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75150
● 有趣,有料,有温度。
● 通历史,长新知,见传承。
● 对传统典籍中关于中国工匠的散见记录进行系统梳理和机趣解读,传递千年科技文明,展现中国发明创新之能力和手工技艺之精湛。
● 引导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尊重和追求,弘扬崇尚技术,崇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社会风尚,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气和文化自信。
● 打通文理分隔,融科普于文史,文笔生动,图文并茂。
● 传统文化与科技文明交相辉映,充分领略蕴含于典籍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工匠的伟大创造,展现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魅力。
中国有着悠久且无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记录了许多中国制造和中华工匠的故事。本书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蕴涵的科技文明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典籍中的各种发明记录和工匠传说,逐一追根溯源、机趣解读,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生动、意趣盎然的科普故事,让读者在活色生香的古典文化氛围中,品味并享受到五千年中华科技文明的自豪和骄傲,并通过劳动叙事,传播中国传统的科技文明和创新成果,体现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001 自序
章 姓氏百工
002 炎黄二祖都是发明家
009 弓箭高科技和“弓长张”起源
017 干一行,姓一行
023 因劳动获得姓氏的形成机制
029 因冰块而获得的姓氏
第二章 攻木绝活
036 《伐檀》:伐木工人的自赞之歌
041 得心应手:一辆马车的“成功学”
047 世界车祖,中国奚仲
056 庄子笔下的工匠
062 梓人:从杨潜到喻皓到李诫到……
第三章 班墨传奇
070 “百工之神”鲁班
078 “墨子号”为何起名墨子?
084 从工匠中诞生的思想家
091 《墨子》中的“手工业”
第四章 乐陶记忆
100 一项由女性首创的技术,诞生了早的工匠
112 打捞窑上那些事儿
123 China瓷器知多少
134 那青春美少女为何要抱着远古的陶罐?
第五章 铜铁时代
142 问鼎:国之重器如何铸成?
148 继续问鼎:模范与“模范”
155 大诗人李白和炼铜工人的一次偶遇
161 亮剑之欧冶子
167 亮剑之干将莫邪
176 它被称为“恶金”,却带来了黄金时代
184 一个名将和名匠的故事
189 百炼成钢不一定就好
第六章 布衣锦绣
198 “为 为绤”为葛衣
206 如果穿越到古代,你该穿什么衣服?
213 为什么织女和七仙女都那么美?
222 丝绸是怎样练成的?
230 “丝绸之路”和“锦绣前程”
239 从“童养媳”到世界文化名人
第七章 青史留纸
248 因一项发明而封侯的宦官
256 “蔡伦法”造纸揭秘
264 从“宫斗剧”中跳出的“纸圣”
第八章 活字毕昇
274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却上演了人生
悲剧?
282 鲜为人知的中国“活字史”
290 毕昇和“洋毕昇”
第九章 水利匠人
300 大国工匠李冰和他的都江堰
315 灵渠和“灵渠四贤”
323 走,去看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赵州桥
第十章 时珍本草
334 “高考落榜生”立志修本草
342 人肉人血都是中药?《本草纲目》到底价值几何?
351 十年求来600字,终使《本草纲目》走向世界!
第十一章 酒话连篇
360 酒祖是男还是女?
364 极简酒史:酝酿六千年
369 以曲酿酒: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380 酿酒是高尚圣洁之事
386 禁酒令与酿酒书
391 主要参考书目
393 后记
关于工匠或工匠精神
“工匠”一词古已有之,但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工匠”一词变热了。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热度也不减!
《辞海》解释“工匠”:“手艺工人。”
让我们先把这个词拆开,分说“工”与“匠”。 工:当代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说,“工”是象形,像木匠手中的曲尺之形(《积微居小学述林》,中华书局,1983年),所以这个字天然地与木工有关。
匠:从匚(fāng),盛放工具的筐器或木匣子;从斤(斧)。工具筐或匣里放着以斧头为代表的工具,表示从事木工。
“工”与“匠”早都专指木工,后来泛指各行各业有技术含量的手工业劳动者。他们或被单称为“匠”,如木匠、篾匠、铁匠、小炉匠、弹花匠、泥瓦匠、杀猪匠,等等。也可单称为“工”,如古书中常有“百工”一词,泛指各行各业具有手艺的工人或匠人。
现在,当我们说起“工匠”,其含义又发生了变化。请看“360百科”的解释:“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
我们现在说起“工匠”,常把它与“精神”一词连缀成为一个新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这是我们正在弘扬的一种精神。这是我们古已有之,但后来变得有些淡化,而现在又旺盛在中国制造和“智造”中的一种精神。
有鉴于此,有志于此,笔者花三年多工夫,从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中,钩沉出从工匠到工匠精神,再从工匠精神到工匠的珍贵记忆。
关于本书内容的构成
首先,从《尚书》《诗经》、诸子百家,到历代史传、类书,或者文学、笔记、志异等,其间关于工匠发明创造和技艺的记载,在在皆有,但总的来看还是零零星星。笔者披阅上百种典籍,或按图索骥,从今人的研究进入,把这些星星点点的记忆收集起来,终于连成了“一片”,看见许多中国工匠鲜活的面容和绝活。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爱讲述工匠们如何表现绝活的故事,他用富于想象力的文笔描绘那些技术细节和人物神态,令我们叹为观止——是对他的文笔,也是对工匠的技艺。更“过分”的还要数墨子。庄子还只是以工匠的故事寓言,而墨子,简直就是站在工匠的立场朴实地讲道理。他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从工匠队伍中走出来的哲学家。儒家的言论集《论语》中,也有两条关于“工匠”的言论,历来引用率极高,一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强调工具对于工匠的重要性;二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说的是作坊对于工匠的重要性。从《论语》首篇“学而”中,还能找出一条没有出现“工”字而间接赞美工匠精神的记录: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