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66165丛书名: 南京大学法学院社会转型与法治发展丛书
编辑推荐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理学研究》是杨春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理学研究”(08BFXD05)的*终研究成果。作为一项法学理论研究,本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人权的法律保障。第三章“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主要是在较为一般的层面上讨论经社文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第四章“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可以说是对于第二、三章的一个延伸。第五章“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家义务”分四个方面对与经社文权利相对应的国家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书的*后一章第六章“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市民社会保障机制”便试图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上勾勒这一重要的变化。
内容简介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理学研究》从整体主义的研究进路提供了一个较之传统个人主义更为可欲的人权理论框架,通过对人权二分法的批评,进一步澄清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人权属性,并重新厘清了他们的范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法律保障相关的两个一般性理论问题,即人权的法律化和国际人权法的国内实施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可诉性理论研究,克服了其法律保障上的根本障碍,国家义务的梳理和市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探讨使得其内容更为细致充实,提高了权利实现的可操作性。全书由杨春福教授组织策划并最终统稿。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历史考察
一、思想史
1.研究人权历史的现象学方法
2.人权史的哲学基础
3.古典社会契约论的人权观点
4.经社文权利的理论逻辑
二、实践史
1.“二战”结束前的经社文权利立法
2.“冷战”时期的经社文权利立法
3.“冷战”之后的人权立法
第二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属性与范围
一、经社文权利的人权属性
1.人权的概念与人权的观念
2.“三代人权”的观念与人权理论中的二分法
3.人权的不可分性
4.“三代人权”观念与二分法人权理论的实质
5.经社文权利的人权属性
二、经社文权利的范围
1.超越二分法与人权范畴的重新界划
2.作为三种权利范畴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
3.经济权利的界定及其范围
4.社会权利的界定及其范围
5.文化权利的界定及其范围
第三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
一、经社文权利法律化的两个一般问题
1.从道德权利到法律权利
2.从国际法到国内法
二、经社文权利的国内法律保障
1.经社文权利的立法保障
2.经社文权利的司法保障
三、经社文权利的国际法律保障
1.经社文权利的报告机制
2.经社文权利的申诉机制
第四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
一、经社文权利可诉性的界定
二、经社文权利可诉性的国际和国内发展
1.国际法院面临的经社文权利
2.地区人权机构面临的经社文权利
3.国内法院面临的经社文权利
三、经社文权利可诉性的反对意见及其回应
1.基于内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反对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2.基于两类权利的不同性质反对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3.基于民主性反对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4.基于法院的不胜任性挑战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5.经社文权利在国内法和国际人权法中的可诉性
第五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家义务
一、文本义务
1.“尽最大努力采取步骤”的义务
2.利用“最大化可获取资源”的义务
3.寻求或提供国际援助与合作的义务
二、尊重、保护和实现义务
1.尊重义务
2.保护义务
3.实现义务
三、即时义务与渐进实现义务
1.即时义务
2.渐进实现义务
四、域外人权义务
1.两种立场的争论: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碰撞
2.域外义务的内容
3.域外人权义务的法定基础
4.域外人权义务的司法发展
5.承认域外义务面临的障碍
第六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市民社会保障机制
一、市民社会与经社文权利概述
1.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2.作为对国家保障机制补充的市民社会
二、市民社会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国际层面
1.参与条约机构的工作
2.参与人权理事会的工作
3.特别程序
4.普遍定期审议
5.对涉嫌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申诉
三、市民社会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国内层面
1.中国非政府组织概况
2.市民社会对工作权的保障
3.市民社会对住房权的保障
4.市民社会对社会保障权的保障
5.市民社会对环境权的保障
四、市民社会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企业的社会责任
1.企业的社会责任
2.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历史考察
一、思想史
1.研究人权历史的现象学方法
2.人权史的哲学基础
3.古典社会契约论的人权观点
4.经社文权利的理论逻辑
二、实践史
1.“二战”结束前的经社文权利立法
2.“冷战”时期的经社文权利立法
3.“冷战”之后的人权立法
第二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属性与范围
一、经社文权利的人权属性
1.人权的概念与人权的观念
2.“三代人权”的观念与人权理论中的二分法
3.人权的不可分性
4.“三代人权”观念与二分法人权理论的实质
5.经社文权利的人权属性
二、经社文权利的范围
1.超越二分法与人权范畴的重新界划
2.作为三种权利范畴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
3.经济权利的界定及其范围
4.社会权利的界定及其范围
5.文化权利的界定及其范围
第三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
一、经社文权利法律化的两个一般问题
1.从道德权利到法律权利
2.从国际法到国内法
二、经社文权利的国内法律保障
1.经社文权利的立法保障
2.经社文权利的司法保障
三、经社文权利的国际法律保障
1.经社文权利的报告机制
2.经社文权利的申诉机制
第四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
一、经社文权利可诉性的界定
二、经社文权利可诉性的国际和国内发展
1.国际法院面临的经社文权利
2.地区人权机构面临的经社文权利
3.国内法院面临的经社文权利
三、经社文权利可诉性的反对意见及其回应
1.基于内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反对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2.基于两类权利的不同性质反对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3.基于民主性反对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4.基于法院的不胜任性挑战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
5.经社文权利在国内法和国际人权法中的可诉性
第五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家义务
一、文本义务
1.“尽最大努力采取步骤”的义务
2.利用“最大化可获取资源”的义务
3.寻求或提供国际援助与合作的义务
二、尊重、保护和实现义务
1.尊重义务
2.保护义务
3.实现义务
三、即时义务与渐进实现义务
1.即时义务
2.渐进实现义务
四、域外人权义务
1.两种立场的争论: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碰撞
2.域外义务的内容
3.域外人权义务的法定基础
4.域外人权义务的司法发展
5.承认域外义务面临的障碍
第六章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市民社会保障机制
一、市民社会与经社文权利概述
1.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2.作为对国家保障机制补充的市民社会
二、市民社会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国际层面
1.参与条约机构的工作
2.参与人权理事会的工作
3.特别程序
4.普遍定期审议
5.对涉嫌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申诉
三、市民社会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国内层面
1.中国非政府组织概况
2.市民社会对工作权的保障
3.市民社会对住房权的保障
4.市民社会对社会保障权的保障
5.市民社会对环境权的保障
四、市民社会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企业的社会责任
1.企业的社会责任
2.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经社文权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