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075899
内容简介
江西古陶瓷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江西陶瓷文化具有两万余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陶瓷器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风貌,其传播方式、方法和路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本书在厘清文化线路的概念之后,对不同时期江西的陶瓷文化的特点、传播线路进行了详细考察,对其表现、价值、意义进行了客观的总结。
前 言
江西古陶瓷文化线路·序
江西居彭蠡之滨,襟三江而带五湖,得长江水路之利,控南北交通之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和北方文化南下的先锋地带,荆蛮不同民族居地的相接处。赖此地理与文化双重优势,造就江西人杰地灵,多开风气之先!在这里有两万年的陶瓷历史,同样在这里有因为瓷器而成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器,经测年烧造于两万年前,研究认为在日本、俄国西伯利亚及中国湖南、贵州等地发现的距今18000~16000年的早期陶器与仙人洞出土的陶器有着技术上的传承性,说明在16000年以前,早期的陶器生产技术既在中国内地传播,也走向西伯利亚和日本等世界各地。以仙人洞为代表的江西地区的早期陶器生产技术不仅具有革命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标志着人类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技术大革命,开始告别蒙昧时代。
新石器时代江西地区的陶器生产已为后来的印纹陶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所以当北方文化南下与江西土著文明交汇时,在清江吴城出现了世界上服务于地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始青瓷生产基地。而当从江西地区输往中原等地的原始青瓷及其生产技术成为先进文明的代表时,江西地区便在世界瓷器史上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
汉代江西的窑工迅速掌握了刚刚在浙江曹娥江流域出现的成熟青瓷技术,洪州窑从东汉到唐一直是青瓷窑场中的佼佼者,其产品早在六朝时期已输出到朝鲜半岛并进入当地上层社会的生活,标志着中国瓷器开始走出国门。唐代晚期,以南窑、蓝田窑和道塘里窑为代表的窑场,在传承洪州窑技术的同时更是广泛汲取了越窑、长沙窑和段店窑的文化元素,产品面貌走向多元化并紧跟时代的潮流。江西地区的窑场在生产技术和文化因素上均开始走向集大成化的道路,也正是这种文化取向和博纳多元文化因素与技术的胸襟,才有了兼容南青北白双重文化与技术因素的青白瓷和以景德镇窑场为代表的青白瓷窑系,景德镇窑场的生产技术和以青白瓷为代表的文化因素开始影响中国瓷器生产的走向,景德镇窑场的产品也开始走向世界。同样是在吸收了来自中国北方的釉下彩绘技法和伊斯兰地区的青花陶器文化因素后,景德镇窑场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在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借由大航海时代的机遇,以景德镇窑场为代表的青花瓷器成为人类历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工业品并占据世界各地的市场,在17、18世纪,景德镇不仅成为世界工业商品的生产中心,而且是全球商贸线路的主要端点之一。然而,从江西这片沃土上走出的不仅仅只有瓷器,更主要的是瓷器背后的文化和技术,青白瓷、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斗彩等瓷器生产技术除在中国传播并产生影响外,还随着瓷器的输出影响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西亚、欧洲各国的瓷器生产,中国的瓷器文化得以真正影响并普及世界各地,终形成了世界性的瓷器文明。
人类文化的历史画卷展现的并非只是在同一民族间简单的直线传承,而是通过多民族间的互相交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跃性发展。世界陶瓷的历史基本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而陶瓷技术在上万年的历史时期内传承发展,在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交流传播,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陶瓷文明史。但是,陶器是何时在何地出现并如何发展、普及,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元素之一,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课题。
徐琳琳同志主编的《江西古陶瓷文化线路》一书,集江西陶瓷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智慧,较熟练地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发掘资料,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以纵向的传承与横向的传播为主线,考察江西陶瓷发展及对外交流的历史,诠释了动态的江西陶瓷文明史纲要,很好地回答了这一世界性的学术问题,并为陶瓷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我期待着更多的历史与陶瓷研究者能在更宏观的视野上、采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探索中国陶瓷文明历史和世界陶瓷文明历史,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耿宝昌
2014年5月于北京·故宫
江西居彭蠡之滨,襟三江而带五湖,得长江水路之利,控南北交通之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和北方文化南下的先锋地带,荆蛮不同民族居地的相接处。赖此地理与文化双重优势,造就江西人杰地灵,多开风气之先!在这里有两万年的陶瓷历史,同样在这里有因为瓷器而成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器,经测年烧造于两万年前,研究认为在日本、俄国西伯利亚及中国湖南、贵州等地发现的距今18000~16000年的早期陶器与仙人洞出土的陶器有着技术上的传承性,说明在16000年以前,早期的陶器生产技术既在中国内地传播,也走向西伯利亚和日本等世界各地。以仙人洞为代表的江西地区的早期陶器生产技术不仅具有革命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标志着人类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技术大革命,开始告别蒙昧时代。
新石器时代江西地区的陶器生产已为后来的印纹陶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所以当北方文化南下与江西土著文明交汇时,在清江吴城出现了世界上服务于地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始青瓷生产基地。而当从江西地区输往中原等地的原始青瓷及其生产技术成为先进文明的代表时,江西地区便在世界瓷器史上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
汉代江西的窑工迅速掌握了刚刚在浙江曹娥江流域出现的成熟青瓷技术,洪州窑从东汉到唐一直是青瓷窑场中的佼佼者,其产品早在六朝时期已输出到朝鲜半岛并进入当地上层社会的生活,标志着中国瓷器开始走出国门。唐代晚期,以南窑、蓝田窑和道塘里窑为代表的窑场,在传承洪州窑技术的同时更是广泛汲取了越窑、长沙窑和段店窑的文化元素,产品面貌走向多元化并紧跟时代的潮流。江西地区的窑场在生产技术和文化因素上均开始走向集大成化的道路,也正是这种文化取向和博纳多元文化因素与技术的胸襟,才有了兼容南青北白双重文化与技术因素的青白瓷和以景德镇窑场为代表的青白瓷窑系,景德镇窑场的生产技术和以青白瓷为代表的文化因素开始影响中国瓷器生产的走向,景德镇窑场的产品也开始走向世界。同样是在吸收了来自中国北方的釉下彩绘技法和伊斯兰地区的青花陶器文化因素后,景德镇窑场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在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借由大航海时代的机遇,以景德镇窑场为代表的青花瓷器成为人类历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工业品并占据世界各地的市场,在17、18世纪,景德镇不仅成为世界工业商品的生产中心,而且是全球商贸线路的主要端点之一。然而,从江西这片沃土上走出的不仅仅只有瓷器,更主要的是瓷器背后的文化和技术,青白瓷、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斗彩等瓷器生产技术除在中国传播并产生影响外,还随着瓷器的输出影响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西亚、欧洲各国的瓷器生产,中国的瓷器文化得以真正影响并普及世界各地,终形成了世界性的瓷器文明。
人类文化的历史画卷展现的并非只是在同一民族间简单的直线传承,而是通过多民族间的互相交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跃性发展。世界陶瓷的历史基本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而陶瓷技术在上万年的历史时期内传承发展,在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交流传播,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陶瓷文明史。但是,陶器是何时在何地出现并如何发展、普及,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元素之一,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课题。
徐琳琳同志主编的《江西古陶瓷文化线路》一书,集江西陶瓷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智慧,较熟练地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发掘资料,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以纵向的传承与横向的传播为主线,考察江西陶瓷发展及对外交流的历史,诠释了动态的江西陶瓷文明史纲要,很好地回答了这一世界性的学术问题,并为陶瓷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我期待着更多的历史与陶瓷研究者能在更宏观的视野上、采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探索中国陶瓷文明历史和世界陶瓷文明历史,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耿宝昌
2014年5月于北京·故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