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3268
编辑推荐
科学仪器水平反映了一国的科技实力,本书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科学仪器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广阔的视角、充实的数据和科学的结构,对这一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世界各国政府都对科学仪器设备的原始创新和产业发展给予支持。本书介绍了发达国家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政府支持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政策和资助方式与重点;研究了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跨国公司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可能模式、近期重点发展任务,以及支持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目 录
1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特点,及科学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特点
1.2科学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发达国家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经验
2.1重视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发展
2.2加大对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2.3在提高效率和市场拓展方面寻求平衡
2.4重视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2.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3 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
3.1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
3.2政府资助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方式与重点
3.3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
3.4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跨国公司在我国科学仪器设备销售、研发、生产布局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影响
4.1跨国公司在我国科学仪器销售、研发、生产现状
4.2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影响
5 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规律与特征
5.1科学仪器创新的创新源为用户,用户创新是科学仪器创新的显著特征
5.2 科学仪器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交互性过程,用户主导、多次反馈
5.3 科学仪器创新与一般产品创新相比,具有更高投入、更高风险的特征
5.4结论
6 国际科学仪器设备创新的趋势与经验
6.1国际科学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
6.2仪器设备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所需条件分析
7 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可能模式
7.1 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内容和手段
7.2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战略
8 近期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8.1科学仪器设备需求分析
8.2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9 相关政策建议
9.1利用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政策,为自主创新科学仪器设备创造市场
9.2开展科学仪器成果示范,推动自主创新科学仪器广泛应用
9.3吸引、鼓励优秀人才进入科学仪器生产企业
9.4在高校中恢复和设立科学仪器专业
9.5落实激励政策,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指标,促进仪器研发
9.6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7培育创新型企业
9.8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
1.1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特点
1.2科学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发达国家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经验
2.1重视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发展
2.2加大对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2.3在提高效率和市场拓展方面寻求平衡
2.4重视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2.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3 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
3.1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
3.2政府资助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方式与重点
3.3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
3.4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跨国公司在我国科学仪器设备销售、研发、生产布局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影响
4.1跨国公司在我国科学仪器销售、研发、生产现状
4.2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影响
5 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规律与特征
5.1科学仪器创新的创新源为用户,用户创新是科学仪器创新的显著特征
5.2 科学仪器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交互性过程,用户主导、多次反馈
5.3 科学仪器创新与一般产品创新相比,具有更高投入、更高风险的特征
5.4结论
6 国际科学仪器设备创新的趋势与经验
6.1国际科学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
6.2仪器设备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所需条件分析
7 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可能模式
7.1 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内容和手段
7.2 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战略
8 近期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8.1科学仪器设备需求分析
8.2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9 相关政策建议
9.1利用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政策,为自主创新科学仪器设备创造市场
9.2开展科学仪器成果示范,推动自主创新科学仪器广泛应用
9.3吸引、鼓励优秀人才进入科学仪器生产企业
9.4在高校中恢复和设立科学仪器专业
9.5落实激励政策,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指标,促进仪器研发
9.6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7培育创新型企业
9.8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
前 言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科学仪器设备还在生命科学、医学、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监测、进出口检疫检测、工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仪器设备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是对一国工业进步、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兴战略产业。
国家发展科学仪器的经验表明,谁掌握了的科学仪器,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人民健康的保障权、商业标准的制定权以及突发事件的主动控制权。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科学仪器设备装备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无法满足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增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能力,提高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已十分迫切。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了创新方法专项项目“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基地与共享平台建设战略研究”,旨在从科学仪器设备创新体系构建的角度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从而为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工作提供支撑。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共同承担“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09ZCYJ06)”课题的研究工作,目的是在对我国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进行战略构思和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建议,为我国试验仪器设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综合策划和决策参考。
本书是在这两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而成。项目研究注重以下方面。
一是注重调研。研究组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调研了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和跨国公司,包括北**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聚光(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长三角研究院等相关机构;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调研了政府部门和科学仪器协会。包括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和中国科学仪器学会。调研了相关大学和公共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等相关研究所。召开多次研讨会,与来自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专家进行座谈。
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本项研究除进行大量实地调研之外,还梳理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总结了相关经验。研究分析了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规律与特征,以及国际科学仪器设备创新的趋势与经验。以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化学奖为例,分析了科学仪器设备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所需要的条件。
三是注重合作研究。这两项研究工作是由研究者、科学仪器使用者和科学仪器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三部分共同组成。
这两项研究成果是集体创造的成果。参加“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基地与共享平台建设战略研究”和“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的研究人员包括,郭铁成、张杰军、伊彤、赵捷、张赤东、郑健、韦东远、汤世国、刘春晓、周程、张新荣、杨海军、严亮、陈会忠、李滋睿 、阎成德、王俊丽、李文军、杨博、徐修乾、曹军 王志峰、刘长宽、唐海霞、李慧敏、龙开元、张玉来、尹晓亮、燕泽程、张莉、胡柏顺、朱明凯、汪正范、金钦汉、杨实君、张敏、郑祎、陈媛媛、关亚风等。还有一些业界专家也参加了课题的调研活动,并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在这两项课题的研究中,张杰军、赵捷全程参与组织与研究工作,燕泽程全程参与了“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组织与研究工作。
吴学梯、周元、孙增奇、马晋并、郑健、刘春晓、周大亚,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很多机构和专家提供大量研究资料和数据,有些专家本书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表示感谢。张杰军、赵捷对全书内容、结构进行了整体设计,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筛选。后,全书由张杰军、赵捷完成统稿工作。
本书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由于研者水平有限,本书的内容、观点等方面难免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恳请各方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修改建议。
国家发展科学仪器的经验表明,谁掌握了的科学仪器,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人民健康的保障权、商业标准的制定权以及突发事件的主动控制权。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科学仪器设备装备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无法满足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增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能力,提高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已十分迫切。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了创新方法专项项目“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基地与共享平台建设战略研究”,旨在从科学仪器设备创新体系构建的角度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从而为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工作提供支撑。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共同承担“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09ZCYJ06)”课题的研究工作,目的是在对我国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进行战略构思和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建议,为我国试验仪器设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综合策划和决策参考。
本书是在这两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而成。项目研究注重以下方面。
一是注重调研。研究组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调研了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和跨国公司,包括北**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聚光(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长三角研究院等相关机构;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调研了政府部门和科学仪器协会。包括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和中国科学仪器学会。调研了相关大学和公共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等相关研究所。召开多次研讨会,与来自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专家进行座谈。
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本项研究除进行大量实地调研之外,还梳理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政府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总结了相关经验。研究分析了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规律与特征,以及国际科学仪器设备创新的趋势与经验。以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化学奖为例,分析了科学仪器设备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所需要的条件。
三是注重合作研究。这两项研究工作是由研究者、科学仪器使用者和科学仪器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三部分共同组成。
这两项研究成果是集体创造的成果。参加“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基地与共享平台建设战略研究”和“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的研究人员包括,郭铁成、张杰军、伊彤、赵捷、张赤东、郑健、韦东远、汤世国、刘春晓、周程、张新荣、杨海军、严亮、陈会忠、李滋睿 、阎成德、王俊丽、李文军、杨博、徐修乾、曹军 王志峰、刘长宽、唐海霞、李慧敏、龙开元、张玉来、尹晓亮、燕泽程、张莉、胡柏顺、朱明凯、汪正范、金钦汉、杨实君、张敏、郑祎、陈媛媛、关亚风等。还有一些业界专家也参加了课题的调研活动,并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在这两项课题的研究中,张杰军、赵捷全程参与组织与研究工作,燕泽程全程参与了“试验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组织与研究工作。
吴学梯、周元、孙增奇、马晋并、郑健、刘春晓、周大亚,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很多机构和专家提供大量研究资料和数据,有些专家本书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表示感谢。张杰军、赵捷对全书内容、结构进行了整体设计,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筛选。后,全书由张杰军、赵捷完成统稿工作。
本书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由于研者水平有限,本书的内容、观点等方面难免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恳请各方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修改建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