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35883
◎如何识别伪装的“爱”?
“这都是为了你好”←→真的为你好叫指点,假的为你好叫指指点点
“别人都可以,怎么就你不行”←→别人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直到他穿上我们的鞋子生活
“你让我觉得很丢人”←→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和准则,只要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可以了
“我对你这么好,你是怎么对我的”←→不用为拒绝任何人的要求而感到抱歉,要为没能维护自己的随心所欲而感到抱歉。
每一个情感暴力都披着精致的外衣,但拥有腐朽阴暗的内在。我们要懂得其背后真正的本质。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
他们无法好好说话好好沟通,打着“刀子嘴豆腐心”的伪善外衣,但这种伤人的刀子嘴也无法用豆腐心来抹平,这是一种从来没学会如何去爱的表现。
他不是“故意”的,但我们是当真的!
◎这不是你的错!
做你想做的事情,不用顾忌别人的看法,做你想做的决定,只要你能为它负责。
享受你自己的人生,无需活在任何人的价值观里。
换句话说,即使无法融入这个世界,我们也要爱自己。
皮肤上的伤口的愈合多不超过21天,但是情感暴力导致的心灵创伤,或许需要一辈子来修复。
大多数自我的破碎均来自于外界的攻击,我们总是强行要求自己活在他人的价值观中,或者为他人的要求痛苦地作出改变。生活中,太多暴力的情绪发泄方式都是在伤害他人,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就算是打着“为你好”或“刀子嘴豆腐心”的外衣也消除情感暴力的非合理性,这是一种从来没学会如何去爱的表现。
正确的感情终形成精神和意识,错误的感情只能沦为脾气和情绪。本书从情感冲突出发,深度探究情感习惯的本质与伤害,揭开关系暴力的伪装,分析关系价值的心理机制,帮助我们识破那些无意识的欺骗,摆脱受害者的习得性负面内在,建立完全自立的灵魂。终,形成完整的自我本位价值观,走在阳光下,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要好好沟通,好好拥抱,在这平凡的生活中传递一份正常的爱。
不用为拒绝任何人的要求而感到抱歉,要为没能维护自己的随心所欲而感到抱歉。
作者序 是爱还是害?
序 章 我们都是情感冲突的局中人
章 “情感习惯” 的本质与伤害
第二章 看不见的伪装:情感暴力的表现
第三章 无意识的欺骗:关系价值的心理机制
第四章 无法自立的灵魂: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第五章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后记 万千烦恼都有它的心理根源
是爱还是害?
理想的父母,是真心爱护子女的父母。其次,是不爱子女自己也意识到这件事的父母。 坏的,则是并不爱自己的孩子,却认为自己深爱着子女的父母。当然比坏更恶劣的就是,在情绪上虐待子女,却深信自己是爱着他们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以情感暴力。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称这样的人为善意的施虐者。著有众多精神分析著作的卡伦·霍妮称这种行为为“虐爱”。在现今的日本社会中,这样的父母为数众多。类似这样的情感暴力,并不只局限于亲子关系,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公共场所中随处可见。这就是这本书要讨论的主题——情感暴力。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常常会站在“我都是为你好”的道德制高点上。“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就像一把心锁,会束缚对方的内心,成为控制对方的武器。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常常会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件道德高尚的事情,实际却是在折磨对方的身心。他们一边满足自己施虐的冲动,一边自诩为圣人。
他们认为自己即正义,是因为这种施虐的行为披上了“爱”的外衣。他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爱,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欲。
无论是父母、夫妻还是上下级关系,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都是出于对自己的绝望,想让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已。
难分辨的是,他们用弱小去包装这种暴力的时候。比如,当他们说:“只要我多牺牲一点,就可以了吧?”
虐待如果以虐待本身的面貌示人反而比较简单。但是,当虐待伪装成了道德观念,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施虐者、受虐者、旁观的第三者都会很难分辨其真伪。所以,他们才会像白蚁一在旁人的不知不觉中腐蚀了日本社会。现今的日本,不会因为经济原因或是遭受外部攻击而崩溃。
但是,被这些如白蚁般的施虐者侵蚀,从内部崩坏的可能性却极大。弗洛姆曾这样评价会实施精神虐待的父母:“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日本现今的年轻人非常没有朝气,缺失对生活本身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渐渐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孝是一种美德。如果父母直接对孩子说:“你应该更孝敬我一点。你必须更珍惜你的父母!你简直就是个不孝之人!你 这样是会遭到报应的!”孩子很容易就从中感受到支配或束缚,像这样会直接表达控制欲的父母一般都是攻击型人格的人。
但是,拥有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无法直接说出这样的话。因此,会滋生出虐爱。他们在表面上会说“什么事情都由着你,我怎样都可以”。但是,其中却隐藏着另一层含义:“一定要 照顾我啊,不过这可不是我要求的,是你想孝敬我才这样做的,你想要成为孝子吧?那就不可以离开我。”
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弗瑞达·弗罗姆 – 瑞茨曼有一句名言: “自我牺牲型的献身来源于强烈的依赖心理。”看上去像是为了对方竭尽全力,实际上是在用这种行动去束缚对方。看上去 像是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我,实际上却在慢慢折磨着对方,终同归于尽。
被束缚、被掌控的那一方,如果想逃离这种掌控,反而会产生强烈的自责,于是渐渐地对逃离掌控、获得自由怀有负罪感。这就像蝴蝶跌入了蜘蛛的巢穴,苦苦挣扎却毫无办法。
给对方强加上负罪感,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的目的。这样被掌控的一方会渐渐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愧疚感,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
因为总是受到隐藏的威胁,所以他总是畏首畏尾,身心都无法得到舒展。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原因,但是总是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常常感到心情很沉重。
喜欢以恩人、施舍者自居的人就是如此,他会频频展示自己的付出,让对方因此而怀有负罪感。让对方时常怀着内疚的心情,在亏欠感中生活。
也就是说,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会被讨厌的人所操控。然而,这种“讨厌”常常是无意识的,甚至在浅层意识上会产生喜欢对方的错觉。
明明是讨厌,却因为被“善意”地操控而不自知。长此以往,就会变成无法理解自己真实感受的人。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想做什么事、不想做什么事,后会变得踟蹰不前,对生活绝望。
为什么人际关系变得这样复杂?
被脸上写满敌意的人说:“我讨厌你这样的人。”这是简单、直接的人际关系。说的人很直接,被说的人也可以直接反击:“我也很讨厌你这样的人。”
但是,当面对别人说“我都是为你好,只是希望你幸福而已”的时候,是没办法用“我也很讨厌你这样的人”这种话来回答的。
用强调爱的方式来束缚对方的时候,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极为复杂。如果是单纯的、直接的人际关系,对方会说:“求求你别离开我!”但是,有些女性会一边哭泣一边说:“你是要我的命啊。”更有甚者会加上一句:“好啊,我怎样都可以。”
这其实是一种感情上的威胁手段,只是用强调自身遭遇的方式攻击对方,把威胁隐藏起来了。说自己“心如死灰,痛苦难当”其实是在要求对方“更爱我一点”。
但是,隐藏对对方的攻击性,就使人际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