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83958
★这是中国哲学登场的时代,是中国哲学实现创造性转化的时代
★全景式展现道家哲学的发展历程;
纵览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的演变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同时呈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如何走向现代世界,传统智慧如何创造性转化,“道”能够*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适宜的方式向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适宜的良性关系!
道家学派,实始于老聃,其*为核心的概念曰“道”。作为一种看问题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学方法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它能向每个普通人揭示出属于他自己的“能在”,从而让人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并不是死的法则,而是动态、无限、生机活泼等一切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代名词;“道”能够*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适宜的方式向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适宜的良性关系。
编 道家思想通论 ………………………………………………1
节 总论…………………………………………………………3
第二节 老子…………………………………………………………8
第三节 文子与关尹子、杨朱、列子 ……………………………50
第四节 庄子 ………………………………………………………70
第五节 《黄老帛书》 ……………………………………………100
第六节 《管子》与稷下道家 ……………………………………112
第七节 其他道家
———鹖冠子及其他 ……………………………………128
第二编 老庄思想的现代转化……………………………………151
节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153
第二节 老庄哲学的基本精神 ………………………………… 172
第三节 依道而“看”与人的能在
———道家的人生哲学 …………………………………183
第四节 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 ……………………………………202
第五节 简论老庄学派的语言哲学思想 …………………………215
第六节 道家管理智慧 ……………………………………………233
第三编 老庄思想探微…………………………………………251
节 由词以通道
———老子哲学的概念分析……………………………253
第二节 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
———以《秋水》篇为例 …………………………………313
第三节 庄子论“真人”与“真知”关系命题的现代诠释…………326
第四节 《庄子》“内七篇”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
“生死观”之比较 ……………………………………………342
第五节 庄子《齐物论》篇“莫若以明”合解 ………………………361
第六节 “天籁”与“卮言”新论 ……………………………………383
第七节 “坐忘”非端坐而忘解 ………………………………………407
附录 ………………………………………………………………………439
一、道论在简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
帛、王本中含义异同初探……………………………………………441
二、从“道生法”命题看《帛书黄帝四经》中的法哲学思想…………457
三、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新解(外四则) ……………………473
四、以楚简本“大植若屈”与王弼本“大直若屈”之差异
为例看老子思想演化的轨迹 …………………………………………482
人名索引………………………………………………………………………496
书名索引………………………………………………………………………507
名词索引………………………………………………………………………518
跋………………………………………………………………………………541
自 序
文|吴根友
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我对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文章与思想就特别偏爱。硕士毕业后,追随萧萐父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以会议服务人员的身份参加首届全国道家道教会议,并提交《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一文,会议之后,在唐明邦先生的指导下,我对此文做了一定修改,投给了《哲学研究》,没想到即被接受,并很快发表出来,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这是我平生正式发表的篇学术论文,而且篇发表的论文就是论述道家哲学思想的文章,可见我与道家思想的缘分。当然,该文在现在看来是有点肤浅了,只能代表我20多年前的认识水平,但作为纪念,我仍将此文放在本书中。后来,由于我的博士论文主攻方向是明清哲学,我本来又是从中文系跨科转到哲学系的,还有很多课要补,毕业后又教了五年“中国社会思想史”,在社会学领域里游荡了五六年,就这样,我对于道家哲学的兴趣就被生活与工作的需要挤到一边去了。
1996年,因郭齐勇教授邀请我撰写《先秦诸子学志》一书的道家章节,使我有机会重新回到道家的学术兴趣上来。2000年,武大哲学院创办“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我承担先秦道家研究的课程,主要讲授《老子》与《庄子》,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名称虽有所改变,授课的方式也有变化,但《老子》《庄子》的原文作为课程内容一直没有变。后来,我在接受社会上各种讲课的邀请之时,基本上只讲老子、庄子的思想。有此诸因缘,20多年来,就零零星星地积累了一些道家、老子、庄子思想研究的文字目前看来不成系统,只能算是学习、研究道家、老子、庄子思想的点滴心得。如果这些文字中有个别足以帮助大家理解道家的只言片语,或者有对老子、庄子思想个别地方有一点让人解颐的小慧,也就不算辜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刘佩英社长及哲学编辑刘旭君的一片厚爱了。
本论集取名为“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其实包含两层意思:,偏重于客观的呈现,即文集的编,该编承蒙郭齐勇教授慷慨,允许我将《诸子学通论》一书中的第三章抽出来放入此处;第二,偏重于自我的解读,这一层意思即文集的第二、三两编及附录部分文字。至于解读得是否恰当,有待学界同仁、道友的评价。
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第二编中大多数文字是在社会上各种国学班上的讲课稿件,重复的引文比较多,解释的文字比较少,可能让读者厌弃,建议大家看看标题即可,从标题中大体上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在现代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释空间。值得一读的有两节文字,其一是“依道而‘看’与人的能在——道家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启示意义”一文,该文是我尝试应用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吸收海德格尔哲学的思想精神,对庄子“以道观之”的方法作一现代性的转化,并将现代文明中重视人的精神自由的内容融入其中,对道家的人生哲学做了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阐释。当然,讨论“人的能在”这一议题,也深受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书的影响与启发,在此我要对他表示感谢。
其二是“简论老庄学派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一节。该节较为集中而又深入地阐发了老子与庄子的语言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庄子语言哲学思想的特征及其对老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深化的阐发,笔者自认为有解颐之处,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
本论集第三编的后三节有关庄子《齐物论》《大宗师》篇中的细节问题讨论的文字,笔者认为值得学人们一读。当然,我并非意指三节文字目前提供的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值得关注。近十几年来,笔者致力于乾嘉学派的学术思想研究,对于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派所开创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大其心,以体古贤圣与天地之心相协”的语言哲学与经学解释学略有心得,并将此心得运用到老子、庄子研究上面来,以处理自己在本科教学中遇到的文本困惑。这三篇文字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惜乎目前还未能在老庄思想研究方面达到成荫的良好效果。至于本编中的“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以《秋水》篇为例”;“庄子论真人与真知的关系——《大宗师》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命题的现代诠释”;“《庄子》‘内七篇’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之比较三篇”,读者若有时间,亦可花点时间耐心一读,或许会有些许启发。
若如上所说,除了点明的几篇之外,其他诸篇是否就是用来骗稿费、浪费读者时间的文字呢?当然也不能这样说。庄子对“有用”与“无用”关系的讨论,亦可适用于本论文集的所有文字。人在行路的过程之中,足之所履之地为有用,而非足所履之地不能说是无用。足所接触的地面为有用,但衬托地面的地基不能说无用。希望读者能以庄子的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智慧,来审视本论集中的所有文字,则万一某位读者拿到此书在手时,就不至于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
附录四篇文章,与道家、黄老道家学术与思想有关,但主要偏重于学术问题,不好纳入前三编的主题之中,但作者往往敝帚自珍、不忍割舍,故放在附录部分,以表明笔者对于道家思想研究的触角还旁涉当代学术的热点一二,并未固步自封。
当今天下非沉浊,故笔者以庄语言老子与庄子或以为以庄语言老子可,以庄语言庄子不可。笔者以为,庄子“三言”虽非庄语,庄子之意,实庄严、深沉、闳大,足以开人脑洞,引人遐思无限。当今之世,君子若能“依道而看”,则将洞见“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之理,进而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但开放的心态决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天下》篇告诫世人,一切皆当“调适而上遂”,这才是开放心态所应当具有的智慧、积极的处世哲学与人生哲学。好生活是可欲的,也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生活中不断地“调适而上遂”。
“调适而上遂”,我以为是庄子改良主义的处世哲学与人生哲学。庄子哲学有很多面向,在此,我更倾向于从积极的面向来阐释庄子的思想,并以此滴心得奉献给诸位读者。
是为序。
吴根友
2017年8月7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