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503839
内容简介
《以人为本还是以才为本/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收录了王贤才委员在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向政协会提交的提案以及大会发言等材料,并收录在政协会期间接受的媒体采访及个人履职感悟。
目 录
自述:细思量:岁月如歌
细思量:岁月如歌
辛酸大学路
我与《希氏内科学》
与政协结缘
细思量:岁月如歌
辛酸大学路
我与《希氏内科学》
与政协结缘
建言献策尽责履职
【提案】
九江长江大桥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关于规范“性用品商店”管理,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的建议案
民办学校学生也应享受“学生票”(铁路客运票)
关于建立以资源循环利用和材料无害化处理为
核心的家电报废体系的建议案
【会议发言】
药品广告的忧思
期盼“东风压倒西风”
护士归位,陪护回家
辞达而已矣
想做植物
科教兴国要落实在哪里
以人为本还是以才为本
知难而进管好小车
再谈机关小车管理
关于廉政建设的思考
吏治、廉政与运作机制
从“程序法”想到的
劳动者产权制
全社会都要关心单亲家庭
邮资提价不可取
“家政”的呼唤与回归
再说“妇女回家”
随感·报道
委员随感
说了不白说
政协往事
今夜应无眠
我与《民意》
马年纪事
银行实名制提案的由来
感受提案
当年那场风波
媒体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王贤才积极参政议政他的提案质优量多/王新民
情真意切话廉政/邓惠清
落实,不应只是一种承诺/吴宝丽黄淑清
这份提案办到了女专家们的心坎上/望平
《人民政协报》《委员言论》三万亿元中多少公款私存/未鸣
“‘铁老大’还是老大”/原瑞伦
要关心单亲家庭/王绍雄
王贤才委员就教育问题坦诚建言
王贤才委员为打击票贩子支招儿/苏传庚李刚
《新闻周刊》专访:我不是要所有女人都回家/张捷
妇女回家王贤才又有新说法/张蕊
不能让单身母亲下岗/鹿鸣黄仲
在线试读
《以人为本还是以才为本/政协委员履职风采》:
细思量:岁月如歌
我这一生用很多时间做医学翻译的事,这是我自己原先也没想到的。很多人少年立志,做好准备,后来坚持不懈,终于成功。我不是这样,并未想过要做这样的事。北方人有句话:赶着鸭子上架,和我的情况有点相似。因为医学翻译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中文、外文、专业知识。除了中文,另两项对我来说,都很勉强,属于被动的“选择”。
先说外文,也就是英语:从未受过专门训练,也就是早年中小学时学的那点东西。民国时代,我读的是教会学校。我的父母和我都不是教徒,选择教会学校是因为它们的教学质量好,还很重视英语。我又很“幸运”,高中时,不知怎么得罪了我的英语老师,一位性格古怪、终生未婚的“老小姐”。英语课是每天都有的,她要收拾我,上课时总是想方设法地训斥我,真是到了动辄得咎的地步,我的日子很不好过。
我去找校长诉苦,老校长说:“你不会把她的课学得棒棒的,叫她挑不出毛病吗!”怎么能学得“棒棒的”呢?只能“笨鸟先飞”了:她要讲的课,先把它背出来,背得滚瓜烂熟。她讲的不是教科书,是她指定的一种范文选读那样的书,挑着往下讲。这篇讲完了,从不说下面要讲哪一篇。所以我得往下多背几篇才不会“脱空”。这以后挨骂也难尽免,但确实少了很多。重要的是,经她这样一逼,英语倒是有了不小的长进。所以她虽然很不待见我,还应该说是我的恩师。但是我有这个认识,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科技翻译跟文学翻译不可同日而语,它更简单,也就是鹦鹉学舌,把话说明白了就行。但有一条:必须由本行的人来做。医学翻译必须由医生来做。你能译什么样的书,实际上是由你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外语水平来决定的。所以学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我从未想过学医。学医也是个迫不得已的经历。上大学和学医的过程很辛酸。
辛酸大学路
花季年华上大学,应该是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上大学怎么就很辛酸呢?这要从解放初年说起。
1949年5月17日,二野一支小部队开进了我所在的那个江南小城——江西省九江市。我们就这样解放了,步入新社会。没有打仗,因为在这之前,国民党的守城部队已经仓皇撤离了。
我应该是属于“进步学生”之列的,这“进步”是由于爱看“闲书”。“闲书”其实不闲,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只是因为它与正课无关,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说是“闲书”。我读的“闲书”很杂,有些是针砭时政、呼唤革命的力作,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流传很广、反映共产党主张的名著,相信共产党和领导的革命,会缔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那也正是百年来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所以我很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创建的新社会,热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
不久我就入了团,就是当时创建不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是市里学生界早的团员之一,候补期六个月(那时团员和党员一样,也有候补期,中共八大后,“候补党员”改称“预备党员”,团员的“候补期”就取消了)。因为表现好,三个月后提前转正,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市学联副主席(后来是“代主席”),成为学生中的著名人物。教会学校没有党组织,市里很多任务都是通过学生会布置下去的,所以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1951年春,开学不久,团组织调我去武汉中南团校学习(那时江西属于中南区)。这时我离高中毕业已不到半年。虽然很不愿意,但还是勉强服从组织决定,辍学去了武汉。
这年7月,团校学习结束,回到九江,就让我在团市委学生部上班,当了团的专职干部。那还是暑假期间,学生部的中心工作就是借我们学校的校舍办暑期青年学习班。政府出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食宿免费,学习政治,改造思想。我的顶头上司——学生部张部长让我也随他在这里办班。我在学校做学生会主席时就与他很熟。张部长也是学生出身,天津解放后参加工作,随军南下,来到九江。白天小组讨论时随意到小组听听,晚上和部长一起,听小组汇报。我觉得整个生活节奏一下慢了下来。
1951年开始有了高校统考,这年是属于试办性质的大区统考。但学生报考是不分地区的。这时同学们都已从外地参加高考陆续回来了(考场只设在省会以上城市)。我不习惯专职团干的生活,情绪越来越低落,多年来就已有了的“大学情结”又爬升起来。忽然听说山东大学医学院要单独招生,真是喜出望外。我虽有半年没上课,但高三下学期已没有很多新课,稍事复习,我觉得还是可以应考的。我一直想学的是航空工程,觉得那才是高端技术,也是祖国所需要的,从来没想过学医。但是现在别无选择,只有学医了,不然就得再等一年。
……
细思量:岁月如歌
我这一生用很多时间做医学翻译的事,这是我自己原先也没想到的。很多人少年立志,做好准备,后来坚持不懈,终于成功。我不是这样,并未想过要做这样的事。北方人有句话:赶着鸭子上架,和我的情况有点相似。因为医学翻译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中文、外文、专业知识。除了中文,另两项对我来说,都很勉强,属于被动的“选择”。
先说外文,也就是英语:从未受过专门训练,也就是早年中小学时学的那点东西。民国时代,我读的是教会学校。我的父母和我都不是教徒,选择教会学校是因为它们的教学质量好,还很重视英语。我又很“幸运”,高中时,不知怎么得罪了我的英语老师,一位性格古怪、终生未婚的“老小姐”。英语课是每天都有的,她要收拾我,上课时总是想方设法地训斥我,真是到了动辄得咎的地步,我的日子很不好过。
我去找校长诉苦,老校长说:“你不会把她的课学得棒棒的,叫她挑不出毛病吗!”怎么能学得“棒棒的”呢?只能“笨鸟先飞”了:她要讲的课,先把它背出来,背得滚瓜烂熟。她讲的不是教科书,是她指定的一种范文选读那样的书,挑着往下讲。这篇讲完了,从不说下面要讲哪一篇。所以我得往下多背几篇才不会“脱空”。这以后挨骂也难尽免,但确实少了很多。重要的是,经她这样一逼,英语倒是有了不小的长进。所以她虽然很不待见我,还应该说是我的恩师。但是我有这个认识,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科技翻译跟文学翻译不可同日而语,它更简单,也就是鹦鹉学舌,把话说明白了就行。但有一条:必须由本行的人来做。医学翻译必须由医生来做。你能译什么样的书,实际上是由你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外语水平来决定的。所以学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我从未想过学医。学医也是个迫不得已的经历。上大学和学医的过程很辛酸。
辛酸大学路
花季年华上大学,应该是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上大学怎么就很辛酸呢?这要从解放初年说起。
1949年5月17日,二野一支小部队开进了我所在的那个江南小城——江西省九江市。我们就这样解放了,步入新社会。没有打仗,因为在这之前,国民党的守城部队已经仓皇撤离了。
我应该是属于“进步学生”之列的,这“进步”是由于爱看“闲书”。“闲书”其实不闲,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只是因为它与正课无关,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说是“闲书”。我读的“闲书”很杂,有些是针砭时政、呼唤革命的力作,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流传很广、反映共产党主张的名著,相信共产党和领导的革命,会缔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那也正是百年来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所以我很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创建的新社会,热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
不久我就入了团,就是当时创建不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是市里学生界早的团员之一,候补期六个月(那时团员和党员一样,也有候补期,中共八大后,“候补党员”改称“预备党员”,团员的“候补期”就取消了)。因为表现好,三个月后提前转正,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市学联副主席(后来是“代主席”),成为学生中的著名人物。教会学校没有党组织,市里很多任务都是通过学生会布置下去的,所以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1951年春,开学不久,团组织调我去武汉中南团校学习(那时江西属于中南区)。这时我离高中毕业已不到半年。虽然很不愿意,但还是勉强服从组织决定,辍学去了武汉。
这年7月,团校学习结束,回到九江,就让我在团市委学生部上班,当了团的专职干部。那还是暑假期间,学生部的中心工作就是借我们学校的校舍办暑期青年学习班。政府出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食宿免费,学习政治,改造思想。我的顶头上司——学生部张部长让我也随他在这里办班。我在学校做学生会主席时就与他很熟。张部长也是学生出身,天津解放后参加工作,随军南下,来到九江。白天小组讨论时随意到小组听听,晚上和部长一起,听小组汇报。我觉得整个生活节奏一下慢了下来。
1951年开始有了高校统考,这年是属于试办性质的大区统考。但学生报考是不分地区的。这时同学们都已从外地参加高考陆续回来了(考场只设在省会以上城市)。我不习惯专职团干的生活,情绪越来越低落,多年来就已有了的“大学情结”又爬升起来。忽然听说山东大学医学院要单独招生,真是喜出望外。我虽有半年没上课,但高三下学期已没有很多新课,稍事复习,我觉得还是可以应考的。我一直想学的是航空工程,觉得那才是高端技术,也是祖国所需要的,从来没想过学医。但是现在别无选择,只有学医了,不然就得再等一年。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