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83435
《清代唐宋词选研究》以清代的唐宋词选为研究对象。目前知见的清代唐宋词选共有三十余部。主要集中研究三部分内容:清代唐宋词选史,清代唐宋词选的文本细化研究,部分唐宋词选研究辩误。
绪论
上编 康乾时期唐宋词选研究
章 康乾时期唐宋词选综论
节 康乾时期唐宋词选概况
第二节 康乾时期唐宋词选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 通代女性词选《林下词选》
节 “必精”“耳目一新”的编选旨趣
第二节 以人系词与“鄙意为之”的编选体例
第三章 求全求备的选家范式——《词综》
节 从编选旨趣看《词综》之全备
第二节 从选源看《词综》之全备
第三节 从编选人员看《词综》之全备
第四节 《词综》之勘雠、辨误与被勘雠、辨误
第四章 专精宋词的《词洁》
节 “竹素之观”的功用与“瑕不掩瑜”的词韵观
第二节 删削词题与调名划一
第三节 推尊宋词与识其源流
第五章 官修词选《御选历代诗余》
节 《御选历代诗余》的官方色彩
第二节 风华典丽、求全求富的编选宗旨
第三节 词选而兼词谱功用的编选体例
第六章 情有别肠的《古今别肠词选》
节 补《绝妙好词》与“烛初学之疑”的编选指向
第二节 以调系词的编选体例与选本兼及别集的功用
第三节 赵式对词作的“改削”
第七章 “手眼别具”的《古今词选》
节 “通代”与“新颖”的选家意识
第二节 正变风格与情韵兼备的选家尺度
第三节 以调系词、异于词谱的编排体例
第四节 《古今词选》选词的“手眼别具”
第八章 “雅郑并奏”的《清绮轩词选》
节 准乎《词综》淡雅为宗
第二节 以调系词体调兼顾
第三节 夏秉衡的词体观与雅郑杂陈
第九章 仿《词综》之《晴雪雅词》
节 《词综偶评》《晴雪雅词》与《词综》
第二节 《词综偶评》《晴雪雅词》与《四库全书》
第三节 《晴雪雅词》的编选旨趣与编选体例
第四节 许昂霄的“以诗评词”
中编 嘉道时期唐宋词选研究
章 嘉道时期唐宋词选综论
节 嘉道时期唐宋词选概述
第二节 嘉道时期唐宋词选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 曲家之选《自怡轩词选》
节 瓣香《词综》以雅为宗
第二节 以调系词间附评骘
第三节 《自怡轩词选》与《清绮轩词选》《晴雪雅词》
第四节 《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三章 课本之选《词选》
节 以人系词间附评骘
第二节 张氏的“微言大义”及与浙派之关联
第三节 绍继家学的《续词选》
第四章 “略存梗概”的《天籁轩词选》
节 《闽词钞》与《天籁轩词选》概述
第二节 叶申芗的“诗余”观念与“略存梗概”编选思想
第三节 《宋六十名家词》《闽词钞》《天籁轩词选》中的《乐章集》
第五章 详于考辨的《宋七家词选》
节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第二节 严于律韵兼及意气
第三节 以人系词金针度人
第六章 “一出于正”的《历代词腴》
节 编选旨趣:追美浙派以雅为宗
第二节 编选体例:接续《词选》持择甚谨
第七章 选中“八股”《心日斋十六家词》
节 《晚香室词录》可能是《心日斋十六家词》的初稿
第二节 周之琦的无派之派
第三节 以人系词的编选体例与对吴文英词的再认识
第八章 “豪士”之选《宋四家词选》
节 从《词辨》到《宋四家词选》
第二节 《宋四家词选》旨在指导门径
第三节 四家浮沉与“退苏进辛、纠弹姜张”
第九章 地域之选《粤东词钞》
节 张维屏与许玉彬的“尊体”论
第二节 全集而有选集的功用的编选思想
下编 光宣时期唐宋词选研究
章 光宣时期唐宋词选综论
节 光宣时期唐宋词选概说
第二节 光宣时期唐宋词选特点
第二章 追溯词源的《唐五代词选》
节 从“上跻雅颂”到“微之微者”的词体观
第二节 绝门户标榜溯源流风
第三节 “花问”传统的追寻与抒写性情的通融
第三章 “道人”之选《湘绮楼词选》
节 《湘绮楼词选》的编选体例与选源
第二节 王闽运的“小道”观及相关评价
第三节 “道君”眼中的“绮语”
第四节 壮语与人律的矛盾
第四章 续《词选》之作《微云榭词选》
节 续补《词选》雅正为准
第二节 纵观词史风格多样
第五章 《历朝名媛诗词》与《历代名媛词选》
节 《林下词选》《历朝名媛诗词》《历代名媛词选》编选规模与编选思想比较
第二节 三部词选中的李清照
第六章 《蓼园词选》的“传”与“不传”
节 《蓼园词选》与《草堂诗余》
第二节 《蓼园词选》与况周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其实中国古代的圣贤也许早就深知其中三昧,所以古人的文学评论大多不仅非常精炼,而且也极为形象,没有那么多概念到概念的理性论述,多的是个人经验体悟的形象描述,却反而直指文心,切中肯綮,透彻淋漓,给人以丰富的启示。更有甚者,觉得这些评点之语也是多余的,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多加一些圈点就够了。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也说,“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释氏所谓“言语道断”也是这个道理。这种道家揭示的认识论对中国的文学实践和文学评论影响极为深远。中国古代像《文心雕龙》这样的比较系统的文论著作非常少,而文学选本却沉沉夥颐,选学非常发达,从《诗三百》到《古文辞类纂》,历朝历代,不胜枚举。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发展、通变因革可以说主要不是靠文学理论的指导,而是凭借选本的熏染化成。
选本不仅渗透了审美爱好、情趣风尚,也融人了文学观、发展史观,而且还寄寓了文心、文思和文法(包括语法、章法)。选本是具体的、个性的,也是活泼生动的、丰富真切的,能够赋予后学为全面的文学信息。古代学者就是通过沉浸选本,身心濡化和涵化,从而由模仿而创造,成为文学家。所以选本和选学对于古人的文学创作极为重要,要明了古代文学发展演化的过程,就必须要研究历代的选本和选学。其实不仅是研究文学有这个必要,要研究中国的文化特点和思维特征也同样很有必要认真研究选本和选学。
以前的文学史研究不太重视选本和选学对于文学发展建构的意义,近几年来情况有所改观,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开始关注选本和选学,也产生了不少成果。但是中国的选本和选学极为丰富,其意涵也极其深厚,有极大的诠释空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可以说还是方兴未艾。
高春花博士对清词饶有兴趣,很想在清词研究方面有所发明。而词道发展到两宋几乎已臻极致,元明时期走了下坡路,降到低谷,到了清代由于多种有利因素的作用,居然出现了中兴的局面。而在这过程中各种词选澜翻而出,可谓盛况空前。词体尽管是长短句,似乎句法比较自由,但由于受到词律的严格限制,其实反而比诗体要受更多的束缚,其创变的空间相当逼仄,因此词道革新尤为艰难。近代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界革命,有种种革命,却未见其倡导词界革命,原因无他,只缘其有词律的紧箍圈,稍有突破便不成其为词。职此之故,词道的通变,通为主。清词的中兴凭借的就是对唐宋词的大力学习继承,而唐宋词选也就是载着词家驶向词学乐园的竹筏,必然会盛行于世。要深入地认识清词,就必须要认真研究清代的唐宋词选。正是据于这样的理由,高春花博士把清代的唐宋词选本作为研究对象是非常有远见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