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49930
德拉克洛瓦曾经写道:“在我们的艺术学校中,对色彩理论的原理既不曾进行分析,也不讲授,因为在法国,按照‘制图员是可以培养的,色彩学家却是天生的’这种说法,学习色彩规律被认为是多余的。色彩理论神秘吗?为什么称这些原理是神秘的?而这正是所有的艺术家都应该懂得并且都应该被教会的。”色彩感觉的形成确实是很多复杂因素造成的:天生的敏感性、对周遭环境色彩的认知、专业的理论学习等。
色彩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专业设计,究竟什么样的画而距离设计更近?什么样的色彩追求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建立色彩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联系,周静等编著的《设计色彩》大量使用了设计作品的图片,为后期的专业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更好地展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本套丛书是江苏省艺术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成果
本套丛书打破了长久以来设计类图书“先理论讲授,后示范作业”的陈旧模式,延伸设计教材中理论内容与设计实务的可操作性
加入大量课题案例,以强调对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入门思维的启发和拓展
本套丛书目前已出版的有:
设计色彩
装饰图形创意设计
装饰绘画设计
即将出版的有: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平面构成创意与设计、立体构成基础与应用
《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设计色彩》通过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梳理、色彩训练方法的总结、色彩认知与设计能力的关系阐述以及设计史中经典作品的色彩分析,展现设计中色彩运用的特殊性,并附与内容相应的课题设计和作品欣赏。《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设计色彩》图例丰富,更加强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供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作为基础教学用书,也可供初学者阅读参考。
第一章 认识色彩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知识
一、色彩的三种属性
二、色彩类型
第二节 色彩体系
一、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二、孟塞尔色立体
第三节 色彩关系
一、对比
二、调和
第四节 色彩的视觉语言与心理感受
一、感受与联想
二、和谐与冲突
三、错觉与幻觉
课题设计
第二章 色彩的印象与表现
第一节 以自然为基础的色彩印象
第二节 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色彩印象
第三节 文化中的色彩
第四节 造型艺术中的色彩
一、绘画
二、雕塑
课题设计
第三章 色彩表现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 色彩表现方法
一、水粉
二、水彩
第二节 写生色彩
一、静物
二、风景
三、人物
第三节 设计色彩专题训练
一、装饰色彩
二、色彩的简化与抽象
课题设计
第四章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色彩与形状
第二节 色彩与空间
第三节 色彩与材料
第四节 色彩与光线
第五章 作品欣赏
参考文献
一所好的设计学院如何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教师个人的学术水平与实务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还要看这个学院如何设计出一整套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且建立好每门课的课程基础。因此,编辑一本好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一直推崇美国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Design),这是一所享誉世界的设计学院,与意大利的马兰欧尼学院、英国的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巴黎的ESMOD时装艺术学院并称世界四大设计学院。作为一名设计教育工作者,同时受我的专业背景影响,我对这四所设计学院关注颇多,尤其是对他们的设计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更为敏感。帕森斯设计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为来自全世界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专业设计课程,提供学生在专业及实务经验上的学习,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设计概念,并且让学生学习到独自及团体设计上的实务经验及理念。而且,在这里学习的同学多半都会有兼职的设计工作,帕森斯设计学院为培养优良的设计人才,营造学生跨学科的设计观念,其中艺术、音乐、戏剧、管理、设计等八个学院的课程可以交叉学习。学校重视创新、艺术与设计的教育理念,使得毕业生与校友遍布欧美时尚界与设计界。他们的师资多为业界顶尖设计师,除了面对设计的技术挑战,更要求学生从人文历史理论中学习和理解设计的社会属性。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帕森斯设计学院在学术界和设计界享有盛名。因此,我以为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课程,除了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外,更应该强调设计文化在设计过程中的展开。注重设计过程的展开,加强设计专业学生对设计主题和设计元素的深入思考和深化设计。特别是细化设计细节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的创意思维活动作用于设计观念、设计使用、设计技能、设计形式语言不断外化的过程。强调设计文化的专业学院,学生的设计作品往往被要求显现出优美流畅的形式,以及清晰的实用逻辑思考与自信的应对能力。
我始终认为,大学设计教育是一种文化。说现代设计教育,言必谈包豪斯的“三大构成”教育,我们认识的“三大构成”,早年大都从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转道而来,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夹杂着许多曲解和歧义。包豪斯其实就是一个中等专门学校,30多位教师,十几年就培养了600多名毕业生,但包豪斯确确实实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伊顿当年开创构成教学,他的本意是要启发设计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平面和空间的构成能力。但所谓“三大构成”发展到今天,却被有些院校僵化为耗费时间的手工劳作。我在俄罗斯的一所学校看到,一件简单的立体构成作业被要求用120小时来完成,空间构成的想象能力被细密的手工制作所取代。更不能想象国内有些院校平面构成作业中,老师让同学用大量时间描绘细小的点点,这是同伊顿的初衷相违背的。更何况,包豪斯设计强调无机形的功能主义风格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它的形式单一化的弊端也早已暴露出来。面对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设计样式的多纬度文化思考,已经不是单一的包豪斯所能够替代的。有什么样的时尚生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设计教育。设计教育中的“三基本教育”是职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础训练,但要成为合格的设计师单靠这个不行。我常说,设计教育倡导的是“浪漫色彩与理想情怀的学院风格”,倡导一种“归于人文的都市情怀”。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与其说是设计产品,不如说是设计人和社会。”
中国的设计教育走的是不断西化的道路,如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新思路?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其实,西方设计教育的经验并不能解决中国设计教育的全部问题,但西方设计教育注重实践教育、追随流行、尊重手工艺的传统值得我们学习。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全国120万的艺术学生,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1.6%,其中70%是设计学生。国际上没有这样的设计教育国家可以类比。现在国内的普通设计教育本科是两头不落实。一方面是高端的设计人才缺乏,学校培养不出来;另外一方面,最底层的设计操作与实务人员又不愿意培养。中间层次很庞大,培养了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生。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既期望行政政策的引导,也希望于学校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推进。
徐宾等一批青年教师执着于课程教学改革,他们志同道合、努力探索,以“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教学成果。我赞同他们“不以降低学术品位为代价,力争将丛书做成精品”的主张和追求。这套丛书除阐明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外,还加入了大量课题案例,用以强调对艺术设计专业入门思维的启发和拓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打破了长久以来设计类图书“先理论讲授,后示范作业”的陈旧模式,延伸设计教材中理论内容与设计实务的可操作性。
我期待这套丛书能够有新的面貌,并为设计教育的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李超德
2012.6.26 写在独墅湖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