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26423
编辑推荐
本书故事情节看似荒诞无稽,却很现实,经营谋略不拘于教材很有新意,事例剖析独具见解。读者可在消遣中获得许多有用的知识。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机关小科长,因升迁受阻,下派去有线电视台工作,从事了与前二十年完全有别的工作,业余时间,在朋友们帮助下,经济上收益颇丰。
在线试读
二00四年九月的一个星期一早上,昨晚一场大雨把几个月积聚起来的暑气冲得一干二净,空气特别地新鲜,虽然已是九月,市中心的凤凰山依然苍翠欲滴,生机勃勃,对于普通的市民来说,没有理由心情不好。
市委宣传部宣传处的李子贡处长更是昂首挺胸,踌躇满志,原来,上星期五下班前,林子水部长已找他谈了话,准备让他出任市广电局副局长,部里正在按干部任免审批程序报请市委。
李子贡所在的东江市,是一个地级市,地级市所谓的处长实际上是科级,在标准的国家干部序列中不算一个真正的官,只有再提半级,提到市局副局一级,才算正式进入了国家干部序列,列入了市管干部的范围。
坦率地说:即使清高的机关工作人员,都不可能不对这个“台阶”不动心。
离上班还有十分钟,李子贡吹着口哨,骑着那辆除了铃不会响,其他都会响的自行车,已来到了他所在的办公室的三楼,听见旁边干部人事处的办公室里正叽叽喳喳地在议论着,李子贡突然无由地心头一惊,口哨声随之消失。
李子贡开门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后面宣传部文件收发管理员捧着一大摞文件,紧跟他走进了办公室,把其中几个文件夹送到他桌上,指着上面的那个文件夹,说:李处长这个文件先看,看好后传阅。随即诡秘一笑,像树叶一样飘出了宣传处办公室。
这是一个东江市委干N号文件,是关于市管干部任免的实施条例,其中一点是:从文件下达之日起,年满四十周岁的干部不再列入市管干部考察提拔范围,李子贡不多不少刚好在这个文件下达的前二天,年满了四十周岁,李子贡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激灵一下,李子贡突然想起一个日常生活的规律;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某件事会这样的时候,这件事结果往往不是这样。原来早在五月初,宣传部上上下下都在传李子贡要去广电局做副局长,理由是市电视台的美女台长赵晓兰和有线台的强势台长林东枫都是副局级,二人根本不买市广电局的账,市广电局局长话里话外都在怨自己局的权力太小,搞得宣传部很恼火,而且两个台长也为各台自己的利益明里暗里吵得不可开交,而这两个台长都是从宣传处副处长的岗位上空降下去后,再提拔上来的,他们从办事员,提到副处长,后去电视台和有线台做副台长,再从副台长升到台长,都是李子贡为他们奔走游说,出谋划策做了不少工作才成功的。
李子贡宁可自己的位置不升,为下属的前途很是操心,二人对李子贡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且业务上、能力上又对李子贡佩服得五体投地,部里许多人对李子贡搞嫡系部队,很有说法,更有许多下级办事员想靠拢李子贡,希望得到李子贡的帮助。所以部里确实考虑让李子贡去坐广电局副局长的位置,既解决了李子贡升迁的问题,也解决了广电局被悬空化的问题,又镇住了两个台长。
令宣传部无奈的是:宣传处处长这个位子是整个宣传部的门面,不是谁都能挡得住的,尽管部长们各自手头都有许多至爱亲朋,但没有一个部长敢把这些亲朋好友安插到宣传处处长这个位置上,部干部处从各县(市)委宣传部、到宣传部系统各部门,考察来考察去,考察了好几年,穷尽了碧落黄泉,推荐给部里的人选不少五个,都被部长们集体否决了,干部处为这个宣传处处长的人选也没有少挨每届部长的骂。
这一次林部长觉得再不给李子贡提级,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向李子负本人和部里其他干部交账,因为林部长还是很顾及下属的情绪,尤其是李子贡通过二年时间,已经把当年刚调进来的方立炎,培养到了基本可以胜任宣传处处长的能力,因此准备近让李子贡去广电局做副局长,让方立炎做处长。所以,上星期五,部长林之水把这个意思告知了李子贡。
过个一个晚上,星期六早上,市委秘书长电话通知林之水部长:上午十点到市委常委会议室参加市委常委会,会上其中一项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这个市委干N号文件。
作为一般的市委常委,林部长没有这个胆量来提出异议或顶风为之,心中叹苦,为李子贡惋惜,已经算林部长有为下属利益考虑的美德了,这真叫:“形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林部长虽然贵为部长,但说出去了的话被当作一阵风吹过,这在面子上很下不来,尤其是耽搁了一个好下属的美事,心中也不无遗憾。
到了上班时间,整个宣传部已议论纷纷,有为李子贡鸣不平的,但也少不了有幸灾乐祸之人。李子贡虽然平时看起来清高淡定,但这时也免不了心头骚动,头脑胀晕,泡了杯茶,抽了根烟,总算把心神安定下来了,倒是副处长方立炎真是坐立不安了,眼看着自己盼望已久的处长位置就要坐上,却突然来了这么个文件,自己处长做不成不说,还必须非常小心侍候这个失落的处长,而且事情往往还都得自己去做,患得患失的郁闷之情难以掩饰,看他进进出出上厕所,倒开水,找资料,其实什么事也没做,各方面来联系工作的人,电话都被不冷不热地应付过去了,李子贡本想提醒他,不要太过情绪化,但后来也就忍过了。
体察了人情的冷暖,收回了心神,李子贡依然淡定起来了。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在机关里或大的公司里,人如果在某个岗位上出色到无人可取代时,自己就相当于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给捆死了,干得出色本来是升迁的资本,你对自己的资本价值认识不足,别人就把你的资本做无本使用。
回想自己这半生:李子贡十七岁进华东师大,二十一岁大学毕业,到东江文理学院做数学老师,每学期平均课时一百二十学时,讲师、副教授顺利到手,眼看可评教授了。蛰身杏坛,弟子已经开枝散叶,每每走在路上,总有人喊:“李老师。”品酌执教鞭起舞的优雅与从容,李子贡还是很满足的。
市委宣传部宣传处的李子贡处长更是昂首挺胸,踌躇满志,原来,上星期五下班前,林子水部长已找他谈了话,准备让他出任市广电局副局长,部里正在按干部任免审批程序报请市委。
李子贡所在的东江市,是一个地级市,地级市所谓的处长实际上是科级,在标准的国家干部序列中不算一个真正的官,只有再提半级,提到市局副局一级,才算正式进入了国家干部序列,列入了市管干部的范围。
坦率地说:即使清高的机关工作人员,都不可能不对这个“台阶”不动心。
离上班还有十分钟,李子贡吹着口哨,骑着那辆除了铃不会响,其他都会响的自行车,已来到了他所在的办公室的三楼,听见旁边干部人事处的办公室里正叽叽喳喳地在议论着,李子贡突然无由地心头一惊,口哨声随之消失。
李子贡开门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后面宣传部文件收发管理员捧着一大摞文件,紧跟他走进了办公室,把其中几个文件夹送到他桌上,指着上面的那个文件夹,说:李处长这个文件先看,看好后传阅。随即诡秘一笑,像树叶一样飘出了宣传处办公室。
这是一个东江市委干N号文件,是关于市管干部任免的实施条例,其中一点是:从文件下达之日起,年满四十周岁的干部不再列入市管干部考察提拔范围,李子贡不多不少刚好在这个文件下达的前二天,年满了四十周岁,李子贡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激灵一下,李子贡突然想起一个日常生活的规律;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某件事会这样的时候,这件事结果往往不是这样。原来早在五月初,宣传部上上下下都在传李子贡要去广电局做副局长,理由是市电视台的美女台长赵晓兰和有线台的强势台长林东枫都是副局级,二人根本不买市广电局的账,市广电局局长话里话外都在怨自己局的权力太小,搞得宣传部很恼火,而且两个台长也为各台自己的利益明里暗里吵得不可开交,而这两个台长都是从宣传处副处长的岗位上空降下去后,再提拔上来的,他们从办事员,提到副处长,后去电视台和有线台做副台长,再从副台长升到台长,都是李子贡为他们奔走游说,出谋划策做了不少工作才成功的。
李子贡宁可自己的位置不升,为下属的前途很是操心,二人对李子贡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且业务上、能力上又对李子贡佩服得五体投地,部里许多人对李子贡搞嫡系部队,很有说法,更有许多下级办事员想靠拢李子贡,希望得到李子贡的帮助。所以部里确实考虑让李子贡去坐广电局副局长的位置,既解决了李子贡升迁的问题,也解决了广电局被悬空化的问题,又镇住了两个台长。
令宣传部无奈的是:宣传处处长这个位子是整个宣传部的门面,不是谁都能挡得住的,尽管部长们各自手头都有许多至爱亲朋,但没有一个部长敢把这些亲朋好友安插到宣传处处长这个位置上,部干部处从各县(市)委宣传部、到宣传部系统各部门,考察来考察去,考察了好几年,穷尽了碧落黄泉,推荐给部里的人选不少五个,都被部长们集体否决了,干部处为这个宣传处处长的人选也没有少挨每届部长的骂。
这一次林部长觉得再不给李子贡提级,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向李子负本人和部里其他干部交账,因为林部长还是很顾及下属的情绪,尤其是李子贡通过二年时间,已经把当年刚调进来的方立炎,培养到了基本可以胜任宣传处处长的能力,因此准备近让李子贡去广电局做副局长,让方立炎做处长。所以,上星期五,部长林之水把这个意思告知了李子贡。
过个一个晚上,星期六早上,市委秘书长电话通知林之水部长:上午十点到市委常委会议室参加市委常委会,会上其中一项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这个市委干N号文件。
作为一般的市委常委,林部长没有这个胆量来提出异议或顶风为之,心中叹苦,为李子贡惋惜,已经算林部长有为下属利益考虑的美德了,这真叫:“形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林部长虽然贵为部长,但说出去了的话被当作一阵风吹过,这在面子上很下不来,尤其是耽搁了一个好下属的美事,心中也不无遗憾。
到了上班时间,整个宣传部已议论纷纷,有为李子贡鸣不平的,但也少不了有幸灾乐祸之人。李子贡虽然平时看起来清高淡定,但这时也免不了心头骚动,头脑胀晕,泡了杯茶,抽了根烟,总算把心神安定下来了,倒是副处长方立炎真是坐立不安了,眼看着自己盼望已久的处长位置就要坐上,却突然来了这么个文件,自己处长做不成不说,还必须非常小心侍候这个失落的处长,而且事情往往还都得自己去做,患得患失的郁闷之情难以掩饰,看他进进出出上厕所,倒开水,找资料,其实什么事也没做,各方面来联系工作的人,电话都被不冷不热地应付过去了,李子贡本想提醒他,不要太过情绪化,但后来也就忍过了。
体察了人情的冷暖,收回了心神,李子贡依然淡定起来了。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在机关里或大的公司里,人如果在某个岗位上出色到无人可取代时,自己就相当于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给捆死了,干得出色本来是升迁的资本,你对自己的资本价值认识不足,别人就把你的资本做无本使用。
回想自己这半生:李子贡十七岁进华东师大,二十一岁大学毕业,到东江文理学院做数学老师,每学期平均课时一百二十学时,讲师、副教授顺利到手,眼看可评教授了。蛰身杏坛,弟子已经开枝散叶,每每走在路上,总有人喊:“李老师。”品酌执教鞭起舞的优雅与从容,李子贡还是很满足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