立
5.1.1 Delaunay三角网缺陷
5.1.2 复杂网络
5.2 反演算法
5.2.1 单中心扩展
5.2.2 多中心扩展
5.3 大区域形变反演实验
5.3.1 苏州实验
5.3.2 沧州实验
5.4 多平台长时间序列反演技术
5.4.1 ERS和ASAR交叉干涉
5.4.2 基于永久散射体方法反演形变
5.4.3 基于小基线集方法的多传感器数据反演形变
5.4.4 基于CT方法的形变反演
5.5 苏州地区长时间序列地表沉降反演分析
5.5.1 线性形变反演
5.5.2 城区非线性形变反演
5.5.3 结合ERS和ASAR的分析
……
第6章 基于相干目标DInSAR的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彩图
在线试读
第1章 绪论
1.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一种主动微波传感器,也是微波遥感传感器中发展为迅速和有成效的传感器之一。作为一种主动式传感器,它能够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还可以透过地表和植被获取下地表信息。这些特点使它在农业、林业、地质、环境、水文、海洋、灾害、测绘与军事领域的应用具有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在传统的光学传感器成像困难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这种独到的优势,SAR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SAR技术在传感器、信号处理、应用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迅猛发展,成为人类探测地球的重要手段之一(王超等,2002a)。
在20世纪60年代末,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干涉测量技术结合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运而生。InSAR技术利用两幅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相位信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使得人们从空间对全球地表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成为可能。其中,获取地表形变的InSAR技术又被称为DInSAR。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欧洲宇航局(ESA)的ERS-1/2、日本的JERS-1和加拿大宇航局的Radarsat-1等星载SAR系统发射运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干涉处理的SAR影像数据,大大促进了InSAR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发展。表1—1是InSAR应用的星载SAR系统的主要参数。
……
1.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概述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一种主动微波传感器,也是微波遥感传感器中发展为迅速和有成效的传感器之一。作为一种主动式传感器,它能够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还可以透过地表和植被获取下地表信息。这些特点使它在农业、林业、地质、环境、水文、海洋、灾害、测绘与军事领域的应用具有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在传统的光学传感器成像困难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这种独到的优势,SAR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SAR技术在传感器、信号处理、应用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迅猛发展,成为人类探测地球的重要手段之一(王超等,2002a)。
在20世纪60年代末,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干涉测量技术结合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运而生。InSAR技术利用两幅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相位信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使得人们从空间对全球地表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成为可能。其中,获取地表形变的InSAR技术又被称为DInSAR。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欧洲宇航局(ESA)的ERS-1/2、日本的JERS-1和加拿大宇航局的Radarsat-1等星载SAR系统发射运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干涉处理的SAR影像数据,大大促进了InSAR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发展。表1—1是InSAR应用的星载SAR系统的主要参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