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00571丛书名: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丛书
编辑推荐
在市场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使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有良好的表现。教育与劳动市场脱节往往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过度教育,也就是教育对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过度,其问题主要不在于是否学生所学是否“过多”,而在于其机会成本过高。另一是教育不足,也就是教育没有教授学生足够的劳动市场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本书首先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就六类问卷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调查了17978位受访者。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教育的政策隐含。在对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讨论导致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深层社会原因。在理论和方法上,该书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诸多批评,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投资回报机制、教育投资的均衡提出独特的分析。提出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的间接边际影响概念,以及具体估计间接边际影响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在全国19个省份进行的17978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提出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的间接边际影响概念,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投资回报机制、教育投资的均衡做出独特的分析,提出改善中国教育的政策隐含。
目 录
章 研究主题、方法及数据/1
节 研究主题及方法/1
第二节 调查及数据/5
第三节 以后各章要览/7
附录1-1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专科及以上学历,未退休者)/11
附录1-2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未退休者)/15
附录1-3 农民工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19
附录1-4 农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23
附录1-5 企业界对大学生的期待及评价调查/27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31
节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31
第二节 晚清时期教育对近代化的回应/35
第三节 民国时期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回应/40
第四节 1949年后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回应/49
第三章 西方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56
节 古希腊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56
第二节 欧洲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58
第三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65
第四节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71
第四章 教育投资对收入的影响:理论及估计方法/81
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要点及评析/81
第二节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的解释及证据/86
第三节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解释的拓展/90
第四节 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估计/94
第五章 教育与工资收入/101
节 教育与工资:基于城镇居民样本/101
第二节 农民工教育与工资收入/112
第三节 教育与农村经济活动收入:基于农村居民样本/122
第四节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与工资:基于本科层次样本/133
第五节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与工资收入:基于高中层次样本/143
第六章 教育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154
节 教育对城镇居民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154
第二节 学习行为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就业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165
第七章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175
节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样本/175
第二节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农民工样本/185
第三节 学习行为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192
第四节 学习行为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高中样本/201
第八章 教育与创业及创新行为/208
节 教育与创业:基于城镇居民样本/208
第二节 教育与创业:基于农民工样本/218
第三节 教育与创新:基于城镇居民样本/227
第四节 教育与创新:基于农民工样本/233
第九章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240
节 就业质量的衡量/240
第二节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样本/246
第三节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农民工样本/253
第四节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262
第五节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高中样本/272
附录9-1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281
第十章 教育的其他价值/283
节 教育对农业专职化选择的影响/283
第二节 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290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福利/299
第四节 教育使人更加美丽/308
第十一章 外语教育对就业表现的影响/314
节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314
第二节 英语教育的回报研究/320
第十二章 城乡居民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26
节 城镇居民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26
第二节 农民工上网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33
第三节 农民上网学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341
第十三章 劳动市场对大学生的期待/348
节 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侧重研究/348
第二节 专业教育侧重vs.通识教育侧重/355
第三节 招聘时企业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关注/362
第四节 企业创新文化的调查及影响因素/368
第五节 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关注度的调查分析/373
第十四章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380
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城镇居民样本/380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农民工样本/388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农村居民样本/395
第十五章 农村教育:困境与出路/401
节 农村教育困境/401
第二节 农村教育出路/408
第十六章 改进学生劳动市场表现的教育政策隐含/413
节 讨论及教育政策选择/413
第二节 中西方教育差距:基于社会环境视角/418
作者分工/424
后记教育:全球化视角的审视/426
同学感言/428
节 研究主题及方法/1
第二节 调查及数据/5
第三节 以后各章要览/7
附录1-1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专科及以上学历,未退休者)/11
附录1-2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未退休者)/15
附录1-3 农民工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19
附录1-4 农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23
附录1-5 企业界对大学生的期待及评价调查/27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31
节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31
第二节 晚清时期教育对近代化的回应/35
第三节 民国时期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回应/40
第四节 1949年后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回应/49
第三章 西方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56
节 古希腊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56
第二节 欧洲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58
第三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65
第四节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71
第四章 教育投资对收入的影响:理论及估计方法/81
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要点及评析/81
第二节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的解释及证据/86
第三节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解释的拓展/90
第四节 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估计/94
第五章 教育与工资收入/101
节 教育与工资:基于城镇居民样本/101
第二节 农民工教育与工资收入/112
第三节 教育与农村经济活动收入:基于农村居民样本/122
第四节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与工资:基于本科层次样本/133
第五节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与工资收入:基于高中层次样本/143
第六章 教育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154
节 教育对城镇居民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154
第二节 学习行为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就业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165
第七章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175
节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样本/175
第二节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农民工样本/185
第三节 学习行为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192
第四节 学习行为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高中样本/201
第八章 教育与创业及创新行为/208
节 教育与创业:基于城镇居民样本/208
第二节 教育与创业:基于农民工样本/218
第三节 教育与创新:基于城镇居民样本/227
第四节 教育与创新:基于农民工样本/233
第九章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240
节 就业质量的衡量/240
第二节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样本/246
第三节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农民工样本/253
第四节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262
第五节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高中样本/272
附录9-1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281
第十章 教育的其他价值/283
节 教育对农业专职化选择的影响/283
第二节 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290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福利/299
第四节 教育使人更加美丽/308
第十一章 外语教育对就业表现的影响/314
节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314
第二节 英语教育的回报研究/320
第十二章 城乡居民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26
节 城镇居民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26
第二节 农民工上网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33
第三节 农民上网学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341
第十三章 劳动市场对大学生的期待/348
节 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侧重研究/348
第二节 专业教育侧重vs.通识教育侧重/355
第三节 招聘时企业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关注/362
第四节 企业创新文化的调查及影响因素/368
第五节 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关注度的调查分析/373
第十四章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380
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城镇居民样本/380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农民工样本/388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农村居民样本/395
第十五章 农村教育:困境与出路/401
节 农村教育困境/401
第二节 农村教育出路/408
第十六章 改进学生劳动市场表现的教育政策隐含/413
节 讨论及教育政策选择/413
第二节 中西方教育差距:基于社会环境视角/418
作者分工/424
后记教育:全球化视角的审视/426
同学感言/428
前 言
代序 推介一本谈教育更是做教育的书
曾湘泉 教授
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教授给我发来他新近指导24名本科生合作完成的专著《教育、劳动市场表现与教育政策》的电子版,请我作序。我通读了全书,立刻应允,因为这是一部谈教育更是做教育的好书。
先说这部书谈的教育。我赞成书中的一个观点,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在劳动市场有良好的表现,这一思路又反过来可审视教育本身,即今天的教育是否真正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劳动市场有良好的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并不容易说清楚的话题。樊教授和他的学生为了把这个话题说清楚,首先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就六类问卷在全国19个省份调查了17978个受访者,包括城镇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和企业界人士,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这也是一本有理论深度的书。该书对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诸多批评,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投资回报机制、教育投资的均衡提出了独特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的间接边际影响概念,以及具体估计间接边际影响的方法,并在本书中得到良好应用。这一部分涉及劳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作者对现有方法提出了批评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这本书的主体是基于他们调查所获得的问卷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包括他们自己提出的方法,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这种研究精神和态度,以及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学校改进教育、学生提升毕业后在劳动市场的表现,也有助于教育政策制定者改革教育,以使得教育更好地回应劳动市场需求。
这本书研究教育,其实这本书的研究过程本身也是在探讨教育。从2008年开始,樊教授每年指导本科生做调查研究,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学术专著,加上这一部,迄今已完成八部。中国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普遍缺少对学生批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国教育的这一突出问题,大家谈论得并不少,而樊教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用他的行动在回答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这尤为难得。樊教授在后记中说,不是每位老师都要教学生写书,但一定要教学生创新;也不是每位学生都要学写书,但一定要学习创新。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不必人人都模仿樊教授教学生写书,但一定要以我们各自的方式,把创新教育融入各自的教学中。中国的大学只有切实培养出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若干年前,在我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时,曾邀请樊明教授到本院来就职,但终未能成行。今天看到樊教授指导本科生合作完成八部专著,少了一份京城的浮躁,多了一份中原大地上的厚重,展现了教育的一种可能性,也许他这样做对中国教育的触动更大,我充分理解并深感欣慰。
后,我郑重向广大读者推荐这部不仅是谈教育更是做教育的书。
2016年8月
曾湘泉 教授
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教授给我发来他新近指导24名本科生合作完成的专著《教育、劳动市场表现与教育政策》的电子版,请我作序。我通读了全书,立刻应允,因为这是一部谈教育更是做教育的好书。
先说这部书谈的教育。我赞成书中的一个观点,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在劳动市场有良好的表现,这一思路又反过来可审视教育本身,即今天的教育是否真正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劳动市场有良好的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并不容易说清楚的话题。樊教授和他的学生为了把这个话题说清楚,首先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就六类问卷在全国19个省份调查了17978个受访者,包括城镇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和企业界人士,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这也是一本有理论深度的书。该书对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诸多批评,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投资回报机制、教育投资的均衡提出了独特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的间接边际影响概念,以及具体估计间接边际影响的方法,并在本书中得到良好应用。这一部分涉及劳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作者对现有方法提出了批评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这本书的主体是基于他们调查所获得的问卷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包括他们自己提出的方法,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这种研究精神和态度,以及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学校改进教育、学生提升毕业后在劳动市场的表现,也有助于教育政策制定者改革教育,以使得教育更好地回应劳动市场需求。
这本书研究教育,其实这本书的研究过程本身也是在探讨教育。从2008年开始,樊教授每年指导本科生做调查研究,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学术专著,加上这一部,迄今已完成八部。中国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普遍缺少对学生批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国教育的这一突出问题,大家谈论得并不少,而樊教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用他的行动在回答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这尤为难得。樊教授在后记中说,不是每位老师都要教学生写书,但一定要教学生创新;也不是每位学生都要学写书,但一定要学习创新。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不必人人都模仿樊教授教学生写书,但一定要以我们各自的方式,把创新教育融入各自的教学中。中国的大学只有切实培养出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若干年前,在我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时,曾邀请樊明教授到本院来就职,但终未能成行。今天看到樊教授指导本科生合作完成八部专著,少了一份京城的浮躁,多了一份中原大地上的厚重,展现了教育的一种可能性,也许他这样做对中国教育的触动更大,我充分理解并深感欣慰。
后,我郑重向广大读者推荐这部不仅是谈教育更是做教育的书。
2016年8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