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9545丛书名: 汽车蓝皮书
Ⅰ 总报告
1 新形势下对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体系构成
二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三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模式
四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Ⅱ 发展综述
2 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一 国内汽车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和进出口量均再创历史新高
二 零部件行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企业竞争力仍亟待提高
三 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但与期望和要求仍有相当差距
四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态势明显分化
五 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大幅度增长,迎来发展新局面
六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海外并购势头不减
3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 2013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二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变化和评价
三 结语
Ⅲ 主题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措施
4 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汽车行业管理体制综述
一 参与方
二 管理依据
三 管理方式
四 管理途径
五 管理内容
5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历史回顾
一 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二 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后到加入WTO前
三 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体制机制
6 美、德、日、韩国家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与分析
一 美、德、日、韩国家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总体描述
二 国际典型案例分析
三 国际经验启示
7 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需要站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高度认识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二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持续健全完善,对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下改革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 衡量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若干标准
8 中国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目标与模式选择
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业管理体制
二 把握中国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法制化、集约化、自组织化和国际化
三 中国汽车行业管理体制的转型与改革模式选择
四 冲破旧体制的束缚
9 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构建以《道路车辆法》为核心、相关法律配套的汽车产业管理体系,奠定由行政
管理转向法制化管理的法律基础
二 深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与产业属性和国家战略相一致的汽
车产业投资管理制度
三 完善以型式认证为核心的产品管理制度,推动汽车产品由事前管理向事中、事后
管理转变
四 完善以促进统一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
市场监管能力建设
五 优化调整汽车产业主要税种和税率,推进以”绿色税制”为方向的汽车税制改 革
六 建立以安全、节能和环保法规为核心的汽车社会管理制度,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
续发展
七 鼓励实施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功能性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汽车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
八 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在政府简政放权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参与政策制定和
提供专业服务
九 推进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国企改革,为我国汽车产业注入
活力
十 建立规范的产业政策评估机制,通过对汽车产业政策的规范性评估提高政策制定
的综合水平
Ⅳ 专题研究–中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的效能分析
10 中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的效能分析
一 我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的主要特征
二 分析政府汽车产业管理效能的思路
三 效能分析之一:汽车产业发展绩效
四 效能分析之二:政府管理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作用
五 效能分析之三:影响汽车产业政府管理有效性的因素
六 效能分析之四:几点启示
Ⅴ 附录
11 附录一 汽车产业相关统计数据
12 附录二 2014年度发布或开始实施的部分汽车政策法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做了全面的部署,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将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到位成为政府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规律使然,背后其实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政府职能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无疑应当主动响应这一变革,积极适应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19世纪后期,德国和美国相继发明了汽车,之后便步入规模化发展的进程,至今仍然扮演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领军者的角色,引导着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典型的汽车工业后发国家,仅用了短短的几十年就实现了从对欧美国家的技术跟随到汽车强国的转变,确立了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其发展壮大的奥秘,在于政府对汽车产业管理所遵循的理念和为其健康发展所营造的产业环境,即法制化管理、适度干预与鼓励竞争并存。
中国汽车产业已有62年的历史,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本世纪初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国家现行汽车产业管理体系的种种不适应也开始逐步显露,汽车领域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叠、管理手段和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度、实质性深化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今日的中国,已经形成了竞争比较充分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政府的汽车产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重要的应当是尽快由过去较大程度上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环境创造者”,这个环境主要是指市场竞争环境,建设公平有效并逐步成熟的市场竞争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也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得出的*重要的一条经验。然而,形成这样的环境并不容易,目前我们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产权保护、反垄断、市场开放、市场秩序等等,都必须由政府下功夫去解决,在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方面做出调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要重视市场规则、市场信号和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接下来我们需要清晰的问题有三个:首先,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汽车产业政府管理体系经历了哪些变化,其演变过程对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其二,我国现行汽车产业政府管理体系的效能如何,影响汽车产业管理效能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其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进程中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方式,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我们也面临五个急迫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业管理体制,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二是如何把握中国汽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实现管理的法制化、集约化、自组织化和国际化;三是如何实现中国汽车行业管理体制的转型,选择怎样的改革模式;四是如何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冲破既有利益格局,实现行业战略定位和管理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五是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推进改革目标的实现。本次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合作撰写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本书以“新形势下对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为切入点,对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体系构成、总体要求、思路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改革的主要措施。以“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措施”为主题,对中国与世界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管理体制发展过程与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同时提炼出了对我国的启示。报告还对我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的效能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书中包含的重要数据、政策和重大事件汇编等,能够为广大读者全方面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翔实的资料,也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汽车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赵昌文、石耀东、来有为、王晓明、宋紫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付于武、张进华、张宁、侯福深、张文杰、李丹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的孙忱、杨睿等专家学者在本书撰写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的张绥新、陈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董扬、李万里,北京富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旭明,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的张硕,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的周荆仪等对本书的成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欧盟委员会、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为本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希望这一连续出版了八年、汇聚业内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的成果,能够为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汽车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