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10466
本书结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多年的油品分析经验,在遵循各项油品分析标准的原则下,按照石油产品的特性分章,介绍了油品的一般性质、挥发性、低温流动性、安全性、燃烧性、腐蚀性、安定性、元素及组成分析中重要的、常用的分析方法。在每种方法中重点强调了方法的原理、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对操作步骤进行了细化的描述,便于分析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本书可供炼油厂从事过程分析、产品检验的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油品分析质量的管理人员、海关与商检局的检测工程师参考。此外,本书也可作为高校、职高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特别适用于作为分析人员的培训教材。
1 绪论
2 一般性质
2.1 密度
2.1.1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2.1.2 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瓶法)
2.1.3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2.2 运动黏度
2.3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蒸馏法)
2.4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2.5 颜色
2.5.1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
2.5.2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ASTM法)
2.6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2.7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2.8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3 挥发性
3.1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3.2 石油产品馏程
3.2.1 石油产品常压馏程测定法
3.2.2 石油产品减压馏程测定法
3.3 石油产品的模拟蒸馏(气相色谱法)
4 低温流动性
4.1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4.2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4.3 馏分燃料冷滤点测定法
4.4 喷气燃料冰点测定法
5 安全性及燃烧性
5.1 闪点
5.1.1 石油产品开口闪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5.1.2 石油产品闭口闪点测定法(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5.2 煤油烟点测定法
5.3 喷气燃料中萘系烃含量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5.4 喷气燃料辉光值测定法
6 腐蚀性
6.1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6.2 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法
6.3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6.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6.5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7 安定性
7.1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7.2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7.3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
7.4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
8 元素分析
8.1 硫含量
8.1.1 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8.1.2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8.2 氮含量
8.2.1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氮含量测定法(化学发光法)
8.2.2 原油及重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
8.3 原油及渣油中镍、钒、铁含量测定法(ICP?AES法)
8.3.1 方法A——有机溶液直接进样/ICP分析法
8.3.2 方法B——硫酸消解/ICP分析法
9 组成分析
9.1 石脑油中单体烃组成测定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9.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9.3 柴油烃类组成测定法(质谱法)
9.4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9.5 成品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9.6 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法)
10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10.1 意义和范围
10.2 相关技术术语
10.3 取样原则
10.4 仪器
10.5 安全注意事项
10.6 操作方法
10.7 原油和其他非均匀石油液体的取样方法
10.8 样品处理
附录 石油及石油产品分析方法对照表
参考文献
石油和石油产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石油产品的性质对石油产品的研发、生产、储存、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很大,因此,保证石油产品的质量是从事油品分析的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种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以及采用的分析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遵守这些规范,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目前,已有多种出版物介绍油品分析方法,其中包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汇编》。这两套著作全面收集了我国油品分析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从事油品分析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方法指南。在长期的分析实践中,人们发现,要得到准确数据,不仅需要选用正确的方法,而且还需要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即使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不同的人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有时差别较大。而且,有些标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采用GB/T
7304测定原油的酸值时,如果按标准规定的数量取样,则会因原油的大量极性组分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聚集而得不到滴定终点。因此,原油以及重燃料油的酸值取样量要比标准规定的少,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另外,不同原料、不同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它们的调和产品组成会有较大差别,经常会在分析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分析技术人员是严峻考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从1956年成立之日起,长期致力于石油加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油品分析标准试验方法的建立和实施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培养了不少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事分析测试的人员编写了本书,这些编者均具有长期的油品分析工作经验,对油品分析中的关键点、难点了解得比较清楚。通过对操作步骤的细化以及对实验要点的阐述,力图使书中的每一种方法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