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1947
内容简介
《中西医学的碰撞与融合》共分五章。首先,梳理和勾描中西医结合的历史轨迹;其次总结中西医结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次厘清中西医结合的若干理论问题;第四,思考和论析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未来走向;第五,介绍了作者的中西医结合实践情况。
目 录
章 中西医学从初次碰撞到相互融合的轨迹
节 中西医学由初次相遇转向相互吸引
第二节 中西医学“合二为一”的实践摸索
第三节 中西医学“融合互动”的全面展开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事业逐步向国际化推进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融合互动结出丰硕果实
节 中西医“互助合作”提高了临床治病疗效
第二节 “西医为准”的临床试验检测了中医技术可靠性
第三节 “中西汇通”的基础实验阐释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第四节 中西比照文献研究呈现了两种医学的统一
第五节 对中西医关系的自由思考照亮了实践的道路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相关理论问题的哲学思考
节 “中西医结合”的内涵是什么
第二节 中西医学究竟有何不同
第三节 中西医学“用药治病”截然不同
第四节 中西医学的统一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
第六节 明确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标
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科学理性来推进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
节 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发展的方向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研究的方向
第五节 中西医理论比照研究对未来的启示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在线试读
《中西医学的碰撞与融合》:
二、中西医相互融合的思想萌发(1840-1949)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文化不断传人中国。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它们在传教的同时开办诊所和医院,在医院招收学徒,此外,它还兴办西医学校,翻译西医书籍,成立西医学术团体,创办出版西医报刊等,将西医学在理论认识和临床技术方面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在中国人眼前。随着医院、诊所、学校的不断扩建,西医教育和临床不断展开,西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学术体系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人们开始对它并不抱有偏见,更不排斥和讨厌它,而是喜爱、认可和接受它。然而,由于西医学知识积极而广泛的传播,人们开始对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疗效产生了怀疑,这对于长期被中国人依赖和信奉的传统中医而言,无疑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和威胁。面对这样的窘境,中医界人士必须对传统中医的未来走向做出思考。传统中医在与西方医学的比较中已经显示出诸多不足,因此,如何认识西医,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处理中西医的关系已经摆在面前。如何吸收和运用西方医学来发展传统中医呢?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就是当时的中医界人士为此设想的两条发展路径。
(一)中西医汇通
鸦片战争的创伤给长期以封建专制思想统治的旧中国产生了巨大震动和冲击,使一直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开始惶恐和紧张起来。战争失败的苦痛和屈辱让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要“自强”,要“求富”,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向西方学习,故而他们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初人们所看到的只是西方的科技和军事优越于中国,于是,以清政府官员为主的一些人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西方医学在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要求中国传统的文化礼制不能变,观念层面的东西不能变,能变的只是器用层面的东西。更进一步说,社会的经济基础可以变,但是上层建筑一定不能动。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这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开明人士认识到,要使中国真正富强,需要变革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礼制,即上层建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于是,“维新运动”取代“洋务运动”在国内兴起来,它们积极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制度,对旧中国的封建文化礼制进行批判。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自然会对传统中医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它也促使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交流。中西医汇通学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综观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各种学术思想,其基本内容不外如下几点:①承认中医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平等对待中医和西医。②中西医知识互相解释互相印证,以求理论上的相通,其意在说明中西医之差别仅仅是表述形式上的差别,所要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致的。西医具有科学性。既然中医在诊治上也有效,那么自然也是科学的。
……
二、中西医相互融合的思想萌发(1840-1949)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文化不断传人中国。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它们在传教的同时开办诊所和医院,在医院招收学徒,此外,它还兴办西医学校,翻译西医书籍,成立西医学术团体,创办出版西医报刊等,将西医学在理论认识和临床技术方面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在中国人眼前。随着医院、诊所、学校的不断扩建,西医教育和临床不断展开,西医学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学术体系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人们开始对它并不抱有偏见,更不排斥和讨厌它,而是喜爱、认可和接受它。然而,由于西医学知识积极而广泛的传播,人们开始对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疗效产生了怀疑,这对于长期被中国人依赖和信奉的传统中医而言,无疑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和威胁。面对这样的窘境,中医界人士必须对传统中医的未来走向做出思考。传统中医在与西方医学的比较中已经显示出诸多不足,因此,如何认识西医,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处理中西医的关系已经摆在面前。如何吸收和运用西方医学来发展传统中医呢?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就是当时的中医界人士为此设想的两条发展路径。
(一)中西医汇通
鸦片战争的创伤给长期以封建专制思想统治的旧中国产生了巨大震动和冲击,使一直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开始惶恐和紧张起来。战争失败的苦痛和屈辱让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要“自强”,要“求富”,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向西方学习,故而他们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初人们所看到的只是西方的科技和军事优越于中国,于是,以清政府官员为主的一些人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西方医学在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要求中国传统的文化礼制不能变,观念层面的东西不能变,能变的只是器用层面的东西。更进一步说,社会的经济基础可以变,但是上层建筑一定不能动。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这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开明人士认识到,要使中国真正富强,需要变革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礼制,即上层建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于是,“维新运动”取代“洋务运动”在国内兴起来,它们积极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制度,对旧中国的封建文化礼制进行批判。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自然会对传统中医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它也促使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交流。中西医汇通学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综观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各种学术思想,其基本内容不外如下几点:①承认中医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平等对待中医和西医。②中西医知识互相解释互相印证,以求理论上的相通,其意在说明中西医之差别仅仅是表述形式上的差别,所要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致的。西医具有科学性。既然中医在诊治上也有效,那么自然也是科学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