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纵论时代文艺状况,坚守人文主义立场,梁晓声三十余年文艺创作思想精华;这个时代,文艺有什么用?出席了“1015”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梁晓声诚恳作答……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ISBN: 978750086091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1.99

类别: 社会科学总论 SKU:5d874e805f98494bcc14f3c2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860914

编辑推荐

纵论时代文艺状况  坚守人文主义立场

  梁晓声三十余年文艺创作思想精华

   当代中国真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坚守人文主义立场,被誉为“中国的巴尔扎克”;执教大学十余年中文课堂,直面中国文学现状,与学子现场对话;重读中西文学经典,点评中国当代作家,真诚探讨文学得失;三十多年创作历程,深情追忆文学人生;这个时代,文艺有什么用?出席了“10·15”文艺工作座谈之后的梁晓声诚恳作答……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他执教大学中文课程十余年,与学子现场对话;他重读中西文学经典,真诚探讨当代文学得失;他与读者、作家通信,直指小说、电影、翻译等诸多问题;他回忆自己三十多年创作历程,不断反思文学人生;这个时代,文艺有什么用?梁晓声诚恳作答……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作家梁晓声三十余年文艺创作思想精华。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至1974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师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副厂长等。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浮城》、《年轮》、《知青》、《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迄今创作小说、散文、杂文等1600余万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分别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1988年第六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其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并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前  言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代序)

 

 

大众接受好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艺来接受的。

文化的概念太大了,几乎包罗万象。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种宗教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思想。这种思想若要达到影响人心的目的,一篇小散文的作用肯定大于那样一句话——大海退潮,许多小鱼将要干死在海滩。一个孩子捡起一条条小鱼抛回海中。有人说,没意义的,下次涨潮还会有许多小鱼被冲上海滩。孩子说:“但是对这条小鱼有意义,对这一条也有意义……”他仍不停地捡起小鱼抛向大海。某些人读到这样一篇小散文,内心会有所思考。若是影视情节,将会给更多的人以更深的印象和感受。同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经过文艺化之后,才更易于化人心。

由而可见,文化化人,文艺的作用极大。

谈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以电影为例。我们所谓的一部大片的成功,往往看票房。但从某些票房很高的电影中,我们却不太能看到很真诚的好思想的表达。我们的电影理应坚持并提升对正面价值观的艺术表达能力。在大学里我说,我们都应该看某部电影,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不喜欢看这部电影,或者说我不喜欢看这一类电影。我说的这一类的电影当然是人文的电影,有人文的精神和人文的品性。很明显的,这类电影,他不喜欢看。我的回答是,这是你必须看的。因为你在上大学,你的父母替你交学费,我作为老师有责任要求你看这样的电影,你要跟大学校园以外的那些看电影的人不一样,我们大学培养学生起码要培养出来看好电影的青年,不但自己要看,而且还能评论,还能影响别人。

我说两件事。一件事是我在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的女儿在电脑上看新片,外国电影,朋友催促她快睡觉,她说,我没看过这样的电影,那少女很感动,说电影中的好人真好。她的母亲是知识分子,她的母亲说别相信那些,没有好人。这就是我们中国家庭,我们中亲中的一类。另一件事,我在另一个场合,到一个外国专家家里,她住在北京的公寓,我和她在交谈,她的女儿在看中国的电视剧,不停地问,剧中的人为什么都很坏?她的妈妈回答说,别相信,那是编的。她说,我们回到自己的国家,你会知道我们的人没有那么坏的。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当我们的编导想表现某人很好的时候,自己首先已不太相信。

和受众处在同一水平,认为会有好人吗?这样写有人相信吗?当我们表演人很坏的时候,你看我们的演员,演得很棒。我们看美国那位黑人演员华盛顿,当他演一个好人的时候,我们很相信。我们为什么相信呢?我们知道这位演员在演的时候,他自己很相信。我们仅仅把电影和电视剧看成了娱乐。我们太多的中国人几乎成了这样的动物:挣钱,然后玩闹,转身再变成吃货,到处娱乐。我们的影视缺少对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的那种品格和素质的好影响。

我们的生活,已经改善较多了。我们从前在那么样狭小的居住条件下,还有书架。现在我们房子大了,反而没有书架了。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好书,让好书影响人、改变人。

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如果出了校门都变成“手机控”,那我们的教学就太失败了。情况常常是这样: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如果那书是一本好书,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人来问他路,他一定会好言好语地告之。如果那人拿着一本好书在读,别人撞了他一下,他一定不会生气。而他如果拿着手机在玩游戏的时候,别人问他路,他可能就很不耐烦。如果两个人都拿手机在玩游戏的时候,互相撞了一下,肯定都是不好的脸色。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人已经不看书了,这是令人忧虑的。我们在大学里要尽量尽量地,把我们的学生拉回到书卷中。

 

这本书汇集了我多年来关于文艺和文学话题的文章,有我在大学中文课堂上的讲稿,我的文学评论,我的读书心得,我的文学访谈和通信,我的文学往事回忆……确实能表达我对这个时代文艺的一些思考,希望对读者们能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多批评。

 

 

2015年春

媒体评论

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著名作家 龙应台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从新时期之初的知青文学,到后新时期的市场批判,同代人都转身离去,只有梁晓声以笔为旗,始终不渝,呼喊、坚守、承担。因为有真正的仁义之道,他才可以那么爱憎分明,那么不留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光炜

鲁迅、巴金和沈从文等作家继承的都是契诃夫的传统,而梁晓声是个例外,梁晓声继承的是高尔基的传统。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路文彬

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吴义勤

 

我深为梁晓声的骨气和血性而感染……在为梁晓声不泯灭的良心叫好的同时,也不由使我为之一震:原来中国有血性的好人还没死绝!!

                                          
——经济学家 巴俊宇

在线试读

 在为到大学去讲课做些必要的案头工作的日子里,又一次思索关于文学的基本概念,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结合等。毫无疑问,对于我将要面对的大学生们,这些基本的概念似乎早已陈旧,甚而被认为早已过时。但,万一有某个学生

认真地提问呢?

1阅读一颗心

在为到大学去讲课做些必要的案头工作的日子里,又一次思索关于文学的基本概念,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结合等。毫无疑问,对于我将要面对的大学生们,这些基本的概念似乎早已陈旧,甚而被认为早已过时。但,万一有某个学生

认真地提问呢?

于是想到了雨果,于是重新阅读雨果,于是一行行真挚的、热烈得近乎滚烫的、充满了诗化和圣化意味的句子,又一次使我像少年时一样被深深地感动。坦率地说,生活在仿佛每一口空气中都分布着物欲元素和本能意识的今天,我已经根本不能像少年时的自己一样信任雨果了。但我却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依我想来,雨果当年所处的巴黎,其人欲横流的现状比之世界的今天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性真善美所必然承受的扭曲力,也肯定比今天强大得多,这是我不信任他笔下那些接近着道德完美的人物之真实性的原因。但他内心里怎么就能够激发起塑造那样一些人物的炽烈热情呢?倘不相信自己笔下的人物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有依据存在着的,起码是可能存在着的,作家笔下又怎会流淌出那么纯净的赞美诗般的文字呢?这显然是理想主义高度上升作用于作家大脑之中的现象。我深深地感动于一颗作家的心灵,在他所处的那样一个四处潜伏着阶级对立情绪、虚伪比诚实在人世间更容易获得自由,狡诈、贪婪、出卖、鹰犬类人也许就在身旁的时代,居然仍对美好人性抱着那么确信无疑的虔诚理念。

是的,我今天又深深地感动于此,又一次明白了我一向为什么喜欢雨果远超过左拉或大仲马们的理由,我个人的一种理由;并且,又一次因为我在同一点上的越来越经常的动摇,而自我审视,而不无羞惭。

那么,让我们来重温一部雨果的书吧,让我们来再次阅读一颗雨果那样的作家的心吧。比如,让我们来翻开他的《悲惨世界》——前不久电视里还介绍过由这部名著改编的电影。

一名苦役犯逃离犯人营以后,可以“变成”任何人,当然也包括“变成”一位市长。但是“变成”一位好市长,必定有特殊的原因。

米里哀先生便是那原因。

米里哀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曾是一位地方议员,一位“着袍的文人贵族”的儿子。青年时期,还曾是一名优雅、洒脱、头脑机灵、绯闻不断的纨绔子弟。今天,我们的社会里,米里哀式的纨绔子弟也多着呢。“大革命”初期这名纨绔子弟逃亡国外,妻子病死异乡。当这名纨绔子弟从国外回到法国,却已经是一位教士了。接着做了一个小镇的神父。斯时他已上了岁数,“过着深居简

出的生活”。他曾在极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拿破仑。皇帝问:“这个老头儿老看着我,他是什么人?”米里哀神父说:“你看一个好人,我看一位伟人,彼此都得益吧。”由于拿破仑的暗助,不久他由神父而成为主教大人。

他的主教府与一所医院相邻,是一座宽敞美丽的石砌公馆。医院的房子既小又矮。于是“第二天,二十六个穷人(也是病人)住进了主教府,主教大人则搬进了原来的医院”。国家发给他的年薪是一万五千法郎。而他和他的妹妹及女仆,每月的生活开支仅一千法郎,其余全部用于慈善事业。那一份由雨果为之详列的开支,他至死没变更过。省里每年都补给主教大人一笔车马费。在深感每月一千法郎的生活开支太少的妹妹和女仆的提醒之下,米里哀主教去将那一笔车马费讨来了。因而遭到了一位小议院议员的诋毁,向宗教事务部长针对米里哀主教的车马费问题打了一份措辞激烈的秘密报告,大行文字攻击之能事。但米里哀主教将那三千法郎的车马费,又一分不少地用于慈善之事了。他这个教区,有三十二个本堂区,四十一个副本堂区,二百八十五个小区。他去巡视,近处步行,远处骑驴。他待人亲切,和教民促膝谈心,很少说教。这后一点,在我看来,尤其可敬。他是那么关心庄稼的收获和孩子们的教育情况。“他笑起来,像一个小学生。”他嫌恶虚荣。“他对上层社会的人和平民百姓一视同仁。”“他从不下车伊始,不顾实际情形胡乱指挥。他总是说,‘我

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他为了便于与教民交心而学会了各种南方语言。

一名杀人犯被判死刑,前夜请求祈祷。而本教区的一位神父不屑于为一名杀人犯的灵魂服务。我们的主教大人得知后,没有只是批评,没有下达什么指示,而是亲自去往监狱,

陪了犯人一整夜,安抚他战栗的心。第二天,陪着上囚车,陪着上断头台……

他反对利用“离间计”诱使犯人招供。当他听到了一桩这样的案件,当即发表庄严的

质问:“那么,在哪里审判国王的检察官先生呢?”

他尤其坚决地反对市侩哲学。逢人打着唯物主义的幌子贩卖市侩哲学,立刻冷嘲热讽,

而不顾对方的身份是一名尊贵的议员……

雨果干脆在书的目录中称米里哀主教为“义人”,正如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甘地”;还干脆将书的一章的标题定为“言行一致”,而另一章的标题定为“主教大人的袍子穿得太久了”,正如我们共产党人的好干部,从前总是有一件穿得太久了补了又补的衣服……

雨果详而又详地细写主教大人的卧室,它简单得几乎除了一张床另无家具。冬天他还会睡到牛栏里去,为的是节省木柴(价格昂贵),也为了享受牛的体温。而他养的两头奶牛产的奶,一半要送给医院的穷病人。而他夜不闭户,为的是使找他寻求帮助的人免了敲门等待的时间……

他远离某些时髦话题,嫌恶空谈,更不介入无谓的争辩。在他那个时代诸如王权和教权谁应该更大的问题一直纠缠着辩论家们,正如在中国在我们这个时代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曾一直争辩不休。

而米里哀主教使我们中国人钦服的,也许是这么一点——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却谦卑地认为“我是地上的一条虫”。米里哀主教大人作为一个人,其德行已经接近完美了。雨果塑造他的创作原则,也与我们中国人塑造“样板戏”人物的原则如出一辙而又先于我

们,简直该被我们尊称为老师了。

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那就是经典的理想主义文本了,那就是经典的理想主义文学人

物了。

于是,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收留一夜;陪吃了饱饱的一顿晚餐;半夜醒来却偷走了银器,天一亮即被捉住,押解了来让米里哀主教指认,主教却当其面说是自己送给他的,则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主教非但那么说,而且头脑里也这么认为——银器不是我们的,

是穷人的,“他”显然是个穷人,所以他只不过拿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于是,冉·阿让“变成”马德兰先生、马德兰市长以后,德行上那么像另一位米里哀,在雨果笔下也就顺理成章了。其生活俭朴像之;其乐善好施像之;其悲悯心肠像之;其对待沙威警长的人性胸怀像之,总之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有另一位米里哀的影子伴随着他。一

个米里哀死了,另一个米里哀在《悲惨世界》中继续前者未竟的人道事业。

连沙威也是理想主义的——因为绝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沙威们,其被异化了的“良心”是很不容易省悟的。即使偶一转变,也只不过是一时一事的。过后在别时别事,仍是沙威们。人性的感召力对于沙威们,从来不可能强大到使他们投河的程度。他们的理念一

般是由对人性的反射屏装点着的……

米里哀主教大人死时已八十余岁,且已双目失明。他的妹妹一直与他相依为命。雨果在写到他们那种老兄妹关系时,极尽浪漫的、诗化的、圣化的赞美笔触:“有爱就不会失去光明。而且这是何等的爱啊!这是完全用美德铸成的爱!心明就会眼亮。心灵摸索着寻找心灵,并且找到了。这个被找到被证实的灵魂是个女人。有一只手在支持你,这是她的手;有一张嘴在轻吻你的额头,这是她的嘴;你听见身边呼吸的声音,这是她,一切都得自于她,从她的崇拜到她的怜悯,从不离开你,一种柔弱的甜蜜的力量始终在援助你,一根不屈不挠的芦苇在支持你,伸手可以触及天意,双手可以将它拥抱,有血有肉的上帝,这是多么美妙啊!……她走开时像个梦,回来却是那么的真实。你感到温暖扑面而来,那是她来了……女性的难以形容的声音安慰你,为你填补一个消失的世界……”有这样一个女人在身旁,雨果写道:“主教大人从这一个天堂去了另一个天堂。”

如果忘记一下《悲惨世界》,那么读者肯定会作如是之想:这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

炽烈的初恋渴望吧?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心上人对心上人的痴爱的倾诉吧?

但雨果写的却是八十余岁的主教与他七十余岁的妹妹之间的感情关系。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文学史上仅有的一对老年兄妹之间的感情关系的绝唱,使我们在被雨果的文字感染的同时,难免会觉得怪怪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对老年兄妹或一对老年夫妇,无论他们的感情何等的深长,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也每趋于俗态,甚至会变得只不过像两个在一

起玩惯了的儿童……

那么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那就是浪漫主义的经典文本了。

雨果完成《悲惨世界》时,已然六十岁。他与某伯爵夫人的柏拉图式的婚外恋情,也已持续了二十余年。他旅居国外时,她亦追随而至,住在仅与雨果的住地隔一条街的一幢楼里,为了使他可以很方便地见到她。故我简直不能不怀疑,雨果所写,也许更是他自己和她之间的那一种。雨果死时,和他笔下的米里哀主教同寿,都活到了八十三岁。这一偶

然性似乎具有神秘性。

《悲惨世界》的创作使命,倘仅仅为塑造两个德行完美的理想人物而已,那么雨果就不是雨果了。这是一部几乎包罗社会万象的书。随后铺展开的,是全景式的法国时代图卷。尤其将巴黎公社起义这一大事件纳入书中,无可争议地证明了雨果毕竟是雨果。

那么,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们,那便是现实主义的经典文本了。

我还将告诉我的学生们,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结合方面,

与雨果同时代的全世界的作家中,几乎无人比雨果做得更杰出。

而雨果的理想主义,始终是对美好人性和人道原则的文学立场的理想主义。这是绝不同于一切文学的政治理想主义的一种文本,故是文学的特别值得尊敬的一种品质。

在雨果的理念之中,人道原则是高于一切的。我极其尊敬这一种理念。无论它体现于文学,还是体现于现实。

我深深地感动于一颗作家的心,对人道原则终生不变地恪守。我的感动,使我不因雨

果在这一点上有时过分不遗余力的理想主义激情而臧否于他。如果我未来的学生们中竟有将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文学者,我祈祝他们做得比我这一代作家好……

2书籍是我们的精神故乡

“我已经在这荒漠之地奔跑了几个昼夜,为了寻找一条光明大道。我身后扬起滚滚红尘,遮蔽着许多和我一样迷惘的身影。我知道那飞扬的沙土不可能是正常的人类奔跑时所

能造成的,于是我不但迷惘而且越发羞耻……

“我是人马喀戎的后代,我对此原本有种隐秘的傲慢。可是我妻子告诉我这是一个人类的时代,我这样的不同寻常是可耻的,所以我隐去了马的身体。但这又使我感到自己像是潜伏在人类中的奸细,后来我渐渐分不清我的马身体可耻还是我隐去马身体可耻……”

在世界读书日的前几天,我班上的一名女生怯怯地交给我一篇她写的小说,题目是《恐

怖》。

她一向坐在第三排或第四排,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刘筱。她的小说写出了她这一代人成长期的烦恼和苦闷。当他们的烦恼和苦闷与太多的对错是非纠缠在一起,并且对自己得出的结论那么缺乏自信,对别人给出的结论又那么怀疑时,其烦恼和苦闷便确乎有几分恐怖了。在他们还非是大学中文学子以前,他们还不像现在这么敏感。故以前的烦恼和苦闷是较单纯的,普遍的那一种。现在,变得复杂了,因为他们面对面遭遇了文化。

而开始文化了的人,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都将面临新的检验……

刘筱是具有文学才情的女生,这一发现使我欣喜。她在修辞方面的良好感觉是不容置疑的,她缺少的是人生经历、睽注别人的人生

抢先评论了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理想国译丛·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NO:021)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

EUR €32.99
加入购物车

暗网

EUR €35.99
评分 4.00 / 5
加入购物车

乡下人的悲歌

EUR €28.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