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45902
本书围绕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机制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论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价和特征,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责任理论的历史演变;其次,在实践层面上总结了不同国家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实践,调查了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志愿活动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养成的效度和限度。后,从道德倾向、移情和社会责任行为的关系角度,建构社会责任养成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提高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有效策略。
第1章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诉求
1.1问题的缘起
1.2文献综述
1.3相关概念界定
1.4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第2章中西方文化视域下责任理论的历史流变
2.1西方文化视域下责任理论的历史流变
2.2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思想
2.3中西方责任观的比较分析
第3章比较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以美国为例
3.1志愿服务
3.2社区服务
3.3服务学习
3.4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其他途径
第4章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
4.1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历史演变
4.2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发展现状调查
4.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成效分析:以大学生
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第5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模型构建与验证
5.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理论基础
5.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研究假设
5.3大学生社会责任发展理论模型验证与建构
5.4大学生社会责任发展理论模型验证
第6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反思与建构
6.1文化基础 :寻找中国传统责任观与现代责任诉求的契合点
6.2责任教育模式创新:将责任教育融入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6.3责任教育的组织保障:营造校园责任气氛
附录1对志愿工作态度的调查(适合于大规模调查)
附录2对志愿工作态度的调查(适合于暑期“三下乡”志愿者)
附录3对志愿工作态度的调查(适合于海外志愿者)
附录4DIT2确定问题测验(3.0版本)
附录5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MCT)
附录6社会责任心问卷
附录7人际反应指标量表(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
参考文献
后记
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人的责任性,自觉意识并主动承担一定的责任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恰如西塞罗所说的,任何一种生活,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事业的还是家庭的,所作所为只关系到个人的还是牵涉他人的,都不可能没有其道德责任;因为生活中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这种责任而出,而一切无德之事皆因忽视这种责任所致。[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91.就责任的本质而言,它实际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个体提出的现实要求。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体间的社会关系状态决定着个体应承担的责任,个体只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社会秩序才能够得以维系,社会生活才能够正常进行,社会和个体才能够顺利发展。责任无处不在,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的社会角色密切关联。个人扮演的角色越多,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愈多。在担负责任的过程中,个体逐步走向成熟。
责任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责任关系的反映,是社会和他人的客观要求在个体身上引起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社会责任感则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即个人的能力及其活动满足他人、群体和社会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在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角色、履行作为社会人义务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体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化和人格完善化程度,是诸多积极心理品质中重要的方面之一,在整个责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责任现象而言,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相伴相随,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但论及责任问题,尤其是社会责任问题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且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突出。现代文明的发展撕裂了禁锢个体权利和自由的牢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个性解放;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加速发展,为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打造了全新的模式,全球化、高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但与此同时,个体责任的销蚀、自然环境的恶化、能源资源的枯竭、恐怖犯罪活动的频发也对今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当今时代,是一个自由和限制、辉煌与灾难并存的时代。人们在无限张扬个体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饱受过度自由带来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妨碍和伤害;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又承受着精神家园的逐步荒芜;在体验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奇迹的同时,又饱受科学技术的奴役和控制。正如全球伦理倡导者汉斯·昆所告诫的,现代文明在肯定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却引发了人权价值理想的优先性考虑与人权现实实践的正当合理性考虑之间的紧张和失衡。人的权利被突出地个体化和理想化了,作为权利之对应的义务(责任)却被淡化了。于是便有了所谓现代人的权利要求膨胀,有了人类中心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恶性扩张”陈来谁之责任?何种伦理?从儒家伦理看世界伦理宣言[J].读书,1998(10):8-12.。总结成败得失,所有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无不与责任息息相关,责任缺失将会给人类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存带来极大的隐患。当今时代是一个责任凸显的时代。建设责任社会、责任政府、培育责任公民是当代社会的重大课题。“如果说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个人权利至上的基础上,那么也可以说现代社会是无条件地服从于责任的,它倡导品行端正,并渴求我们能超越个人利益的范畴来行事。”[法]吉尔·利波维茨基责任的落寞——新民主时期的无痛伦理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人们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并切实地担负责任,才能避免在责任逃避中灭亡。
在整个责任体系中,社会责任是关键的一环,尤其在价值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信息沟通网络化的当代,个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琼斯(David HJones)在《大屠杀中的道德责任:品格伦理研究》中强调了作为道德核心的两种自明的责任,一是不伤害他人的责任,这是层次的道德责任要求;二是为他人做好事的责任,这是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他认为,如果人们在道德核心中已经做到了两种自明的责任……就不会有大屠杀或者它的范围会极大地缩小。David,HJonesMor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Holocaust:A Study in the Ethics of Character[M].Lanham,Marylan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1999:41.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文化价值多元化,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得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独特敏感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大变革,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出日益淡漠的趋势,个人主义、功利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自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国家和集体利益意识淡漠,逃避或放弃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是被寄予更多期盼也是拥有更多机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其社会化进程与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谐与稳定。如何全面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如何正确评估当代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成效,如何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体系,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回应以上疑问,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与特征是什么?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是否可能?限度是什么?中西方文化下的责任观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流变?二者之间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异?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实践上,我们可以从美国高校学到什么?我国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实践上有哪些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在提高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上是否仍然有效?其有效性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际状况如何?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是怎样的?如何对当前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以提高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性?围绕这些问题,本书的基本研究框架主要如下。
第1章,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厘清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价值和特征,分析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发展社会责任感的可能性。
第2章,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分析西方文化视域下责任理论的历史流变和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社会责任思想的历史演进,厘清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责任观的传承和变化。
第3章,主要以美国高校为例,介绍美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措施、经验和教训,以及美国高校在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和服务学习等方面的实施经验。
第4章,考察了我国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方面的历史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状况,并通过跟踪调查的方法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影响。
第5章,围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问题,按照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的关系模型,构建了道德判断、社会责任心、移情、社会责任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模型。
第6章,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为理论依托,结合美国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经验和我国社会责任教育的传统,提出了我国高校社会责任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路和相关对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