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36700丛书名: 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论丛
进入21世纪,把宗教因素融入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从而扩大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的新共识。而在台湾地区,宗教更是弥散在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要研究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必须系统探索宗教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途径、作用方式与社会效能。
本书运用政治学、宗教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观察比较了台湾地区宗教与政治的互动,部分填补了国内外台湾研究的空缺。作者力图勾勒宗教单元的信仰神学、组织制度、领袖魅力等因素,与台湾岛内、两岸关系以及国际社会不同层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复杂政教图景。这一图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层全面地了解台湾地区的社会和政治文化,发挥宗教信仰和宗教团体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巨大社会力量。
序言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概念
四、研究方法与结构
章 宗教单元及其社会行动
一、宗教研究的范式回顾
二、作为一个分析概念的宗教单元
三、社会行动进程中的宗教单元
四、宗教单元的社会处境与样本选择
第二章社会行动进程中的佛光山
一、作为宗教单元的佛光山
二、佛光山地方性社会行动及其效应
三、全球视野下的佛光山
小结 佛光山社会行动模式
第三章社会行动进程中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一、作为宗教单元的长老教会
二、长老教会地方性社会行动及其效应
三、全球视野下的长老教会
小结 长老教会社会行动的模式及对其之反思
第四章范式检验与延伸
一、宗教单元与宗教动能
二、国家安全、两岸关系与宗教动能
参考文献
徐以骅
本书作者黄飞君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和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博士于1998年和2004年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系货币银行学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所国际政治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2008至2011年间作者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政治学(法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宗教与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战略,其博士论文题为“全球视野下宗教单元的宗教动能研究——以佛光山和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国际网络构建为例”。本书就是在该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数年的反复修改、增补、打磨而成就的。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进路,较系统地考察了台湾地区宗教与政治的互动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部分填补了国内外台湾研究的空缺,是近年来出自国内青年学者的关于台湾地区宗教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在本书中娴熟地运用了上述诸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其跨专业、跨学科的教育和学术背景,使本书成为一部理论成色十足的学术论著,再一次显示了“学术跳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书所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宗教单元”。照作者的说法,宗教单元是宗教在社会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宗教市场上的基本行为体。宗教单元由基本要素和衍生要素两部分组成,其基本要素包括宗教神学、宗教仪轨、宗教场所和信徒,其衍生要素则包括宗教领袖、专业神职人员、宗教教规等。作者认为,生存与发展是宗教单元的根本利益,体现为信徒人数的增加、宗教场所的扩张和宗教单元影响力的提升三个维度。作者基于政治学结构分析和宗教经济范式,用宗教单元概念来统辖本书对台湾地区宗教团体/组织的研究,分析宗教单元作为基本行为体在社会系统中多层次、多领域的行动方式、路径和结果,这是继本中心章远博士在其《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以科索沃冲突中的德卡尼修道院和希南帕夏清真寺为个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所提出的“宗教功能单位”概念后,对由社会学主导的传统宗教分类学的再次突破。当然与常用的宗教组织、机构、团体等概念,或与学界主要基于西方经验的关于宗教分类的四步法(个体、教堂、宗派、宗教传统/家族)相比,无论是宗教功能单位还是宗教单元概念都不见得更为清晰、准确、细腻和凝练,但作为两位作者所建构的关于宗教与政治互动整体分析框架下的基本研究单元,显然具有学术有效性和合法性,正如“宗教公司”在宗教经济范式中所具有的学术有效性和合法性一样。当然要提升这些概念的普适性,还有不少后续工作要做。
本书借鉴宗教经济范式,对台湾地区佛光山和基督教长老会这两个显要的宗教单元,作了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宗教经济范式所分析的主要是西方排他性宗教,因此断言排他性宗教团体在与非排他性团体的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本书作者通过对在中国社会处境中宗教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佛光山和具有排他性的长老会的比较研究,发现宗教单元在宗教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与该宗教单元是否具有排他性无关,而与该宗教单元是否能审时度势地找到适合自身及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有关,从而对源于西方的宗教经济范式作了修正和补充。不过作者亦承认台湾地区上述两大宗教单元的消长或与中国宗教传统及文化基因更有关系,这使排他性宗教与中国社会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书分析框架的解释力。作者在本书后部分对佛光山和长老会两大宗教单元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作了尝试性分析,指出宗教单元对群体身份认同的建构和塑造及其有关社会行动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在两岸关系领域的国家安全利益。如果上述个案研究和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分析能建立在更具实证性的研究基础上,本书的一些基本推论和策论将更加成立。
作为黄飞君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本人对这部凝结黄博士多年学术探索心血的论著的问世深感欣慰。教学过程从来就是教学相长、师生砥砺前行的过程,指导博士论文就更是如此,这也是教学工作的魅力或“动能”所在。黄博士毕业后加盟福建师大,2012年夏还陪同我赴位于其家乡福建莆田的湄洲岛妈祖祖庙及周边地区进行调研,我的一些学术构想和论证,如“信仰中国”和“地缘宗教”等,或多或少均有此次调研有关。借此机会我再次向黄飞君博士表示感谢。
2016年除夕夜于上海西郊寓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