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43531
章 公立转制中小学的发展状况8
节 公立中小学转制的动因8
第二节 公立转制中小学高峰时期的发展状况15
第三节 公立中小学转制的基本模式和特点26
第四节 公立转制中小学的成效、争议及问题34
第二章 上海地区公立转制中小学深化改革的实践53
节 上海地区公立转制中小学深化改革的总体情况53
第二节 上海地区公立转制中小学深化改革的具体方式56
第三节 公立转制中小学深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2
第四节 由上海到全国:公立转制中小学深化改革的前提性思考70
第三章 公立转制中小学转为公办学校的方案设计76
节 直接退为公办学校76
第二节 通过吸收合并转为公办学校77
第三节 委托管理79
第四章 公立转制中小学转为民办学校的方案设计83
节 基本目标与原则83
第二节 转为民办学校的前提性要求85
第三节 转民方案的框架设计87
第四节 转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91
第五章 公立转制中小学转为民办几个核心问题的处理95
节 资产处置问题95
第二节 人员安置问题99
第三节 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架构问题101
附件1部分资产转让协议书104
附件2办学场地租赁合同117
附件3办学章 程、董事会管理办法、监事会管理办法125
3-1上海市民办()学校章 程(草案)125
3-2上海市()学校董事会管理办法(草案)134
3-3上海市()学校监事会管理办法(草案)143
附件4上海市转制学校转民方案评估要素146
附件5转制学校个案汇编149
5-1重点中学产权重组型转制——曹杨中学转制个案报告149
5-2重点中学的非产权型转制——上海市中学校长杨泰山访谈整理152
5-3注重学校文化设计的公建配套校转制——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王小平访谈整理156
5-4改造薄弱学校的转制——浦东模范中学个案报告160
5-5中等师范学校转制——上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个案报告162
附件6相关政策文件汇编166
6-1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166
6-2*等七部门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167
6-3关于2007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175
6-4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180
6-5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规范中小学改制学校的通知183
附件7上海市公立转制学校情况调研表188
参考文献190
公立转制中小学从1993年在个别省、市开始试点,至2002年左右达到发展的,在十多个省、市已有近千所转制学校,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向。1996年到1999年,北京举办的公立转制中小学达到35所,占全部民办中小学的51.5%; 1999年,天津市的200余所民办中小学中,转制学校达到117所;到2001年底,上海有转制中小学76所,占民办(含转制学校)数的50%以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中小学“民办公助”办学体制改革理论探讨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方建锋:《颇具争议的公立学校转制:大胆的政策构想与明显的操作误差》,《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期。
这种类型学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争议,呼吁取消转制学校的声音持续不断。2005年12月,*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2827号),要求各地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2006年初,*与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2006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监〔2006〕6号),要求各地加强对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并对已改制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同年8月,*专门制定了《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教基〔2006〕19号),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并在明晰学校资产属性、学校办学性质、确保公共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广泛听取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提出解决现有改制学校问题的政策措施,并依法加以规范。2007年2月,*等七部门再次颁布《关于2007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监〔2007〕4号),要求继续坚持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加大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力度,明确清理规范工作进度时间表,确保清理规范工作稳步进行,要争取在2008年内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
自2003年以来,*以及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纷纷制定相应的措施,限制、停止转制学校的审批,并要求逐步对这些学校进行相应的清理。2006年10月24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纠风办、省监察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06〕67号),明确要求对“校中校”进行整顿,2007年6月底前未达到“四独立”的民办公助校、公办民助校要恢复为公办校性质,并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逐步降低收费标准。上海地区的力度更大,截至2007年底,转制学校基本上已经退出了上海中小学舞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转制学校发展的峰2003年,上海共有各类转制中小学87所(其中:小学25所、初中14所、高中20所、完中20所、9年制5所、12年制3所);在校学生90069人(其中:小学21029人、初中36477人、高中32563人)。在校生人数结构方面,小学占2.63%,初中4.31%,高中9.87%。
到2007年底,上海全市共有10所转制中小学。其中,小学1所,完中1所,高中8所。在校生方面,小学1433人,初中无,高中6910。基本上已经不占多少比例。此外,天津、辽宁、海南、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相继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如,2006年天津市46所改制小学已经全部停止招学生。公办小学全面实行划片对口就近入学;全市79所改制初中已有24所停止招生,2007年、2008年分别有19所和14所停止招生。后剩下的22所改制学校,将根据当时实际,或进或退。
据2008年7月份月报显示,河南省批准的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有144所,已经退回公办的44所,转为民办的8所,停办的22所,清理整顿面达到51.4%。按照要求,到2008年底前,所有改制学校要全部明确学校办学性质,凡不能明确办学性质的学校如果招生只能按照公办学校标准收费,绝不允许违规收费。
公立转制中小学的数量占到“民办中小学”的一半左右,数量极多,转制的原因和措施也多有不同,如何厘清这种类型学校的现状,保证这种类型的学校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平稳过渡,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特以“公立转制中小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政策研究”为题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6年初,被列为*青年专项课题,随即开展了各项预定的研究工作。2007年底,在主要个案的研究——上海地区转制学校的深化改革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之后,课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本书系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写成。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价值
(1) 原有公立中小学转制试验的政策必须作出方向性的调整,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处于阶段转型的转折点。对公立中小学转制这一基础教育领域内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实施十余年的政策进行较为完整的研究,将为后来的政策制订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公立中小学转制政策的出台,具有较为良好的初衷,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扭曲。以公立学校转制政策的完整施展过程和效果为个案,进行回顾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政策施行过程中的背离现象,为今后政策的制订、实行、监控、反馈、调控等整个流程的完善提供对策。
(3) 本书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转制试点工作的进行,促使转制学校明确发展方向,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教育实体,实现体制身份的合法化、合理化、明确化,实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探索。
2. 实践意义
(1) 本书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职责,尝试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界限准则,规范政府行为。
(2) 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规范民办教育市场竞争秩序,降低转制学校引起的社会争议和问题。在明晰转制学校国有资产、立足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廓清现有转制学校的体制身份,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使转制学校或进为民办学校,或退为公办学校。
(3) 进一步了解各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转制学校深化方案对各地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对教育行政层面上应该采取的举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各区县教育的稳定发展提供建议。
二、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标是,力求寻找转制学校深化改革方案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及时提出针对性举措,避免深化过程对学校的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应避免深化方案实际效果不明显,未能有效解决转制学校中存在问题的现象,切实保证转制学校深化方案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终能够实现。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明确转制学校争议与问题的根源、后果;(2)提出政府在处转制学校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与职能定位;(3)转制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方案设计;(4)转制学校转民过程中敏感问题的处理对策。
课题研究的主报告,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答;对转民的目标与原则、前提性条件、转让方(受让方)的权利义务、转让程序、资产评估、债权债务的处理、人员安置等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课题研究成果的附件1(部分资产转让协议书)、附件2(办学场地租赁合同)、附件3(办学章程、董事会管理办法、监事会管理办法),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课题的研究设想进行了解答,涉及学校的管理机制构架、资产处置方案、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2.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难点与重点是转制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方案设计,尤其是设计各类方案在师生安置、学校资产处置、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完备性,从方案设计的角度预防问题的发生,立足于社会效益、政府影响、学校稳定,从多种角度提供政策建议。
课题研究成果的附件7(上海市公立转制学校情况调研表),显示了研究的调研足迹。笔者先后对市*有关领导、各区县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市*直接行政负责人、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浦东洋恒学校进行了访谈,就转制学校设立的过程、转制带来的变化、未来的走向、转民的效益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另外,课题承担人还对徐汇区西南位育中学、世界外国语中学、世界外国语小学的转民方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将相关的经验教训纳入到课题研究附件中有关学校治理结构、场地租赁、资产转让等方案的设计中。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报告的附件也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附件1(部分资产转让协议书)、附件2(办学场地租赁合同)、附件3(办学章程、董事会管理办法、监事会管理办法)、附件4(上海市转制学校转民方案评估要素)本身就是课题研究中“转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限于篇幅和文章的结构,才将其放入附件中去。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梳理。对公立中小学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得出基本的理论构架,特别是探索公立中小学转制的发展方向,为其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对上海地区各个转制学校的发展历程、方案制订过程、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其他学校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搜集整理了转制学校的深化改革方案文本(尤其是转制学校转为民办学校的方案文本),从手资料入手进行分析。
2. 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特别是(1)转制学校数量快速发展的动因;(2)转制学校的成效、争议与问题调查;(3)转制学校退回公办学校或转为民办学校之后可能会引起的问题;(4)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的应对性举措。主要围绕学校举办方、政府部门、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等利害相关方展开,尽可能地利用一些具有比较意义的数据,如学生生源的录取情况、教师的流动情况(教师流入流出比)、学费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转制学校深化改革之后的各项变化。
3. 制度设计。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转制学校政策,从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快速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