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4984
序 一【杨元庆】
序 二【李彦宏】
序 三【马化腾】
部分 综述篇
章 全球IT产业发展特点
一 全球经济持续复苏,IT支出增长依然乏力
二 电子产品和设备市场增长加快,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冲击传统业务
三 投资并购呈现井喷式增长,新兴技术及应用备受关注
四 “跨界+智能+融合”趋势明显,数据驱动产业变革和创新
五 主要国家和地区以数字经济为引擎,驱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第二章 中国IT产业发展综述
一 产业综合水平持续提升
二 产业表现由大向强迈进
三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 产业发展环境继续优化
五 支撑和辐射作用更凸显
六 再提升面临机遇和压力
第三章 2015年及未来中国IT发展展望
一 硬件的价值软件化
二 产业链构建生态化
三 互联网应用产业化
四 制造业加速服务化
五 服务业发展新型化
六 跨界与融合常态化
第二部分 重点领域篇
第四章 集成电路产业开启发展新阶段
一 产业政策达到新高度,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二 国内产业基金陆续成立,新的投资热潮兴起
三 市场规模再创新高,产业增长有望继续加速
四 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链全线推进
五 企业并购重组更加活跃,国外巨头积极介入
第五章 政策红利激发基础软件产业发展潜力
一 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二 国产基础软件成绩显著,问题依旧
三 国产基础软件将迎来大的发展提升机遇
第六章 平板显示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一 全球大尺寸面板供给增速下降,中国厂商供货能力提高
二 国内重点面板厂商积极制定竞争策略,竞争力持续提高
三 进出口逆差持续减少,液晶面板自给率快速提升
四 中国面板厂商处于竞争劣势,中国设备厂商对面板厂商产业整合能力有限
五 车载显示有望成为面板市场下一个蓝海
第七章 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但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 信息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
二 新兴领域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三 信息安全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四 企业加速布局竞争日趋激烈
五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八章 移动互联网在持续高速增长中加快创新步伐
一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全球领先者
二 4G网络建设加快,用户规模迅速增加
三 移动芯片取得突破,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四 手机厂商迅速崛起,移动智能终端泛在化
五 移动操作系统起步,赢取市场仍存困难
六 移动应用发展迅猛,企业级应用需求旺盛
第九章 物联网步入规模发展阶段
一 物联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持续发展动力强劲
二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力增强
三 企业规模和能力快速提升,物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巨头将逐渐形成
四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区域发展呈现不同特色
五 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六 应用示范蓬勃发展,典型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第十章 云计算深化应用成为信息技术发展新常态
一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二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格局存较大变数
三 各方布局加快,云计算应用和产品逐渐增多
四 云计算国家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云安全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五 政策力度不断增强,助力产业发展
第十一章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推进大数据加速落地
一 全球大数据从“概念”走向“价值”
二 中国大数据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三 中国大数据产业进入实质发展期
四 大数据应用领域大范围拓展
五 数据交易、数据安全、开放共享主导大数据未来
第十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迈入全面推进新阶段
一 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
二 网络能力加速提升,智能化逐步普及
三 网络化、移动化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新特点
四 “精细、透明、互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管理的主题
五 互联网发展加速智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六 建设阶段转换产生新问题成关注焦点
第三部分 专题篇
第十三章 IT领域在日趋繁荣的资本市场中表现尤为活跃
一 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回暖,中国IT领域表现突出
二 并购规模继续扩大,互联网现跨行业并购热潮
三 风险投资大量涌向IT领域,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受追捧
四 中国IT企业迎来上市热潮,阿里巴巴创全球规模IPO
第十四章 开放数据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政府治理
一 开放数据将作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推动政府透明、促进经济增长
二 数据开放与大数据技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三 欧美国家引领开放数据运动:顶层设计明确、战略规划清晰
四 我国开放数据运动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化建设有待实施
五 开放数据与商业领域的结合,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又一个“蓝海”
第十五章 车联网市场加快生态构建和模式探索
一 移动互联网推动全球车联网市场快速发展
二 我国车联网已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小规模应用
三 车联网市场的“五军之战”已经展开
四 车联网发展带来新的产业生态和产业变革
五 车联网将走向深度融合和自动驾驶
六 车联网发展急需解决瓶颈
第十六章 电子商务移动化、全球化、垂直化发展潜力快速释放
一 电商交易规模超12万亿元,移动电商发展潜力快速释放
二 电商巨头加快生态布局,抢占新的增长点
三 跨境电商表现抢眼,中国电商全球化步伐加快
四 电商平台假货问题备受关注,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五 国家和地方政府力推电商发展,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十七章 2014年度中国IT产业十大热点事件
一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二 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一跃成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三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颁布,首期集成电路基金融资高达1200亿元
四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中国互联网影响力日益提升
五 小米在印度遭遇专利诉讼,中国手机厂商国际化面临专利障碍
六 “双十一”成交量移动占比近半,移动电商迎来高速发展期
七 打车软件烧钱大战进入尾声,用车服务有望开启新模式
八 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汽车将成为新的智能终端
九 联想收购IBM X86低端服务器,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第三大厂商
十 中国铁塔公司正式组建完成,电信基础设施将实现共建共享
附 录
附录1 IT产业发展评价模型
附录2 2014年中国IT领域IPO企业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目录
图 1-1 2010~2015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 1-2 主要国家和地区IT指数趋势
图 1-3 全球IT支出增长情况
图 1-4 2011~2014年世界电子产品产销值及增长率
图 1-5 全球各类型IT设备出货量增长情况
图 1-6 全球各类操作系统设备出货量增长情况
图 1-7 2001~2015年世界软件产业增长情况
图 1-8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美国IT领域风险投资案例金额
图 1-9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美国IT领域风险投资案例数量
图 1-10 2011~2014年全球IT领域IPO的占比及当年IPO额度企业
图 1-11 2010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全球IT领域IPO情况
图 1-12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全球IT领域并购交易数量
图 1-13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全球IT领域并购交易金额
图 1-14 2014年全球IT细分领域并购交易情况
图 1-15 数字化促进信息技术由现有流程的优化走向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图 1-16 SMAC的机遇示意
图 1-17 企业的大数据计划部署和实施情况抽样调查
图 2-1 中国IT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图2-2 2010~2014年中国IT产业发展指数得分
图2-3 2014年八个国家IT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图2-4 2010~2014年中国IT产业发展指数与产业表现指数对比
图2-5 2014年八个国家IT产业表现情况
图2-6 2008~2014年中国IT产业规模变化
图2-7 2009~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及增速
图2-8 2008~2014年中国IT产业结构变化
图2-9 2009~2014年中国软件业收入结构变化
图2-10 201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及其占比
图2-11 2013~2014年中国东、中、西、东北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对比
图2-12 2010~2014年中国IT产业发展指数和产业创新指数对比
图2-13 2014年八个国家IT产业创新情况
图2-14 2005~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状况
图2-15 2009~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收增长及占比
图2-16 2009~2014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及占比
图2-17 2013~2014年全球重点通信和网络设备厂商营收情况
图2-18 2013~2014年全球五大PC厂商出货量及增速
图2-19 2014年全球主要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
图2-20 2014年八个国家IT产业环境情况
图2-21 2010~2014年中国IT产业发展指数与产业环境指数对比
图2-22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并购情况
图2-23 2014年中国IT产业并购按领域分布
图2-24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投资案件
图2-25 2014年八个国家产业辐射指数情况
图2-26 2010~2014年中国IT产业发展指数与产业辐射指数对比
图2-27 中国各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图3-1 软件定义世界时代的来临
图3-2 IT对其他产业渗透发展路径
图3-3 车联网推动汽车制造转向汽车服务
图3-4 O2O行业图谱
图4-1 2008~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图4-2 2007~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图5-1 2014年基础软件产业结构
图5-2 1994~2014年超级计算机TOP500操作系统使用情况
图5-3 2014年中国服务器销售额分布
图 5-4 2014年第三季度高端Unix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厂商分布
图 5-5 华为在国际开源社区的活跃情况
图6-1 2010~2016年全球大尺寸面板供应量及增速
图6-2 2013~2014年全球面板供应量按地区分布
图6-3 主要面板企业定位与策略
图6-4 2014年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包括台湾地区)主要面板厂商营收情况
图6-5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液晶面板进出口额
图6-6 重要面板厂商投资和供应链
图6-7 2014年各面板厂商车载TFT LCD出货量市场份额
图7-1 2014年中国互联网安全事件月统计情况
图7-2 2012~2014年新增病毒趋势
图7-3 2013~2015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市场规模
图7-4 2012~2018年中国IT安全软硬件市场规模
图8-1 2012~2014年中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
图8-2 2005~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8-3 2009~2014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情况比较
图8-4 全球前32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区域分布
图8-5 2009~2014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
图8-6 2014年1~11月国内手机出货量情况
图8-7 2009~2014年各制式移动电话用户发展情况
图8-8 2011年至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移动芯片市场状况
图8-9 2014年中国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
图8-10 2010年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分布
图8-11 2010~2020年中国与非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
图8-12 2014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占有率
图8-13 2014年BAT投融资领域及企业数量
图8-14 2008~2014年我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图8-15 2014年移动金融行业用户规模
图8-16 2014年移动健康管理和医疗行业用户规模
图8-17 2014年移动教育行业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图8-18 中国通用类企业级移动应用分布情况
图9-1 2010~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规模
图9-2 2009~2014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图9-3 2013~2016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预测
图9-4 我国物联网产业重点区域分布概览
图10-1 2011~2015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
图10-2 2013~2015年全球云服务细分市场情况
图10-3 2014年全球云服务市场地域分布情况
图10-4 2011~201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
图10-5 2014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各细分领域占比
图10-6 海淀区政务云平台的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审查流程
图11-1 大数据软件技术分类
图11-2 2011~2017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图11-3 2011~2017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
图12-1 智慧北京顶层设计
图12-2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互联网宽带接入速率4M和8M以上用户占比情况
图12-3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和户均流量比较
图12-4 “医联云健康”应用
图13-1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并购案件
图13-2 2014年中国IT产业并购按领域分布
图13-3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分领域并购数量
图13-4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投资案件
图13-5 2014年中国IT产业并购按领域分布
图13-6 2011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全球超1亿美元IPO规模
图13-7 2007~2014中国企业全球资本市场IPO规模
图13-8 2014年中国IT产业企业境内外IPO规模
图13-9 2014年中国IT企业IPO地域分布
图14-1 开放政府数据相关概念关系
图14-2 开放数据、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联系与区别
图14-3 开放数据价值链
图14-4 2005~2020年全球数据量及预测
图14-5 开放数据及大数据相关技术
图14-6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开放数据发展进程
图14-7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总体架构
图15-1 全球车联网市场增长情况
图15-2 全球车联网市场上不同实现方式的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图15-3 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情况
图15-4 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情况
图15-5 2011~2015年我国前装导航产品出货量增长情况
图15-6 车联网产业链
图15-7 车联网架构示意
图15-8 通用OnStar覆盖业务及应用情况
图16-1 2011~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图16-2 B2C领域主要的电商平台构成
图16-3 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16-4 2014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收入结构
图17-1 2014年全球互联网十大企业市值
图 17-2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厂商发明授权专利数量
图 17-3 2012~2014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成交量移动端占比
表目录
表 1-1 2012~2018年全球IT支出明细一览
表 1-2 2014年全球电信企业百强(节选前20名)
表 1-3 2013~2018年十大信息技术趋势预测
表 1-4 不同产业领域IT技术应用重点
表 2-1 IT产业发展评价指标权重与发展阶段
表 2-2 2014年八个国家IT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及得分情况
表2-3 2014年中国IT产业重大投资案例
表2-4 2014年中国IT企业IPO情况
表2-5 中国IT产业的SWOT分析
表4-1 2014年以来国内主要的并购重组案例
表5-1 2015年1月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表5-2 主流基础软件产品及企业地域分布
表5-3 2014年12月中国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统计
表7-1 2014年我国部分信息安全事件
表7-2 部分新型智能设备信息安全事件
表7-3 部分信息安全软件上市企业基本情况
表7-4 2014年我国部分信息安全厂商投资并购事件
表7-5 2014年部分企业布局数据安全措施
表7-6 2014年我国政府部分信息安全政策措施
表8-1 国内部分芯片企业投资并购事件
表8-2 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
表8-3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领域部分事件
表8-4 2014年我国移动操作系统领域主要事件
表8-5 移动打车市场发展历程
表8-6 BAT布局移动健康和医疗领域措施
表9-1 我国物联网主要企业发展情况
表9-2 各地物联网产业园区
表10-1 截至2015年2月28日国外云服务厂商在中国正式商用情况
表10-2 我国云计算市场竞争的企业分类及其特点
表10-3 2014年BAT在云计算领域的成果和布局
表10-4 正式发布的云计算国家标准
表10-5 我国2010年以来的主要云计算政策
表11-1 2013 年全球专业大数据厂商
表11-2 部分典型大数据专业厂商2014年进展
表11-3 国内典型专业大数据厂商
表11-4 中国大数据服务商综合服务水平排行榜
表11-5 2014年大数据应用案例TOP100(节选前20)
表13-1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并购情况
表13-2 2014年中国IT产业并购涉及金额排名前十位
表13-3 阿里巴巴2014年并购案件
表13-4 2013年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IT产业投资
表13-5 2014年中国IT产业重大投资案例
表13-6 2014年中国IT产业IPO规模
表14-1 开放数据、共享数据和公开数据三者的关系
表14-2 开放数据的可能效益
表14-3 全球数据开放国家排名
表14-4 开放数据指数排名
表14-5 2014年中国开放数据指数
表14-6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信息公开等相关政策法规
表14-7 我国开放数据运动大事记
表 15-1 国外汽车厂商推出的车联网产品
表 15-2 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推出的车联网产品
表 15-3 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车联网产品
表 15-4 终端和设备企业推出的车联网产品
表 16-1 2013~2014年中国各种行为网民规模及网民使用率对比
表 16-2 中国主要电商平台涉足业务情况
表 16-3 中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企业
表 16-4 2014年电商平台主要的售假事件
表 17-1 2014年中国IT产业十大热点事件
2014年,中国IT产业转型和融合发展的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我国IT产业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IT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生态构建完善的步伐加快;另一方面,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呈现出“互联网+”成为经济新形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新驱动、新业态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繁荣景象。
为更好地把握我国IT产业发展情况,使IT产业研究更加体系化,我们今年首次尝试构建IT产业评价体系,对IT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IT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辐射、赋能、带动能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IT产业的评价,不仅要从供给的角度(也就是IT产业本身),还要从需求的角度(也就是IT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进行。基于此,我们从产业表现、产业创新、产业环境和产业辐射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对国内外主要机构有关的产业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后,采纳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将IT产业发展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并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各个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公开渠道,主要是国际组织、国家统计部门和知名研究机构的数据库、报告。
IT产业评价终结果显示,当前中国IT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IT产业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53.7上升至2014年的61.5,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在八个国家对比中,中国IT产业整体位于第二梯队,但部分指标如产业创新指数、产业辐射指数,与美国、日本、韩国等IT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体来看,2014年中国IT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态势。一是产业规模平稳增长。2014年,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业在IT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并正在向高端转型。2008~2014年,软件业所占比重累计提升了12.9个百分点。三是技术和产品创新突破加快。比如,芯片制造突破28纳米级工艺;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出4G通信基带芯片与相关软件产品;我国主导的传感网络、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12项标准获得ISO/IEC国际组织的批准与发布。四是骨干企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骨干企业在通信和网络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的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十位厂商中有6家来自中国。华为蝉联全球电信设备商,联想继续保持全球PC厂商地位。五是IT产业投融资表现活跃。2014年我国IT产业并购案例达到656起,同比增长104%,涉及金额3121亿元。阿里巴巴创全球规模IPO。
从重点领域进展来看,2014年中国IT产业在众多领域取得长足发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平板显示等基础领域能力不断加强,对IT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移、物、云、大、智”等热点领域发展迅速,特色应用不断落地,并向其他领域加快渗透。
从IT产业发展趋势上看,呈现以下趋向:软件定义的范围不断扩大,硬件的价值软件化;企业加快生态系统布局,产业链构建生态化;互联网从消费走向产业,互联网应用产业化;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制造业加速服务化;互联网推动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新型化;产业边界日渐模糊,跨界和融合常态化。
本报告分为三篇,共17章,在跟踪2014年中国和全球IT产业进展和热点的基础上,分析产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总结产业发展态势和趋势。在报告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众多业界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条件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李 颖
2015年4月
序 一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使互联网不再单单是互联网行业的互联网,将来可能会变成人人互联网、物物互联网、业业互联网。人人互联网,指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用各种设备,包括手机、电脑等,在任何地方都会方便地接入互联网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流程服务会被数字化;物物互联网,即物联网,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庭设备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并联网,但连接网络并非终目的,终目的是获得更高的效率;业业互联网,指的是行业与行业的互联,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融合。
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产生了两种心态。一种是恐惧,觉得传统产业必将被互联网颠覆,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眼看着生存空间被挤压,有些不知所措。而另一种就是浮躁,表现为迷信互联网,认为互联网包治百病,只有互联网公司才能成功。
毫无疑问,互联网带来了进步,带动了各行业、各企业的各个环节的变化,对某些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今天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跟客户互动,从而让产品更加贴近客户需求。软件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速。利用社交媒体和互动营销,企业可以把推广更精准地做到其需要的客户群去。在销售渠道上,在线模式给了用户更多的便捷,也给厂商降低了渠道的成本。在线服务咨询和用户之间的线上交流,使得上门服务的需求也大大降低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还推动了“生态系统”思维的建立,企业级平台业务被摆上重要位置。相应的,企业产品、技术、业务模式、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并不能代替一切,它不能代替产品的创新,不能代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互联网并没有,也不可能颠覆传统产业的核心价值。因此,传统行业的企业大可不必对互联网有恐惧和抗拒的心理。互联网金融给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投资理财手段,但是并不能改变传统金融的核心价值,就是风险管理。打车软件能够给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带来便捷,但是它不能取代开车司机,也不能代替乘客。
我们既要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同时又不能神化它。透过互联网的喧嚣,看到商业的本质仍然是以人为本,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通过互联网改造自己的业务模式,而另一方面坚持倡导“少必深”的精神,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才不但不会被颠覆,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中国IT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IT产业发展的情况和特点,对企业而言,是一本了解和深入思考中国IT产业的重要读本。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序 二
我理解的“互联网+”计划,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结合的一种模式。这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互联网在其他产业当中能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就变成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尤其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O2O领域,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出了庞大的消费需求。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行业面临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生态。尤其是在今天,互联网已经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带来巨大的新机遇。当然,这还仅仅是开始,我们可以想象,每一个行业和互联网一旦结合,经过了互联网工具的改造,去除了传统行业多余的中间环节,将迸发出完全不一样的活力。但是,做互联网的人都非常清楚,互联网变化很快,尤其是许多源自技术创新的变化,互联网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地自我改变,终的核心还是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
如今,互联网正由PC时代走向移动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习惯的改变,要求互联网公司进行又一次的技术革新。虽然有很多的冲击,我还是非常乐观地坚信技术驱动未来。通过互联网领先的技术和平台,让传统产业化繁为简,我相信未来这些传统行业会因为互联网变得更先进,中国也会因为互联网变得更发达。
我在IT领袖峰会上读过《中国IT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的简本,其中的数据翔实、内容全面,这份报告对关心和关注产业发展的人们很有参考价值。
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序 三
短短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在公众生活、社会传播、生产服务和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勃勃生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重塑生产关系,进而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新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动力和发展活力。在移动互联时代,人的需求重新成为价值聚合的中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将以个体需求为中心。这是一个人人唱主角的时代。
二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模式。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它超越了工具、系统、应用,成为一种能力、一种生态。基于这个判断和多年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的体会,我们提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互联网激活创新能力、释放创新激情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开放、协作、分享的新模式,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的结构优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从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里,谁能率先把握互联网,谁就能让用户的需求和提供服务的生产商和服务商之间形成快捷的互动方式。这里面可以诞生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如果我们错失互联网的这种能力,就如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拒绝使用电力。腾讯从做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开始,伴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也希望向人和设备、人和服务的连接迈进。
互联网的未来将是一个个连接、开放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开放生态下,作为一家有使命感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在做好基础平台连接器的同时,也愿意搭起一把梯子,或者提供降落伞,把细分领域这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把更多机会开放给创业个体,让他们在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风口上,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安全。
我在今年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读到《中国IT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的简本,觉得写得非常好,特别感兴趣的是其中提到产业服务互联网化。中国的产业格局正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未来一定是以服务为中心的,一定是以人为本的。这呼应了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就是要互联网走出所谓的新经济这个圈子,到更广阔的天地,跟所有行业结合。可以预见,互联网将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