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856601
给出了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总体方案,并通过对钢铁、建材、交通、居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分析与展望,为我国能源系统清洁低碳发展提出了转型路线图,对于读者而言兼顾科普性、通识性以及专业性,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
本报告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共分八部分。部分剖析我国碳达峰重大意义与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阐述以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实现碳达峰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举措。第三部分研究提出以清洁替代加快能源生产减碳的方案。第四部分从工业、交通、建筑领域分别研究提出以电能替代、能效提升等加快能源消费减碳的方案。第五部分研究提出以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特高压骨干通道、推动跨国电网互联互通、构建全国电-碳市场支撑碳达峰的方案。第六部分提出促进碳达峰关键技术的创新方向和重点。第七部分分析了以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第八部分总结报告主要观点,提出相关建议。
前言
1 碳达峰重大意义与挑战?001
1.1 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002
1.1.1 经济社会发展?002
1.1.2 碳排放现状与趋势?005
1.2 2030年前碳达峰重大意义?007
1.2.1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007
1.2.2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007
1.2.3 保障能源安全高效供应?008
1.3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挑战?008
1.3.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008
1.3.2 高碳化能源结构的挑战?009
1.3.3 重型化产业结构的挑战?009
1.4 小结?010
2 碳达峰思路与目标?011
2.1 总体思路?012
2.1.1 减排方向?012
2.1.2 基本原则?013
2.1.3 达峰思路?013
2.1.4 达峰基础?014
2.2 达峰目标?016
2.2.1 达峰时间和峰值?016
2.2.2 对应碳达峰的能源消费与电力装机容量?017
2.2.3 煤炭消费控制目标?019
2.2.4 石油消费控制目标?022
2.2.5 天然气消费控制目标?023
2.3 重点举措?024
2.3.1 能源生产领域?025
2.3.2 能源使用领域?026
2.3.3 能源配置领域?028
2.4 小结?028
3 以清洁替代加快能源生产减碳?029
3.1 转变煤电功能布局?030
3.1.1 煤电碳排放现状?030
3.1.2 煤电控制与减量发展的基础条件?032
3.1.3 煤电控制与转型的思路举措?033
3.2 科学有序发展气电?035
3.3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037
3.3.1 清洁能源发展基础?037
3.3.2 大力开发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基地?038
3.3.3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043
3.3.4 积极发展生物质燃料?044
3.4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047
3.5 积极发展电制燃料?049
3.5.1 发展现状与基础?049
3.5.2 重点举措?050
3.6 小结?051
4 以电能替代加快能源消费减碳?053
4.1 推动工业电气化与节能降耗?054
4.1.1 钢铁行业?055
4.1.2 建材行业?064
4.1.3 化工行业?070
4.1.4 产业优化升级?076
4.2 发展电动交通与智慧交通?077
4.2.1 发展现状与趋势?077
4.2.2 重点措施?080
4.2.3 达峰贡献?084
4.3 提升建筑领域电气化水平?085
4.3.1 发展现状与趋势?085
4.3.2 重点措施?087
4.3.3 达峰贡献?091
4.4 小结?091
5 以大电网大市场支撑碳达峰?093
5.1 发挥大电网碳减排关键作用?094
5.1.1 加快特高压骨干通道建设?095
5.1.2 加快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096
5.1.3 推动跨国电网互联互通?097
5.2 构建全国电—碳市场?098
5.3 小结?100
6 以技术创新加速碳达峰?101
6.1 清洁能源发电技术?102
6.1.1 光伏发电?102
6.1.2 光热发电?102
6.1.3 风电?103
6.1.4 核电?103
6.1.5 生物质发电?104
6.2 电能替代及新型用电技术?104
6.2.1 新能源汽车?104
6.2.2 热泵技术?105
6.2.3 电制氢?105
6.2.4 电制燃料及原材料?106
6.3 先进输电技术?107
6.3.1 特高压交流?107
6.3.2 特高压直流?107
6.3.3 柔性直流输电?108
6.4 大规模储能技术?108
6.4.1 锂离子电池?108
6.4.2 氢储能?109
6.5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CCUS)技术?109
6.6 小结?110
7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11
7.1 生态环境效益?112
7.2 经济社会效益?113
7.3 小结?114
8 主要观点与建议?115
8.1 主要观点?116
8.2 建议?117
名词解释?119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响应。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面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在世界范围内树立绿色发展旗帜,为国际社会全面落实《巴黎协定》注入强大动力,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从战略全局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在全球能源转型、清洁发展、气候环境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形势任务、思路目标、重点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
本报告聚焦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共分7部分。第1部分分析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与面临的挑战。第2部分阐释通过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减排机理和综合方案。第3部分提出基于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全社会、分领域、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碳中和实现路径。第4部分提出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清洁发展跨越、化石能源转型、能源互联互通、全面电能替代、产业转型升级、能效综合提升、零碳社会建设、生态治理协同等重点行动。第5部分介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分析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潜力。第6部分分析我国通过实施碳中和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全面推动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协同作用。第7部分总结报告主要观点,提出相关建议。
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需要社会各方携手努力、凝聚共识、迅速行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十四五”和“十五五”关键窗口期尽早实现碳达峰,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大力推动“两个替代”,确保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创新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