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2179274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集了建国60年来石油题材的**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内 容丰富,包括名家作品、石油作家作品、中长篇作品选目。本书收集的这 些文学作品大都源于石油人的艰苦生活、卓*实践,通过一个个熠熠生辉 的人物形象,热情讴歌了百万翻天覆地石油人的壮美情怀,艺术地反映了 石油文化的主旋律。
本书适合石油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对石油文学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本书适合石油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对石油文学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目 录
名家作品
玉门新建石油城(诗歌)
参观大庆油田有感(诗歌)
玉门(诗歌)
大庆油田(诗歌)
石油城(散文)
灯海曲(诗歌)
这的石油城(散文)
玉门诗抄(诗歌)
漫步在克拉玛依的星群下(散文)
喷泉(诗歌)
克拉玛依颂(散文)
冷湖春色(散文)
大庆之路(散文)
脊梁吟(散文)
大庆之歌(散文)
满怀深情望北京(歌词)
大庆红旗展原油进榆关(报告文学)
英雄钻井队(诗歌)
石油头(报告文学)
马海探路记(报告文学)
雁翎春歌(诗歌)
石油河之魂(报告文学)
克拉玛依(诗歌)
王铁人的故事(报告文学)
海风轻轻吹(小说)
柴达木手记(散文)
克拉玛依之歌(歌词)
山连着山(散文)
柴达木传说(报告文学)
石油河源(诗歌)
碑(诗歌)
卡尔加里路(散文)
在敦煌(散文)
这里人称葡萄花(散文)
永存的魅力(散文)
西部生命(散文)
走进塔里木(散文)
海燕(散文)
塔里木油田的呼啸(散文)
大庆的大美(散文)
二十年间长相忆(散文)
乘“沙漠车”记(散文)
依奇克里克(散文)
走近塔里木沙漠的年轻人(报告文学)
寻找铁人足迹(散文)
塔里木对祖国说(歌词)
西气东输赋(散文)
石油圣火(歌词)
柴达木掠影(散文)
凝固的海(散文)
西气东输断想(散文)
神龙出世(散文)
天山上的雄鹰(散文)
黑色或者金黄(诗歌)
彩色的荒漠(散文)
铁人铭(散文)
玉门油田赋(辞赋)
大庆精神赋(散文)
石油作家作品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
踏着铁人脚步走(歌词)
干打垒是大庆的里程碑(歌词)
山野(小说)
这儿(诗歌)
荒野,一个井队(诗歌)
当金山的母亲(报告文学)
黑色魂(诗歌)
大风梳理我们的心情(诗歌)
琵琶曲(外二篇)(散文)
荒原上的小草(诗歌)
黑鸟(小说)
圣火之光(散文)
临别的时刻(小说)
北原与石油(诗歌)
潮涌(诗歌)
酒祭(散文)
油塑(报告文学)
瞻仰“石油之光”(散文)
野风景之魂(诗歌)
石油一样的黑色(散文)
石油意识(诗歌)
现代中国石油雕塑群(诗歌)
通俗的声音(诗歌)
琴心(小说)
车到柳园(散文)
迎春花开时(小说)
戈壁钟声(散文)
人生一页(小说)
对一座雕像的歌唱(诗歌)
石油时代(诗歌)
柴达木生命之旅(散文)
小院里的俩老头儿(散文)
石油心语(诗歌)
幸福的黄衣领(小说)
感受石油(诗歌)
君子兰和狼(小说)
石油:生命的笔记(诗歌)
因为咱们是工人(散文)
我是克拉玛依土著(诗歌)
留守时代(散文)
克拉玛依油田的兄弟们(诗歌)
荒原上的鸟群(诗歌)
若冰若火终生永念(散文)
昆仑山上的太阳(报告文学)
刘玉米(散文)
荒漠地平线(散文)
与石油有关的青春(诗歌)
我的石油城(散文)
湖浪摇荡的大荒(散文)
黑油山旧片(散文)
我和我父亲的油田(散文)
钻塔之魂(诗歌)
中长篇作品选目
初升的太阳(话剧)
创业(电影)
大庆之路(纪录片)
眷恋(长篇小说)
铁人(电视连续剧)
将门之女与“拯陆背斜”(中篇报告文学)
大漠雄驼(中篇小说)
火海征战录(中篇报告文学)
如此多娇(纪实文学)
大漠女儿(民族舞剧)
世界沙漠路(长篇报告文学)
铁人传(长篇传记文学)
地质师(话剧)
世纪的回响(长篇报告文学)
八千万(中篇小说)
岁月流金(纪实文学)
黄土地蓝土地(电视连续剧)
百年石油(纪实文学)
石油摇篮(纪实文学)
铁人王进喜(电视纪录片)
铁人词典(长诗)
月亮湖(中篇小说)
大漠无情(长篇报告文学)
铁人轶事(话剧)
中国动脉(长篇报告文学)
中国百年油矿(长篇报告文学)
八千里气龙越神州(中篇报告文学)
月亮上的篝火(长篇小说)
西圣地(电视连续剧)
追日之行(长篇叙事散文)
啊!新大陆(长篇小说)
荒原水站(中篇小说)
共和国不会忘记(长诗)
部长与国家(长篇报告文学)
铁人(电影)
大庆魂(大型纪录片)
奠基者(电视连续剧)
后记
玉门新建石油城(诗歌)
参观大庆油田有感(诗歌)
玉门(诗歌)
大庆油田(诗歌)
石油城(散文)
灯海曲(诗歌)
这的石油城(散文)
玉门诗抄(诗歌)
漫步在克拉玛依的星群下(散文)
喷泉(诗歌)
克拉玛依颂(散文)
冷湖春色(散文)
大庆之路(散文)
脊梁吟(散文)
大庆之歌(散文)
满怀深情望北京(歌词)
大庆红旗展原油进榆关(报告文学)
英雄钻井队(诗歌)
石油头(报告文学)
马海探路记(报告文学)
雁翎春歌(诗歌)
石油河之魂(报告文学)
克拉玛依(诗歌)
王铁人的故事(报告文学)
海风轻轻吹(小说)
柴达木手记(散文)
克拉玛依之歌(歌词)
山连着山(散文)
柴达木传说(报告文学)
石油河源(诗歌)
碑(诗歌)
卡尔加里路(散文)
在敦煌(散文)
这里人称葡萄花(散文)
永存的魅力(散文)
西部生命(散文)
走进塔里木(散文)
海燕(散文)
塔里木油田的呼啸(散文)
大庆的大美(散文)
二十年间长相忆(散文)
乘“沙漠车”记(散文)
依奇克里克(散文)
走近塔里木沙漠的年轻人(报告文学)
寻找铁人足迹(散文)
塔里木对祖国说(歌词)
西气东输赋(散文)
石油圣火(歌词)
柴达木掠影(散文)
凝固的海(散文)
西气东输断想(散文)
神龙出世(散文)
天山上的雄鹰(散文)
黑色或者金黄(诗歌)
彩色的荒漠(散文)
铁人铭(散文)
玉门油田赋(辞赋)
大庆精神赋(散文)
石油作家作品
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
踏着铁人脚步走(歌词)
干打垒是大庆的里程碑(歌词)
山野(小说)
这儿(诗歌)
荒野,一个井队(诗歌)
当金山的母亲(报告文学)
黑色魂(诗歌)
大风梳理我们的心情(诗歌)
琵琶曲(外二篇)(散文)
荒原上的小草(诗歌)
黑鸟(小说)
圣火之光(散文)
临别的时刻(小说)
北原与石油(诗歌)
潮涌(诗歌)
酒祭(散文)
油塑(报告文学)
瞻仰“石油之光”(散文)
野风景之魂(诗歌)
石油一样的黑色(散文)
石油意识(诗歌)
现代中国石油雕塑群(诗歌)
通俗的声音(诗歌)
琴心(小说)
车到柳园(散文)
迎春花开时(小说)
戈壁钟声(散文)
人生一页(小说)
对一座雕像的歌唱(诗歌)
石油时代(诗歌)
柴达木生命之旅(散文)
小院里的俩老头儿(散文)
石油心语(诗歌)
幸福的黄衣领(小说)
感受石油(诗歌)
君子兰和狼(小说)
石油:生命的笔记(诗歌)
因为咱们是工人(散文)
我是克拉玛依土著(诗歌)
留守时代(散文)
克拉玛依油田的兄弟们(诗歌)
荒原上的鸟群(诗歌)
若冰若火终生永念(散文)
昆仑山上的太阳(报告文学)
刘玉米(散文)
荒漠地平线(散文)
与石油有关的青春(诗歌)
我的石油城(散文)
湖浪摇荡的大荒(散文)
黑油山旧片(散文)
我和我父亲的油田(散文)
钻塔之魂(诗歌)
中长篇作品选目
初升的太阳(话剧)
创业(电影)
大庆之路(纪录片)
眷恋(长篇小说)
铁人(电视连续剧)
将门之女与“拯陆背斜”(中篇报告文学)
大漠雄驼(中篇小说)
火海征战录(中篇报告文学)
如此多娇(纪实文学)
大漠女儿(民族舞剧)
世界沙漠路(长篇报告文学)
铁人传(长篇传记文学)
地质师(话剧)
世纪的回响(长篇报告文学)
八千万(中篇小说)
岁月流金(纪实文学)
黄土地蓝土地(电视连续剧)
百年石油(纪实文学)
石油摇篮(纪实文学)
铁人王进喜(电视纪录片)
铁人词典(长诗)
月亮湖(中篇小说)
大漠无情(长篇报告文学)
铁人轶事(话剧)
中国动脉(长篇报告文学)
中国百年油矿(长篇报告文学)
八千里气龙越神州(中篇报告文学)
月亮上的篝火(长篇小说)
西圣地(电视连续剧)
追日之行(长篇叙事散文)
啊!新大陆(长篇小说)
荒原水站(中篇小说)
共和国不会忘记(长诗)
部长与国家(长篇报告文学)
铁人(电影)
大庆魂(大型纪录片)
奠基者(电视连续剧)
后记
在线试读
散文 冷湖春色 ●赵光裕 赵亦吾 我们来到了冷湖。冷湖对于我们,也像对千千万万的石油工作者一样 ,具 有着无限诱人的魅力。
车子越过一个山岗又一个山岗,接着就驶进了无边无际的风蚀丘群里 。
远远看去,这些风蚀残丘,真像似一座座埋在荒沙里的古城,台阶历历, 断 垣残壁。在尘烟中巍然挺立着无数座尖顶的土塔,拔萃超群。这一边,庄 重 地矗立着一幢幢圆顶的“大厦”;那一边,无数的“街里巷弄”曲折幽森 。
这伟大的建筑者是谁呢?是风。风,成年累月、不知疲倦地雕钻和刻划这 荒 漠的“古城”。
当我们的汽车穿过了这断续的、分布在沿路上的“古城”时,天已经 暗下 来了。这时,远方大片的灯火骤然出现在眼前,连绵十余里,映亮了半边 天。
井架耸入云天,钻机、拖拉机的响声,使人感到如同站在一条汹涌奔腾、 一泻 千里的大瀑布的面前一般。这就是冷湖,气势磅礴的冷湖,粗犷豪放的冷 湖, 从千万年的沉睡中醒来的冷湖啊! 冷湖,坐落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它的西边是一溜溜红色的山岗, 由南 爬来,蜿蜒曲折地向西北伸去;北边,阿尔金山猛然屹立在戈壁边缘,山 顶冰 雪晶莹,闪出绯红色的光辉。由山边伸进戈壁中间来的是一排排砂岩残丘 ,像 一列列小岛浮动在海面上。展眼东望,是一片辽阔的戈壁滩,茫茫苍苍, 一直 延续到天的尽头。无数座高高的钻塔立在戈壁滩上,以一种不可动摇的挑 战的 神情,傲然地嘲笑着戈壁上滚过的风沙。
人们说:冷湖处处都是宝。这话一点都不假。在这广阔无边的土地上 ,到 处摆满了钻机,到处都能钻到油层。人们还说:这里天气变暖了,雨水也 多 了,应当把冷湖改个名字了。有一位工人同志就曾为此发表过一个声明, 他建 议把冷湖改名为“油湖”。
我们有幸看到过一次油井喷油的绮丽情景,在那一片片红色的山包中 间, 一股鹅黄色的浓烟,高达十余丈,直冲云霄,像火山喷发,卷过太空。卷 过太 空的响声震耳欲聋,原油的油柱像一柄无限长的利剑,从地层深处进发出 来, 嘶叫着,狂啸着。
我们曾在采油场上,看到处处奔忙着的采油女工。她们有的是刚刚走 出校 门,有的过去是家庭妇女。尽管这样,她们的干劲绝不弱于其他部门的男 工。
在采油场上,我听到很多关于她们的动人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油管渐渐要被冻住了,值班的女工们四处去寻找 热 水,想要把热水灌进胶皮内胎里,以便温热油管。但夜已很深,水房的门 早已 紧紧关上,人们都已经熟睡了。怎么办呢?这些年轻的采油姑娘们一个个 毫不 犹疑地脱下了身上暖烘烘的老羊皮大衣,紧紧地盖在油管上。姑娘们就是 这样 保证了油管的正常出油。
批踏着阿尔金山腰的冰雪,忍着饥渴,用地质锤一锤锤敲到冷湖 , 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搭起了个帐篷,并且定下了“冷湖”这一地 名 的一群地质队员中,就有女同志;班开始为在冷湖地区日夜工作着的 勘 探队员们往来传送家书,投递报刊的就是女同志;个把生活日用的必 需 品,从外地运到冷湖的也正是女同志。现在,她们在这里更是从事着各行 各 业的工作。
冷湖,这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为了替冷湖更名,石油局党委书记们和 一些 领导同志,经过多次研究,后确定改名为“昆特市”。它周围的几个小 城, 是落雁池、四望庄、苏柳庄、大油苗等等。现在,各个城镇之间,已经开 辟了 免费乘坐的公共汽车,每隔两小时往来一趟。
昆特,这是油区未来的中心城市,建筑工人们正在日夜打着办公室的 地 基。工地上呈现着一片繁忙的景象。为了解决材料来源的困难,工人们想 出了 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用芦苇扎成把,弯成弓形,盖成房顶;他们用土坯 砌 墙,用罐头盒子拼焊起来做成门窗。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又便宜,又快速 。房 子的里里外外抹得平平整整、白白净净,门窗的蓝漆放出油光,房内是拱 顶, 玻璃擦得净明通亮,光线充足。看过的人们没有不赞赏的。工人们自豪地 说: “这是三不用的房子,不用钢,不用木料,不用水泥。” 现在,成批成批的建设战士,正从四面八方开到冷湖来。冷湖,将是 戈壁 滩上就要出现的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的石油基地,将是我们祖国未来的金 色的 油城! (发表于1960年) 作者简介 赵光裕,贵州黎平人。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 散文选刊》等 报纸、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著有长篇小说《龙啸长天》。曾任《青海石 油报》记者、 主编,《辽河石油报》总编辑。
赵亦吾,笔名启鸣、丹地,辽宁沈阳人。历任东北特种兵文工团编导 组长,中南防 空部队宣传队长,公安部文工团艺术指导,《曲艺》杂志编辑、副主编, 《青海湖》编 辑、副主编,中国曲协书记处书记,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副主 席。著有散文 集《高原火龙》,报告文学集《西合加一家》等。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 》获青海省首 届人民政府奖,剧本《边防线上》获1954年全军系统二等奖。
P35-37
车子越过一个山岗又一个山岗,接着就驶进了无边无际的风蚀丘群里 。
远远看去,这些风蚀残丘,真像似一座座埋在荒沙里的古城,台阶历历, 断 垣残壁。在尘烟中巍然挺立着无数座尖顶的土塔,拔萃超群。这一边,庄 重 地矗立着一幢幢圆顶的“大厦”;那一边,无数的“街里巷弄”曲折幽森 。
这伟大的建筑者是谁呢?是风。风,成年累月、不知疲倦地雕钻和刻划这 荒 漠的“古城”。
当我们的汽车穿过了这断续的、分布在沿路上的“古城”时,天已经 暗下 来了。这时,远方大片的灯火骤然出现在眼前,连绵十余里,映亮了半边 天。
井架耸入云天,钻机、拖拉机的响声,使人感到如同站在一条汹涌奔腾、 一泻 千里的大瀑布的面前一般。这就是冷湖,气势磅礴的冷湖,粗犷豪放的冷 湖, 从千万年的沉睡中醒来的冷湖啊! 冷湖,坐落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它的西边是一溜溜红色的山岗, 由南 爬来,蜿蜒曲折地向西北伸去;北边,阿尔金山猛然屹立在戈壁边缘,山 顶冰 雪晶莹,闪出绯红色的光辉。由山边伸进戈壁中间来的是一排排砂岩残丘 ,像 一列列小岛浮动在海面上。展眼东望,是一片辽阔的戈壁滩,茫茫苍苍, 一直 延续到天的尽头。无数座高高的钻塔立在戈壁滩上,以一种不可动摇的挑 战的 神情,傲然地嘲笑着戈壁上滚过的风沙。
人们说:冷湖处处都是宝。这话一点都不假。在这广阔无边的土地上 ,到 处摆满了钻机,到处都能钻到油层。人们还说:这里天气变暖了,雨水也 多 了,应当把冷湖改个名字了。有一位工人同志就曾为此发表过一个声明, 他建 议把冷湖改名为“油湖”。
我们有幸看到过一次油井喷油的绮丽情景,在那一片片红色的山包中 间, 一股鹅黄色的浓烟,高达十余丈,直冲云霄,像火山喷发,卷过太空。卷 过太 空的响声震耳欲聋,原油的油柱像一柄无限长的利剑,从地层深处进发出 来, 嘶叫着,狂啸着。
我们曾在采油场上,看到处处奔忙着的采油女工。她们有的是刚刚走 出校 门,有的过去是家庭妇女。尽管这样,她们的干劲绝不弱于其他部门的男 工。
在采油场上,我听到很多关于她们的动人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油管渐渐要被冻住了,值班的女工们四处去寻找 热 水,想要把热水灌进胶皮内胎里,以便温热油管。但夜已很深,水房的门 早已 紧紧关上,人们都已经熟睡了。怎么办呢?这些年轻的采油姑娘们一个个 毫不 犹疑地脱下了身上暖烘烘的老羊皮大衣,紧紧地盖在油管上。姑娘们就是 这样 保证了油管的正常出油。
批踏着阿尔金山腰的冰雪,忍着饥渴,用地质锤一锤锤敲到冷湖 , 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搭起了个帐篷,并且定下了“冷湖”这一地 名 的一群地质队员中,就有女同志;班开始为在冷湖地区日夜工作着的 勘 探队员们往来传送家书,投递报刊的就是女同志;个把生活日用的必 需 品,从外地运到冷湖的也正是女同志。现在,她们在这里更是从事着各行 各 业的工作。
冷湖,这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为了替冷湖更名,石油局党委书记们和 一些 领导同志,经过多次研究,后确定改名为“昆特市”。它周围的几个小 城, 是落雁池、四望庄、苏柳庄、大油苗等等。现在,各个城镇之间,已经开 辟了 免费乘坐的公共汽车,每隔两小时往来一趟。
昆特,这是油区未来的中心城市,建筑工人们正在日夜打着办公室的 地 基。工地上呈现着一片繁忙的景象。为了解决材料来源的困难,工人们想 出了 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用芦苇扎成把,弯成弓形,盖成房顶;他们用土坯 砌 墙,用罐头盒子拼焊起来做成门窗。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又便宜,又快速 。房 子的里里外外抹得平平整整、白白净净,门窗的蓝漆放出油光,房内是拱 顶, 玻璃擦得净明通亮,光线充足。看过的人们没有不赞赏的。工人们自豪地 说: “这是三不用的房子,不用钢,不用木料,不用水泥。” 现在,成批成批的建设战士,正从四面八方开到冷湖来。冷湖,将是 戈壁 滩上就要出现的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的石油基地,将是我们祖国未来的金 色的 油城! (发表于1960年) 作者简介 赵光裕,贵州黎平人。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 散文选刊》等 报纸、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著有长篇小说《龙啸长天》。曾任《青海石 油报》记者、 主编,《辽河石油报》总编辑。
赵亦吾,笔名启鸣、丹地,辽宁沈阳人。历任东北特种兵文工团编导 组长,中南防 空部队宣传队长,公安部文工团艺术指导,《曲艺》杂志编辑、副主编, 《青海湖》编 辑、副主编,中国曲协书记处书记,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常务副主 席。著有散文 集《高原火龙》,报告文学集《西合加一家》等。散文《在那遥远的地方 》获青海省首 届人民政府奖,剧本《边防线上》获1954年全军系统二等奖。
P35-3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