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062738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
平民视角,人性角度,史家态度,现实思考
传递人物体温的历史传记披露史家忽略的生活细节
诠释历史英雄的内心世界把史书人物还原为你和我
揭开《三国演义》的文学面纱,我们会发现诸多被误读的三国人物的另外一面。本丛书为魏卷、蜀卷、吴卷、霸主卷、红颜卷5卷本系列书,以史实为依据,设置一些虚拟的场景,从新的角度、以现代的风格解读三国魏蜀吴国的英雄人物以及霸主、红颜,把三国英雄及背后的红颜从《三国演义》的演义式的人物神台上请下来,还原历史,回归生活,让我们在轻松品三国的同时,深刻认识人生,从三国里找寻人生的梦想,从人生里找寻三国的真相。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沈伯俊专门为本书人物专门做学术点评。
如今人心愈发浮躁,静下心来读史的人不多,能将一段历史描写得入木三分的作者更是凤毛麟角,陈瓷恰恰卓尔不群。每个中国人都有三国情结,那是一段波澜壮阔、令人神往的历史。陈瓷以夯实的史学知识为基础,从庞杂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去糟取精,以独特的人性角度,生发非凡的见解,展现不一样的三国那些人,再现隐藏在史料中的那些事儿。
——赵家三郎,文史畅销书作家、杂志主编,著有《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
陈瓷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待冰冷的历史,给我们呈现出鲜活的三国历史。他的文笔洗练、优美生动。每个读过他的书的人,都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三国历史的穿越之旅。他的思想贴近现实、观照俗世,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人生底层也是深沉的人生体验和处事智慧。
——王文剑,《信息时报》历史专栏作者、经济学博士,著有《汉朝往事》
陈瓷老师的书自出机枢、别有新意。他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三国历史线索中梳理并揭示出清晰、流畅的主干脉络,再现历史豪杰的人生轨迹,有天花烂漫之趣但无乱花迷眼之相。读陈瓷的三国,既有滋有味,又有补有益。
——李浩白,青年历史小说家,著有《司马懿吃三国》、《抗日援朝1592》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这部作品语言看似信手拈来,用笔实则相当老练,语言张力强大,生动幽默却毫不油滑,行文如行云流水,读之甚爽。
——楚西鹄,自由撰稿人、文化策划人,著有《流火春秋》
刘备仁德之雄,曹操奸诈之雄,孙权智谋之雄,这是我对三国霸主的一贯印象。但看完陈瓷的三国霸主篇,竟然发现刘备也有坏心思,曹操玩起了小可爱,孙权常有小情调……陈瓷对霸主的心理揣摩,屡出新意,又有理有据,使霸主面容摆脱面具,彻底鲜活起来!
——小马连环,文史畅销书作家,著有《唐末刀锋汇》、《隋唐不演义》
陈瓷挖下诡秘的思维深井,窥见三国历史的厚度,历数人物沧桑,品味生命百态——历史本来就是一眼永不干涩的老泉。
——《基层法官》作者、松青文学会馆主持人胡永生
陈瓷很轻松地把三国历史呈现给大众,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惬意的阅读氛围,让读者真正享受到了阅读的愉悦。
——书话家、《新泰文史》主编阿滢
还是那些人,却有不一样的人生;还是那些事,却有不一样的过程。独特的人性密钥,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一个更有意思的三国。
——诗人、诗歌评论家吴玉垒
从历史的陈词中,提炼出历史经典中鲜活的现实智慧和人生体验,陈瓷写历史,胆子大,视角新,令人奇而读之,三国自此愈奇之,真乃慷慨陈瓷。
——第六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得主郭安文
读陈瓷的作品,总有坐上历史过山车的感觉,穿越时空,指点江山,逐鹿中原,冲锋陷阵,运筹帷幄,你我他均是三国人物。
——公安文学作家、某市公安局干警万志远
陈瓷兄专注于三国历史,已有作品多部,皆粲然可观。文如其人,率性而至,既是写历史,也是谈现实,评论多联系当下,凸显读史之终极目的——以史为鉴。
——新派历史人物传记《刘备不是传说》作者剑眉枉凝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的红颜卷,写作的着意点放在了被《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忽视的乱世红颜上,再现三国女人的喜怒哀乐。
——阿滢,书话家
陈瓷胸中存丘壑,三国风云等闲说。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舞台上,英雄层出不穷。这些英雄身后的女人们,在历史大幕上又留下了怎样的倩影?陈瓷这本书,再现三国这段美历史上的美女人的万般风情。
——万志远,公安文学作家、某市公安局干警
谁说三国里只有男人之间的战争?女人与女人之间,女人和男人之间,也存在着永恒的战争。在性别战争里,女人从来不是配角,让我们在陈瓷的带领下,追寻三国女人留在历史深处的那缕幽香。
——梁铁荣,律师,著有《像水一样》
霸主卷 章
青涩岁月一 认爹当上皇帝
◎出自仕宦之家,曹操深谙官场奥秘,又有曹嵩指点迷津,铺桥引路,曹操在太学结业前就开始为就业作准备——争取专家好评,炒作出名,为就业打下基础。
◎那些拼爹拼钱当上公务员的公子哥儿,其实什么也做不来,那首民谣说得明白:“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是,工作怎么也得有人来做啊,于是各级政府聘用临时工。孙坚用神勇表现赢来了一个临时工名额。
◎刘备一无所有,目前没有能力给追随者什么东西,哪怕一件像样的兵器,一副能够抵挡刀箭的铠甲,但是他可以给大家尊重,给大家兄弟般的情谊,因此源源不断的追随者前来投奔,好在他家很好找,找到那株标志性的大桑树就可以了,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年少争附之”。
①单纯根据“夙贱罹孤苦”和“既无三徙教”尚不足以得出曹操幼年丧母的结论,但是结合另外一些史料,基本可以断定曹操幼年失去母亲,但不一定丧母。曹丕登基称帝,追谥祖父曹嵩为太皇帝,父曹操为武皇帝,母卞氏为皇太后。曹叡即位后,追谥祖母卞氏为太皇太后,郭氏为皇太后,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高祖曹腾为高皇帝,曹腾虽是宦官,但生前也有宫女吴氏与之同居,成为挂名夫妻,吴氏也被追谥为高皇后。一人做皇帝,祖祖辈辈得追谥,可是,曹丕与曹叡可是连挂名吴氏都追谥了,却唯独没有追谥他们的祖母或者曾祖母(曹操的母亲),这实在是不合常理。史家对这一点讳莫如深,未有丝毫记载,这里一定发生了为尊者讳的事情。如果曹操的母亲终还是曹家人,那曹丕和曹叡没有理由不进行追谥,因此曹操的母亲很可能因故被曹家休了,可即使被休,即使在曹操发达后还活着,其行踪史家也会有所涉及,但是现在没有任何史料和曹操的母亲相关,因此曹操的母亲很可能是被休和死同时发生。结合《善哉行》,被休也罢,死也罢,曹操幼时失去母亲是确定的。这是一个需要认闲杂人员当爹才能活下去的年代。
东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本书采用农历纪年,根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京城洛阳德阳前殿,皇帝刘志去世,享年36岁。他拥有天下好的女人,三位皇后,数千名宫女,享受人间好的医疗条件,却没能为中国留下一个儿子当太子。
“你还在睡懒觉,快当皇帝去!”河间国的解渎亭侯刘宏被人从床上扯起来。这个12岁的少年,懵懵懂懂地起床,揉着惺忪的睡眼,嘟囔:“怎么轮到我做皇帝了?”一大早就被人吵醒,真扫兴。
桓帝死后,实际掌握政权的是窦太后和她的父亲窦武。窦氏父女非要12岁的刘宏做皇帝不可。刘宏是桓帝刘志的远堂侄子,从血缘上看,他继承皇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桓帝的侄子一大把,从中选一个成熟老练的做皇帝是很容易的事情,窦氏父女为何要一个12岁的孩子当皇帝?这很好理解,皇帝年龄小了,窦氏父女就能以监护人的身份操控政权了。
小小年纪就要做全国责任重大的公务员,刘宏真是一个倒霉孩子。这孩子一贯倒霉,他是一个死了爹的孩子。本来他打算起床后去捉迷藏的,但是现在却要被一帮大人领着去洛阳做皇帝。刘宏就这样苦着脸坐上了龙椅,成了刘志的继承人,这就是汉灵帝。
因为没有儿子,送葬时无人哭爹,刘志迟迟没能下葬,新天子刘宏的项工作就是哭爹。对一个远离京城的12岁孩子来说,皇帝和他本非多么亲密的关系,不过是远房亲戚。但是,现在他不得不要哭刘志为爹了。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就是因为它在不断重复。东汉中后期政局的一大特点就是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政,士人偶尔跟在外戚屁股后边敲边鼓。东汉中后期历任皇帝大都是幼主即位,政权往往落在皇帝的姥姥家也就是外戚手里。皇帝长大后,要独立,要权力,必须先把姥姥家的人拉下马,而这时朝野上下都是外戚安排好的人,皇帝能依靠的人只能是服侍他的宦官们。一旦皇帝依靠宦官扳倒外戚后,又不得不依靠宦官来巩固地位,于是宦官又上位,控制了皇帝。外戚与宦官角力时,有时需要借助士人的力量,这时士人就会走到政治前台来。
桓帝后期,掌权的是宦官。桓帝死后,窦太后与窦武联手士人代表太尉陈蕃,才将宦官拉下来。走到政治前台的士人很快暴露出了偏执而死板的书呆子性格。陈蕃和窦武想对宦官斩尽杀绝,但是消息走漏,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了陈蕃与窦武,然后士人遭到清洗,被牵连而死、徙、废、禁的达六七百人,宦官阵营重新夺回了权力。
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那么多俊俏的女人,喜欢谁就是谁,看谁不顺眼,不用亲自动手,自会有人出头……做皇帝原来这么好玩啊。刘宏尝到了认远房亲戚当爹的甜头。
控制他,就要讨好他。宦官们的本事就是讨好皇帝。处于性启蒙阶段的刘宏,在失去了性功能的宦官们的引领下,开始了终其一生的荒淫之旅。为了随时随地与宫女交欢,他让宫女都穿开裆裤,而且开裆裤里面什么也不穿。开裆裤也不够便捷,他就盖了个“裸游馆”,与宫女同裸游泳,在里面彻夜饮酒。“假如一万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
他很感激宦官给他设计如此人生,于是认宦官为爹,公开宣称“张常侍乃我父”。张常侍就是宦官头子中常侍张让。常侍是经常侍候皇帝的宦官,灵帝重用的宦官一共有十人,史称“十常侍”。灵帝开心不开心,全靠十常侍去哄。
灵帝认张让做爹,十常侍中的另外一人赵忠不高兴了:“他是爹了,我是啥?”赵忠也是灵帝离不开的人,灵帝挠挠头皮,说:“那你就是我娘了。”赵忠想想自己已经不能算是男人了,做人家的娘也说得过去,就点头答应了。
宦官的身份其实就是家政工,对于汉灵帝来说本来是闲杂人员,汉灵帝却认他们为爹娘。堂堂天子,把国家的管理权交给了身心扭曲的宦官。宦官把持朝政,阻碍了士人的晋升之道,所以士人阶层与宦官之间一直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宦官们诬陷士人结党,对士人大力打压,单单在灵帝即位后短短数年内,就逮捕士人几千人。176年,灵帝下诏命令各州郡清查所谓结党士人的亲属、学生,全都免除公职,并且规定终生不得复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要是读书人在决策层与执行层里缺位,必定会成为愚昧的民族、弱智的国家、白痴的政权。
二 认爹创造财富
宦官们打击士人,短时间里国家公务员大量减员,而维护国家运行需要一些专业型官员,于是很多在家睡大觉的人,就会被突然飞来的官帽儿砸到。沛国谯县,在家为父亲曹腾守孝大约已有十年的曹嵩,突然接到进京担任大司农的诏书。曹嵩跑到曹腾坟前,“扑通”跪下,“砰砰”磕头,“我幸亏认你为爹,才有了今天”。
对曹嵩来说,曹腾本来是一个闲杂人员,可是,命运偏偏安排曹嵩认曹腾为爹。曹腾年轻时就被阉割入宫做了宦官,被当时的邓太后选中,陪伴皇太子刘保读书。刘保即位,成了汉顺帝。他没有忘记儿时玩伴、同学,曹腾逐渐得到重用,成为中常侍。顺帝死后是冲帝、质帝,曹腾都侍奉左右。三岁的冲帝刘炳在位半年就死了;质帝刘缵八岁即位,九岁就被外戚梁冀毒死。皇帝年幼,太后临政,太后是女人,与大臣沟通有诸多不便,往往需要宦官出面沟通,这时就迫切需要一个太后能信任同时大臣能接受的宦官站出来——曹腾恰恰是这样一个人物。曹腾的心理并不像其他宦官一样阴暗,相反他有积极阳光的一面,性格敦厚,行事严谨。这充分说明一条真理:没有阴暗的职业,只有阴暗的人。于是曹腾得到了宫内外的信任。质帝遇害后,曹腾正确站队,与大将军梁冀一起迎立桓帝,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大长秋。大长秋是太后身边的职位,与外朝的九卿等同。当时是梁太后临政,九卿基本架空,反倒不如曹腾这个宦官有用。曹腾在宦官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奉事四帝,前后长达三十年,工作零失误。
宦官在生理上是不能有后代的,按说事业强人曹腾的生活是残缺的。但是皇帝通过政策扶持,圆了曹腾的后代梦。顺帝在135年下令允许宦官养子袭爵,曹腾就按照这条法令领养了曹嵩——曹操的爹。
曹嵩的来历是个悬案。一直有史学家认为曹嵩是曹腾从兄弟家领养的侄子,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历史系联手,通过对全国各地111个曹氏家族人群DNA和族谱的调查,在2011年12月22日发表论文称找到了曹操的后人,而且认为曹嵩应该是曹腾同宗的养子,为曹嵩本属曹氏的说法提供了一个依据。而当时的史书《吴书》和后来的《世说新语》,还有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曹嵩是从夏侯氏家过继的,1974年以来亳州市出土的曹氏宗族墓砖中,即有夏侯氏成员名字在内,被认为是曹嵩出于夏侯氏的铁证。记载三国历史权威的《三国志》,则糊里糊涂地说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后来,曹操的政敌袁绍,在声讨曹操的檄文里,把曹嵩“乞丐携养”列为曹操罪状之一,骂曹嵩是不知从哪里领养的野孩子。
无论出身如何,自从认曹腾为爹那天开始,曹嵩的人生就改变了。先不说他可以继承曹腾的费亭侯爵位,单说他得到的人脉资源,就是一般人奋斗几辈子也无法拥有的。因为曹腾的提携,谯县曹家成了官宦之家。1974年在安徽亳州市发现了曹氏宗族墓葬群,陆续出土了带字墓砖、银缕玉衣等文物,这些文物表明曹腾和他的本家曹褒、曹炽、曹鼎等人就埋在这里。当然,曹嵩也在这里。
曹褒是曹腾的堂兄或者堂弟,因为曹腾的提携,官至颍川太守。曹褒的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曹炽的儿子曹仁(具体事迹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卷》)和曹纯,是曹操的得力部下。
曹腾有一个侄子叫曹鼎,官至尚书令。曹鼎有一个兄弟叫曹瑜,官至卫将军。曹鼎与曹瑜还有一个亲兄弟,名字没留下来,但是他的儿子曹洪,却为曹操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腾还有一个堂侄,官至吴郡太守,姓名不详,但是此堂侄的孙子曹休是曹氏集团后期的中坚。
自从认曹腾为爹那一刻开始,曹嵩就自动拥有了曹家的声望和势力。他想不发达,曹家人也不答应,因为他不发达,会给曹家丢脸。何况,曹家能有今天是曹腾切除了身上男人重要的器官后换来的。
曹嵩不发达,不仅仅曹家人不答应,朝野也有很多人不答应。大长秋曹腾的一大职责就是贤能,低调务实的曹腾并不像其他宦官那样跋扈贪婪,他懂得中庸之道,大力举荐贤能做官,例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堂溪典等人,都位至公卿。这些人在曹腾举荐下做了官,当然会想方设法地提携曹嵩——谁不希望落个知恩图报的好名声啊。
不仅仅是人脉资源这一无形财富,曹腾还给曹嵩积攒了一大笔真金白银的财富。除了正常收入,曹腾的灰色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因为能与皇帝说上话,那些想跑官买官却没有路子的人,就通过曹腾来运作。当时的蜀郡太守想升升官,就趁下属进京出差的机会,给曹腾带去书信和礼物。蜀郡那么偏僻,都知道要升官可以找曹腾,中原地区和朝中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曹嵩的财产可想而知了。这笔巨额遗产极大地影响了曹嵩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既是宦官后代,被宦官信任,又有士人人脉,被士人扶持;既有家族背景,又有金钱开道。在大批官吏被宦官罢黜、大批岗位空缺的情形下,曹嵩被任命为大司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司农负责全国的经济工作,掌管财政和税收,调配国家财政支出,是九卿之一,不仅级别高,而且是从里向外冒着油水的肥差。曹嵩在这个位子上供职多年,家产在曹腾的基础上滚雪球似地增加。而这一切,必然也会影响了儿子曹操的人生。
认爹改变人生。曹嵩在洛阳津津有味地做官,兴致勃勃地发财,眼前金光大道。
远在曹嵩老家谯县,涡河奔腾不息地流淌。河边,14岁的曹操怅惘地望着河对岸那个放羊老头,痴痴地想:要是能认这个人做爹,也许就能有人陪着我说说话了。
三 孤独的蚂蚁
在成为一言九鼎的中原霸主之后,曹操还会依稀记起小时候他撒在涡河水面上的孤独。
曹操很幸运地出生在了曹家,想吃啥有啥,但是他却很不争气,老是不长个子,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他长得很丑,让人怀疑他还没满月时被猪亲过。从涡河的倒影里看着自己的尊容,小曹操经常愧疚:长这么丑还出来吓人,太缺少公德心了。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孩子会为自己的容貌而产生世界末日的感觉,以至于心灵上烙下了终生不能磨灭的阴影。在成为叱咤风云的天下英雄之后,曹操还是走不出这一心理魔障。《世说新语》记载一事:匈奴派使者晋见曹操,曹操认为自己的长相有损国家形象,就让大帅哥崔琰冒充他接见匈奴的使者,而自己却假扮成侍卫站立一旁。
更让曹操自卑的,是他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年幼的曹操,每当看到其他孩子躺在妈妈怀里撒娇,他就不屑地转过头去说:“真娇气,不是乖孩子!”真正长大以后,曹操才知道,转过头去是担心别人看到他眼里的泪水,于是写下了这样一段诗歌(《善哉行》其二):
自惜身薄祜(可怜自己福气不多),
夙贱罹孤苦(本来卑贱孤苦无依)。
既无三徙教(没有得到慈母教诲),
不闻过庭语(听不到父亲教导)。
“三徙教”指孟子母亲为了让孟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三次搬家选择邻居,后迁至学宫旁边才定居下来。“过庭语”指孔子儿子孔鲤从庭院中经过,孔子把他喊住,教育他读《诗》学《礼》。从这段诗歌里我们知道曹操很小时就失去了母亲①,也没得到足够的父爱。曹嵩大人很忙:首先是他想方设法当官,以为给儿子足够吃的穿的玩的,就算是尽到父亲职责了。其次是他竭尽全力地与新娶的妻子进行“造人工程”,而且他的新妻子可能不止一个。根据并不完整的历史记载,曹嵩至少有六个儿子:老大曹操,老二曹德,老三曹彬,老四曹玉,老五名字不详,只知道他的儿子叫曹安民,老六叫曹疾,也有史料说曹德与曹疾是一个人。此外,曹操至少还有两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夏侯家,一个嫁给了江东孙氏。当初曹腾认曹嵩为养子,就是为了引一个传后的外援。曹嵩永久性转会到曹家后,超额完成了传后的任务。
娘没了,爹就只剩一半,因为爹会有新的世界。娶新妻,又生儿子,曹嵩一次次地沉浸在得子的喜悦中,浑然忘记了曹操正一个人蹲在墙角数来来往往的蚂蚁。幼小脆弱的心里,孤独就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蠕动着。
曹操与蚂蚁共享少年孤独的时候,刘备却奔波在摆地摊卖草鞋的路上。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