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89972
(一)我的架构我做主 1
(二)变量和变数 9
(三)被“雪藏”的BUG 17
(四)华而不实的PCB布局(OK) 26
(五)临危受命 35
(六)默契,不是说出来的 44
(七)失败的项目交接 53
(八)从零开始,也是个办法 64
(九)百里行程,半九十 73
(十)被隐瞒的工期 81
(十一)协议问题 92
(十二)“幽灵”Bug 104
(十三)树欲静而风不止 114
(十四)为什么是你 123
(十五)以退为进,谈判险胜 131
(十六)无言的结局 140
(十七)自检程序,举轻若重 147
(十八)助手得利,事半功倍 152
(十九)捕获“幽灵” 160
(二十)EMC的威力 166
(二十一)移花接木,敲定协议 175
(二十二)柳暗花明,模拟升级成功 184
(二十三)识别距离?不是问题 193
(二十四)茶道人生 203
(二十五)说服 213
(二十六)无可奈何 222
(二十七)乱中取静 231
(二十八)生机 240
(二十九)你,不过是一枚棋子 250
(三十)准备好了吗?弃子 261
(三十一)谈判 272
(三十二)病毒 281
(三十三)离职了,别烦我 289
前言
4年前,告别了从事12年的电子产品研发岗位,转身走向高校的讲台。此消息一出,便如轻风拂过水面,便在朋友圈中,引发了层层涟漪,以至于闺蜜戏谑地评论:你这样跨界,简直是不可理喻!
也许是多年与机器打交道的原因,关于情感方面的反射弧总是太长,仔细品味,才恍然大悟:这样折腾,无异于放弃自己的过去,放弃过去等价于对自己的否定。否定了十几年来的付出,的确是有些不可思议。
闺蜜的话虽然有些重,但是可见其用心良苦。后来闲聊的时候,专门向她做了解释:这不是放弃,是另一种选择。虽然工作的地点、环境、内容发生了巨变,但是积累的经验已经被永远地保存下来,而且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当年,卸下了几乎可以武装到牙齿的电气员的装备,选择与键盘、鼠标、电烙铁和MCU为伍;如今再次卸载了电子工程师的配置,选择了黑板、粉笔和讲台。那么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道,真心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获取和舍弃,原本就是一体的,舍即是取,取即是舍。没有舍弃,哪里会有得到呢?今天的舍弃,将决定明天的收获。
博大精深的汉语,用两个字概况了这个复杂的推理:舍得。
在西方的语言中,也有同样的描述:No pain no gain。
有付出,有回报!
这个观点,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在研发工程师这个群体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长期以来,工程师一直被外界誉为是“四高”的职业。所谓的高,指的是高学历、高压力、高技能、高收入。
高学历和高收入,自然不必说。
高压力只有当事者深有体会,此中深意,不可言表。
接下来聊一聊“高技能”,这是地球人公认的。看一看今天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无处不彰显他们的成果:从免洗的纳米材料服饰,到一日千里的交通工具;从坐知天下事的网络通信,到遥远太空的火星访客…
高科技无处不在,高科技离不开高技能的人才。从事高科技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往往被他人仰望。
仰望完毕,再低头看一下他们平常的表现:原本是一小堆儿零零碎碎的小东西,经过他们的一番“调理”,三下五除二,些许功夫,便换了模样,有声音、有影像或其他神奇的功能;有些时候,家里的电器罢工了,任凭其他人如何摆布,死活就是不听话,但是等到工程师出手的时候,便手到病除,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服不行。
因此,无论男、女、老、少,大凡从事这个职业的群体,往往是被推崇的:被同学推崇,被亲朋推崇,甚至被街坊邻居高度推崇。
推崇多了,便搞得有些神秘了。
人类的思维就是这样,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好奇心。原以为离开了被视为“神秘”的圈子,会摆脱“神秘”的话题,没想到事态发生了逆转:关于此类问题的讨论,反而是有增无减的。
昔日年轻的工程师朋友要探讨:“如何掌控项目的进度,如何在程度上减少产品的BUG?”
即将毕业的学生常常是连珠炮式地提问:“毕业后,可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做技术岗位要求有哪些?需要做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
周围的朋友更加不解:“好不容易在原来的企业里熬到了,现在却要在另一个领域中从头开始,即将迈入不惑的年龄层面,值得吗?”
对于前面的两类问题,在不涉及原有的商业机密的原则下,一律如实回答, 而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后者,知道他们是出于真心的关切,所以往往是淡然一笑,云淡风轻地回答:正是因为过了意气风发的年龄,所以更加务实,更加知道自己要什么。
朋友释然了,自己也释然了:当下的决定是对以往技术和经验的沉淀,虽然沉淀是需要时间的,过程是寂寞的,但是寂寞之后得到的将是精华,而且这种精华可以在更加年轻的群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正所谓: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在这方面,人类有一个非常合适的参照物——蝉。
蝉,蛰伏地下,羽化而出,声动天下。
人,历经风雨,蓦然回首,笑谈沉浮。
这样看来,蝉是浓缩的人生,所以,人生如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众所周知,蝉在蜕变的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经历痛苦的磨难,它们如何化羽而出呢?用当下时髦的句子来描述,就是: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颇有点些哲学的味道。
小小的昆虫尚且如此,那么高智商、有情感的人类又如何呢?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尝不到辛苦的滋味,怎能知道苦尽甘来的甜蜜?没有经过痛苦与磨难,何来成就与辉煌,又有何快乐可言?
正所谓:苦尽甘来,人生如此,技术工作也是如此。
于是,在转行一年之后,把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典型的桥段,隐去商业机密的部分,以案例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既然是案例,自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再次回顾当年的各种“事件”,几乎每次都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时光穿越,回到了当初:地点、人物历历在目。只不过当事人已经成熟许多,心态是沉稳和淡然的。
回忆多了,便产生了码字的冲动。不是吗?分享的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经验也好,教训也罢,保存在一个人的脑海里,始终是个人的东西,而且时间久了,会遗失的。只有分享出去了,才会有更多人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时间到了2015年1月21日,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笔者来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每次的转折都发生在这一天:
2000年1月21日,告别了同行业中亚洲排名的WORKS,从此踏入了MCU的“江湖”;更加巧合的是在2012年的同一天,笔者走上了高校的讲台。
回首十几年来的经历,不禁叹息:
看当年,一入江湖深似海!
现如今,归来山水静听风!
以前也许是巧合,不过这次是有意为之,索性将这种“巧合”人为地进行到底,开始动笔写一些文字,于是有了本作品。
本作品是一个讲技术的故事。
故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技术内容源自某个实际项目的归纳与总结,内容涉及到与MCU有关的编程技巧、电路设计和项目运作。伴随着项目的进展和故事的发展,各个能量级别的人物纷纷登场,演绎着各自的精彩。在这里既可以看到职场新人的汗水与笑容,也可以见识到技术达人的翻云覆雨,因此,无论是人物还是技术细节,均具有代表性,在此友情提示:切记不要将人物对号入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