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862221
内容简介
国际广播是以外国人及海外侨民为对象的跨文化传播。鉴于传播对象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乃至风俗习惯,国际广播要做到有效传播,不仅要能“送达”,而且还要“入脑”。“送达”解决的只是技术性落地,“人脑”才是效应性落地。因此,国际广播如何树立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必备的理念,并由此引申出适应跨文化传播的特殊做法,就成为其能否实现有效传播的重要条件。正如老舍先生所言:“说什么固然重要,怎么说尤其重要。”对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提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要“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由国际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在国际传播中,既要坚持“中国立场”,又要体现“世界眼光、人类胸怀”。这当是国际广播的经世之道。
目 录
国际广播——远而又近的传媒(代序)
章 绪论
节 国际广播与国际传播
第二节 国际广播的传播主体
第三节 国际广播的特点
第四节 国际广播在国际传播中的功能和地位
第五节 国际广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国际广播历史
节 国际广播起源及初步发展
第二节 二战时期的“广播战”
第三节 冷战时期的国际广播
第四节 冷战后的国际广播
第五节 转型期的国际广播
第六节 当代国际广播媒体概况
第三章 国际广播实务
节 国际广播节目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国际广播节目的编排
第三节 国际广播节目的本土化策略
第四章 国际广播受众
节 受众理论和受众心理
第二节 国际广播受众的特点
第三节 国际广播受众的分类
第四节 确定目标受众的原则
第五章 国际广播的传播效果
节 传播效果理论
第二节 影响国际广播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国际广播传播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第四节 国际广播传播效果评估的内容
第六章 中国的对外广播
节 中国对外广播的诞生
第二节 中国对外广播的大发展时期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对外广播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对外广播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广播
第六节 中国地方对外广播概况
第七章 国际对华广播
节 国际对华广播历史和概况
第二节 国际对华广播本土化策略
第八章 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广播发展趋势
节 由政治“硬”传播转为文化“软”渗透
第二节 由传者本位转为本土化传播
第三节 由单一广播媒体转为跨媒体传播机构
第四节 由规模受众转为年轻、精英受众
附录 世界国际广播电台2006年播出情况汇总
部分国际广播电台英文缩写
部分国际广播电台网址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绪论
节 国际广播与国际传播
第二节 国际广播的传播主体
第三节 国际广播的特点
第四节 国际广播在国际传播中的功能和地位
第五节 国际广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 国际广播历史
节 国际广播起源及初步发展
第二节 二战时期的“广播战”
第三节 冷战时期的国际广播
第四节 冷战后的国际广播
第五节 转型期的国际广播
第六节 当代国际广播媒体概况
第三章 国际广播实务
节 国际广播节目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国际广播节目的编排
第三节 国际广播节目的本土化策略
第四章 国际广播受众
节 受众理论和受众心理
第二节 国际广播受众的特点
第三节 国际广播受众的分类
第四节 确定目标受众的原则
第五章 国际广播的传播效果
节 传播效果理论
第二节 影响国际广播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国际广播传播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第四节 国际广播传播效果评估的内容
第六章 中国的对外广播
节 中国对外广播的诞生
第二节 中国对外广播的大发展时期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对外广播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对外广播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广播
第六节 中国地方对外广播概况
第七章 国际对华广播
节 国际对华广播历史和概况
第二节 国际对华广播本土化策略
第八章 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广播发展趋势
节 由政治“硬”传播转为文化“软”渗透
第二节 由传者本位转为本土化传播
第三节 由单一广播媒体转为跨媒体传播机构
第四节 由规模受众转为年轻、精英受众
附录 世界国际广播电台2006年播出情况汇总
部分国际广播电台英文缩写
部分国际广播电台网址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