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818748
70后的农村情怀
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批农村新人的成长历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在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人到中年的城市中坚力量如何抉择人生的命题。
章 002
第二章 022
第三章 040
第四章 061
第五章 083
第六章 101
第七章 121
第八章 143
番 外 找爱的孩子 170
附 录 水库边的大学
光阴的故事(代序) 186
那一年的映山红 189
金银花开 193
妈妈的番薯粥和阿花妈妈的番薯丝饼 196
水库边的劳动课后喷香的点心 200
西厢房里的小方桌 203
乡村的雪 206
放学之路 209
昨日红颜 212
惊鸿一瞥 215
岁月留声 218
围炉夜话 222
八月的乡村 225
那一园的李子 228
“北乡”是浙北乡村的缩写,是我深深热爱的家乡安吉所在地。这个题目的灵感源于川端康成的《雪国》和沈从文的《边城》。
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源自《诗经•无衣》中的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安吉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朝设置故鄣县。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前210)东游会稽,“徙大越民置余杭、伊攻、故鄣”。
动笔之初,“逃离北上广”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创作《北乡》就缘起当时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的一篇写官员辞职回乡创业和大学教师去国企追求自身价值的文章,以及相关的评论。离不开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是一代人的迷茫。自2014年动笔到今天,城市依旧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但回乡工作或者创业的大学生多了起来。社会多了宽容,选择多了理性,这是进步的体现。
小说中的君慧、苏阳、行远,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对事业有追求,并做出了一番成绩的行业中坚力量,是我们这个时代正能量的代表。面对已届高龄的父亲,君慧舍弃了在大城市优越的物质待遇和身为名师的职业荣耀,回乡照顾老人、抚育孩子,为基层教育服务。苏阳是改革开放后精英一代的代表人物,一个农村孩子靠着知识改变命运,读名校,出国留学,成为国际知名专家,但不忘初心,报效祖国。行远有追求,有干劲,是在迷茫中奋力前进的年轻一代不慕虚荣、扎扎实实实现自身价值的典范。
互联网带来资讯的畅通,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站在神坛之上。工作之外就是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各有各的情趣。《北乡》展现的就是浙北乡村的风土人情,在随大流的同时保存了古朴和安逸。一如家乡那条流向黄浦江的西苕溪,岁月再变迁,它也只是默默地流淌——无非就是雨季时水流湍急,旱季时露出浅滩。
除去在外求学的几年,我一直生活在安吉。这里有崇山峻岭、平原沃野,也有山峦起伏、溪流潺潺;有岳飞抗金的独松关遗址、书画大师吴昌硕的故居,也有老山前线的英雄和吟诗作画的乡亲……在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美丽乡村浑然一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的发源地,更是我国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一个县。
我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更爱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梅溪镇甲子村。本书附录的系列散文《水库边的大学》里,就满载着我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年少岁月的回忆。题记中我称家乡为“故土”,是因为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村已经整体搬迁,归于寂静。
2016年盛夏,我独自去了千里之外的老家——位于南雁荡山的温州平阳县水头镇徐垟村。自从1945年祖父母带着三个孩子举家北迁,孙辈里我是个回老家的。在海拔千米的山头,破败的祖居犹在。站在父亲儿时玩耍的庭院,看蜿蜒层叠的山路、梯田,在阳光下闪耀着和当年一样的青翠白亮,我心情平静,仿佛自己从来不曾离开过这里。
而此时,在“北乡”的老宅,尘归尘土归土——正在建设中的“商合杭高铁”线路从我家乡穿过。接受现实,我亦心情平静。
白锡军
2016年1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