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30701
编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作为 “哲学冶的政治哲学 ……………………………………………(3)
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8)
马克思的 “政治哲学转向冶 …………………………………………(21)
马克思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批判与超越 …………………………(32)
超越启蒙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本真精神 ……………………………(45)
第二编马克思与阿伦特政治哲学比较
劳动、革命与自由 ———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比较 ………………………………(61)
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 ———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 ………………………(72)
超越现代性的两条道路 :马克思与阿伦特 …………………………(83)
当代政治哲学的走向 :从阿伦特到马克思 …………………………(94)
第三编《资本论》的政治哲学
作为政治哲学的《资本论》 …………………………………………(107)
作为 “正义论冶的《资本论》 ……………………………………… (119)
何为政治哲学?为何是马克思!“政治哲学”首先是一种哲学,所以它具备哲学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哲学,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按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哲学应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政治哲学应该是属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区别于理论哲学的实践哲学,它与道德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经济哲学等是同一层次和类型的哲学。康德之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划分,也基本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说的,也适合于理解政治哲学。虽然政治哲学与一般哲学有区别,但决不能离开哲学来理解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分,只是哲学内部的一种自我区分,而决不是“哲学”与“非哲学”的区分。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地和活动场所都是“城邦”,哲学的思考就围绕着与城邦生活相关的问题而展开,城邦给予哲学以空间,哲学赋予城邦以灵魂。因此,处在城邦中的哲学就是政治哲学,哲学自古希腊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政治哲学的“基因”与内涵。在此意义上,政治哲学决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就是哲学本身,哲学在本质上就是政治哲学。在古希腊,政治哲学作为实践哲学,处理的是城邦事务,它追求和反思的是如何建构政治秩序和过幸福生活的问题。所以,政治哲学在本义上就是对政治事务的哲学关注,或者说是以哲学的方式反思和处理政治事务,它在本质上是“规范性的”而非“描述性的”。政治哲学发挥和凸显的是哲学的“批判性”“规范性”和“引导性”意义。应该说,政治哲学自诞生之初的这一“本义”直到今天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在古希腊,哲人们认为政治哲学所关注的政治事务能否解决,并不取决于外在自然,而取决于人之“德性”,古典政治哲学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德性政治”——使政治服从于德性,其前提是德性“能够合理地赋予价值判断以效力”,它着眼的是人们“应当如何生活”而非人们“事实上是如何生活”。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哲学王”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生活”高于“世俗生活”就是其具体体现。古希腊哲学发展到晚期,政治哲学走向神学,特别是进入中世纪,“神权”统治一切,政治哲学就变成了“神权政治”。进入近代,经过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神权交还给了人权,神权政治又变成了“民主政治”。进入20世纪,分析哲学一统天下,分析哲学家们认为政治秩序和政治生活之正当并不受制于德性,而取决于技术之完善。这样,在现代政治哲学这里,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都还原为了“技术问题”。古典政治哲学的“德性政治”终变成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技术政治”,也即实现了从“政治服从于德性”到“德性服从于技术”的转变。正是在现代技术的控制下,海德格尔强调世界被技术“座架”了,阿伦特甚至认为现代性就是“计算”代替了“判断”。而这种技术控制和计算思维又无情地冲击着人心原有的道德准则和崇高感,导致人类生活日益碎片化、形式化和空洞化,也即虚无主义化。在此意义上,列奥·施特劳斯认为现代西方政治哲学陷入了危机或“死亡”。
而正是在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片万马齐喑中,西方政治哲学又迎来了它的复兴,其复兴的“声惊雷”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正是《正义论》的出版,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重新崛起并开始取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而成为当今哲学的主流。诚如哈贝马斯所言:罗尔斯的《正义论》是近的实践哲学史上一个“轴心式的转折点”,它标志着长期受到压抑的道德问题恢复到作为哲学研究之严肃对象的地位。也就是说,当今人们完全可以像《正义论》那样,不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讨论重大的实质性的哲学问题。对此,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激烈反对者的诺奇克也不得不承认:当代的政治哲学家们要么必须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框架内展开工作,要么必须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的理由。在此意义上,列奥·施特劳斯认为政治哲学是所有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女王”,他甚至破天荒地强调政治哲学就是“哲学”。
在20世纪后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哲学的政治转向”及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国内政治哲学也逐渐兴起,以致政治哲学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哲学正在走向“政治哲学”。而马克思作为“漫长的政治哲学具争议性的人物”,其政治哲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显学,从而一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阐释道路也开辟出来。实际上,随着政治哲学研究的推进和深入,我们决不能也无法忽视和绕过的,仍然是“骨子里”就是一位政治哲学家的马克思及其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政治哲学。当代政治哲学无论是在探讨阶级、国家、革命、社会、民族、共同体等问题,还是关注自由、平等、正义、公平、民主、解放等问题,都无法也不能“绕开”或“无视”马克思的存在。当代美国政治哲学家乔治·G·布伦克特曾深刻指出,有两项广泛的运动影响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一是对正义和权利的讨论,二是对马克思重新表现出兴趣。可以说,影响当代政治哲学发展的这两项运动是同步交错进行的,而这两项运动的发展实际上也正是当代政治哲学复兴和转变为“哲学”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作为“哲学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答”,对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危机的独特拯救和超越及其“哲学”的意蕴也就越发凸现出来了: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马克思政治哲学,实际上创建了一种解放的和普世的政治,这种“政治”开辟了一条从“观念政治论”到“劳动政治论”、从“解释的政治”到“批判的政治”转变的新道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不是罗尔斯而是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当代政治哲学的“轴心式的转折”——从“主观主义”到“客观主义”的转向。为此阿伦特指出,虽说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并未特别精雕细刻,只有一些“结论性论断”:如“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等,但他的这些“结论性论断”所产生的冲击力,要比那些精心论述的理论产生的影响的总和还要大,甚至“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已经成为堪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相对而立的“一极坐标”。所以,当代任何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学都必须解释政治理论和政治规划应该如何面对社会现实的问题,而向这个方向迈进的步,就是去发展和完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但正如阿伦特自己在进行“小小的马克思研究”时所言:“一解读马克思,就发现不把政治哲学的所有传统放入自己的视野,就不能探讨他。”这充分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既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史意义,又具有具体而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我们必须把马克思放回到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当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中才有可能。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再到罗尔斯的延长线上,才能真正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实际上,从思想史入手——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确实是想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不能也无法绕过的“不二法门”。正是由于既将马克思放到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这一“纵”的思想史中,又将马克思放到当代政治哲学视野这一“横”的问题域中,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一“纵横交错”中,挖掘和揭示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特质和理论诉求,以此还原、澄明和凸显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伟大“政治形象”。
在根本而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上,马克思确实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社会政治剧变的守夜人”,为之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健康和幸福”的《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正义论”和“守夜明灯”,它仍然是雇佣劳动阶级的“圣经”和未来共产主义的“助产婆”。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真正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向解放和自由之路,他值得“拥有人们对他的所有期待”。
本文集作为“小小的马克思研究”,希望也能够引起人们对马克思的关注和期待。
白刚
2018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