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6311801丛书名: 当代社会科学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矿产资源的特性及煤炭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循环成本理论、现代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产权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经济理论,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的构成及其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中国煤炭企业现行产品成本核算是非完全成本核算、煤炭资源资产的消耗即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可以“折耗”的方式实现补偿、地勘成本的补偿应通过矿业权的市场转让来实现。
目 录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本书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研究
2.2 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综述
2.3 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成本及其补偿问题研究
2.4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大循环成本理论
3.3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
3.4 传统经济学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忽视及其导致的后果
3.5 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的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分析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模型
4.1 矿产资源的属性与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
4.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分析
4.3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
5.1 矿产品的资源成本与矿产资源资产自身价值的折耗
5.2 矿产品的资源成本的测算方法
5.3 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测算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
6.1 环境成本的界定
6.2 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构成
6.3 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计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补偿的理论分析
7.1 自然资源及环境价值补偿的基本理论
7.2 煤炭产品的资源环境成本补偿的理论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补偿
8.1 资源成本的补偿渠道——征收矿租
8.2 矿租的实现形式——权利金制度
8.3 煤炭资源成本补偿的实现方式设计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补偿
9.1 外部性理论
9.2 煤炭环境成本的补偿
9.3 煤炭环境成本的补偿模式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生产性成本及附加成本的补偿
10.1 煤炭产品的地勘成本及补偿
10.2 煤矿退出转产成本
10.3 安全成本与煤矿开拓延伸成本的补偿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本书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研究
2.2 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综述
2.3 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成本及其补偿问题研究
2.4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大循环成本理论
3.3 矿产资源价值理论
3.4 传统经济学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忽视及其导致的后果
3.5 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的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分析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模型
4.1 矿产资源的属性与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
4.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分析
4.3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构成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
5.1 矿产品的资源成本与矿产资源资产自身价值的折耗
5.2 矿产品的资源成本的测算方法
5.3 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测算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
6.1 环境成本的界定
6.2 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构成
6.3 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计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煤炭产品的完全成本补偿的理论分析
7.1 自然资源及环境价值补偿的基本理论
7.2 煤炭产品的资源环境成本补偿的理论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煤炭产品的资源成本补偿
8.1 资源成本的补偿渠道——征收矿租
8.2 矿租的实现形式——权利金制度
8.3 煤炭资源成本补偿的实现方式设计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煤炭产品的环境成本补偿
9.1 外部性理论
9.2 煤炭环境成本的补偿
9.3 煤炭环境成本的补偿模式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生产性成本及附加成本的补偿
10.1 煤炭产品的地勘成本及补偿
10.2 煤矿退出转产成本
10.3 安全成本与煤矿开拓延伸成本的补偿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