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10267丛书名: 中国校园文学
在灿烂的花叶上飞舞
——访作家叶辛
张佳澄等/001
光明与黑暗之书
光明与黑暗之书 席时雍丁坚容/007
初试锋芒赞 于漪/073
激情、痴迷和才情 杨扬/076
玉润文学社
花瓶徐思辰 徐思辰/077
蚊子 王沐瑶/ 090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文学课程
熊德勇/095
树人文学社
南方 李孟真/97
旅程 张雪儿/105
树人文学社简介 周春梅/110
……
突然发现,“发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
说到发现,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占斯特?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便首先闪人脑海。我们便可以依循着哲人的话,作许多的引申,如,生活中从不缺少诗意,而是缺少体悟诗意的心灵;生活中从不缺少温暖,而是缺少感受温暖的内心;生活中从不缺少文学人才,而是缺少发现文学人才的伯乐……于是,《中国校园文学》便应运而生,“发现青年文学天才,培植校园创作新星”,表达了我们的主张与期待。
文学,也是一种发现。作家叶辛先生发现了知青生活中的文学因子,创作出了轰动一时的知青文学,作家的创作是发现,校园文学创作亦当如此。上海市市北中学文学社以对文学的挚爱,展现了一种“自觉的文学追求”,作品令人刮目相看。有着36年历史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树人文学社则发现了文学“樱人心”的独特价值。每一个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也都依凭自己的理解去发现,并用文字传递这种种发现。当然,发现视角有异,发现结果纷呈,而发现的质量也因人而异。人选《中国校园文学》的稿件,便是作者们用心发现的结果呈现。
这里,我们要特别推荐《光明与黑暗之书》。作者是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席时雍、丁坚容两位同学,我们惊讶于两位小作者奇妙的故事构思、娴熟的语言驾驭与深刻的人文思考。两位作者将对战争、人性、人的善恶与灵魂世界等的深邃思考寄寓在宏大的故事叙述中,发人深省,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之光在心底的闪耀!
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究竟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文学创作?作为热爱文学之人,自然需要对这些问题作深人的思考,并尽可能地呈现自己的理解与主张。诚然,仁智之见,实属正常,但占今中外文学大家的文学主张与作品,却也在时时启迪我们,关于文学,应该有一些共性的存在。
阅读稿件时,我们常常为小作者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特点各异的语言表达而击节叹赏,欣喜之余,隐忧也时时浮现。我们身处的校园,我们正经历着的校园生活,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写身边的人与事,思考所处的生活,我们的校园,亦如滴水,可藏时代之海与人性之海。
同学们,请做好准备,开启我们全新的发现之旅!
初试锋芒赞
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之事,初中学生学习都德短篇小说《后一课》时均略有知晓。教学时因不作具体阐述,学生印象往往是抽样的、模糊的、概念化的。而今,席时雍、丁坚容两位八年级学生创作《光明与黑暗之书》,用文学的笔触把这场战争刻画得波澜迭起,惊心动魄,一个个人物形态各异,历历如在眼前。中学生伙伴阅读该作品,不仅可以满足好奇心,更能步入时间隧道,观看历史风云,倾听王朝瞬息变幻的声响,思考人生的追求,谴责战争的罪恶。两位作者年仅十四五岁,小小年纪有如此的文学爱好、文学潜能、文笔功夫,令人欣喜,值得称赞。
该小说构思巧妙,以简驭繁,用双线勾勒的方法,把普鲁士和法兰西两国统治者为了称霸欧洲而进行的这次战争描述得一清二楚。初,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发动侵略战争。9月1日,在色当决战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从此,普鲁士军队又成为侵略军,向法国巴黎推进,几乎占领整个法国,烧杀抢掠,迫使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双线并行,讲述战争始末。一条线是法国士兵弗朗索瓦的所见所行,另一条线是普鲁士禁卫军海因里希的战争经历。不同国别、不同立场、不同视角,讲述同一场战争,联系紧密,或铺垫,或呼应,或推进,或发展,言之有序,纹丝不乱。
构思的巧妙还表现在让死者的遗物说话。一边是“一个战争牺牲品的后的笔记”——日记9篇,一边是“一个为战争殉葬之人的日记”,写在一沓浸满鲜血残破不全的信纸上,也是9篇。日记,记历史的真实,从发动战争,集解军队开始,到袭击、交锋,到色当决战,到进入巴黎,一件件,一桩桩,书写着战争的惨烈,生命的消失。日记,记思想的纠结,人性与兽性的搏斗,自身的,他人的,猥琐的,疯狂的,战争中的人性展现,兽性发作,真实地伴着血与火记录留痕。用日记的形式讲述战争故事,更有真实感,更能吸引人、感动人。用两则日记开篇,引出“一段悲怆、令人惋惜的往事”,也由此“勾勒了一段罪恶、黑暗的回忆”,布局也是有特色的。
色当决战的场面,敌对双方均作了详细描绘。败方多着力写个人的迫不得已杀人后的罪恶感,写目睹法兰西官兵在这“屠宰场”被炸弹、屠刀宰割的惨状,写自己负伤、拼死搏斗与逃亡的艰难与绝望;大获全胜方用相当笔墨写诱敌深入全歼敌军计谋的步步实现,地形、人员、武器、厮杀、声响、色彩,全方位刻画,有点有面,深刻地揭示了屠杀者的兽性。即使与逃亡者的搏斗也充满血腥。章有章法,对战争场面作主次详略的处理,既错综其势,又贯通其意。
人物刻画也不乏佳笔。金发碧眼的年轻小伙子霍尔特,没有一句语言描写,仅胸口中枪后的死亡姿态就勾画出鲜明的形象。拿破仑三世与铁血宰相俾斯麦站前因“动员”而出场,对肖像均作了相当生动的渲染,但动员的话语稍加品味,就可以发现,一是空空洞洞,虚张声势,一是实实在在,成竹在胸。写人,要须眉毕现,引人入胜,力求“面目精神,跳跃纸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叙事、写人、绘景、状物,无不需要精当的文字。两位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是花过心思的。不仅能用恰当的语句把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注重辞采,追求一点用词组句在表达情意时的变化。
“后记”中“失乐园”“伊甸园”的安排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地狱一天堂,寄寓了爱憎与期望。想象是人们追忆形象的机能,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作品末尾展开想象的翅膀,贯通古今来思考,来表达,貌似荒诞,实则寄托了人世间的美梦,让光明驱走黑暗。
两位小作者写小说,虽初试锋芒,但闪亮之处比比皆是,同龄人认真阅读,思考、咀嚼、品味,定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文学的芬香。
于漪
2016年4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