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50077
内容简介
汉语言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熟练运用语言是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本书从字、辞、句等入手,对语言常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全面。
目 录
篇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字源流
仓颉造字的传说
彩陶上的符号
王懿荣服药识甲骨
刘鹗、孙诒让的甲骨文专著
“甲骨四堂”的甲骨文研究
青铜器上的铭文
齐国文字
晋国的“栾书罐”
“侯马盟书”
南方特有的字体——鸟书体
通关文书——鄂君启节
曾侯乙编钟上的文字
刻在石鼓上的诗
秦公簋上的文字
终结图画文字的小篆
秦始皇的刻石
程邈发明隶书
王次仲发明楷书
云梦秦简
马王堆的帛书
瓦当文字“汉并天下”
戍边军人的文字——居延汉简
《仓颉篇》与《急就篇》
“古文经书”与“今文经书”
许慎的《说文解字》
蔡邕刻石经
李柏的书信
少年卜天寿的《论语》抄本
则夭新字的创制
汉字注音的由来
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字的简化
敦煌文书
印章的历史
汉字究竟有多少?
从何时起,汉字开始横着写?
汉字发展的一个规律
古代测天象的“天书”之谜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女书”
王安石发明“鲭”字
刘半农发明“她”字
鲁迅发明“猹”字
说文解字
五谷丰登的“年”字
“茶”字的演变
“醋”的产生
“员”的由来
……
第二篇 小的造句单位——词语
第三篇 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成语
第四篇 蕴含智慧的俗语、谚语与歇后语
第五篇 妙趣横生的诗词与文章
第六篇 探微名称与称谓
第七篇 语言的规范
汉字源流
仓颉造字的传说
彩陶上的符号
王懿荣服药识甲骨
刘鹗、孙诒让的甲骨文专著
“甲骨四堂”的甲骨文研究
青铜器上的铭文
齐国文字
晋国的“栾书罐”
“侯马盟书”
南方特有的字体——鸟书体
通关文书——鄂君启节
曾侯乙编钟上的文字
刻在石鼓上的诗
秦公簋上的文字
终结图画文字的小篆
秦始皇的刻石
程邈发明隶书
王次仲发明楷书
云梦秦简
马王堆的帛书
瓦当文字“汉并天下”
戍边军人的文字——居延汉简
《仓颉篇》与《急就篇》
“古文经书”与“今文经书”
许慎的《说文解字》
蔡邕刻石经
李柏的书信
少年卜天寿的《论语》抄本
则夭新字的创制
汉字注音的由来
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字的简化
敦煌文书
印章的历史
汉字究竟有多少?
从何时起,汉字开始横着写?
汉字发展的一个规律
古代测天象的“天书”之谜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女书”
王安石发明“鲭”字
刘半农发明“她”字
鲁迅发明“猹”字
说文解字
五谷丰登的“年”字
“茶”字的演变
“醋”的产生
“员”的由来
……
第二篇 小的造句单位——词语
第三篇 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成语
第四篇 蕴含智慧的俗语、谚语与歇后语
第五篇 妙趣横生的诗词与文章
第六篇 探微名称与称谓
第七篇 语言的规范
在线试读
《语言常识全知道(家庭典藏版)》:
“愿景”是什么景?
“愿景”中的“愿”就是“愿望”,总的意思就是“所向往的前景”。“愿景”就是人们通过努力想要达到自己心里所希望的那个目标,可以看到终希望的美景。
“愿景”就是个人、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所持有的一种意象或者景象。“愿景”是一种希望看见的景色。该词一开始在港台地区使用。后收录于《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 版。“愿景”已经成
为企业中的一种必须的职业期许, 企业领导者树立了自己的“愿景”,然后让员工们得到一种发展的设想与空间, 从而加强团队的稳定性和奋斗力。人只有在有希望的前提下才能有动力去前进,这个“愿景”就是人们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劲爆”是什么意思?
前些年,肯德基推出了一款新的快餐食品——劲爆鸡米花。此后,“劲爆”一词很快流行起来。比如,劲爆音乐、劲爆游戏、劲爆DJ 等,尤其是在IT 业和娱乐业很受欢迎。可能是因为从事这两类职业的都是前卫人士,乐于使用新潮词汇。
不久,媒体把“劲爆”的意思大大拓展了。比如,“整个活动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场面相当劲爆。”再比如“这种劲爆的打扮常常让路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可见,劲爆的含义有:疯狂的,气氛热烈的;(打扮)标新立异的,与众不同的。总之,与劲爆相关的事物往往是时尚而前卫的,给人新鲜感和刺激感。
从“哈日”到“哈盘”
现在,网上“哈”词是越来越多了。“哈”是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语,是“非常想要得到”的意思。“哈”的对象一般指的是某一国家、地区的流行文化现象。比如“哈韩”“哈华”“哈日”等等。此外“哈”的对象,还可以是人或物。对象是人的,如“哈哈”(哈利·波特);对象是物的,如“哈猫”(动画猫)“哈电”(电子产品)等等。
如今,在北京中关村的电子市场中也出现了一群人,被称之为“哈盘族”。这类人群必然是非常喜欢光碟的了。因为这些喜欢光盘的消费者在挑选购买光碟的时候,常常手拿光盘,向着盘片表面呵气,然后再仔细查看是否有防伪标记,并且“呵”“哈”谐音,“哈盘”一族故此得名。
“掉链子”是怎么回事?
北京话中有一句精妙的调侃——掉链子。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这句话:“关键时刻你就掉链子。”
骑过自行车的人都理解“掉链子”的扫兴和苦衷。三五个好友脚踏自行车,一起去上学或购物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你的自行车蹬不动了。低头一下,原来是沾满油污的链子掉了下来。看着朋友们一路撒下欢声笑语,很快远去。自己却要下车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一落千丈。北京有成千上万的人骑自行车上班上学,很多人经历过“掉链子”的尴尬、着急和无奈,于是展开联想,用“掉链子”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却突然卡壳,做不下去,甚至失败或夭折。比如某人本来想在酒席上谈妥一个项目,结果被灌了个酩酊大醉,于是他的同事就说他:“掉链子了!还谈什么生意?”
“炒鱿鱼”何以成了解雇的代名词
“炒鱿鱼”的意思是工作被辞退、解雇、开除。为什么“炒鱿鱼”成了解雇的代名词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旧社会讲起。那个时代,外地人在广东或香港打工,雇主一般都提供食宿,但是雇用人的被褥都是自带的。被解雇的人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诉的,一听到老板的通知,便只好卷起铺盖走人。所以人们对开除和解雇这类词十分敏感甚至恐惧,觉得它太刺耳,于是有些人便用“卷铺盖”来代替。
广东有一道名菜是“炒鱿鱼”。人们发现,在烹炒鱿鱼时,每块鱼片都由平直的形状,慢慢卷起来成为圆筒状,这和卷起的铺盖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过程也很相像。人们由此产生了联想,就用“炒鱿鱼”代替“卷铺盖”,表示被解雇和开除的意思。这个说法沿用至今。在现今社会老板要轻易地炒别人的鱿鱼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职工工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如今,“炒鱿鱼”除了被辞退的意思外,也有的是个人因为不想在原单位干了而提出辞职的,这时就可以说“我炒了老板鱿鱼啦”。
名人缘何叫“大腕”?
改革开放以来,“大腕”这个词已经成为普通话的通用词语。1996 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个词条,解释为:“(大腕儿)指有名气,有实力的人(多指文艺界)。”括号中的“大腕儿”说明这个词应该读儿化音。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大腕》对这个词的走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大腕已经不局限于文艺界,各个领域的名人都可以称为大腕,比如足球大腕,房地产大腕等等。另外,“大腕”含有、著名的意思,可以作为名词的修辞成分,比如大腕导演、大腕作家等等。“大腕”还可以说成“腕儿”。有人成了名人,可以说“成腕儿了”。
“大腕”的前身是“大万”或“大蔓”。“ 万” 和“ 蔓” 本是江湖黑话对“姓”的代称。比如通报姓名叫“报万儿”,出人头地叫“扬名立万”。“大蔓”指江湖上大的姓氏,引申为有实力的名人。“大wànr”演变出名人的意义以后,无论是写做“万”还是“蔓”,都与意义毫无联系。而“大wànr”所表示的人物,正是具有某种大手腕的实力人物,这种意
义使人们觉得wànr 音似乎应该是手腕之“腕”,于是“大wànr ”一词终定型为“大腕”。
……
“愿景”是什么景?
“愿景”中的“愿”就是“愿望”,总的意思就是“所向往的前景”。“愿景”就是人们通过努力想要达到自己心里所希望的那个目标,可以看到终希望的美景。
“愿景”就是个人、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所持有的一种意象或者景象。“愿景”是一种希望看见的景色。该词一开始在港台地区使用。后收录于《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 版。“愿景”已经成
为企业中的一种必须的职业期许, 企业领导者树立了自己的“愿景”,然后让员工们得到一种发展的设想与空间, 从而加强团队的稳定性和奋斗力。人只有在有希望的前提下才能有动力去前进,这个“愿景”就是人们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劲爆”是什么意思?
前些年,肯德基推出了一款新的快餐食品——劲爆鸡米花。此后,“劲爆”一词很快流行起来。比如,劲爆音乐、劲爆游戏、劲爆DJ 等,尤其是在IT 业和娱乐业很受欢迎。可能是因为从事这两类职业的都是前卫人士,乐于使用新潮词汇。
不久,媒体把“劲爆”的意思大大拓展了。比如,“整个活动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场面相当劲爆。”再比如“这种劲爆的打扮常常让路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可见,劲爆的含义有:疯狂的,气氛热烈的;(打扮)标新立异的,与众不同的。总之,与劲爆相关的事物往往是时尚而前卫的,给人新鲜感和刺激感。
从“哈日”到“哈盘”
现在,网上“哈”词是越来越多了。“哈”是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语,是“非常想要得到”的意思。“哈”的对象一般指的是某一国家、地区的流行文化现象。比如“哈韩”“哈华”“哈日”等等。此外“哈”的对象,还可以是人或物。对象是人的,如“哈哈”(哈利·波特);对象是物的,如“哈猫”(动画猫)“哈电”(电子产品)等等。
如今,在北京中关村的电子市场中也出现了一群人,被称之为“哈盘族”。这类人群必然是非常喜欢光碟的了。因为这些喜欢光盘的消费者在挑选购买光碟的时候,常常手拿光盘,向着盘片表面呵气,然后再仔细查看是否有防伪标记,并且“呵”“哈”谐音,“哈盘”一族故此得名。
“掉链子”是怎么回事?
北京话中有一句精妙的调侃——掉链子。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这句话:“关键时刻你就掉链子。”
骑过自行车的人都理解“掉链子”的扫兴和苦衷。三五个好友脚踏自行车,一起去上学或购物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你的自行车蹬不动了。低头一下,原来是沾满油污的链子掉了下来。看着朋友们一路撒下欢声笑语,很快远去。自己却要下车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一落千丈。北京有成千上万的人骑自行车上班上学,很多人经历过“掉链子”的尴尬、着急和无奈,于是展开联想,用“掉链子”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却突然卡壳,做不下去,甚至失败或夭折。比如某人本来想在酒席上谈妥一个项目,结果被灌了个酩酊大醉,于是他的同事就说他:“掉链子了!还谈什么生意?”
“炒鱿鱼”何以成了解雇的代名词
“炒鱿鱼”的意思是工作被辞退、解雇、开除。为什么“炒鱿鱼”成了解雇的代名词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旧社会讲起。那个时代,外地人在广东或香港打工,雇主一般都提供食宿,但是雇用人的被褥都是自带的。被解雇的人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诉的,一听到老板的通知,便只好卷起铺盖走人。所以人们对开除和解雇这类词十分敏感甚至恐惧,觉得它太刺耳,于是有些人便用“卷铺盖”来代替。
广东有一道名菜是“炒鱿鱼”。人们发现,在烹炒鱿鱼时,每块鱼片都由平直的形状,慢慢卷起来成为圆筒状,这和卷起的铺盖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过程也很相像。人们由此产生了联想,就用“炒鱿鱼”代替“卷铺盖”,表示被解雇和开除的意思。这个说法沿用至今。在现今社会老板要轻易地炒别人的鱿鱼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职工工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如今,“炒鱿鱼”除了被辞退的意思外,也有的是个人因为不想在原单位干了而提出辞职的,这时就可以说“我炒了老板鱿鱼啦”。
名人缘何叫“大腕”?
改革开放以来,“大腕”这个词已经成为普通话的通用词语。1996 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个词条,解释为:“(大腕儿)指有名气,有实力的人(多指文艺界)。”括号中的“大腕儿”说明这个词应该读儿化音。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大腕》对这个词的走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大腕已经不局限于文艺界,各个领域的名人都可以称为大腕,比如足球大腕,房地产大腕等等。另外,“大腕”含有、著名的意思,可以作为名词的修辞成分,比如大腕导演、大腕作家等等。“大腕”还可以说成“腕儿”。有人成了名人,可以说“成腕儿了”。
“大腕”的前身是“大万”或“大蔓”。“ 万” 和“ 蔓” 本是江湖黑话对“姓”的代称。比如通报姓名叫“报万儿”,出人头地叫“扬名立万”。“大蔓”指江湖上大的姓氏,引申为有实力的名人。“大wànr”演变出名人的意义以后,无论是写做“万”还是“蔓”,都与意义毫无联系。而“大wànr”所表示的人物,正是具有某种大手腕的实力人物,这种意
义使人们觉得wànr 音似乎应该是手腕之“腕”,于是“大wànr ”一词终定型为“大腕”。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