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959397
内容简介
在中国体育史学界,对体育历史的研究远重于对体育史学的研究,对20世纪下半叶的体育史学研究又重于对20世纪上半叶的研究。因此,民国体育史学构成了一个有待开拓的学术领域。近代以来,以期刊为载体的体育史学研究逐渐构成了体育知识生产的形式之一,中国体育学术由此开启了现代化的行程。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知识崛起的象征。在民国时代所创办的主流体育期刊视域中,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体育知识生产到底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一代学人通过期刊媒介所传播的具有现代性的体育知识又为后世留下了哪些学术与文化遗产?王宏江博士所著的《民国体育学术史研究(1912-1949年)——基于主流体育期刊的考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学术贡献可概括如下。
一,史料丰赡,在中国体育学界首度对民国体育期刊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和全景化梳理。据该书参考文献,作者共引用体育报刊原典80余种。其中的《体育杂志》(1914年创刊)、《体育周报》(1918年创刊)实属中国体育报刊之先驱,十分珍稀;三种《体育季刊》(分别出版于1922年、1933年、1935年)与《勤奋体育日报》更是大名鼎鼎,驰名于当年的体育知识界。在如此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有点有面地展现了以专业报刊为阵地的民国体育知识生产境况。即使作者不作过多的理论阐释,仅就其史料搜集与整理之功,也足以写进当代中国体育学术史。史学家傅斯年言:一种学问凡材料拓展则进步,反之则退步。作为中国体育学界的一员,我真是希望我们的同行能多做一些这样扎实而细致的史料基础工作,多做些实际的研究,少谈些玄虚的“主义”。
二,线索清晰,以巧妙的类型学叙事建构了民国体育知识的整体谱系。作者占有的体育期刊史料可谓宏富,但作者并未迷失在史料信息中,而是根据逻辑划分,找到了理解当年体育知识信息的分类标准,即“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教育训练研究”“体育社会问题”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总体上看,这是符合现代认知逻辑习惯的划分,也是基于知识史事实的划分。寻找到这样一种同时植根历史语境和现代史学语境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的史料细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历史叙事的匠心巧思。
三,视角独特,用“学术史”的概念工具考量并提出了近代中国体育知识之“现代化”的理论问题。中国体育知识生产的“现代化”始于何时?缘何而起?民国体育知识生产者同那个时代其他领域的学人都要面临东洋与西洋、本土与域外、传统与新潮等知识资源的抉择和整合。正是在面对各种知识资源的彷徨抉择中所展开的论争言说,才逐渐建构起民国体育话语的公共空间,促成了作为“公器”的体育学术在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起步。一切知识都是知识史。作者再现了那个时代体育学人的求知历程,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知识自主和文化自信,补上了不可或缺的体育知识史这一课。
一,史料丰赡,在中国体育学界首度对民国体育期刊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和全景化梳理。据该书参考文献,作者共引用体育报刊原典80余种。其中的《体育杂志》(1914年创刊)、《体育周报》(1918年创刊)实属中国体育报刊之先驱,十分珍稀;三种《体育季刊》(分别出版于1922年、1933年、1935年)与《勤奋体育日报》更是大名鼎鼎,驰名于当年的体育知识界。在如此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有点有面地展现了以专业报刊为阵地的民国体育知识生产境况。即使作者不作过多的理论阐释,仅就其史料搜集与整理之功,也足以写进当代中国体育学术史。史学家傅斯年言:一种学问凡材料拓展则进步,反之则退步。作为中国体育学界的一员,我真是希望我们的同行能多做一些这样扎实而细致的史料基础工作,多做些实际的研究,少谈些玄虚的“主义”。
二,线索清晰,以巧妙的类型学叙事建构了民国体育知识的整体谱系。作者占有的体育期刊史料可谓宏富,但作者并未迷失在史料信息中,而是根据逻辑划分,找到了理解当年体育知识信息的分类标准,即“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教育训练研究”“体育社会问题”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总体上看,这是符合现代认知逻辑习惯的划分,也是基于知识史事实的划分。寻找到这样一种同时植根历史语境和现代史学语境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的史料细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历史叙事的匠心巧思。
三,视角独特,用“学术史”的概念工具考量并提出了近代中国体育知识之“现代化”的理论问题。中国体育知识生产的“现代化”始于何时?缘何而起?民国体育知识生产者同那个时代其他领域的学人都要面临东洋与西洋、本土与域外、传统与新潮等知识资源的抉择和整合。正是在面对各种知识资源的彷徨抉择中所展开的论争言说,才逐渐建构起民国体育话语的公共空间,促成了作为“公器”的体育学术在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起步。一切知识都是知识史。作者再现了那个时代体育学人的求知历程,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知识自主和文化自信,补上了不可或缺的体育知识史这一课。
目 录
绪论
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概念界定
三、样本选择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进展
一、近代体育学术思想研究
二、近现代学术史研究
三、民国体育报刊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要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要点
三、研究方法
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概念界定
三、样本选择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进展
一、近代体育学术思想研究
二、近现代学术史研究
三、民国体育报刊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要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要点
三、研究方法
章 近代中国体育学术思想的形成
节 国家危机下中国近代体育观的形成
一、西洋兵操随尚武思潮进入晚清军事学堂(1840-1897年)
二、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盛行与修正(1898-1921年)
三、民国新学制后三育并重思想成为主流(1921-1949年)
第二节 民国体育报刊中的主流体育学术思想
一、主流群体创办的体育报刊及体育报刊的主题分类
二、两大流派发文群体基本特征分析
三、两大流派发文主题内容分析
四、两大流派发文群体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
五、两大流派体育思想在体育报刊中的传播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三种《体育季刊》的学术承继
节 三本同名《体育季刊》与民国体育学术发展
一、三本《体育季刊》的样本概述
二、研究方法的量化尝试
三、量化分析指标及操作化定义
四、信度检验
第二节 三本《体育季刊》出版分析与作者群体分析
一、三本《体育季刊》出版特征分析
二、三本《体育季刊》作者群体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三本《体育季刊》中“体育军事化”思想的传播
一、“体育军事化”之争的缘起
二、“体育军事化”之争的发展
三、“体育军事化”思想在《体育季刊(1935)》中的呈现
第四节 三本《体育季刊》的传承性体现
一、编辑思想一“脉”相承
二、期刊功用相仿
……
第三章 民国体育学术基本议题: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章 民国体育学术核心议题:体育教育训练研究
第五章 民国体育学术热点议题: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第六章 民国体育学术焦点议题:武术的现代转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