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2223990
区别成功与不成功的管理者的关键,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也称学习敏锐度。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成功的管理者如何从熔炉体验中自我反省,汲取经验和智慧,随后不断地付诸实践,以锻炼及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历史上几乎所有伟大的管理者都经历过熔炉体验!遭遇危机、成熟病痛、痛失亲人、迷失目标这些生命中的“当头棒喝”,正是领导力的“炼金炉”。本书展示了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领导力研究成果,为您展示出对领导生涯中各种复杂力量的独特理解,书中提供开发内在领导力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各领域从业者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埃森哲前大中华区主席李纲倾情作序推荐!亚马逊公司前高级副总裁杰夫·威尔克,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沃顿商学院教授迈克尔·尤西姆诚挚力荐!
这本书紧紧围绕着“熔炉”这个强大的概念展开。熔炉体验是一种对身处逆境的人们的严峻考验,那些能从中磨炼意志,并渡过难关的人,就能随之锻炼出坚毅的性格及独特的领导力。
本书中所谈到的很多领导力修炼之道,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的培养和造就;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讲述了作为一个人,成才、成功,更是成“人”的方法。在生存和变化迫使我们进入“新领域”的此刻,这些洞见很是关键。就如“戏剧之父”易卜生所说的,“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管理者要有勇气逆流而上,将目前不确定的因素看作成功路上的磨炼,把克服种种困难的经历作为一种熔炉体验。
本书讲述了丰富的独特性研究、领导力策略、熔炉故事和数十个可供读者实践的练习。无论你的生活、工作、性别是什么样的,《领导力熔炉》都能帮助你发现自己内在的领导力。
推荐序1 领导者的修炼
杨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序2 顺境中找到阴影,逆境中找到光亮
李纲
埃森哲前大中华区主席
推荐序3 领导力与学习
沃伦·本尼斯
领导力大师
中文版序 经验是好的老师
前言 学习能力是工具
引言 熔炉铸就领导力
测一测 你知道如何从熔炉体验 中学习领导力吗
部分 领导力是可以习得的001
第1章 在熔炉中成长,从经验中获取能力-003
熔炉体验的三种类型-005
在熔炉中提升领导力-010
在熔炉中学会学习 -022
第2章 在熔炉中重生,用复原力对抗压力- 031
认识到熔炉中的压力 – 036
重塑压力 – 038
建设性地解决压力问题- 041
第3章 将熔炉融入生活,练习比天赋更重要- 049
领导力需要练习 – 051
发现领导力教学的新模式 – 054
新手、老手与高手的差异 – 058
领导力进阶的五个要素 – 060
个人学习策略,成为高手的秘籍 – 070
第二部分 个人层面,创建个人学习策略 – 075
第4章 找出学习策略的四个问题- 077
问题1,你为什么想成为领导者 – 080
问题2,你想成为领导者的动机是什么 – 087
问题3,你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 095
问题4,你的熔炉体验是怎样的 – 102
第5章 勘探个人能力宝藏的三个自我评估- 105
自我评估1,适应能力评估 – 110
自我评估2,凝聚力评估 – 125
自我评估3,操守评估 – 136
第6章 搭建个人学习策略的三个部分- 145
部分1,找出促使你成长为领导者的所有推动力- 148
部分2,明确领导者的三种核心能力- 158
部分3,制定关键领域的练习任务 – 170
第三部分 组织层面,将经验纳入领导者培养体系- 177
第7章 借助经验培养领导者- 179
借助经验培养领导者的原理 – 181
借助经验培养领导者的过程 – 185
第8章 统一组织需要与个人能力- 201
以个人策略为核心的专家表现模型 – 203
组织培养领导者的具体方法 – 205
驾驭不断出现的熔炉 – 212
译者后记 学习能力是工具 – 221
领导者的修炼
杨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与罗伯特·J. 托马斯在清华大学的见面,实在是正逢其时。
2009 年3 月9 日,周一晚,二十多位清华EMBA 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母校座谈,纷纷谈论当前的经济挑战以及他们所经营的企业面临的压力;周二晚,我们与一些即将毕业的清华MBA 同学座谈,焦点是大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其中折射出的人生的困难抉择;周三晚,罗伯特·J. 托马斯在清华经管学院的演讲,题目恰好是“在危机中锻造领导力”!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巧合,我与托马斯聊天时,他说到近半年多来邀请他讲这个题目的政府、公司、机构激增,真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托马斯的这本书,尽管书名中没有出现“学习”两个字,但其核心就是“学习”。书中强调“熔炉”,这与他上一本跟沃伦·本尼斯合著的《极客怪杰》(Geeks & Geezers )关系密切;书中也强调“领导力”,但实际上,本书中所谈到的很多领导力修炼之道,绝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的培养和造就;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讲述了作为一个人,成才、成功,更是成“人”的方法。书中还强调“意义”,其中多个训练更是直指本心,让我们有机会,更有勇气和智慧去思考自身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周遭的他人,究竟如何,究竟为何。
在当下,这些洞见极为关键,所以才振聋发聩。在以繁荣和增长为基调的日子里,我们无暇也不肯去反省自己的经历,总结自己的得失,站到“阳台”上去看看“舞池”中拥挤的我们在欢快中麻木,在忙碌中茫然的样子。只有到了逆境和悬置成为普遍状态的此刻,在生存和变化迫使我们进入“新领域”的此刻,托马斯的访谈和研究才产生这么强烈的领导力启示,帮助我们从熔炉中成长为领导者,而非堕落为自怨自艾的失意青年;帮助我们学会如何修炼领导力之道,而非侥幸于又偶然地闯过了一关。正如赫胥黎的深刻洞察:经验不在于一个人经历了什么,而在于他如何利用他的经历。
因此,“重塑”“创建意义”在危机、萧条、困难的时候,不可或缺。倘若我们消极地解读困难,就可能选择被动地抵挡;而如果积极地面对,也许会有全新的机遇。今天的我们,信心谈得多,有点儿滥,也有点儿懒,因为我们没有创造性地进行“范式转换”。譬如,靠扩招研究生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局,是否有点儿像见招拆招的小聪明,却少了另辟蹊径的智慧?在关于熔炉的访谈中,你会读到“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创始人的故事,或许除了感叹之外,我们也能由此认真思考一下“为中国而教”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表明,区别成功与不成功的管理者的关键,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也称学习敏锐度。看重当下表现,忽略学习潜力,常常会让很多公司的领导力培训计划落空。有研究显示,高达71% 的业绩突出者并非高潜质人才;这些人升职后,业绩变得不如人意,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更有效的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对大公司和管理者而言,同样作为以字母“l”打
头的词,从意义上来说,learn(学习)乃是leader(领导者)的基础。
托马斯的许多结论富有启发性,却多少有点儿过于西方化。特别是谈到学习,他的访谈对象和理念局限,让他很难体会到处于东方文化下的人在学习时常常遇到的一些瓶颈——面子问题、羞耻心以及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拿我在领导力培训课程中的尝试来说,书中第4 章、第5 章个人学习策略部分的几个练习,对于中国人而言,回答起来绝非易事。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使我们不愿直面这些问题。而东方式的个人学习策略中,我建议至少加上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钝感力。李安执着于导演的志向,事业不顺,在家中当“家庭妇男”的6 年时间,当然是熔炉体验,却不是仅仅依靠“赋予正面意义”“设计学习策略”那么简单的。
渡边淳一作为善于移情思维的日本人,提出“钝感力”而非西方人常讲的“复原力”来作为人们学习和成功的分野,可惜至今尚未受到领导力学者足够的重视。
本书中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没时间练习,而又想改善表现,你就必须学会在表现时练习。这是我经常观察到的企业高管人员会遇到的一个困惑。我还记得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在被质疑是否时间被挤满、头脑被榨空的问题时的回答,他说,每一次的访谈、节目主持,都是提升自己的训练,“既是表演,也是充电”。
本书第3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洞见以及有效的办法,比如“招聘”导师、及时寻找“反馈”等。作为教师,我也记得自己下课时常常急急忙忙跑回办公室的样子,想要赶紧将授课时涌出的一个新念头记录下来,或者标记出学生反馈中的一些新变化,甚至努力再现某次问答场景。高管人员切不可将360°评估的结果作为成绩单,而应将其作为高尔夫训练中的“动作矫正录像”,目的只是帮助你从新手变老手,从老手变高手!
我也深深地被书中传达的观点所刺激:如果你的老板不称职,你的学习可能会停止!真是如此,因为你会将一切糟糕的现状都归咎于他。在2009 年这个时点,这个让大多数人不幸的因素,可能就是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学习和成长的熔炉,又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很快地忘却——风过后,依然故我。这当中,人们是否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外因,这种心理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我听到不少公司的高管有所谓的“倒霉论”,他们将危机的根源解释为坏运气,或别家企业的过度冒险,而不从中寻找自己能够学到什么,长进什么,改变什么,这让人深感不安。很多时候,你会熬,你会忍,但你不学习。人们还都同情你,宽容你,但日久天长,当不称职的老板下台后(尽管概率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高),人们面前的你,并非如磨砺十年、锋芒毕现的宝剑,而可能是一个会为他人带去麻烦的人。
书中引用了著名篮球教练鲍勃·奈特(Bob Knight)的一句名言:人人都希望赢,可是没人愿意去训练。确实如此。在清华大学听完托马斯的演讲后,我问一名学生,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原来抱负不是梦想,而是你愿意为梦想付出多少艰苦的努力!托马斯以一位奥运滑冰冠军的访谈为例。很多人羡慕这位冠军,问她取得成功的关键技巧是什么。这位冠军回答说:“技巧就是每天早上4 点起床,4 点半穿好冰鞋下到冰场里去练习!”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的抱负可以称得上是抱负,而不是白日梦呢?
托马斯的深度访谈已经超过本书的规模,业已接近200个个案。他兴奋地对我说:“这实在是一种很过瘾的经历,你一下子就拥有了这么多的人生!”我能理解他的表达。跟高手交流的过瘾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们能启迪我们,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卓越,也同样提醒我们,那些看起来卓越的人生中,曾经有那么颠簸、曲折的过去。
希望这本因巧合而得以应时的书能够在当下的熔炉中帮助更多读者,但我更希望它在经济好起来之后仍然能够畅销。
我们的管理者都经历了熔炉的严峻考验,正是这些非同寻常的经历,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提升到新的层次。《领导力熔炉》创造性地延展和丰富了熔炉的概念。天赋不过是筑就伟大的开端,领导力和学习密不可分。熔炉能压垮某些人,却也会有大批的管理者和学习者涌现出来。无论你的生活、工作、性别是什么样的,《领导力熔炉》都能帮助你发现自己内在的领导力。
沃伦·本尼斯
领导力大师
本书中所谈到的很多领导力修炼之道,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的培养和造就;从某种意义来说, 它讲述了作为一个人,成才、成功,乃至成“人”的方法。
杨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领导力能否后天练就,又该如何练就呢?罗伯特·J. 托马斯的这本书《领导力熔炉》,或许会带给读者一些启示。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如何培养领导力,其理念恰与中国千百年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治世哲学不谋而合。
李纲
埃森哲前大中华区主席
托马斯对在管理者职业生涯中起作用的复杂力量发表了非凡的见解。《领导力熔炉》一书提供了开发内在领导力的有效路径。
杰夫·威尔克
亚马逊公司前高级副总裁
罗伯特·J. 托马斯创新性地回答了“领导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这一问题,揭示了熔炉体验能将普通人锻造成杰出管理者的科学发现,帮助各个领域的人充分挖掘自己的领导力潜能。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哈佛商学院教授
罗伯特·J. 托马斯为帮助读者将管理转变为领导力提供了方案,其中关键的诀窍在于,从危机中学习。
迈克尔·尤西姆
沃顿商学院教授
领导者的修炼
杨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与罗伯特·J. 托马斯在清华大学的见面,实在是正逢其时。
2009 年3 月9 日,周一晚,二十多位清华EMBA 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母校座谈,纷纷谈论当前的经济挑战以及他们所经营的企业面临的压力;周二晚,我们与一些即将毕业的清华MBA 同学座谈,焦点是大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其中折射出的人生的困难抉择;周三晚,罗伯特·J. 托马斯在清华经管学院的演讲,题目恰好是“在危机中锻造领导力”!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巧合,我与托马斯聊天时,他说到近半年多来邀请他讲这个题目的政府、公司、机构激增,真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托马斯的这本书,尽管书名中没有出现“学习”两个字,但其核心就是“学习”。书中强调“熔炉”,这与他上一本跟沃伦·本尼斯合著的《极客怪杰》(Geeks & Geezers )关系密切;书中也强调“领导力”,但实际上,本书中所谈到的很多领导力修炼之道,绝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的培养和造就;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讲述了作为一个人,成才、成功,更是成“人”的方法。书中还强调“意义”,其中多个训练更是直指本心,让我们有机会,更有勇气和智慧去思考自身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周遭的他人,究竟如何,究竟为何。
在当下,这些洞见极为关键,所以才振聋发聩。在以繁荣和增长为基调的日子里,我们无暇也不肯去反省自己的经历,总结自己的得失,站到“阳台”上去看看“舞池”中拥挤的我们在欢快中麻木,在忙碌中茫然的样子。只有到了逆境和悬置成为普遍状态的此刻,在生存和变化迫使我们进入“新领域”的此刻,托马斯的访谈和研究才产生这么强烈的领导力启示,帮助我们从熔炉中成长为领导者,而非堕落为自怨自艾的失意青年;帮助我们学会如何修炼领导力之道,而非侥幸于又偶然地闯过了一关。正如赫胥黎的深刻洞察:经验不在于一个人经历了什么,而在于他如何利用他的经历。
因此,“重塑”“创建意义”在危机、萧条、困难的时候,不可或缺。倘若我们消极地解读困难,就可能选择被动地抵挡;而如果积极地面对,也许会有全新的机遇。今天的我们,信心谈得多,有点儿滥,也有点儿懒,因为我们没有创造性地进行“范式转换”。譬如,靠扩招研究生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困局,是否有点儿像见招拆招的小聪明,却少了另辟蹊径的智慧?在关于熔炉的访谈中,你会读到“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创始人的故事,或许除了感叹之外,我们也能由此认真思考一下“为中国而教”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表明,区别成功与不成功的管理者的关键,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也称学习敏锐度。看重当下表现,忽略学习潜力,常常会让很多公司的领导力培训计划落空。有研究显示,高达71% 的业绩突出者并非高潜质人才;这些人升职后,业绩变得不如人意,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更有效的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对大公司和管理者而言,同样作为以字母“l”打
头的词,从意义上来说,learn(学习)乃是leader(领导者)的基础。
托马斯的许多结论富有启发性,却多少有点儿过于西方化。特别是谈到学习,他的访谈对象和理念局限,让他很难体会到处于东方文化下的人在学习时常常遇到的一些瓶颈——面子问题、羞耻心以及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拿我在领导力培训课程中的尝试来说,书中第4 章、第5 章个人学习策略部分的几个练习,对于中国人而言,回答起来绝非易事。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使我们不愿直面这些问题。而东方式的个人学习策略中,我建议至少加上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钝感力。李安执着于导演的志向,事业不顺,在家中当“家庭妇男”的6 年时间,当然是熔炉体验,却不是仅仅依靠“赋予正面意义”“设计学习策略”那么简单的。
渡边淳一作为善于移情思维的日本人,提出“钝感力”而非西方人常讲的“复原力”来作为人们学习和成功的分野,可惜至今尚未受到领导力学者足够的重视。
本书中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没时间练习,而又想改善表现,你就必须学会在表现时练习。这是我经常观察到的企业高管人员会遇到的一个困惑。我还记得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在被质疑是否时间被挤满、头脑被榨空的问题时的回答,他说,每一次的访谈、节目主持,都是提升自己的训练,“既是表演,也是充电”。
本书第3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洞见以及有效的办法,比如“招聘”导师、及时寻找“反馈”等。作为教师,我也记得自己下课时常常急急忙忙跑回办公室的样子,想要赶紧将授课时涌出的一个新念头记录下来,或者标记出学生反馈中的一些新变化,甚至努力再现某次问答场景。高管人员切不可将360°评估的结果作为成绩单,而应将其作为高尔夫训练中的“动作矫正录像”,目的只是帮助你从新手变老手,从老手变高手!
我也深深地被书中传达的观点所刺激:如果你的老板不称职,你的学习可能会停止!真是如此,因为你会将一切糟糕的现状都归咎于他。在2009 年这个时点,这个让大多数人不幸的因素,可能就是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学习和成长的熔炉,又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很快地忘却——风过后,依然故我。这当中,人们是否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外因,这种心理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我听到不少公司的高管有所谓的“倒霉论”,他们将危机的根源解释为坏运气,或别家企业的过度冒险,而不从中寻找自己能够学到什么,长进什么,改变什么,这让人深感不安。很多时候,你会熬,你会忍,但你不学习。人们还都同情你,宽容你,但日久天长,当不称职的老板下台后(尽管概率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高),人们面前的你,并非如磨砺十年、锋芒毕现的宝剑,而可能是一个会为他人带去麻烦的人。
书中引用了著名篮球教练鲍勃·奈特(Bob Knight)的一句名言:人人都希望赢,可是没人愿意去训练。确实如此。在清华大学听完托马斯的演讲后,我问一名学生,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原来抱负不是梦想,而是你愿意为梦想付出多少艰苦的努力!托马斯以一位奥运滑冰冠军的访谈为例。很多人羡慕这位冠军,问她取得成功的关键技巧是什么。这位冠军回答说:“技巧就是每天早上4 点起床,4 点半穿好冰鞋下到冰场里去练习!”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的抱负可以称得上是抱负,而不是白日梦呢?
托马斯的深度访谈已经超过本书的规模,业已接近200个个案。他兴奋地对我说:“这实在是一种很过瘾的经历,你一下子就拥有了这么多的人生!”我能理解他的表达。跟高手交流的过瘾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们能启迪我们,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卓越,也同样提醒我们,那些看起来卓越的人生中,曾经有那么颠簸、曲折的过去。
希望这本因巧合而得以应时的书能够在当下的熔炉中帮助更多读者,但我更希望它在经济好起来之后仍然能够畅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