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069977丛书名: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学术论丛
编辑推荐
浙江大学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系浙江省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要致力于“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这一浙江省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心依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多个优势学科,包括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整合多学科的科研力量。现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近年来已获得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中心正日益成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模式创新,主要致力于开放型经济的效率增进及开放与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竞争力,主要致力于构建提高开放型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体系,揭示经济一体化对外向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三是国际金融发展与区域国际竞争力,主要研究在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借助于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市场化利率和汇率机制的形成等途径,实现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中心主任由张小蒂教授担任,副主任由金雪军、黄先海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史晋川教授担任。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模式创新,主要致力于开放型经济的效率增进及开放与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竞争力,主要致力于构建提高开放型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体系,揭示经济一体化对外向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三是国际金融发展与区域国际竞争力,主要研究在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借助于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市场化利率和汇率机制的形成等途径,实现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中心主任由张小蒂教授担任,副主任由金雪军、黄先海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史晋川教授担任。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商品与资本、技术、信息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程度日益深化,作为全球一体化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它通过国际、区际分工,在区域市场和世界市场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国家层面,即一国之内的区域开放与发展问题,也因为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充满变数:不同区域参与国际市场程度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其发展速度的不同,两者又会不断地互相强化、循环发展,对一国内部整体的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挑战。
基于上述原因,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和不同区域间的协调与整合,更进一步讲,区域经济的国际化与区际化之间的关系特征,尚待作深入考察。就其本质而言,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是中国总体经济国际化的原动力,而区域经济的区际化是我国内部统一市场形成与整合的基础。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原有分层格局,因而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已然卷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条件下,在中国区域经济新的分层格局下,如何把握区际经济互动中的竞争与融合,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众所周知,经济运行离不开制度环境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开放与发展也不能例外,甚至更易于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中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区域发展梯度现象有力地显示出,政府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与作用。在整个国家层面的改革和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条件下,在政府提出了诸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看待区域开放、制度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层面之间的链条联系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和不同区域间的协调与整合,更进一步讲,区域经济的国际化与区际化之间的关系特征,尚待作深入考察。就其本质而言,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是中国总体经济国际化的原动力,而区域经济的区际化是我国内部统一市场形成与整合的基础。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原有分层格局,因而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已然卷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条件下,在中国区域经济新的分层格局下,如何把握区际经济互动中的竞争与融合,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众所周知,经济运行离不开制度环境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开放与发展也不能例外,甚至更易于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中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区域发展梯度现象有力地显示出,政府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与作用。在整个国家层面的改革和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条件下,在政府提出了诸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看待区域开放、制度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层面之间的链条联系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 录
上篇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节 导言
第二节 区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成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及其理论解释
第四节 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和区域经济圈综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五节 成长三角/区域经济圈的机制和结构
第六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框架和基本属性
补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的分类和构成
第二章 要素流动和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节 导言
第二节 雁行模式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大山模型和产业转移
第四节 国际生产综合论和国际投资发展论
第五节 企业跨区域发展理论
第六节 中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
附录: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一个数学模型
第三章 东亚地区的产业区域转移
节 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第二节 日韩模式与中国台湾模式的比较
第三节 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借鉴
第四章 欧盟发展及其评价
节 导言
第二节 历史环境和发展进程
第三节 欧盟发展成果
第四节 欧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分歧
第五节 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及其评价
节 导言
第二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成果
第四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局限
第五节 借鉴与启示
下篇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结构演化和区域创新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与前景
节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与江浙地区的区域经济关系——垂直分工的一体化体系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阶段——上海经济区时期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时期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第三阶段
第五节 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分析
第七章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
节 导言
第二节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基于垂直分工的长三角内部制造业产业优势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形成
节 导言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企业跨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企业跨区域发展的互动机制的形成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企业内地域分工模式分析
第五节 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地理和历史缘由
第六节 总结和结论
第九章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
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产业转移机理
第二节 浙沪间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有关浙江和上海之间产业区域转移的进一步分析
第四节 沪浙间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路径
第五节 浙江企业转移上海的状态、形式、特征和原因
第六节 浙江企业转移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内部的“雁形状态
第十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创新中心的创出
节 导言
第二节 已有的研究和分析的框架
第三节 长三角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第四节 长三角的制度创新及其内在优势
第五节 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机理分析
第六节 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创新机制,打造中国的创新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节 导言
第二节 区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 成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及其理论解释
第四节 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和区域经济圈综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五节 成长三角/区域经济圈的机制和结构
第六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框架和基本属性
补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的分类和构成
第二章 要素流动和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节 导言
第二节 雁行模式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大山模型和产业转移
第四节 国际生产综合论和国际投资发展论
第五节 企业跨区域发展理论
第六节 中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
附录: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一个数学模型
第三章 东亚地区的产业区域转移
节 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第二节 日韩模式与中国台湾模式的比较
第三节 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借鉴
第四章 欧盟发展及其评价
节 导言
第二节 历史环境和发展进程
第三节 欧盟发展成果
第四节 欧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分歧
第五节 借鉴与启示
第五章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及其评价
节 导言
第二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成果
第四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局限
第五节 借鉴与启示
下篇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结构演化和区域创新
第六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与前景
节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与江浙地区的区域经济关系——垂直分工的一体化体系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阶段——上海经济区时期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时期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第三阶段
第五节 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分析
第七章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
节 导言
第二节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基于垂直分工的长三角内部制造业产业优势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形成
节 导言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企业跨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企业跨区域发展的互动机制的形成
第四节 长三角地区企业内地域分工模式分析
第五节 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地理和历史缘由
第六节 总结和结论
第九章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
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产业转移机理
第二节 浙沪间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有关浙江和上海之间产业区域转移的进一步分析
第四节 沪浙间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路径
第五节 浙江企业转移上海的状态、形式、特征和原因
第六节 浙江企业转移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内部的“雁形状态
第十章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创新中心的创出
节 导言
第二节 已有的研究和分析的框架
第三节 长三角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第四节 长三角的制度创新及其内在优势
第五节 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机理分析
第六节 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创新机制,打造中国的创新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