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964687
从中医视角探索人体,用传统文化透视生命。
系统展示中医解剖学纲目——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精神志意……
一起领略中医独特的生命观: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中医脏腑系统是“模糊的”、“功能与心态相统一的”、“与大自然相应的”(如肝应东、春、木,心应南、夏、火,脾应中、长夏、土,肺应西、秋、金,肾应北、冬、水……),甚至“有感情的”(如肝藏魂主怒,心藏神主喜,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忧,肾藏志主恐……)。
从形体到官窍,从脏腑到精神,跟随中医的眼目,认识生命才能把握健康。
通俗、风趣、实用,在这里,没有看不懂的中医。
藏象 人体“五虎将”与“六扇门” / 1
藏象本源 / 2
五脏六腑 / 4
中医到底有没有解剖 / 5
什么是方 / 9
肝 刚柔相济的将军之官 / 21
肝五行属木,为将军之官 / 22
肝藏魂 / 26
肝在志为怒 / 28
肝主疏泄 / 29
肝藏血 / 42
胆 主决断的中正之官 / 45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 / 46
胆贮存、排泄胆汁 / 48
心 藏神主脉的君主之官 / 51
心五行属火,为君主之官 / 52
心藏神 / 56
心在志为喜 / 60
心主血脉 / 61
小肠 从量变到质变的受盛之官 / 69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71
小肠泌别清浊 / 72
脾 化生万物的仓廪之官 / 75
脾五行属土,为谏议之官 / 76
脾藏意 / 80
脾在志为思 / 81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 83
脾喜燥恶湿 / 87
脾主升清 / 88
脾裹血 / 89
小孩儿不吃饭怎么办 / 91
肥胖愁人怎么办 / 93
口臭怎么办 / 95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 96
胃 受纳通降的仓廪之官 / 99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 100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 101
脾胃合作的三大条件 / 102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 103
若要小儿安,常耐三分饥和寒 / 108
肺 调整节奏的相傅之官 / 111
肺五行属金,为相傅之官 / 112
肺藏魄 / 114
肺在志为悲 / 117
肺主气,司呼吸 / 118
肺通调水道 / 120
肺宣散卫气 / 121
肺朝百脉 / 122
肺主治节 / 122
大肠 化神奇为腐朽的传导之官 / 125
大肠者,传导之官 / 126
肾 藏精纳气的作强之官 / 129
肾五行属水,为作强之官 / 130
肾藏志 / 135
肾在志为恐 / 136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 / 136
肾阴和肾阳 / 141
肾主水 / 144
肾主纳气 / 146
膀胱 水府开闸的州都之官 / 149
三焦 通行元气的决渎之官 / 153
通行元气 / 154
运行水液 / 155
生克乘侮脏与脏 / 157
教皇与主教——心与肺 / 159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心与脾 / 160
我们之间以血相连——心与肝 / 161
从“水火既济卦”和“水火未济卦”说起——心与肾 / 161
培土生金的奥妙——肺与脾 / 165
把守人体的两极——肺与肾 / 166
也说抑郁症——肝与脾 / 167
谁和谁同源?——肝与肾 / 168
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脾与肾 / 169
此实彼虚腑传腑 / 171
气 生命活动的原动能量 / 175
气的生成 / 176
气的功能 / 178
气的分类 / 182
“气”病了会怎样 / 184
快给身体打打“气” / 188
血 滋养生命的水谷之精 / 191
血的生成 / 193
血的功能 / 197
津液 濡养机体的润滑剂 / 199
津液的生成 / 200
津液的输布 / 201
津液的作用 / 202
形体 卫外成形的机体之梁 / 207
皮:美容不只是皮的问题 / 208
肉:身体瘦弱怎么办 / 212
筋:关节屈伸困难怎么办 / 215
骨:骨质疏松怎么办 / 217
脉:血脉里面有乾坤 / 220
官窍 沟通内外的感知之窗 / 225
耳:耳鸣耳聋怎么办 / 226
眼:两眼干涩怎么办 / 228
鼻:鼻子发红、长痘怎么办 / 230
舌:关注那些疾病的小信号 / 232
咽:嗓子哑了怎么办 / 233
前阴和后阴:二便问题怎么办 / 234
用传统文化的“探照灯”透视生命
不得不承认,近百年来,当中医遇到浩浩荡荡、来势凶猛的西方医学的时候,一步一步陷入了不断退缩的困境。
西方医学,有很多“拿来主义”的“眼睛”,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帮他们看世界,帮他们认清疾病和人体,帮他们窥探生命。
然而,中医缺少这样的眼睛吗?想一想,要在“简单”的“望闻问切”里探求生老病死的奥妙,要在“朴素”的“理法方药”中解决患者身体的苦痛,对中医本身的要求难道不是更高?
所以中医从来不需要妄自菲薄,因为她自有自己的眼目,那就是用传统的文化当“探照灯”,来透视人生而参悟阴阳。
中医从生下来就深深地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其理论和实践的阶梯就是古代的“文史哲”,所以中医的本身是文化,文化中医和中医文化。
看病者,病人身上是病,医者眼里是病。其实生命怎会如此简单?古老玄妙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篇就回答了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哲学的存在和思辨,还有比这三个问题更难的问题吗?
《黄帝内经》难如天书,并不是能随意解读的。除了用心灵去聆听,去感受,不可能像听相声一样,嬉笑怒骂间,就成了艺术。
但我还是想做这样一场梦,就是希望能通过某种关联,与大家一同探寻一条“知道”之路,如《管子·戒》所言:“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于是就有了捧在大家手里的这本《走进中医》。
如果您愿意,尽可把这本书当做一个中医在身边读书给您听!也许还不能完全跳过中医经典里的古奥字句,但是后面用生活语言解析的描述,应当会让你有所感悟,哪怕只是一句话而已。
写此文的时候,正是深夜,闭目间我仿佛看见《黄帝内经》的经文,萦绕在灿烂星辰中,俯瞰于人而声震于天:“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和大家一样,不求完全“知道”,也不求百岁长春,唯求生命的尊严。
也许,千百年后,你我早已归于尘土,但是天空中依然激荡一种声音,是圣人的声音,是哲人的声音,是落叶的声音,宛如天籁:中医不灭,薪火不绝。
愿此书,终成落叶,落有梵声,悄然而萧然,在风的飘舞下,落叶归根,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生命的循环,这是对春天的赞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