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5145812
内容简介
《走进盘田:武陵山片区贫困村典型个案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青山依旧看变迁、田头陌侧观人心、长夏江村事事忧、土地还那么重要吗、现在谁在种田、将来谁来种田、昼出耘田夜绩麻、梦里寻她千百度、万家忧乐到心头等。
目 录
章 走近盘田
节 灵山秀水盘田村
第二节 筚路蓝缕盘田人
第三节 大姓“舒家”的衰落
第四节 红旗卷起农奴戟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盘田村历史沿革
节 灵山秀水盘田村
第二节 筚路蓝缕盘田人
第三节 大姓“舒家”的衰落
第四节 红旗卷起农奴戟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盘田村历史沿革
第二章 再也无人聆听的苗歌
节 繁华落尽人寂寥
第二节 吾心安处即故园
第三章 一个老会计的账本
节 昼出耘田夜绩麻
第二节 梦里寻她千百度
第三节 万家忧乐到心头
第四章 郭平父子的单身情歌
节 劳燕分飞各西东:“有家不成家”——“破碎”或“病变”的家庭
第二节 君问归期未有期:“有家失去家”——离婚、丧偶的家庭
第三节 碧海青天夜夜心:“从来没有家”——光棍汉
第四节 承欢绕膝今安在:“同堂却分家”——老人分家后的孤寂人生
第五章 学堂旁的七十二家房客
节 耕读传家长
第二节 陪读现状及其成因
第三节 陪读酿就的严重后果
第六章 一起惨烈的车祸
节 为了走出大山
第二节 扶贫政策的温暖
第三节 此路不通的困惑
第七章 一个村民*的苦恼
节 青山依旧看变迁
第二节 田头陌侧观人心
第三节 长夏江村事事忧
第八章 为谁辛苦为谁忙
节 皇粮国税一朝免
第二节 世上无如吃饭难
第三节 从来好事天生俭
第九章 苦难的任三宝
节 一地沧桑看人丁
第二节 安得良药医苍生
第三节 唯愿百姓俱饱暖
第十章 做得就是福气
节 土地还那么重要吗
第二节 现在谁在种田
第三节 将来谁来种田
附录
所行·所思·所获——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赴武陵山片区怀化市挂职工作总结
五溪大地的忧思——来自雪峰山深处的乡村调查
后记
在线试读
《走进盘田:武陵山片区贫困村典型个案研究》:
向要坤,盘田村4组人,一个79岁的老党员,在1959年就是村里的共青团员,当年的生产积极分子。
他说他是1974年才搬迁到盘田村的,他原来住在文昌阁乡荷塘村,当年因为生活条件艰苦,粮食是定量供应的,加上那时自己在村里面还担任了个“村长”职务,很多时候公社的干部、大队干部还有大队保管员都会到村里来检查工作,一般都会在他家吃饭。他觉得不管饭的话又过意不去,但是管饭的话自己家人又吃不饱了,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家庭负担,使得本来就已处于窘境的生活愈发艰难。当时公社对农民的管理很严,想自己做点儿东西卖,添补一下家用,又会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没有办法,在家里人的支持下,他毅然辞去了村干部的职务,并离开村子外出讨生活。当年,他打听到盘田村这个地方田多水好,是个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居住的好地方,于是便带着家人来到了这里。
对于这几十年的生活,老党员觉得既平淡又知足,他对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求,习惯于这样的安宁和“舒适”。
老党员有两个儿子,都已经50多岁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大儿子和儿媳妇一家去新疆打工已经多年了,他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在外面工作了,平常一家人很少回来,有时过年的时候回来一下,住几天就走了。小儿子在长沙打工,又给他添了两个孙子,小孙子还给他生了个曾孙,由其奶奶(小儿子媳妇)在大桥江陪读。不幸的是,向要坤的老婆在4年前就去世,现在他是一个人在家里生活。
谈及他的生活,他说,他每年大概需要500斤粮食,基本上是靠自己种,但今年因为减收还是要出去买点儿回来才能够把生活过下去。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现在还能做得动,每年种点儿粮食,去年就种了10担田,收得了近2000斤谷子。今年种了半亩田,由于这里属于高寒气候,村里给大家联系的免费稻种不耐寒,今年只收了3担谷子。对于明年是否还种粮食,他说到时再看看身体情况,如果身体好还是要种点儿粮食的,“民以食为天”嘛。现在每年大概要3000元生活费,他现在的主要收入就是低保每月100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月55元,还有他跟他儿子全家的种粮补贴每年800元,一年的收入也就2000多元,老婆走的时候还留下一点儿积蓄,大概还有七八千块钱,自己每年从以前的这些积蓄中再添补1000来元也就够了,生活也还过得去。孩子们现在大了,各有各的家了,负担也很重,这两年也就不给他钱了,但每次回来都会给他买点儿东西。看来老人很理解儿孙们在外面生活的不容易,一点儿都没有抱怨和责怪。
老党员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从来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六七点钟起来,一天做两顿饭,剩下的时间就在村里找田大学、田长友、田学理三个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他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各有各的伴,他们这样的老年人就找自己的伴,每天“摆摆龙门阵”(聊聊天的意思)也就过去了,一般晚上9点后就睡觉。平常也很少到别的村子、别的人家里去,如果是碰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家里办喜事,直接报信给他的话他就去,不告诉他的话他一般也不会去,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外面那么多事也管不了了。村里邻居办喜事,现在随礼一般是每次100元,不过他现在年纪大了,这两年都不去随人情了。
……
向要坤,盘田村4组人,一个79岁的老党员,在1959年就是村里的共青团员,当年的生产积极分子。
他说他是1974年才搬迁到盘田村的,他原来住在文昌阁乡荷塘村,当年因为生活条件艰苦,粮食是定量供应的,加上那时自己在村里面还担任了个“村长”职务,很多时候公社的干部、大队干部还有大队保管员都会到村里来检查工作,一般都会在他家吃饭。他觉得不管饭的话又过意不去,但是管饭的话自己家人又吃不饱了,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家庭负担,使得本来就已处于窘境的生活愈发艰难。当时公社对农民的管理很严,想自己做点儿东西卖,添补一下家用,又会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没有办法,在家里人的支持下,他毅然辞去了村干部的职务,并离开村子外出讨生活。当年,他打听到盘田村这个地方田多水好,是个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居住的好地方,于是便带着家人来到了这里。
对于这几十年的生活,老党员觉得既平淡又知足,他对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求,习惯于这样的安宁和“舒适”。
老党员有两个儿子,都已经50多岁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大儿子和儿媳妇一家去新疆打工已经多年了,他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在外面工作了,平常一家人很少回来,有时过年的时候回来一下,住几天就走了。小儿子在长沙打工,又给他添了两个孙子,小孙子还给他生了个曾孙,由其奶奶(小儿子媳妇)在大桥江陪读。不幸的是,向要坤的老婆在4年前就去世,现在他是一个人在家里生活。
谈及他的生活,他说,他每年大概需要500斤粮食,基本上是靠自己种,但今年因为减收还是要出去买点儿回来才能够把生活过下去。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现在还能做得动,每年种点儿粮食,去年就种了10担田,收得了近2000斤谷子。今年种了半亩田,由于这里属于高寒气候,村里给大家联系的免费稻种不耐寒,今年只收了3担谷子。对于明年是否还种粮食,他说到时再看看身体情况,如果身体好还是要种点儿粮食的,“民以食为天”嘛。现在每年大概要3000元生活费,他现在的主要收入就是低保每月100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月55元,还有他跟他儿子全家的种粮补贴每年800元,一年的收入也就2000多元,老婆走的时候还留下一点儿积蓄,大概还有七八千块钱,自己每年从以前的这些积蓄中再添补1000来元也就够了,生活也还过得去。孩子们现在大了,各有各的家了,负担也很重,这两年也就不给他钱了,但每次回来都会给他买点儿东西。看来老人很理解儿孙们在外面生活的不容易,一点儿都没有抱怨和责怪。
老党员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从来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六七点钟起来,一天做两顿饭,剩下的时间就在村里找田大学、田长友、田学理三个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他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各有各的伴,他们这样的老年人就找自己的伴,每天“摆摆龙门阵”(聊聊天的意思)也就过去了,一般晚上9点后就睡觉。平常也很少到别的村子、别的人家里去,如果是碰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家里办喜事,直接报信给他的话他就去,不告诉他的话他一般也不会去,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外面那么多事也管不了了。村里邻居办喜事,现在随礼一般是每次100元,不过他现在年纪大了,这两年都不去随人情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