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24308
全书分为从“无“到“好”:创新与智能革命、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市场需求与产品规划、概念生成与项目管理、开发与验证6个部分。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百年一遇的企业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机遇,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保持产品的生命力?只有更加关注市场、关注客户需求、关注组织创新,并通过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变革,才能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目录
| 第1章|
从“无”到“好”:创新与智能革命
开章案例 100 分的输家——诺基亚手机帝国的没落
节 创新是持续成长的不二法门
第二节 创新的模式
第三节 促进创新过程的组织特征
第四节 企业家精神
第五节 智能革命
章末案例 苹果是如何组织创新的?
| 第2章|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开章案例 IPD 如何解决产品开发的典型问题?
节 产品开发:一个“风险与回报”的过程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流程模型
第三节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第四节 集成产品开发中的商业决策机制
第五节 集成产品开发中的技术评审体系
第六节 敏捷化的集成产品开发
第七节 运用IPD 方法论建立组织持续创新机制
章末案例 华为IPD 框架结构
| 第3章|
市场需求与产品规划
开章案例 华为发布5 项汽车新品,推动华为Inside 概念
节 产品需求管理体系
第二节 创新战略与产品组合平衡
第三节 基于MM 方法论的产品规划
第四节 开发高质量的项目任务书
章末案例 H 公司Charter DCP 汇报材料
| 第4章|
概念生成与项目管理
开章案例 飞利浦建立创意标准流程
节 如何挖掘创意
第二节 产品概念
第三节 概念测试
第四节 全面筛选
第五节 顾客声音转化为产品技术需求
第六节 基于IPD 的项目管理实践
章末案例 苹果的创新停滞了吗?
| 第5章|
开发与验证
开章案例 iPhone 产品开发验证流程
节 研究、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
第二节 架构与设计
第三节 平台
第四节 DFX
第五节 产品使用测试
第六节 技术创新的界面管理
章末案例 苹果首款ARM 芯片“M1”问世
| 第6章|
上市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章案例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 圆满收官
节 产品上市战略规划
第二节 上市周期
第三节 市场测试
第四节 上市管理
第五节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新
章末案例 苹果加速实现碳中和
关键术语
参考文献
2021 年4 月21 日苹果公司(Apple) 召开线上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推出搭载自家芯片M1 的平板电脑iPad Pro 和桌面电脑iMac,以及协助用户找寻丢失物的蓝牙追踪器AirTags。
在2020 年度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推出了大幅度升级的iOS14 操作系统。从软件、主要硬件的升级到网络服务的推陈出新,视新冠肺炎疫情为扩大全球市占率的契机,苹果手机、手表、电脑在过去一年全球市占率大增,确保无可挑战的龙头地位。苹果公司也趁机打破原有部门的山头,将音乐、电视、新闻等服务做了全面整合,持续扩展“生态系服务”,推出了iTunes Store、App Store、Apple Pay、Apple Music、iCloud、AppleNews(新闻订阅)、TV(串流影音)、Apple Arcade(游戏订阅)与AppleCard(信用卡)等服务。
苹果公司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调整,获得了投资人的高度青睐,2020 年8 月成为历史上家市值突破2 万亿美元大关的企业。展望未来,市场分析师仍看好股价继续上涨。
1976 年4 月1 日,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等创立了苹果公司,在高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创新并不一定是改变,而是做得更好,如果你为了改变而改变,你就失去了对真正创新的专注”。苹果
公司的硬件产品没有明显的外观变化,消费者很难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款新手机。如果外观的改变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那么苹果公司愿意为此改变,但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会让苹果公司失去对真正创新的专注。
当问及苹果公司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创新力,现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苹果的优势是在软件、硬件和服务方面进行整合创新(Integrated Innovation),而这也是其他厂商所缺乏的。有些厂商能够打造操作系统,有些厂商制造手机芯片,有些厂商制造手机,但大多数厂商并没有真正整合这三个方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对于许多厂商而言,创新是“从无到有”(From Zero to One),而苹果公司所理解的创新则是“从无到好”(From No to Good)。苹果公司在推出每一款新产品之前,就已经开始研发下一代的产品,并相应地保持着新产品的开发节奏。
2019 年7 月,苹果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大陆首家设计开发加速器(Development Accelerator),为开发者提供与应用程序(App)设计相关的技术培训与开发资源。库克表示,在中国大陆建立设计开发加速器,是因为中国有非常多的创业者想要扩张海外市场。库克解释说,以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为例,不同于其他地区从PC 端出发的思维,中国开发者的特点是以移动装置端为主。移动支付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给了中国开发者更多的自由来完成自己的应用开发,加上开发者强烈的创业精神,使移动生态得以在中国顺利发展。
库克也表示,程序语言(Program Language)是全世界每一个国家中重要的第二语言,甚至可以说,程序语言是全球的共同语言。除了App 设计之外,苹果公司也推出了程序语言编写的学习计划,包括推出更容易上手的Swift 程序语言,以及在中国大陆零售店举办Today at Apple活动,免费推广程序语言课程学习。
华为创立于1987 年。刚开始时代理销售用户交换机(PBX),然后开始研发从模拟到数字程控交换机。1995 年,华为自主研发成功万门C & 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商用后,营业收入及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华为
已是全球通信行业市占率的国际化公司。
1997 年年末,任正非及一行人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与惠普,了解这些公司的管理。IBM 副总裁送了任正非一本哈佛大学出版的The Power of 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书中主要介绍了大
项目的管理方法。在IBM 整整听了一天管理课程后,任正非对项目从研究到生命周期终结的投资评审、结构化项目开发、决策模型、异步开发、跨功能团队、评分模型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任正非钦佩IBM 的管理模式,后
来发现朗讯、宝洁、杜邦、惠普等公司也是这么管理研发的。华为自1999年引入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IPD)后,根据自身实践不断优化和发展,终形成了一套具有华为特色的完整的IPD 方法论。
华为20 多年的实践走到今天进入世界100 强,证明了这套产品开发管理方法体系是有效的。IPD 是从流程重组和产品重组两个方面来变革产品开发业务和开发模式。它主要包括7 个关键要素:结构化流程,跨部门团队,项目及管道管理,业务分层、异步开发与共享基础模块,需求管理,投资组合管理,衡量指标。流程重组关注产品开发流程,产品重组关注异步开发与共享基础模块的重用。IPD 通过分析客户需求,优化投资组合,保证产品投资的有效性;通过运用结构化流程,采用项目管理与管道管理方法,保证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规范进行;通过业务分层建设并重用共享基础模块,采用异步开发模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综合成本;通过建立重量级的跨部门管理团队和开发团队,建立配套的管理体系来保证整个产品管理和开发的有效进行。
总结苹果和华为的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IPD 对于苹果和华为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现以下三个转变:①从偶然成功转变为构建可复制、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管理体系;②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客户需求导向的投资行为;③从纯研发转变为跨部门团队协调开发、共同负责。
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百年一遇的企业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机遇,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保持产品的生命力?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
更加关注市场、关注客户需求、关注组织创新,并通过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变革,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不仅解释了生物种族的进化,也是企业管理的诠释。自然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一场重大自然灾害都是生存竞争的淘汰赛,终胜出的并不是、强的物种,而是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拥抱改变的适应者(Survival of the Fittest)。大灾难给有决心永续经营的企业带来转型的东风,愿意抓住机会拥抱变化、汰弱择强的企业才是终的赢家。
愿您的企业能“从无到好”(From No to Good),您自身也能“从无到好”。
杨汉录
2021年7月1日
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现代管理学之父
虚怀若谷,大智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苹果公司创始人
IPD要培训、培训、再培训,让考试不合格者下岗。
IPD关系到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各级组织、各级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 任正非 华为公司总裁
富士康的执行力做法很清楚。,分层负责;第二,由上面带领下属实际执行;第三,数字管理。
——郭台铭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