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635721
本书以2010年以来的旅游统计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广东省境内相关县(市)旅游业进行了连续不间断的调查,作者立足于广东县级地域的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由市场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管理竞争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组成。全书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一套科学、完备、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各县(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作者应用Excel和SPSS 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庞大数据的处理得出了广东各县(市)域旅游竞争力水平的总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和提升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的相关对策。本书对广东县域旅游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框架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内容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县域旅游
二、县域竞争力
三、县域旅游竞争力
第四节 国内外县域旅游竞争力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
第一节 竞争力相关理论
一、国际竞争力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旅游业相关理论
一、旅游地竞争理论
二、旅游经济发展理论
三、旅游系统与旅游形象理论
四、”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章 县域旅游竞争力关键因素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资源分类及特性
三、旅游资源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二节 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需求的特征
三、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四、旅游需求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条件
一、经济条件相关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经济条件的衡量指标
三、经济条件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四节 旅游环境
一、旅游环境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环境的分类
三、旅游环境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五节 区位和交通
一、旅游区位和交通概念及内涵
二、区位交通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六节 旅游企业
一、旅游企业相关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企业的特性
三、旅游企业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七节 政府制度
一、政府制度相关概念及内涵
二、政府制度在旅游中的作用
三、政府制度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第八节 旅游人才
一、旅游人才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人才的特征
三、旅游人才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九节 信息化水平
一、信息化概念及内涵
二、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三、旅游信息化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第十节 新媒体评价
第四章 县域旅游竞争力模型设计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县域旅游竞争力模型设计
一、波特竞争力模型
二、IMD竞争力模型
三、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
四、县域旅游竞争力模型设计
第二节 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一、评价方法
二、评价指标体系
三、定量评价手段
中篇 实证篇
第五章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实证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实证分析指标体系
第二节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一、数据的采集
二、数据的处理
第三节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总体评价
一、2010-2011年旅游竞争力评价
二、2011-2012年旅游竞争力评价
三、2012-2013年旅游竞争力评价
第六章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状况与提升对策
第一节 整体状况
第二节 排名及分析
第三节 提升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一、县域旅游要不断推进产业聚集步伐,努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二、县域旅游要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努力成为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三、县域旅游要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广东”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成为”幸福广东”的代名词
四、县域旅游要不断强化建设”旅游目的地”意识,努力成为广东建设”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样板地
五、县域旅游要不断强化区域合作意识,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竞合发展的新格局
下篇 专题篇
第七章 县域旅游发展典型专题及案例
第一节 增城市旅游发展专题
第二节 从化市旅游发展专题
第三节 开平市旅游发展专题
第四节 清新县旅游发展专题
第五节 德庆县旅游发展专题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1.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循环经济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线性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对社会推行着行之有效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
2.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3.循环经济就其生态伦理公正理念来看,本质上是一种“公正”经济。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的分配要公正,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配置。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律
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以下的基本规律:
一、大系统分析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更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均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其基本工具是应用系统分析,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等一系列新学科。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把经济生产看作一个与世隔绝的体系,只考虑经济效益,甚至简单归结为利润。这种片面的经济思维理念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违反自然规律。实际上,任何经济生产都要从自然界取得原料,并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自然界中像石油、煤和淡水等多种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生产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生态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的经济生产必须把生态考虑进去。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社会消费也应当考虑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不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就会违反基本客观规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