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0817851
内容简介
此等好去处,皆因书而存,因书而美,点石成金,皆因书缘。有书就有底气,傲视尘世喧攘,其奈我何?现为丛书之名,则山随书而扬名天下。书山,书山,书为魂魄,书为羽翼,书为根本也。
立院六年,得书山灵气多多;书山灵气,实人气也。六年辛苦不寻常,旧貌换新颜,所赖人才也。学院视人才为无价,全额资助攻博,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处名校,皆为我育材之所。十多个博士成群成队,已成气候。书山立业,自有彪炳,结集成书,各有千秋。书乃保鲜库,思想、情感、人格,一并付梓,愿不朽矣!
方汉奇教授题“书山尚勤”四字,铭书之扉页,既为书山之径,亦为丛书之旨也。
是为序。
立院六年,得书山灵气多多;书山灵气,实人气也。六年辛苦不寻常,旧貌换新颜,所赖人才也。学院视人才为无价,全额资助攻博,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处名校,皆为我育材之所。十多个博士成群成队,已成气候。书山立业,自有彪炳,结集成书,各有千秋。书乃保鲜库,思想、情感、人格,一并付梓,愿不朽矣!
方汉奇教授题“书山尚勤”四字,铭书之扉页,既为书山之径,亦为丛书之旨也。
是为序。
目 录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
二、研究概况
三、观点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几个概念的界定
章 外国在华出版事业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影响
一、西方教会出版事业的进入及其影响
二、外国世俗出版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带动
第二章 晚清新政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推动
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与近代出版
二、清政府的文化教育改革与近代出版
三、清政府的经济改革与近代出版
第三章 晚清新政时期民族图书出版业发展概述
一、晚清新政时期民族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二、官书局的变化
三、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兴盛
第四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出版立法
一、《大清印刷物件专律》的制定
二、《大清著作权律》的推出
三、近代稿酬制度的出现
第五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市场
一、晚清新政时期图书市场概说
二、小说市场的勃兴
三、新式教科书市场的形成
第六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发行
一、民营图书出版界对图书销售模式的探索
二、图书发行条件的改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一、选题的理由
二、研究概况
三、观点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几个概念的界定
章 外国在华出版事业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影响
一、西方教会出版事业的进入及其影响
二、外国世俗出版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带动
第二章 晚清新政对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推动
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与近代出版
二、清政府的文化教育改革与近代出版
三、清政府的经济改革与近代出版
第三章 晚清新政时期民族图书出版业发展概述
一、晚清新政时期民族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二、官书局的变化
三、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兴盛
第四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出版立法
一、《大清印刷物件专律》的制定
二、《大清著作权律》的推出
三、近代稿酬制度的出现
第五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市场
一、晚清新政时期图书市场概说
二、小说市场的勃兴
三、新式教科书市场的形成
第六章 晚清新政时期的图书发行
一、民营图书出版界对图书销售模式的探索
二、图书发行条件的改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锁的大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近代化的序幕也就此拉开。受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过程,这一过程在近代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次鸦片战争开始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为阶段(1840-1895)。它是我国近代性质的图书出版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
次鸦片战争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地向外扩张和蓄谋将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的必然结果。战争的结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腐朽落后的清朝政府在英国的枪口下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接受了后者提出的全部侵略要求。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趁火打劫。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侵略者在中国获得了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惠国待遇等特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侵害。从此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起对中国的掠夺性贸易,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文化在这中间起到了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开路先锋的作用,并借助这一强权势力提高其影响力,扩大其传播的范围。
早在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的马礼逊1807年就到了广州,成了到中国开拓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位新教传教士。从这时起,这些传教士就在澳门、广州和南洋等地来回穿梭,细致而顽强地做着自己的准备工作。例如,在马六甲开辟传教基地,开办英华书院,培植传教力量;设立印刷所,印刷传播宗教书刊,等等。在这方面,马礼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独自编撰的六巨册《华英字典》,于1823年正式出版,它是中国历史上出版的部中英大字典;他翻译的圣经中文全译本,也在这一年问世;为了便于在中国和马来群岛同时印制散发圣经,他雇用华人刻制了两套圣经板片,分存两地;他还请求伦敦传教会为他在南洋的传教基地运送来先进的平版印刷机械和金属活字……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不久的将来传教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
一、选题的理由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锁的大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近代化的序幕也就此拉开。受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过程,这一过程在近代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次鸦片战争开始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为阶段(1840-1895)。它是我国近代性质的图书出版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
次鸦片战争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地向外扩张和蓄谋将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的必然结果。战争的结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腐朽落后的清朝政府在英国的枪口下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接受了后者提出的全部侵略要求。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趁火打劫。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侵略者在中国获得了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惠国待遇等特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侵害。从此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起对中国的掠夺性贸易,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文化在这中间起到了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开路先锋的作用,并借助这一强权势力提高其影响力,扩大其传播的范围。
早在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的马礼逊1807年就到了广州,成了到中国开拓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位新教传教士。从这时起,这些传教士就在澳门、广州和南洋等地来回穿梭,细致而顽强地做着自己的准备工作。例如,在马六甲开辟传教基地,开办英华书院,培植传教力量;设立印刷所,印刷传播宗教书刊,等等。在这方面,马礼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独自编撰的六巨册《华英字典》,于1823年正式出版,它是中国历史上出版的部中英大字典;他翻译的圣经中文全译本,也在这一年问世;为了便于在中国和马来群岛同时印制散发圣经,他雇用华人刻制了两套圣经板片,分存两地;他还请求伦敦传教会为他在南洋的传教基地运送来先进的平版印刷机械和金属活字……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不久的将来传教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