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95323丛书名: 书林守望丛书
目 录
代前言——《叶圣陶序跋集》编后琐记
辑 写给自己的书
《花萼》自序
《三叶》自序
《日月星辰》序
《花萼与三叶》重印后记
《海外奇游记》序言
《未必佳集》自序
多馀的话——《梦魇》后记
《诗人的心》写者自白——我为什么要写《诗人的心》
跟同道们谈心——《竖鸡蛋和别的故事》后记
《古诗词新唱》前言
《古诗词新唱》校后琐记(录36则)
《我是编辑》题解
《我是编辑》跋
《科普杂拌儿》后记
《父亲的希望》自序
《舒适的旧梦》自序
《父亲长长的一生》序
第二辑 写给父亲的书
《叶圣陶散文甲集》编后琐记
编父亲的散文集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叶圣陶)》编后絮语
《文心》重版后记
《文章例话》重版后记
《叶圣陶散文乙集》编后琐记
重印《开明国文讲义》后记
《在上海的三年》的按语
是作家,又是教师——《叶圣陶作品选》前言
《叶圣陶读本》前言
《旅印日记》的按语
《文话七十二讲》后记
《叶圣陶答教师的l00封信》前言
《中小学学生作文评改举例》前言
《鲁翁诗抄》跋
《一九七六年日记》的按语
珍藏本《教育小说》序
《叶圣陶作品精选》序言
《稻草人》重印后记
父亲的二十四篇童话——《叶圣陶童话故事集》编者说明
为了纪念——《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前言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序言
《涸辙旧简——叶圣陶贾祖璋京闽通信集》前言
《老开明国文课本》序
……
第三辑 写给别人的书
编父亲的序跋集
辑 写给自己的书
《花萼》自序
《三叶》自序
《日月星辰》序
《花萼与三叶》重印后记
《海外奇游记》序言
《未必佳集》自序
多馀的话——《梦魇》后记
《诗人的心》写者自白——我为什么要写《诗人的心》
跟同道们谈心——《竖鸡蛋和别的故事》后记
《古诗词新唱》前言
《古诗词新唱》校后琐记(录36则)
《我是编辑》题解
《我是编辑》跋
《科普杂拌儿》后记
《父亲的希望》自序
《舒适的旧梦》自序
《父亲长长的一生》序
第二辑 写给父亲的书
《叶圣陶散文甲集》编后琐记
编父亲的散文集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叶圣陶)》编后絮语
《文心》重版后记
《文章例话》重版后记
《叶圣陶散文乙集》编后琐记
重印《开明国文讲义》后记
《在上海的三年》的按语
是作家,又是教师——《叶圣陶作品选》前言
《叶圣陶读本》前言
《旅印日记》的按语
《文话七十二讲》后记
《叶圣陶答教师的l00封信》前言
《中小学学生作文评改举例》前言
《鲁翁诗抄》跋
《一九七六年日记》的按语
珍藏本《教育小说》序
《叶圣陶作品精选》序言
《稻草人》重印后记
父亲的二十四篇童话——《叶圣陶童话故事集》编者说明
为了纪念——《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前言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序言
《涸辙旧简——叶圣陶贾祖璋京闽通信集》前言
《老开明国文课本》序
……
第三辑 写给别人的书
编父亲的序跋集
在线试读
多馀的话——《梦魇》后记
用短篇小说的形式介绍科学家,在我是一种尝试,我好像闯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感受很新鲜,到处都有乐趣。现在集子已经编成,送给画家插图去了,正好趁这发稿前的空当,把我感受到的择要记下几笔,附在正文后边。这样做也许完全是多馀的。读者诸君要是还有馀兴读下去,我的满足真个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了。
我曾经写过几位科学家的小传,还在五十年代“向科学进军”的当口,都是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约稿。我遵命一一按时交卷了,自己却很不满意:三五千字一篇,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学历职位,等等等等,什么都得挂上一笔,像个流水账,又像个履历表,读者得耐着性子才能往下看。尤其乏味的是材料都是现成的,我只能变着法子抄袭。为了解嘲,我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任逸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人云亦云”的困境呢?我考查了好几位科学家,他们在一生中都碰到过一些很关键的问题,逼迫他们不得不自己作出抉择。抓住这样的时刻,探索他们的内心活动,或许能把他们的精神境界表现得稍稍丰满一些,读者看了或许能留下一点儿粗略的印象。至于写出来会成个什么样子,那时并未理会。抓住某一特定时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大概近乎短篇小说,形式总是由内容来决定的嘛。
……
用短篇小说的形式介绍科学家,在我是一种尝试,我好像闯进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感受很新鲜,到处都有乐趣。现在集子已经编成,送给画家插图去了,正好趁这发稿前的空当,把我感受到的择要记下几笔,附在正文后边。这样做也许完全是多馀的。读者诸君要是还有馀兴读下去,我的满足真个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了。
我曾经写过几位科学家的小传,还在五十年代“向科学进军”的当口,都是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约稿。我遵命一一按时交卷了,自己却很不满意:三五千字一篇,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学历职位,等等等等,什么都得挂上一笔,像个流水账,又像个履历表,读者得耐着性子才能往下看。尤其乏味的是材料都是现成的,我只能变着法子抄袭。为了解嘲,我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任逸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人云亦云”的困境呢?我考查了好几位科学家,他们在一生中都碰到过一些很关键的问题,逼迫他们不得不自己作出抉择。抓住这样的时刻,探索他们的内心活动,或许能把他们的精神境界表现得稍稍丰满一些,读者看了或许能留下一点儿粗略的印象。至于写出来会成个什么样子,那时并未理会。抓住某一特定时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大概近乎短篇小说,形式总是由内容来决定的嘛。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