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79623
编辑推荐
《唐代中层文官》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目 录
序言
联经版自序
导言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
二、“非士职”:唐代士人不做何官
三、唐代官场上的四个“模范
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规律
五、唐代士人的常任核心官职模式
六、本研究课题的“代表性
七、唐代“士人”的定义和特色
八、基层、中层和高层文官的定义
九、研究文献回顾
章 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
一、御史的起源、变革和组织
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
三、御史的选任
四、“摄”御史和“兼”御史
五、真御史和使府御史
六、外台御史和监院御史
七、内供奉和里行
八、幕府军将武职挂御史衔
九、结论
联经版自序
导言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
二、“非士职”:唐代士人不做何官
三、唐代官场上的四个“模范
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规律
五、唐代士人的常任核心官职模式
六、本研究课题的“代表性
七、唐代“士人”的定义和特色
八、基层、中层和高层文官的定义
九、研究文献回顾
章 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
一、御史的起源、变革和组织
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
三、御史的选任
四、“摄”御史和“兼”御史
五、真御史和使府御史
六、外台御史和监院御史
七、内供奉和里行
八、幕府军将武职挂御史衔
九、结论
第二章 拾遗和补阙
一、拾遗、补阙的基本轮廓
二、皇帝的“侍臣”和“近臣
三、官品问题
四、作为初任官
五、初除官年龄
六、文词之美和任官条件
七、何人不可任遗、补?
八、“官”和“职”以及拾遗、补阙作为阶官
九、拾遗补阙“内供奉
十、结论
第三章 员外郎和郎中
一、郎官的起源和员额
二、二十六司的不同地位
三、郎官的地位和官品
四、员外郎和郎中的别称
五、郎官的职掌
……
第四章 县令
第五章 司录、录事参军
第六章 判官
第七章 总结
参考书目
附录
索引
后记
在线试读
至于张正壹的“朝散大夫”衔,则是五品散阶,表示他可以衣绯了。崔备似乎没有散阶,或未达五品,所以他获得皇帝“赐绯鱼袋”,表示他也可以衣绯佩银鱼袋。这种“赐绯鱼袋”的赏赐可以刻在石刻题名上,作为一个人整套官衔的一部分,可证它是一种颇高的荣誉。
张正壹的“骁骑尉”和崔备的“上护军”则都是勋官衔。勋官通常作奖励用,在唐代官制上简明易懂,一般不构成问题。
除此之外,张、崔两个判官还有宪衔,都是“侍御史”。这是御史台三种御史当中的一级,位在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之上(见本书章)。这表示两人的资历颇深。他们可能是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逐步升上,也可能是有功绩,直接获授侍御史,未经监察御史或殿中侍御史的阶段。
应当指出的是,宪衔前面照例有一个“兼”(或“摄”字)①。此“兼”并非现代所说“兼任”的意思,而是宪衔的一个标志,或可说是宪衔的“前缀词”。
朝衔的“前缀词”则是“检校”或“试”。如果是郎官,则标以“检校”,如上引两个例子。如果是较低的官衔如校书郎、大理评事等,则标以“试”。判官通常都带郎官衔,所以常是“检校”。“试”衔通常授予基层的巡官、推官和掌书记。不过,也有资历较浅的判官,获授“试司议郎”、“试大理司直”的例子(见下文)。
判官由使府自辟,不经吏部铨选,所以他们的朝、宪衔都是由他们的上司使府向皇帝上奏、上表请求,再由皇帝批准授予。李商隐的文集中保存了不少此类文书,那都是他在幕府任职时,代各节度使撰写,呈给皇帝的。史书上常见的“奏授”、“奏为”、“表授”、“表为”等词,便是这个意思,表示这种授官的程序。
张正壹的“骁骑尉”和崔备的“上护军”则都是勋官衔。勋官通常作奖励用,在唐代官制上简明易懂,一般不构成问题。
除此之外,张、崔两个判官还有宪衔,都是“侍御史”。这是御史台三种御史当中的一级,位在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之上(见本书章)。这表示两人的资历颇深。他们可能是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逐步升上,也可能是有功绩,直接获授侍御史,未经监察御史或殿中侍御史的阶段。
应当指出的是,宪衔前面照例有一个“兼”(或“摄”字)①。此“兼”并非现代所说“兼任”的意思,而是宪衔的一个标志,或可说是宪衔的“前缀词”。
朝衔的“前缀词”则是“检校”或“试”。如果是郎官,则标以“检校”,如上引两个例子。如果是较低的官衔如校书郎、大理评事等,则标以“试”。判官通常都带郎官衔,所以常是“检校”。“试”衔通常授予基层的巡官、推官和掌书记。不过,也有资历较浅的判官,获授“试司议郎”、“试大理司直”的例子(见下文)。
判官由使府自辟,不经吏部铨选,所以他们的朝、宪衔都是由他们的上司使府向皇帝上奏、上表请求,再由皇帝批准授予。李商隐的文集中保存了不少此类文书,那都是他在幕府任职时,代各节度使撰写,呈给皇帝的。史书上常见的“奏授”、“奏为”、“表授”、“表为”等词,便是这个意思,表示这种授官的程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