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22140
该书作者杨春贵,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本书反映了作者在历史变革中的人生足迹和人生生涯。书中收入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家萧前、黄楠森等人物的评论性文章,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定阶段的发展历程。
历史大变动中的人生足迹和哲学生涯(1)
一 少年时期 (1936—1950)(2)
二 中学时期 (1950—1955)(3)
三 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期
(1955—1962)(8)
四 在南开大学任教和下放广西基层工作时期
(1962—1978)(16)
五 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室)工作时期
(1978—1993)(29)
六 在中共中央党校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时期
(1993—2001)(37)
七 退出领导工作岗位之后 (2001年—现在)(57)
八 永远的追求:学好用好讲好马克思主义(83)
九 面向实际的哲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探索和体会(106)
十 论著目录(126)
记者访谈:说人生论哲学(168)
一 潜心读经典 业精哲思深———访中共中央党校杨春贵
教授 (《人民日报》)(168)
二 哲学与人民共命运———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杨春贵
(《光明日报》)(172)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大众的哲学———杨春贵同志
访谈录 (节录)(《学习时报》)(174)
四 哲学家的思想 政治家的胸怀———记阜新籍著名哲学家、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 (《阜新广播电视报》)(183)
五 学以致用 不断探索———访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188)
六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杂志)(198)
七 把握体系 抓住精髓 突出主题———就怎样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访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教授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222)
八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访中央党校杨春贵教授
(《人民日报》)(232)
九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访中央党校
原副校长杨春贵 (《人民日报》)(236)
十 战略思维与领导艺术———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杨春贵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244)
十一 阅读原著 把握体系 解决问题———就深入学习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
(《理论视野》杂志)(253)
思想理论界的良师益友(263)
一 向李瑞环同志学习 “学哲学用哲学”(两则)(263)
二 艾思奇:人民的哲学家———在 《人民日报》纪念
“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诞辰 100周年笔谈会上的
发言(272)
2 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 黄鰓森:我心中做学问的一面旗帜 (两则)(273)
四 肖前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建设的贡献
———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
暨肖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上的讲话(282)
五 韩树英主编的 《通俗哲学》是一本优秀的 “新大众
哲学”———在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暨纪念韩树英
教授从事党校教育五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286)
六 龚育之在哲学上的三大贡献(289)
七 袁贵仁主持编写的 “马工程”哲学教材是一本富有
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297)
八 吴仁宝:中国杰出的农民思想家(308)
九 张江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一位
领军人物(312)
十 张式谷:一位执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313)
十一 金春明教授对 “文革”史研究的贡献(317)
十二 赵剑英的一部接地气有新意的哲学文集(321)
附录 本人作品的学界评论(326)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理论再现——— 《中国哲学
四十年 (1949—1989)》评介(326)
二 全方位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部力作
——— 《哲学家毛泽东》评介(328)
三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书的专家鉴定意见 (2000年 10月 20日)(331)
四 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开拓——— 《邓小平理论与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评介(334)
目 录 3五 一套反映干部教育新要求的佳作———读杨春贵教授
主编的 “重大理论与实践 100例”系列读物(337)
六 总结宝贵经验 弘扬优良学风———读 “重大理论与
实践 100例”系列丛书(342)
七 一部研究党校教学的力作——— 《党校教学论》
评介(345)
八 实现 “步步高”要求的可喜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评介(350)
后 记(356)
4 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