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90702丛书名: 读鉴小说轩
一,后周世宗柴荣,小朝代有为的亲民皇帝,*是新鲜的小说题材,而且“写得很精彩”,是很不容易的!
二,不得不重申本丛书的组稿、创作的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尊重文史,坚拒戏说。
三,读鉴小说轩,是您目前所能见到的*规模的历史小说丛书;
可供投产用的已有60部之多,
另有20余部正在写作中,陆续交稿,
选题在持续开发中。
四,假以时日,
您将看到*的小说版中国通史——
上起夏商周,下至甲午战争,
4000年的精彩,尽在其中。
五,《阳关曲》:铁骑银剑荡积尘,怀柔苍生天地新。万民畅饮万杯酒,唯叹黄袍奉后人。
柴荣从后周大帝郭威手中接过帝位,
励精图治,百转千回,
尽心竭力维系着王朝正统。
亲民皇帝与利益集团的尖锐冲突,
使雄才大略的他在步履维艰中苦苦跋涉,
韬光养晦的沙场奇才赵匡胤,
早已站在了他的身后……
前言
章 谁来杀敌保民
一、河北平原成为人间地狱
二、乱世少年立志驱辽
第二章千锤百炼出英豪
一、走出家乡闯天下
二、歪门邪道过关卡
三、遇上一个好姑娘
四、皇帝就能为所欲为
五、瘦李遇难
六、柴荣完亲
第三章义民驱辽复中华
一、中原又被出卖了
二、只有造反才有活路
三、滏阳首举造反义旗
四、刘知远乱世称帝
五、辽皇撤离中原
第四章争权夺利亡后汉
一、王家村冤案
二、后汉廷斗
第五章初用权力谋民利
一、神奇破冤案
二、严办恶势力
三、爱民与害民
四、美丽和富裕
第六章只争朝夕为理想
一、柴荣封王权贵妒
二、为权为钱至死休
三、世宗上位承遗志
第七章智勇歼敌振国威
一、新皇帝声震中外
二、大帅私心埋祸根
第八章一心为民忙改革
一、励精图治天地新
二、惠兵惠民大发展
三、兄弟远谋图兵权
四、造福百姓诺千金
第九章不断斗争向前进
一、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大将军生死之争
三、选拔人才出硕果
〇章浚河筑堡民安康
一、辽军又谋夺中原
二、急求御辽策
三、君臣相得
四、大辽内讧
一章西南失地回中原
一、四州父老盼王师
二、西征平蜀
二章为民解困均田赋
一、一个农民的离奇遭遇
二、与百姓同制律令
三、奇策胜狡谋均田令还农民公正
四、为百姓可舍我身
34三章奇谋制胜淮南归
一、问计群臣得良策
二、义责南唐周军南征
三、围强攻弱扬威淮南
四、整顿军纪百姓拥戴
五、水陆并进横扫淮南
四章英雄相惜同报国
一、死后还令赵匡胤畏惧的人
二、修改法律保护人民
三、修建全国水运网
四、扩建都城解民困
五、无私又无畏造福千万人
五章贤相猝死断君臂
一、李谷辞世
二、阴谋得逞
六章兵不血刃夺三关
一、世宗含悲北伐
二、阴谋亦在推进
三、北征大旗的阴影中
七章万民千载恨悠悠
一、躲过一劫
二、明君壮志未酬万民遗恨悠悠后周世宗前言12
前言
中原历雄才大略的帝王,当数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人们往往忽略了还有一位皇帝,他的文韬武略与这三位相比并不逊色,他是中原黑暗时代中一个神奇皇帝,因为在位时间只有五年多,更因为被随后的宋朝有意忽略,所以很少为人了解。
这个黑暗时代是指唐后至宋朝建立以前的几十年时间。其间里战争不断、杀人无数,中原政权的更迭如走马灯一般,周边又分裂成十个小国,中原的北半部只剩下六七百万人。这个时代,史称“五代十国”。
这村正个被忽略的神奇皇帝就是周世宗柴荣。他在执政的五年时间里,锐意改革,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事,国家由积贫积弱被欺凌,一跃而民富国强,扬威四方,令人惊奇不已。
他整顿军队,裁减骄兵悍将,重新征兵严格训练,建成一支少而精的军队,南征北战,很快收复被蜀国占领的西部四州、被南唐割据的淮南十四州,接着,亲自领兵北伐,驱逐侵占北方十六州、凶残杀害中原人民的辽国侵略者,只用四十二天,就到达幽州(北京)城下,收复幽州南部失地。辽军被迫退出幽州,周世宗柴荣正准备进军幽州时,突然得怪病,不治而亡。北伐功败垂成,令人扼腕,更令人痛心。
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获得土地,给农民各种帮助,减免税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年年丰收,人民得温饱,国家日渐富强。
权贵夺取农民土地以后,失地农民还要缴纳被剥夺土地的赋税,交不出就坐大牢。柴荣愤怒至极,颁布“均田令”还农民公正。
他洁身自好,厉行节俭政治,要求官员全心为百姓服务,同时严厉打击贪污腐败,邪气被压,朝政清明,人民扬眉吐气。
柴荣改革科举考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但人尽其用,国家快速发展,更试图解除“四书五经”对人们思想的桎梏,促进社会发展。
五代时,全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土地为寺庙占有,柴荣下令没收寺庙多余土地分配给农民。寺庙熔化钱币铸造佛像,造成市场物贱钱贵,农民大受其害,柴荣下令熔化佛像铸钱。镇州有一座观音像,传言毁者必遭雷打火烧,无人敢动。柴荣对众人说,佛要普度众生,不会舍不得佛像。如果舍弃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决不吝惜!他亲自去镇州监督销毁观音像。
征讨淮南回开封的路上,柴荣发现农田荒芜,人民挨饿,下令开仓放粮并且借种子给淮南农民播种。官员反对,认为农民穷困,偿还不起,他愤怒驳斥,哪有父母守着粮食,让子女饿死的呢?
五代的法律是残忍,偷一文钱就判处死刑,一人犯罪整个家族全部处死。柴荣制定“刑统”废除暴政,用法律保障人民权利……
战争使河道堵塞,水灾频繁。他指派能臣王朴疏浚、整修河道,不但使全国水运畅通,京城开封成为全国水运中心,更使农业、商业大发展。
收复淮南时,柴荣三下淮南,解决军事难题,令人赞叹。一下淮南,他“围强打弱”,围寿州,分兵西上、东下,取得辉煌战果;二下淮南,他用新建水军,击垮南唐战舰,南唐丧胆;三下淮南,柴荣用骆驼涉水攻下濠州,南征胜利。
……
故事中发生的事值得我们深思。
柴荣的改革为什么能够立竿见影取得巨大成果?
游牧民族契丹是怎样强大的,又是怎样衰败的?
柴荣一心为民,锐意改革,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朝廷中,为什么他都是少数派?改革派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柴荣问郭威,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取得巨大商业利润?合理吗?社会财富究竟是谁创造的?怎样分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为什么茶贩子出身的柴荣能够创造历史奇迹?有对人民的大爱就能创伟业吗?公平、公正能够实现吗?
……
太多太多的事值得我们思考。但愿柴荣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章 谁来杀敌保民
一、河北平原成为人间地狱
天空阴沉北风呼啸,让幽州人冷得簌簌发抖。更令人发抖的是幽州少帅赵延寿为了和河东大帅石敬瑭争夺帝位,准备把幽州出卖给大辽的消息。还有人骂骂咧咧地说,石敬瑭已经认大辽皇帝耶律德光为父,把幽州、云州在内的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在契丹骑兵帮助下做了大晋皇帝,这两天契丹骑兵就要来幽州……唉声叹气,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早晨,天蒙蒙亮,万籁无声。突然,一声怪叫打破了寂静,不少人走出家门探听究竟。
“不好啦,衙门的人撤走了,契丹骑兵明天就要来啦,快点逃命去吧……”开茶馆的刘老大一面跑一面喊,浑身发抖,声音嘶哑。
卖炊饼的吴小二一把抓住他,惊恐地问:“真的吗?”
“是真的,昨天衙门的差役孙二顺告诉我,朝廷已经把幽州卖给契丹人,要我赶快逃命,我不信。今天去找孙二顺问个究竟,找不到人,衙门里一个人也没有,全部跑光了。”刘老大说。
一群人围上来,指责刘老大:“你不要胡说,吓唬我们。”
刘老大又气又恼:“我好心把消息告诉大家,你们反而说我胡说,不相信,你们到衙门看去。”
“对,到衙门看去。”
人们一窝蜂来到府衙。
“呀,看门的兵不见了。”众人惊叫,平常如狼似虎的兵真的不见了。
拥进衙门,一个人也看不到,众人惊呆了,刘老大没有胡说。
“幽州被朝廷卖了!快逃吧!”
“怎么办?怎么办啊?谁来保护我们呀?”当铺掌柜霍志发急得直嚷嚷。
“逃吧,快点逃,不能留在这里等死。”赶大车的石康说。
“对,孙二顺说契丹骑兵杀人不眨眼,叫我赶快逃命,大家快点逃吧。”刘老大立刻赞成。
霍志发心急如焚:“逃走,我的房子怎么办?当铺怎么办?”
“是啊,逃走以后,我们的房子、店铺、货物怎么办?难不成就扔在这里?”绸缎铺的金老板也这么说。
饭店的周掌柜另有看法:“逃,逃到哪里去?幽州有我们的家,我们的店铺,我们不能逃。再说,契丹人也是人,他们也要做生意,曾经有契丹商人来我店里吃饭,照样付钱。也许他们来幽州以后不杀人呢。”
“但愿周掌柜说得对,契丹人也是人,也要穿衣服、吃饭,也许不会杀人,如果这样我们就不必逃走。”金老板试探着说。
赶大车的石康大声反对:“谁说契丹人不会杀人?我和一批车把式送货到外地,半路上被契丹人抢劫,不但货物被抢光,整个车队三十多人只有我一个人跑得快逃得性命,其他人都被杀死了。”
“现在整个幽州都是契丹的,他们大概不会抢劫杀人了。哪里有人抢自己的东西呢?”饭店周掌柜的话企图安慰自己,也安慰大家。
“对呀,什么人会抢自己的东西呢?不会的。”有人赞成。
“怎么不会?契丹人野蛮成性,到处抢劫杀人。”有人反对。
在场的人分成两派,各有各的看法,乱糟糟的。
石康不耐烦,喊了一声:“不跟你们争,回家收拾行李逃命去了。”说完,赶起大车,扬起鞭子“啪”的一声,掉头就走。
“我也走了。”刘老大喊了一声也快步走去。
跟着又走了几个人。余下的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怎么办。
没想到契丹人的动作非常快,当天下午,契丹骑兵就耀武扬威地开进幽州,成为幽州新主人。马蹄声‘嘚嘚’作响,重重地敲击在幽州人的心头上,使他们瑟瑟发抖。走路的人躲在墙根、小巷;做生意的人收起货物关上大门,通过门缝向外窥视;就连小顽童也藏在旮旯里不敢出来……人们心里恐惧到极点,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契丹骑兵在马上左顾右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繁华的城市,这么多好东西!看得眼花缭乱、欲火中烧。一个脸上有刀疤的骑兵看见路旁一家绸缎店里五颜六色的绸缎闪闪发光,大喊一声,放马冲进去,抢了几匹绸缎掉头就跑。
“抢啊”,在他后面,契丹骑兵向路旁的店铺冲去,看见什么抢什么。关门的店铺也被砸开大门,把里面抢个精光。
那个绸缎店老板见绸缎被抢,大声哭喊着“强盗啊……”上前阻拦,一道白光一闪,他的头被砍落下来,一腔鲜血从颈腔中喷射而出,店铺中到处都是血。绸缎被抢光了,一个面貌狰狞的骑兵只抢到两匹溅了血的绸缎,心中有气,就在店铺中放了一把火。大火吞没了绸缎店,迅速向四周蔓延……抢疯了的契丹兵抢光了财物,见人就杀,杀光了再纵火,城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惨叫声、哭喊声令人毛骨悚然,幽州成为可怕的人间地狱。
紧接着,蓟州、鄚州……到处都在杀人、抢劫、纵火,哀鸿遍野,十六州人民全部深陷苦难之中。
后晋石敬瑭的军队怎么不保护老百姓?他就是靠出卖幽州才当上契丹的儿皇帝,怎么敢跟契丹人作对呢?大晋的军队躲在城里保护自己,保护富人,穷百姓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了。可是百姓的力量太小,根本逃脱不了被屠戮的悲惨命运。
契丹骑兵的烧杀抢掠,使黄河以北的城市乡村到处都变成了废墟,辽阔的中原地区只剩下不到一百万户,大约六百万人。
契丹骑兵的铁蹄不断向南,很快就要越过黄河杀向江南……
二、乱世少年立志驱辽
937年,河北大平原一个暮春的早晨,三个少年结伴行走在从柴村到辛集镇的田间小道上,他们的手上都提着竹篮,篮子里装着鸡蛋、蔬菜和几卷书,他们的老师辛秀才生病了,三人结伙去探望老师,把借老师的书还给老师,顺便再借几本书。
少年生性爱玩,走在前面的马明亮对走在中间相貌聪慧的少年说:“柴荣,我们玩背书接龙。”
走在后的冯平叫了起来:“好啊,接龙比赛。柴荣,你先起头。”
中间叫柴荣的少年赞同:“好,我起头,听好了,‘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前面的马明亮接道:“初期会盟津,及心在咸阳。”
后面的少年声音朗朗:“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操的《蒿里行》。他们的辛老师有感于当代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经常诵读这首诗。学生们受他影响,这首诗就脱口而出。
马明亮意犹未尽:“柴荣,再来一篇。”
柴荣说一声“好”,又诵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马明亮紧跟着:“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辛秀才常在授课完毕后诵读一次《出师表》,然后给学生讲一段汉末三国的故事。再讲一段唐朝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灾难的故事,加以评论教育学生。
他们边诵边走,很快就要到达辛集镇。走在前面的马明亮忽然惊叫起来:“火,辛集着火了!”
后面的冯平听说辛集起火,关心老师,不由喊了一声:“快跑!”
三人跑了几步,柴荣止住了二人:“听,仔细听。”
三人止步,侧耳倾听,前方传来哭声、喊声、马蹄声,乱成一片。马明亮颤声问道:“柴荣,怎么回事?”
柴荣又仔细听了一下:“恐怕是辽人进镇杀人放火。我们把篮子放下,从庄稼地里钻进去看看。”
三人来到镇边,哭喊声越来越大,却什么也看不见,柴荣说了一声:“上树。”三人分别拣了一棵树爬了上去。透过树叶间隙,三人看见有十几个辽人骑兵身上背着抢来的包袱,一手持火把一手持刀在镇上乱跑,纵火烧屋,见人就杀。镇上到处火光熊熊,死尸纵横。三人吓呆了,抱住树干一动也不敢动。
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得呼哨声连响,辽兵集合以后向北驰去,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又过了一阵,从镇边的庄稼地里不断有人走出来,村里传出哭声,一声、两声……响成一片。
三人爬下树不敢进镇,转回去取回竹篮,绕道来到镇西头,蹑手蹑足进入镇中。一股血腥气和焦煳味扑鼻而来,令人作呕,接着便见前面横七竖八躺着十几具尸体,有的断头,有的断手足,遍地污血惨不忍睹。
马明亮吓得闭上眼睛哭泣着:“我们回去吧。”
冯平虽然也怕得直抖,但是不肯走:“不行,我们还没有看到辛老师。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对,我们一定要看到辛老师。”柴荣应声道。
三人浑身发抖,来到老师的家门前。哪里还有房屋?只剩下几面土墙和几堆焦土,未烧完的屋椽兀自冒着浓烟,一阵风吹过带起几许火星和烧焦的臭味。三少年心中无限悲愤,叫了一声“辛老师……”就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忽然身后有人问:“娃娃,你们在干什么?”
三人回头见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便抽噎着回答:“辛老师,我们的辛老师……”话未说完“哇”的一声又哭了起来。
老者叹了一口气:“辛秀才一家都被辽狗烧死了,真惨啊。娃娃,你们快回家去,这里太危险了。”
三人答应了一声“是”,又跪下来叩了几个头。马明亮哭着说:“老师,我们要替你报仇!”
柴荣捏紧拳头:“我们还要替乡亲们报仇!”
老人听后喃喃连声:“好娃娃,有志气,要给乡亲们报仇。”
三个人一路走一路抹眼泪,柴荣招呼两个伙伴:“快走,辽狗很快就会杀到我们村,回去想办法杀辽狗,保柴村。”
“好,快走。”三个少年痛苦又忧虑,急匆匆往回走去。
柴村在邢州龙岗的西部,地点偏僻,树林围绕,不易发现,暂时免于兵灾。周围的辛集、李村、王庄等地几经辽骑洗劫,已成废墟。柴村村民人人自危,一天数惊,逃也无处逃,不逃难道等死!村正吴洪忧心如焚,在柴家祠堂里与村中长者商量怎样逃避兵灾。老人们唉声叹气,毫无办法。
“村正,那些辽兵都是杀人魔王,我们有什么办法?”白胡子的戴爷爷苦着脸说。
“是呀,老百姓有什么办法?我们这些老头子死了也就算了,可怜我的小孙儿才一岁多,也要被杀死。谁来救救我们呀?”说着说着,贾爷爷的眼泪顺着面颊流下来。
“逃吧,只有逃走才能活命。”戴爷爷说。
“往哪里逃?到处都有辽兵。”
“逃到县城去,那里有城墙,还有朝廷的军队保护。”
“到县城去吃什么?没有给辽兵杀死,也要饿死。”
叙说变成诉苦,一片哀伤。忽然村中数少年拥着一个十五六岁宽额大眼的英俊少年走了进来,嚷道:“吴村正,我们有办法……”
吴村正挥手撵他们:“小孩别闹,快出去,我们在商量怎么躲避辽军。”
为首少年说:“村正,我们就为这事来的,我们有办法。”
吴村正直叹气:“辽兵这么凶狠,朝廷都管不了,你们这些小孩有什么办法?快出去吧。”
众长者拦住吴洪:“村正,听听娃娃们怎么说。”
为首少年稳重地侃侃而谈,众长者边听边点头,有人赞成,有人怀疑,但是他们除了诉苦也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只好采纳少年的意见。事情紧急,全村人立即开始行动。
几天后,由队长兀里、麻合率领的一支十几骑的辽军小队,从北向南,沿途抢劫了大量财物后正在林中空地上休息,整理抢来的东西。忽然,一个辽兵叫了起来:“队长,那边有村庄。”
“村庄,在哪里?”兀里问。
“在西边。”
兀里朝西看,发现西边远处的林中升起几缕炊烟,林中果然藏有村庄。兀里惊喜地叫了一声:“哈,又有财发了!”
“好啊,又要发财了。”众兵龇牙咧嘴地笑起来。
“赶快把包袱整理起来。”兀里下令,“麻合带领七个人从东边掩杀进村。”
“是。”
“其余的人跟我从西边杀过去。听我的命令一道行动。”
“遵令。”两队骑兵悄悄靠近村庄,只等兀里一声令下,同时杀进村里去。
时近中午,村民纷纷回家做饭,一点没想到大祸即将临头。
忽然,村西面响起一声刺耳的呼哨,紧跟着东西两面响起急骤的马蹄声和野蛮的“嚯……嚯……”的呐喊声,两队凶恶的大辽骑兵高举白光闪闪的大砍刀从东西两路冲向村口。辽骑凶恶的呐喊声令人心魂皆悸,烧饭的妇女丢下柴草,挑水的村民放下扁担,门前玩耍的孩童惊慌失措,哭喊着往家里跑……
就在村庄危在旦夕的时候,冲入村口的辽骑突然被绳索绊倒翻跌了出去,后面的人和马紧跟着绊倒压在前面的人和马上,前面的人马挣扎时马蹄踢在后面的人、马身上,刀刺在后面的人、马身上,乱成一团。不等这些大辽骑兵缓过神来,从小道两旁的树上跳下好几个手执钢刀的年轻人,柴草垛里钻出一群手执长枪钢叉的中年人,举起手中的兵刃把那些跌昏在地的辽兵砍的砍、刺的刺,全都杀死。
众村民看着倒在血泊中的辽兵,心中又惊又喜,村中的年轻人更是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把那个宽额大眼的少年抬起抛向空中,接住、再抛起,口中大声喊着“柴荣、柴荣……”,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悦与感激。原来今天这场杀敌保家的胜仗是由这个叫柴荣的少年帮村子出的主意,在村头高树上设立瞭望哨,在村口挖了陷马坑,拉了绊马索,在村民家中又挖了地道。若辽兵来犯,人少时就消灭他们,人多时就躲入地道,没想到取得这样大的胜利。
村正吴洪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等会儿再给荣哥儿摆庆功酒庆祝胜利,放哨的人赶快上树,小心又有辽兵来犯,其余的人打扫战场。”
村民们把马匹牵在一边,把死尸抬在一旁,捡起辽兵抢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金银饰品、玉器、锦锻……很多物品上都粘着发黑的血斑,众人一边看一边叹息、咒骂。忽然尸首堆里爬出一个辽兵,趁众人不注意,爬上一匹马,往村外逃去。
“快追。”村里几个身手快的小青年跳上马就追。马跑出不远,见辽兵已被一个黑瘦汉子拦住。那辽兵举刀直劈汉子,汉子一斜身让过,顺手一刀就把辽兵砍落马下。
这几个小青年看见黑瘦汉子就高兴地大喊:“郭大叔,真了不起,一刀就劈了辽狗,谢谢你。”
这黑瘦汉子是柴荣的姑父,有名的行侠仗义的好汉,现任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副将的郭威,这次回家乡来找柴荣,正好迎头撞见逃跑的辽兵,便将其一刀砍死。
几个小青年兴奋地把今天的事告诉郭威,一面把辽兵尸首抬上马背和郭威一道回村,家乡的危险暂时解除了。
柴村人结合力量和智慧暂时保住了家乡。如果辽骑大举抢掠,只依靠一个村庄的力量根本无法确保乡亲们的安全,必须发动全民的力量才能驱逐敌人。现在的朝廷是卖国的,谁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呢?第二章千锤百炼出英豪第二章千锤百炼出英豪
一、走出家乡闯天下
村众见郭威来到,一起热情地招呼。村正吴洪开心地笑道:“郭将军,你来得正好,荣哥儿立了大功,今晚村里摆酒为他庆功,咱们痛快地喝几杯。”
郭威对吴洪拱手相辞:“吴村正,我是来接荣儿的,军务在身,立刻就要走。”
吴洪不同意:“荣哥儿不能走,村里要他出主意呢。”
周围的乡亲都喊了起来:“荣哥儿不能走。”
郭威和村正商量:“吴村正,村里的防卫已经安排得很好了,荣儿不在也没有问题。我那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二三十口人靠我的那点薪俸饭都吃不饱,贩一点茶叶,不但赚不了钱还老亏本,想来想去,只有把生意交给荣儿打理才能养活全家。”
听到这里,吴洪不好意思再反对:“郭将军,我们知道你为官清廉,不贪污,日子的确过不下去。要打理生意,确实得请荣哥儿出马才行,兄弟我不为难你,让荣哥儿去。”
见村正同意,郭威高兴地对柴荣说:“荣儿,去跟你爸爸说一声。”
柴荣低声说:“爸到县里去了,只有妈妈在家。”
郭威知道,这个大舅爷是个游手好闲的浪子,家里的农活都是妻子和儿子干,大概又与酒肉朋友拈花惹草去了,便拉着柴荣的手告诉他:“我以前就和你爸打过招呼,他同意了。再去和你妈说一声,收拾行李,吃了午饭就走。”
听说柴荣要走,村里的年轻人都围了上来和柴荣话别。柴荣也舍不得这些伙伴。但是能跟万分景仰的姑父出去闯天下,增长才智,干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事是他的梦想,现在机会来了,他怎能放弃呢?他告诉伙伴们:“靠一个村子的力量无法驱逐辽寇,等我做了将军以后,就带兵回来,和大家一道驱逐辽寇,保卫家乡!”
马明亮、冯平拉着柴荣的手不舍分开:“柴荣,快点回来。”
“我当了将军就会回来。记住,不要忘记把我们抗击辽兵的方法教给周围的村子。”柴荣一再叮嘱自己的伙伴。
郭威在旁催促着:“荣儿,快点回去打点行李,今晚我们要赶到邢州城。”
柴荣恋恋不舍地向伙伴们招手:“我会很快回来看你们的!”
郭威和柴荣告别了乡亲,快马加鞭奔向艰险的征途。
第三天下午,郭威和柴荣赶到太原的家中。吃晚饭的时候,郭威向全家宣布将把筹集到的五百贯钱交给柴荣去江陵贩卖茶叶。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家引起轰动。大家都知道,近生意做得不好,老是亏本,欠了不少债。都听郭威说要想一个好办法,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办法。
夫人柴氏不安地说:“外面兵荒马乱,时局不安。荣儿才十六岁,要到一两千里外的江陵去贩茶,听说路很难走,还经常遇到强盗,太危险了。”
郭威的儿子青哥、意哥,侄子守筠、奉超、定哥却叫了起来:“我们都练了一身本领,跟荣哥哥一起去贩茶,帮荣哥哥杀强盗。”这几个小孩一边喊,一边举着小拳头示威。
郭威连忙安慰柴氏:“夫人,贩茶的伙计都是老兵,江陵去过好几次,路是熟的,也不怕强盗,就是不会做生意,老是赔钱。荣儿智勇双全,有他去掌管,一定能赚钱。赚了钱,孩儿们天天有肉吃,我们也不会老是犯愁没钱买粮食。”
听到郭威这样夸奖柴荣,夫人听了很欣喜,却恼了一个二十多岁的英俊少年。他是郭威的女婿,姓张名永德,能文能武,在大帅刘知远麾下任亲军小队长,他不愿去干贩茶的行当,又不愿见岳父这样夸奖柴荣,于是说道:“岳父大人,荣弟从未经商,不知能否胜任?”
郭威却信心十足:“荣儿虽年少,也没有从商经验,但是聪明好学,善于谋划,又不怕吃苦,一定能成功。我相信到年底时,荣儿定能赚到一千贯,让大家不再受穷。”说到这里,郭威问柴荣:“荣儿,你看行吗?”目光里充满期待。
柴荣不好意思地表示:“姑父把这重担交给荣儿,荣儿一定努力去做。”说完咂了咂嘴,“不过,赚一千贯,可没有把握,只能尽量努力吧。”
柴荣的话得到了小兄弟们的喝彩:“荣哥哥,加油赚钱,我们天天有肉吃。”就连张永德也跟着鼓掌喝彩。
听到大家的喝彩,柴荣心里反而紧张起来,怎样才能赚这么多钱呢?
当天晚上,柴荣躺在床上一直在想:“赚一千贯,怎样才能赚到这么多钱?”想来想去也没有办法。忽然他从床上跳了起来:“把北方的货物带到南方去卖,来回都赚钱!”
他又想:“买什么货物到南方去才能赚钱呢?”
想了好久他也想不出来,后来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二、歪门邪道过关卡
当郭威领着柴荣去见贩茶马队时,马队的伙计和柴荣都很惊奇。
马队的十来名伙计都是三十岁左右的残疾人,有的腿有点瘸,有的只有一只胳膊,有的只有一只眼……但是都和郭威一样是黑瘦有力的汉子。郭威对柴荣说:“荣儿,这些叔叔都是姑父共生死的老战友,打仗时受过伤,落下了残疾,军队不要他们了,姑父就把他们留下来帮忙。别看他们有一点残疾,都有一身好武艺,你要跟他们好好学。”又指着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告诉柴荣:“这是他们的头儿,叫张简,以后就叫他张叔”。
柴荣恭恭敬敬对张简行了一个礼,叫了一声:“张叔”。
张简赶紧把柴荣拉了起来:“荣少爷,不要客气。”
柴荣不好意思:“张叔,我哪是什么少爷,叫我荣哥儿吧。”
郭威又给柴荣介绍了其他伙计,柴荣很恭敬地给众人行了礼。礼毕,郭威对众人宣布:“众位兄弟,从今天起,柴荣就是你们的掌柜,你们要听他的调度,支持他把生意做好,赚钱养家。”说完,又问大家:“兄弟们,明白吗?”
“明白。”众人异口同声。
“既然明白,我就走了。”说完,郭威掉头就走。
张简一把拉住郭威:“大哥,马队以后就真的让荣哥儿打理?”
“是的,张简,你们听荣儿的话没错,包管年底人人发双薪,回家过个快活年。”说完郭威哈哈一笑就真走了。
众人半信半疑地看着柴荣。张简问:“荣哥儿,你做过茶叶生意吗?”
“没有,张叔,我可以跟你们学,请各位大叔多多帮助。”柴荣老老实实地回答。
众人都愣住了,没有做过生意的小孩,会带他们去赚钱?还没有等他们转过念头,柴荣就问了一连串问题。
“张叔,江陵贩茶,多少钱一斤?”
“三等茶,每斤五十文;二等茶,每斤一百文;一等茶,每斤一百八十文。”
“到开封时,能卖多少钱一斤?”
“三等茶,每斤一百五十文;二等茶,每斤三百文;一等茶,每斤五百文。”
“差价这么大,为什么我们总是赔钱呢?”
这个问题张简也想过很多次,总是得不到答案。想了好一会才说道:“损耗太大,税太重。路上装茶的袋子会破裂,茶叶会漏出来,淋雨后茶叶会发霉变质,路上少损失两成。每过一个关卡都要交一成税,又要去掉好几成,七折八扣,怎么会不亏本呢?”
柴荣又问:“江陵运来的茶,到洛阳、开封卖,路上怎会有这么多关卡收税呢?”
张简叹了口气:“荣哥儿,现在世道乱,各州各县都乱设卡收税。你不上税,就不准你过去,有时把货都扣下来,还打你一顿,弄不好,命也没有了。”
柴荣又问了一些情况,心中有数,对张简说:“张叔,你去街上买几匹做雨伞的上好油布,要能防雨,又没有气味的。这是我从老家带来的弩筒,请你找一个巧匠照样子做几个。我去街上看看,各位叔叔请你们准备一下,过两天就出发。”
柴荣在外面转了大半天,吃晚饭时才回来。一回来就把大伙召集起来,拿出几块印花布对大众说:“众位叔叔,今天我在市上请教了一些客商,得知北方布价低,印染技术好,这些印花布既好看,洗后又不掉色,在南方很受欢迎。市上批发,每匹五百文,到江陵能卖一千文。我们能不能买一些带到江陵卖,这样我们来回都赚钱。”
“来回都赚钱,是好主意。”不过,伙计们又提出疑问,“贩卖印花布肯定能赚钱吗?要是再亏钱,我们就完蛋了。”
一众伙计都是粗汉,根本不知布卖几文钱一尺,什么样的布受欢迎。大家争来争去,争得面红耳赤,也没有结果。柴荣无法,只好去问姑母和表姐。
“太好了,这些印花布真好看,肯定好卖。一定能赚钱。”她们听了柴荣的话同声赞好,还帮柴荣挑了几种妇女喜欢的花色。得到姑母和表姐的支持,柴荣心里踏实多了。他又去找姑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姑父,两人讨论了很久。
晚饭后,在姑母、表姐的帮助下,柴荣和众伙计把买来的油布缝成袋子用来装货,既耐磨又防水。
做好油布袋,柴荣又取出一个黑色的金属小圆筒,指着五尺开外的木柱说:“各位叔叔,木柱上有一个小圆孔,看见了吗?”
“看见了。”
柴荣一甩手,圆筒内飞出一支小箭,射入圆孔。
“哇!”众人一声惊叹。一个叫黑子的伙计走过去把小箭拔了出来,咂舌道:“射进半寸深,好厉害啊。”
柴荣告诉大家:“这个圆筒叫弩,是用弹簧的力量发射小箭的,在近处,出其不意,很有杀伤力。遇到强盗的时候刀箭齐用,保管胜利。”
众伙计看了齐声叫好。张简给每人发了一支弩筒,柴荣教了大家用法,众人兴高采烈地练到半夜才睡觉。
第二天上午,柴荣和张简接连跑了好几处布行,买了一批质量好、花色漂亮、价格便宜的印花布。下午和众伙计把布匹打包,又检查了马匹、驮架、行李……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前一切就绪才松了一口气。
第三天一大早,四十一匹马装了四十驮布,一匹马驮了些应用物品,柴荣和众伙计整装出发。郭威、柴氏夫人和一众小弟兄把马队一直送出城门,在众人不断的祝福和叮嘱下,柴荣和伙计们走上征途。
看着越走越远的马队,柴夫人问郭威:“这次荣儿能成功吗?”
郭威反问了一句:“你看呢?”
“很有希望。”柴夫人觉得印花布能赚钱,但是没有把握。
“我看肯定成功。”郭威信心十足。
夫人好奇:“为什么?”
“谋而后动。”郭威激动地说,“荣儿像一个带兵的大将一样,出发前已经做好全面计划,每一步都考虑好了,怎么会不成功!”
夫人开心地笑了:“你夸奖得太过分了吧,荣儿还是一个小孩。”
郭威很自信:“一点也不过分,荣儿做了充分调查,又采取好的举措,非常了不起,是个难得的将才。”
几天后,马队进入山区,道路崎岖、景物荒凉,张简告诉柴荣,这片地区盗匪多,吩咐众人加强警戒。
说话间,前面有十来个手执刀枪的汉子拦在路中间。为首一个满面胡子的大汉高声喝道:“呔,前面的客商听清,留下马匹货物,饶你们不死!”
强盗头子周围的盗伙跟着鼓噪:“留下马匹货物,饶你们不死。”
张简见强盗人数不多衣着破烂,心中有数,便对强盗们说:“你们不好好在家干活,提着脑袋干这种犯法勾当,随时都会把命送掉,也太不值。回家吧。”
强盗头子哈哈大笑:“我们干的是没有本钱的买卖,就是拿命当本钱赌一把。抢到手,一本万利;输了,也不过一条命。”
边上一个大汉看着几十驮货物眼中直冒火:“大哥,别跟他废话,动手吧。”
强盗头子一挥手:“上。”便端起长枪带头向马队冲来,其他盗伙挥舞着刀枪乱喊着蜂拥跟上,气势汹汹非常吓人。
马队的人毫不惊慌,按照事前排练的前六后五战斗队形上前迎敌。很快和冲在前面的强盗短兵相接,“乒乒乓乓”兵刃相击声中又夹杂着轻微的“嘶嘶”声,接着便听到“哎哟”、“哎哟”的叫声响起,紧跟着“哐当”几声,好几把刀枪掉落在地上。
跟在后面的强盗惊呆了,冲在前面的同伙,有的抱着手臂,有的捂着大腿,倒在地上,响起一片呻吟声。
后面的强盗怀疑遇到神仙妖怪,吓得待在原地做声不得。张简大声叫道:“把手中刀枪扔在地上,饶你们不死!”
众盗把刀枪丢在地上叩首求饶:“神仙饶命,神仙饶命。”
黑子走过去踢了强盗头子一脚,气愤地说道:“你不是不怕死吗?现在我就来割下你的脑袋。”说完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那强盗头子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哀求:“小的说错了,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啊。”
张简说:“黑子,饶了他吧。”
黑子反对:“不行,饶了他,还是会当强盗杀害别人。”
强盗头子哭丧着脸告饶:“我们都是穷人,实在活不下去,才出来赌命当强盗。”
其他强盗同声哀求:“大爷饶命,我们都是穷得活不下去,才当强盗。饶了我们吧。”
张简看看这些人又黑又瘦,浑身破破烂烂,确实都是穷人,感到很为难,便问大家:“弟兄们,怎么办?”
黑子、老秦、老胡、瘦子老李对这些人看了又看,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犹豫了一会回答:“还是放了吧。”
张简看看柴荣,柴荣点点头:“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说完又加了一句,“张叔,帮助他们把箭拔下来,再搽一点伤药。”
搽完伤药以后,伙计们掏出一些干粮,张简又拿出一贯钱放在石头上,这些强盗给马队的人磕了几个头,相互搀扶着离去。
马队重新上路以后,伙计们兴高采烈地夸弩筒,柴荣却叹息不安:“这些人要是回家以后还是穷得活不下去,会不会再去做强盗?”
黑子没有回答,反而添加了一个问题:“要不是郭将军收留我在马队里干活,有一口饭吃,我会不会去做强盗?”
老胡更是火上加油:“要是这次再赔钱,马队散伙了,我们怎么办?说不定也去做强盗。”
众人都低下头,谁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这时柴荣突然冒出来一句话:“我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都有饭吃。”这句话脱口而出,虽然他还不知道怎么做到这一点,但是百姓的苦难激发了他的同情心,让大家有饭吃,成为他驱辽保民以外的第二个愿望。
“好。”伙计们齐声赞扬。
又走了数日,离私设关卡的蔡州已经不远,看见一个老汉坐在路边哭泣,黑瘦枯干的脸上泪水和灰尘模糊一片,又脏又凄惨。走在前面的黑子急忙跑过去问道:“大爷,哭什么?”
老汉愣愣地坐着,好像没有听见。老李拿出一块馍递过去:“大爷,是不是肚子饿,吃块馍吧?”
老汉接过馍“扑通”一声跪下:“好人,救救我吧。”
老李扶起老汉:“大爷,说说看,兴许能帮一点忙。”
“赵大帅要走了,到别的地方去做官。”
老汉这句话说得马队的人莫名其妙,老李耐着性子问道:“大爷,赵大帅走,你哭什么?”
老汉的回答令大家更加莫名其妙:“大帅走,命令每户要缴一千文‘拔钉钱’,我家没有钱缴,我儿被官府抓走了。”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大爷,什么叫‘拔钉钱’?拔钉子还要老百姓缴钱吗?”
老汉的话令人愤怒:“赵大帅走,老百姓非常高兴,都说‘拔走眼中钉,百姓心欢喜’。赵大帅就下令每户缴一千文‘拔钉钱’。”
黑子气得哇哇大叫:“杀掉这个狗官。”
老李瞪了黑子一眼:“不要瞎咋呼,我们凑一千文给大爷,帮他救儿子吧。”
柴荣跟张简商量:“张叔,这一贯钱,马队出吧?”
“好。”张简拿出钱递给老汉,老汉不敢拿。“拿去吧大爷,快去救儿子。”老汉千恩万谢地收了钱,蹒跚离去。
张简气愤地告诉柴荣:“荣哥儿,蔡州大帅赵在礼,申州大帅杜威,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横征暴敛,把百姓的骨髓都吸光了。这两个地方都乱设关卡私收过路费,像鬼门关一样可怕,绕不过去。”
“这些贪官横行霸道,是因为皇帝昏庸无道,纵容放任的结果。百姓只好尽量躲开。”柴荣说完问道,“张叔,这过路费怎么收?”
“看你顺眼收一成,看不顺眼随他要。”
“就这两个地方,我们的布每处要收四十贯过路费,两处就是八十贯?太厉害了。”柴荣很惊讶。
伙计们更是一肚子气:“收钱不算,看你不顺眼用刀朝货物乱戳,袋子破了,茶叶散落一地,损失就更大了。这些坏蛋比强盗还可恨。”
张简皱紧眉头:“我们的印花布被刀一戳就破了,破印花布还有谁要?荣哥儿,有办法吗?”
伙计们都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柴荣。
柴荣不急不忙,取出一张纸铺在地上,对众伙计说:“众位叔叔,这里是蔡州,再向南是申州。这两州的东面有一条村道,从上蔡庄开始,一直向南到申州东面的刘庄出去,可以绕过蔡州和申州的关卡。”
“是真的吗?”伙计们不敢相信。
“十有八九是真的。”柴荣不太敢肯定。
黑子非常好奇:“荣哥儿,我们去过江陵好几次都不知道这条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本事真大!”
柴荣笑着告诉他:“荣儿没有本事,就是腿勤嘴甜。临走前我在街上跑了好多店,看见那些有经验的老客商,就大爷、大叔的拣他们喜欢的话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打听各种消息,这条村道好几个老客商都说过,他们都走这条小道避开蔡州和申州。我想应该没错。”
伙计们满心欢喜:“我们也绕过去。”
马队没有进申州,转而向东,走了一个多时辰,路旁有一个茶棚,马队歇息喝茶。
“大爷,上蔡庄还有多远?”柴荣向卖茶的老汉打听。
“前面就是上蔡庄。”
“请问大爷,到申州的路,马队好走吗?”
老汉笑着回答:“客官放心,马队走没问题。”
“谢谢大爷。”柴荣递过茶钱,告辞而去。
小路虽然狭窄,,还有不少沟沟坎坎,不太好走。但是伙计们小心谨慎地一步一步慢慢走,终于通过小路,马队绕过蔡州、申州两道关卡,不但节省八十贯钱,还保证印花布完好无损。这时伙计们才真正服了他们的小掌柜。
绕过申州后,柴荣向大伙提出一个怪问题:“哪一位叔叔会喝酒、说笑话?”
一听柴荣的问话,所有伙计都叫起来:“我会喝酒。”
柴荣又问他们:“会喝酒,也会说笑话吗?”
众人一起指着张简:“他会喝酒,也会说笑话,才当了我们的头头。”
张简好奇地问:“荣哥儿,你要会喝酒、会说笑话的人干什么?”
“前面的南平关过去就是南平国。这个关卡绕不过去。关卡官员不但对过关的人吃、拿、卡、要,而且百般刁难,是可怕的关卡。”
张简连连点头。
“有一个老客对我说,关卡的头头是一个姓郑的校尉,郑校尉爱喝酒,爱喝汾酒。”说到这里柴荣从行李里拿出四瓶汾酒,“这四瓶汾酒,请张叔带去陪郑校尉喝酒,交朋友。”
张简接过酒后,柴荣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张叔,这是歪门邪道,是逼出来的。去了以后喝喝酒,讲讲笑话,使郑校尉和你成为好朋友,我们就可以平安过关,干不干?”
张简呵呵直笑:“荣哥儿,喝酒讲笑话,这种快活的事我怎么不干!”
柴荣对大伙说:“我们把这匹马上的杂物随身拿着,让张叔骑马先走一步。”
马队赶到南平关时,关卡前面几十个人在排队等待验货缴税,排成一条长龙。几个士兵在懒洋洋地检查货物,忽然大声呵斥起来,挥动手中的刀一阵乱砍,包里的货物散落一地,货主连忙塞过去两贯钱才止住士兵的刁难。
柴荣气得微微发抖,却也无可奈何,便对黑子和老李说:“两位叔叔快去找张叔。”
两人很快看到张简满面红光的和一个半醉的高大军官坐在关卡后面的竹屋里,还在推杯换盏,一递一杯地喝酒。黑子走过去笑眯眯地说道:
“张大哥,你喝得快活啊!”
张简对他说:“黑子,你来了,快来拜见郑长官。”
黑子行礼后,军官递给他一杯酒:“黑子兄弟,你也陪郑爷喝一杯。”
黑子接过酒杯,放在鼻子前面嗅了一下:“好酒,谢谢郑长官。”一饮而尽。
军官赞道:“好样的。张兄弟,来,干了这杯,送你的马队过关。”
张简举起杯:“干杯,谢谢郑大哥。”
半醉的郑校尉脚步歪歪斜斜地带着马队纳完税出关。柴荣看着排在关前等待出关的长龙,看着其他商队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货物皱了一下眉头,心头感慨万分。
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辛跋涉,马队终于到了南平国的都城江陵。张简带领马队住进了一家熟悉的客店,安顿了布驮、马匹后,安排了几个人值班看守货物,就和柴荣、瘦子老李三人去市场。
三人边走边谈,看见路边有一家布店。
怀着既紧张又期盼的心情,三人走进这家布店,找到放印花布的柜台,见这里的印花布花样很少,颜色暗淡,根本无法与他们运来的相比。店里的伙计前来招呼:“这是印花布,是新品种,三位要买吗?”
张简非常紧张地问:“多少钱一匹?”
“一千四百文。”
“太贵了。”说完三人掉头就走。
走出布店大门,张简跳起来欢呼:“我们发了!”
“我们发了!”柴荣和瘦子老李也兴奋地叫起来,“我们赚钱了。”
他们还是不太放心,又去了几家布店,行情差不多,这次肯定赚钱,三人心中一片欢乐。
三、遇上一个好姑娘
打听了市场行情后,张简带柴荣来到江陵的商业中心府前街,走进了一家三开间门面的大商行吉祥老店。店内一个四十多岁满面红光的胖子一看见张简就迎了上来向张简拱手问好:“张老弟今年来得早,请坐用茶。”
张简连忙还礼,对胖子介绍:“吉老板,这是我们新来的柴掌柜。”又对柴荣说:“柴掌柜,见过吉老板。”
两人行礼后,吉老板指着柴荣一脸怀疑:“张老弟,你拿老哥哥开玩笑吧,他还是个孩子。”
“吉老板,不能以年龄论英雄,马队的弟兄们都很尊重我们的新掌柜。”
“张老弟,我想看看你们的新掌柜有什么高招,能够得到你们这些走南闯北汉子的尊重。”
张简笑了笑:“荣哥儿,把你带来的布样让吉老板瞧瞧。”
柴荣把带来的印花布样品按照不同的颜色和花样铺在桌上,像变魔术一样,茶桌变成了美丽的花圃,在偏西的太阳光辉照耀下,放射出七彩奇辉。吉老板惊奇地睁大眼,口中啧啧称赞:“好,好极了,真漂亮。”
柴荣在旁轻轻介绍:“吉老板,这叫印花布,织工细密,花样设计新颖,色彩艳丽,洗后永不褪色,人们非常喜爱,销路极好。印花布本是皇家专用,这种印染技术近年才传入民间,只有少数厂家才掌握这种技术,江陵还没有这种花样的印花布。”
看着吉掌柜爱不释手的样子,柴荣又加了一句:“吉老板,拿一盆热水来,放一块布料进去,保你不褪色。”
吉老板向内屋喊道:“吉花娘,端一盆热水来。”
“哎,来了。”一个漂亮的中年妇女端来一盆热水放在另一张空桌上,后面跟着一个美艳如花的女孩。这母女俩看见桌上的印花布惊奇地叫道:“真好看。”立刻用她们美丽的手去抚摸印花布,眼睛放出兴奋的光芒。
吉老板用手指着柴荣对母女俩介绍:“这印花布是柴掌柜带来的。快来见过柴掌柜。”
母女俩一起向张简行礼,吉老板连忙又指着柴荣说道:“错了,这才是柴掌柜。”
母女俩惊奇地笑了起来,向柴荣行礼,柴荣连忙还礼。小姑娘嘻嘻地笑道:“爹爹,你搞错了,哪有这么年轻漂亮的掌柜!”
小姑娘的话把柴荣说得满脸通红,众人一起哈哈大笑。
张简对女孩说:“小姑娘,不要小瞧我们的柴掌柜。他的本事可大呢,我们这么多个大人的头脑合起来都没有他聪明。”张简的话让柴荣的脸更红了,小姑娘却敬佩地盯着柴荣看。
吉掌柜挑了一块艳丽的印花布放在热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拿出来,盆里水仍是清清的,一点也不褪色。吉老板夫妻二人连声称好。吉老板随即问柴荣:“柴掌柜,你们这次带了多少印花布来到江陵?”
“八百匹。”
“准备批发还是零售?”
“准备批发给商行,然后尽快采购新茶回去。”
“可否批发给敝号?吉祥老店信誉好,资本足,销售经验丰富,和张兄弟多次交往,是老客户。”
柴荣见吉老板主动提出经销印花布,心中很高兴,但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对张简说:“张叔,你和吉老板交往已久,彼此了解,你看呢?”
张简开心地笑着:“吉老板是老朋友,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我看可以。”
柴荣便对吉老板说:“既然张叔说好,印花布就批给吉老板,价格请和张叔商谈。”
吉老板很高兴,要请柴荣吃饭。柴荣谢绝了:“吉老板,我们的布匹和伙计还在客栈里,我得回客栈去。”
吉老板热情地发出邀请:“我家后院有空房,有堆栈,干脆搬到我们这里来住。”
柴荣拿不定主意,张简从旁说道:“吉老板这么好客,恭敬不如从命,荣哥儿,就搬过来住吧,也方便些。”
“好。”柴荣同意。
几个大人看见吉花的一双眼睛一直盯在柴荣身上,都觉得很有趣。到底是母亲关心女儿,老板娘说:“花儿,柴掌柜次来,陪他出去看看。”
吉花高兴地拉着柴荣的手说:“柴荣哥哥,我陪你出去玩。”
柴荣从没有和漂亮女孩接触过,满脸通红,连忙声明:“我还要去客栈搬家。”
张简对柴荣眨眨眼睛:“搬家的事,有我和老李,荣哥儿,你就和花儿姑娘出去看看吧。”
吉花听完,得意地拉着柴荣的手就往外面跑。柴荣虽然很不好意思,但被吉花柔滑的小手拉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不由自主地跟吉花向外走去。
吉花带柴荣游玩江陵热闹的城隍庙以后,带柴荣来到码头边,拣了一块石头坐下。看着落日下泛着金光的河水,欣赏美丽的晚霞。
吉花告诉柴荣,爸妈是多么喜欢她,在江陵的唱歌、跳舞、刺绣比赛中自己得了几个奖,讲完又给柴荣唱了几个江陵民歌,歌声甜美、悦耳,就像她的美丽、可爱,这让柴荣非常喜欢。谈完后,吉花又让柴荣讲自己。柴荣讲了邢州的家,慈祥的母亲,熟悉的乡亲,凶残的辽人,辛老师的惨死……在他讲到设埋伏计杀辽骑时,吉花拉紧柴荣的手,时而紧张,时而欢笑。当柴荣谈到敬爱的姑父郭威时,天已经黑下来,两人才惊觉时间过得太快,向家中跑去。
到家以后才发现饭菜都上桌了,大家正在等他俩吃饭,柴荣不好意思地道歉:“对不起,我们只顾说话忘了时间。”
老板娘安排两人坐在她的身旁,取笑女儿说:“吉花,你往常讨厌男孩子,怎么今天跟柴荣哥哥这么好?”
吉花撒娇说道:“荣哥哥人好,又有本事,我就喜欢他。”她已把柴“荣哥哥”改成亲热的“荣哥哥”。南方女孩热情、大胆,敢爱敢说。
吉花的大胆表白羞得柴荣满脸通红,吉老板夫妇满心欢喜,众伙计乐得哈哈大笑。大概因为做了一笔好生意,这顿酒菜特别丰盛,大家说说笑笑吃得非常满意。满意的是柴荣,老板娘和吉花不断往他碗里夹菜,笑语连连,使他得到了在妈妈、姑母那里都没有体验过的异性的温情爱意。
第二天,吉老板以每匹一千文的价格购买了八百匹印花布,共八百贯。柴荣用六百贯购买了今年刚上市的新茶,又用两百贯做定金,交给吉老板,请他代为收购茶叶。另外吉老板委托柴荣,在北方购买印花布和宋州、郑州等地所产丝绢,由吉老板负责销售。
印花布已赚了十分利,茶叶收购也很顺利。下午生意结束后,柴荣和吉花又来到码头,手拉手地坐在大石上。吉花先为柴荣唱了几首民歌、又缠着柴荣讲他的事,柴荣就给她讲姑夫年轻时,行侠仗义为家乡父老杀死横行乡里的张屠户的故事;讲自己在来江陵时对付强盗、凶恶官吏的故事;又讲了在《史记》上看的留侯张良的故事,还有唐太宗的故事……吉花听得很入神,时而紧张、时而欢乐……天没有黑两人边说边笑回到了家。
欢快嫌时短,在吉老板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完成采购任务,把茶叶打包装载完毕,老板娘用吉花刺绣的袋子为马队的每个人准备了一份干粮。吉家的三个人把马队一直送出江陵北门。吉花一直拉着柴荣的手,走在队伍的后面,她一改往日的欢笑,默默无语,紧紧依偎着柴荣。
分手的时刻终于到了,柴荣说:“吉花,回去吧,我很快就会回来。”
吉花点点头,摘下胸前的玉佩套在柴荣的颈上,柴荣也摘下母亲给他佩戴的银锁给吉花戴上,挥手别去。
二十五天后,马队回到太原,这是从南方运来的批新茶,各茶行竞相购买,卖了好价钱,共得钱一千四百贯,加上留在江陵的二百贯,两个月以后柴荣的五百贯变成一千六百贯。
看着这些数字,屋子里的人都欢呼起来:“我们赚钱了,我们赚大钱了。”
“只有两个月,我们赚了两倍的利润。荣哥儿真是天才。”张简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了。”老李笑眯眯的。
黑子疯狂,跳起来高喊:“我老黑不用做强盗了。”
“给荣哥儿庆功。”张简拿出一瓶酒,老李拿出一包花生米,老秦拿出碗给每人倒酒,众人碰杯后,欢欢喜喜一干而尽。
郭威放下酒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告诉你们,直到今天我的心里才踏实,我们终于赚钱了。现在要论功行赏,你们看,怎么奖励你们?”
“重奖荣哥儿。”伙计们一致提议。
“不行,不行。”柴荣涨红脸,“我和大家一样干活,怎么能一个人拿重奖?要奖励,大家都应该一样。”
张简出自内心地夸奖:“就是不一样。要不是荣哥儿的主意好,我们根本赚不到钱。”
柴荣双手直摇:“张叔,你这话不对。我是掌柜的,就是负责出主意,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马队的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伙计们还要说,郭威摇摇手:“荣儿说得有道理,马队每一个人都做了该做的事,奖励应该是一样的。我决定每人奖励五贯钱,放假三天。”
“好啊。”伙计们高兴地叫了起来。
郭威全家和伙计们皆大欢喜,这是他们几年来次获利改善生活。小弟兄们在饭桌上一面大嚼一面听柴荣讲述途中的奇闻,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郭威、柴夫人也喜笑颜开,以后不会再为柴米油盐而烦恼,生活会有更大改善。
柴荣托姑父给母亲带去两贯钱,给姑父、姑母各买了一件新衣,给吉花买了一只从宫里外流的琵琶。他轻轻地弹奏着琵琶,仿佛见到吉花欢快的笑容,听到她甜美的歌声。
休假期间,柴荣向姑父倾诉了这次外出所产生的困惑,以释心怀。
“姑父,申州、蔡州的大帅为什么能为所欲为,乱设卡,乱收费,甚至征收什么‘拔钉费’,把百姓往死路上逼?难道朝廷没有法律吗?”
“荣儿,现在是乱世,谁有兵权,谁说的话就是法律,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百姓没有办法解决。”
柴荣满怀期望地看着郭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只有明君才能结束乱世。譬如汉高祖、唐太宗就是这样的明君。”
柴荣眼中充满热望:“当代明君何时能出现?”
郭威笑了起来:“我怎么能知道。但愿明君早日出现,救民出苦海。”
柴荣沉默了一会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姑父,我和娘在家种地,一年辛苦只能得到几十贯钱,几担粮食。这次贩卖,不到两个月就赚钱一千贯。怎么相差这么巨大?”
郭威摸摸头:“世道太复杂,这个道理很难说明白。商人把茶叶从南方运到不能生产茶叶的北方,受到欢迎,购买的人很多,价格上涨,就获得厚利。而粮食到处都在生产,价格无法上涨,所以无法获得厚利。”
柴荣还是有疑问:“姑父,很多农民难得温饱,连盐都吃不起,怎么会有钱买茶叶?茶叶又如何得厚利?”
郭威点点头:“问得好。我们贩卖的茶叶、印花布、绸缎都是有钱人喜欢的奢侈品。获得厚利的商品,都是富人喜爱的商品,他们愿意花大钱购买是为了享受,商人才能获利。如果我们的商品是针线、农具,何时能够两个月赚钱一千贯呢?”
道理搞明白以后,柴荣更加不痛快:“姑父,如果人人都来经商赚大钱,没有人去种地,岂不是大家都没有粮食吃,就要饿死人?”
“想得好。没有粮食,就会是米珠薪桂,一斗珍珠也换不来一升米,会饿死很多人。朝廷早已想到这一点,汉唐以来,都是重农抑商,农业是根本,商业是贱业,商人不得当官。只是到了大唐中期,达官贵人追求享受,商业大发展提供各种奢侈品供权贵享受。权贵为了满足享受,提高税赋,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活不下去,被迫造反,后大唐灭亡,军阀当权,直到今日。”
说到此,郭威感慨连连。
柴荣听了,满怀激愤:“照姑父所说,商人也应该对农民的苦难负有责任,荣儿不愿意做商人了。”
郭威哈哈大笑:“荣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商人,茶农生产的茶叶,织工生产的布匹绸缎又如何销售出去,岂不是断了生计?商业使各地交换有无,提高生产技术,满足民众需要,好处多多。任何事都有利有弊,不能以偏带全,更要注意扬利除弊,化弊为利。你明白了吗?”
柴荣心悦诚服:“谢谢姑父教诲,荣儿明白了。不过多数人辛苦少数人享受的情况太不公正了,应该改变。”柴荣认识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根本的需要,要努力争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