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33151
节 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新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其内涵
第三节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 粮食安全保障指标体系
第五节 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评估
第六节 我国粮食安全的结论及其10项建议
第二章 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节 粮食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 粮食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粮食安全的状况
第四节 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第五节 2013年粮食安全观点综述
第三章 粮食生产安全体系研究
节 粮食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第五节 转基因技术与粮食生产安全
第六节 粮食安全生产政策建议
第四章 粮食安全的消费保障体系
节 粮食消费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我国粮食消费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影响粮食消费因素分析
第四节 粮食消费安全指标
第五节 促进我国粮食消费体系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第五章 中国粮食交易安全体系研究
节 中国粮食交易安全概念
第二节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大体分为5个阶段
第三节 中国粮食交易现状
第四节 中国粮食交易安全突出问题
第五节 中国粮食交易安全建议
第六章 我国粮食进出口安全体系
节 我国粮食进出口的总体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粮食进出口不同品种现状分析
第三节 我国粮食进出口安全形势的评价
第四节 我国粮食进出口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我国粮食进出口安全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粮食安全的物流保障体系及评价
节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轨迹
第二节 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及特点
第三节 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粮食物流安全评价体系
第五节 现代粮食物流保障体系设计框架
第六节 粮食物流的发展对策
第八章 粮食金融安全体系研究
节 粮食金融安全体系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我国粮食金融安全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粮食金融安全体系总体评估
第四节 完善我国粮食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粮食财政安全体系研究
节 粮食财政安全体系的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
……
第十章 粮食安全的储备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粮食安全的信息预警保障体系
保证粮食安全不仅要以充足的产品作为物质基础而且还需要具有活力的市场供应体系。在市场体系建设中,一是要培育市场主体,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和规范市场秩序,三是要逐步形成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提倡全社会多层次的粮食储备,真正落实“藏粮于民”,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基础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我们应该提倡全社会多层次的粮食储备。一是利用价格信息、季节价差、促使各类相关的经济组织增加其粮食的周转储备,减轻国家粮食后备储备的压力;二是积极做好粮食产后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民增加粮食储备,它包含了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两种功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3.建立绿色粮食储备体系
所谓的绿色储粮工程,即使用绿色储藏装备、技术、方法,储藏绿色原料或产品,达到绿色储藏的效果,这是发展以粮食原料生产绿色食品的必要环节。绿色储粮工程的个特征即本质特征是储藏后的粮食及其加工产品对人类消费的安全性;第二个特征是科技的绿色性,既要依托现代科技,又要避免科技的负面效应,强调绿色科技的创新性;第三个特征是复合系统性,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非绿色问题,都会影响系统整体的功能,甚至成为有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产业。我国在绿色储粮方面应从自然生态防治和人工生态防治两方面人手。
根据绿色储藏的要求,绿色储粮工程应做到以下四点:①建立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切实从源头确保国家储备粮库收购的原粮的质量;②利用绿色科技优势与对储粮有利的生态条件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少用或限制使用各种杀虫剂;③使用符合“清洁生产”的粮仓及配套机械设备和材料,既不污染粮食,又不造成环境污染;④重视研究绿色粮食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检测技术以及储备粮品质陈化判定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并尽快实现智能化。显然在绿色储粮工程中,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是关键。
建立绿色粮食储备体系,主要采用非化学防治法的综合应用,力求把害虫减少到经济危害阈限之下。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法,包括利用捕食性昆虫、信息素、生长调节剂、食物引诱剂和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储粮害虫。物理方法包括低温、冷冻和利用电磁波能(伽马射线、太阳能、微波、激光)防治储粮害虫。此外,使用脱氧技术,充二氧化碳,惰性粉,以及植物杀虫技术。开发电子计算机储粮专家咨询决策系统,电子计算机自动监测储粮害虫种群数量,真正做到“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信息网络化,经营集约化,检测智能化,人才高素化”,使我国绿色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4.建立粮食动态储备体系
一直遵循静态储备的管理理念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直接费用高、轮换风险高、陈化损失大等问题。过去十几年的储备粮管理的实践证明,储备粮管理的风险是轮换风险。这里是指因轮换时机决策失误而造成低价轮出、高价轮进所产生的经济风险。这个风险曾在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期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认为储存一两年以内的储备粮称之为动态储备,储存超过两年的为静态储备。粮食动态储备是从满足社会粮食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粮食生产周期、储存周期、流转周期,以降低储备成本、节约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为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储备方案。粮食动态储备是试图以小的社会成本来确保社会粮食的需要,体现节约资源、经济高效的经营理念和持续、协调、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